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五成群》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五成群》观后感摘抄

2022-03-27 03:01: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五成群》观后感摘抄

  《三五成群》是一部由钱升玮执导,陈芷菁 / 林子善 / 宋本忠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五成群》观后感(一):观后感

  原来这就是十大奇案之一的秀茂坪童党烧尸案,片中台词行云流水,如置身于童党所谓的埋堆中,反应了当时的年轻人读了不少不良读物而被影响到反社会人格。尤其是片中的大王,多次提及他当时的梦想,就是可以能做到漫画里面主角可以一拳把敌人打上天(虽想法很低能,但在当时年轻时的确很容易误入歧途)。发生此类众人欺凌一个,其实主要都是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就如片中说了,‘我没时间教你,我也不懂教你。’来给孩子说教,反而闲余时间就去了打麻将等等…无论如何青少年误入歧途家长需负起更大的责任。

  而关于片中阿鸡的死,有人说他衰多口等各种理由招致童党们的残忍杀害,上网有一个说法,其实阿鸡并不是这样多口,而是一个学习上挺聪明闲余时间会去做兼职帮补家庭。可能电脑想呈现一种所谓的娱乐性给观众,让他的死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吧。

  此片过于暴戾,但是拍得很真实。相比如最近上画的追龙2,追2完全就是一部大烂片。旧片不应该被人忘记。

  《三五成群》观后感(二):三五成群,没一个好人

  相比古惑仔,个人觉得在青少年犯罪的描述上更贴近,因为无关黑社会,无关社会上的帮派,有的只是暴戾。而这些演员在表演上更是值得称赞,大概因为演此片时他们都处在青春期那个年代吧,没有什么比演自己更让人信服。先说大王宋本忠,将那种青春期的坏演得入木三分,要钱不得就拳头敲门,别人不服就拳脚相加,而遇上真正的黑社会又吓得结巴,此处不得不提踢球那段,因为足球不小心提到一群黑社会的身上,黑社会对大王一等臭骂,此处真是神演技,首先是黑社会头目那句:我丢你老母,边个射我?气场之强大。此演员一直是tvb的龙套,在各种tvb的影视剧演路人甲,杀手乙。大王吓得脸都白了。这段视频在youtube有片段,香港那边一些年轻的孩子翻拍着玩,各种版本,而在atv的剧集中,对这个故事又是翻拍,主演换成了此片中的另一个演员张豪龙。张豪龙是张柏芝的弟弟,此片中他饰演胸前挂个香烟盒,在乒乓球室被大王揍的那位黑仔,虽然是张柏芝的弟弟,却没红起来,以前经常饰演失足青年,而宋本忠也是一样。另外一个阿毕,跟大王一起的,也是经常饰演失足青年,叫林子善,比较深刻的是喜剧之王之中跟周星驰对戏的洪爷,还有江湖告急中梁家辉情妇jojo的弟弟,片中吹水几句,说黑社会多么多么好,他多么多么屌,然后下一个镜头被人砍死。。。纵观所有青少年犯罪片,我还是觉得此片最好,看此片时我正值初二,看完那是一个热血沸腾,不同于古惑仔的感觉,因为太贴近青少年的想法了,写得比较乱,就是希望此片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之前评分一直不太高,现在终于有了7分,看来喜欢港片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豆瓣之前港片的评分一直低,印象深刻的有《刀》,这几年评分慢慢渐涨。很欣慰现在大家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摈弃港片了

  《三五成群》观后感(三):法律是保護而不是包庇

  《三五成群》观后感(四):最典型的童党故事

  童党题材的影片,看了很多。要论典型,谁也比不上这部制作有些粗糙的《三五成群》。

  首先,人物塑造上非常典型。

  残暴的首领,大王。可能是小时候长期被人欺压,大王长大后变强了非常神经质。从之前他向母亲要钱,母亲不给他自残那段就可以看得出。大王在小团体里说一不二,不断给成员施加压力,阿鸡被活活打死,让事情不可挽回。大王说一不二,对成员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被捕以后,竟无一人敢招供大王...实际上,残暴的首领几乎是小团体的标配,《伊甸湖》、<Class of 1984>,都是如此。

  二号人物,阿必。阿必在团体里的地位相当于军师,智囊,类似《教父》里的汤姆.哈金。他是大王最早的朋友,大王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就跟阿必很铁。大王唯我独尊,但是对阿必的很多意见,还能听进去。阿鸡添油加醋向大王告黑仔的状,阿必也分析出阿鸡这个人说话水分太大,不能全听。另外,阿必成绩较好,穿得也相对体面,可能家庭条件在这群人里也是最好的,他的头脑也最活络。他可能早就跟阿鸡相熟,对弱者也有一定的恻隐之心(影片里表现得还是很明显的),但在最后那种狂热的气氛裹挟下,一切都无济于这桩惨剧的酿成。

  其他角色,没有什么典型特征,都是一群色厉内荏的小混混。最可恶的,应该是粒的这个角色,一肚子的整人点子,极端暴戾变态。观人相面,演员选得也挺好的。

  多数案犯,都生长在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早逝),重组家庭、新移民家庭(有几个成员的母亲是泰国人),收入都比较低。一进门就是床,还是上下铺。憋屈的居住条件跟这个残酷的故事配合起来,更加压抑。

  其实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相信是根据事实略加改编创作的故事。

  大王好勇斗狠,报复心很强。因为势单力薄被神仙逼欺负后,他凭借自己的拳头,组建了以他为核心的小团体。小团体没有活动经费,活动地点,起步挺艰难。所以,大王先从整风开始。

  看完这部影片,我相信对于惨死的受害者阿鸡,多数观众也不会同情他。嘴巴太丑,动不动张嘴骂娘,还喜欢播弄是非,散播谣言,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都碰到过。有什么办法对付这样嘴巴很臭的人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越骂,你越打,但是暴力升级,最后你总不能打死他吧?但是在这个极端的案例里,阿鸡就为自己的臭嘴巴付出代价。

  首先,他身体瘦弱,对语言暴力有兴趣,但是没有能力和胆量进行身体方面的暴力。这样的人,首先是不讨喜的。成员多数不喜欢他,他还混在这里,被当牛骑之后还不趁早离开,下一次升级的虐待似乎不可避免。再一次,被认为教唆三叔报警后,阿鸡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毒打(可能只是想找个由头折磨别人去了),被活活打死。死后,被焚尸灭迹。三叔报警后,这个案子逐渐真相大白。其实,他不报警,阿鸡的家人早晚也会报警。

  事后,大王的母亲送他去警局,还跟警察说,他虽然有份杀人,但作案人手众多,他年纪又轻(在哪都一样,童党有恃无恐,就是因为未成年犯保护恶法),又是投案自首,应该会轻判...

  《三五成群》观后感(五):《三五成群》:烧不完的暴力,死不够的阿鸡

  看《三五成群》的时候我没敢挪开眼睛,这些未成年人为什么杀人烧尸,我想看的明白。看到后来渐渐深陷于情节,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现实,分不清。电影来自于真实案件,摘于此:1997年5月14日晚上,当时年仅16岁的少年陆志伟,被一群为数14人的童党带到秀茂坪邨某座第1508室(陈木清居所)内,以不人道方式对待,并向他持续虐打;事主在经过多小时的虐打后,当场死亡。童党在知道弄出人命后,恐怕事件会被揭发,在惊惶失措的情况下便把死者的尸体拖往已划为重建工地的第32座的垃圾房烧毁,毁灭证据。

  这部电影刺激了我的某个记忆点。所以我想把这部电影当作一种事实来讲述。

  (倒地者,阿鸡)

  阿鸡,死者,有一弟,继母患有重病,父亲经常往返在家和医院之间,对于子女自然疏忽,小弟时常托阿鸡代为照顾,阿鸡几乎不照顾弟弟,父亲知道后偶有打骂,但妻子重病,他的重心在妻子身上。

  (蓝色外套者,大王;红色衣服,阿必)

  大王,童党首领。母亲有早班夜班,有一个大哥,常年不在家,母亲回家时就是对大王责骂,大王毫不理会,母子交流几乎为零。大王家置了一个沙包,大王常年在家打拳,相信拳头解决一切,爱暴力漫画,且梦想再现“把人打飞”的情境。无业,虽然不殴打母亲,但是会以暴力威吓其母给他日常花费。

  (左一,番薯;右一,阿必)

  阿必,大王好友,童党二号首领。拳头不硬,智谋担当。原本在校成绩佳,可以考入不错的学校,加入童党对于学业自然弃置一旁。父母常年不在家,唯一和他们碰面的机会就是在警察局,未成年人犯错须有家长保释。后转为污点证人。

  番薯,被大王殴打后加入童党,原本是另一童党首领。母亲是泰国人,香港人在这一时期看不起中泰混血儿,因此他原先与一帮中泰混血抱团。母亲嗜好麻将。父亲被番薯扇过巴掌。家庭不和睦。无业,常年不在家,寄住在三叔地方,三叔轻微智障,做垃圾佬,被番薯各种毒打,毒打后拿走三叔身上所有钱。加入童党后,三叔的住房成为了童党的集会场所,阿鸡死于三叔住处。

  (左,阿鸡;右,轻微智障的三叔)

  (被围殴致重伤的三叔,最后还被亲侄掌掴)

  (起先遭人欺凌的童党部分人,也对阿鸡下了毒手)

  这群童党的家庭背景相似的惊人,父母与自己疏远,脱离现实,互相抱团为了不被别人欺辱,生活枯燥无聊。联合为童党后,他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曾经殴打自己的人,一个个殴打回去,家庭缺失的热闹和生机,在童党内以一种不够人道的方式拾回。

  童党有一日集结在三叔屋内,与三叔或许一言不合,将三叔围殴,众人离去后,阿鸡复返,劝三叔报警,此话被童党另一人听到,遂告之大王,大王决定与众人在一起惩戒阿鸡。在围殴过程中,将阿鸡视作人肉打桩机,以头撞地,最后拿铁棍每人一棒毒打,在阿鸡不省人事之时,在阿鸡用淋浴头浇醒,唤作“中场休息”,第二场将阿鸡殴打致死。殴打期间,童党内女生与男生在厕所轮流性交。童党惊慌阿鸡之死,约定烧尸,并警告当时已被殴打到浑浑噩噩的三叔,作叛徒,一样下场。三叔恐极,第一通电话打给了番薯的母亲,她并没有太多理会,只是继续打麻将。三叔重病入院,警察前来调查,逐渐,随着三叔口供,案件性质越发恶劣,终震惊全港。

  (阿鸡进淋浴房“中场休息”)

  (前面一堆人围殴阿鸡,后面一对男女进淋浴房做爱)

  (围殴中途,童党拍照留念)

  阿鸡被围殴致死,值得同情。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那么值得同情的人。他两面派,在生活里喜欢搬弄是非,脏话连篇。比如他和朋友一起去打乒乓球,场地被人占了,他会破口大骂别人球技垃圾,不配打乒乓球,自然会被人揍,被揍后去找大王为自己出气,添油加醋说,“连大王你的名头都搬出来,人家还不肯让场地”,促成一场打架。另有一次,他四处散播谣言,说童党内某个女生是“男人公厕”,谁都可以上,女生气急败坏,问他“为什么你要四处造谣”,阿鸡答“因为你没让我上!所以我就要说”。但他却是唯一一个对三叔表现出些许同情的人,但同情很短暂,多数时候跟那些童党并无二致。

  生活里其实也有阿鸡,因为我上学的时候也曾遇到过几个,而这几个不过是未被打死的阿鸡。这些阿鸡,他们很弱小,值得同情,但那一张嘴,热爱搬弄是非。班里的男生很喜欢阿鸡,有一次我看不过劝下,阿鸡感激我,而我的善意默许他做了一些当时令我很恶心的事情。已经记不清但是他做了什么让我看不过,只记得我当时问别人为什么要欺负他,那人回答我:“他这个人很恶心的。在女生、老师面前就装得很弱小的样子,其实两面三刀,我们其实也不算是欺负他。”哦,原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无道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阿鸡,是在初中。热爱插嘴,比方是A与B之间的争吵,或许他会插嘴骂B,或者他会转头骂A,可事实上争吵根本没有他的份。有些许的暴力倾向,喜欢逞能,却并没有那么能。说他欺负弱小,他会打我(我也有打他,算是还手),但另一些强势者打他,他不敢还手。阿鸡在初中时被男生欺负的很惨,那个时候我已经懂得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他就坐我身边,无时无刻不张扬着他的可恨之处。阿鸡被欺负的最过分的一次——当然我也只是道听途说——有人将他的洗漱用具放进了马桶里,浸过马桶水,而他毫无知觉。那时我是同情他的,正如同情电影里的那个阿鸡最终被打死。进入高中,我与阿鸡早没联系。听朋友说,他已全然大变,交过女友,人也变得体贴。希望事实如朋友所言,他总算意识到他曾经是个怎样的阿鸡。

  我未当过阿鸡。当我曾算是这样一个童党里的一员。那时尚小,小学三年级,或者二年级,同班一个女生,成绩差,老师厌,说话不得体,因偷窃被抓过,某一个晚上,女生纠集在一起,一人给了她一巴掌,而她只笑。后来她读不下去,于是转校。可无论我再这个女孩子身上加诸多少不好的前提,我仍然打了她。数年来我一直觉得很惭愧,想当面和她说“对不起”,却害怕鲁迅像爱放风筝的弟弟赎罪那样,他却回答:“有过这样的事吗?”

  前天我终于把这个施暴的故事讲给要好的人。他听完故事,问我:“你有被打过吗?”我回答:“没有被打过,都是扬言要打。”

  人人都知道,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人人都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暴力却屡禁不止,更进一步说,暴力越发像是权力的某种表象。

  正如电影里的那些童党,举着铁棍,摆着造型,集体拍照来留念他们施暴的场景一样,网络上流传出越来越多施暴者施暴的视频,每一个视频都残忍、灭绝人性,却都不至于死亡,却因未致死,所受的惩罚远远不及童党焚尸案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被殴打的对象,身上都有某种不可饶恕的理由:她抢了我男朋友;她是班干部平时太目中无人所以我们才教训教训她……这些必定要落在被虐者身上的拳头的背后,只是为了树立某种权威。

  但,这样做对吗?拳头太厉害,可以打倒一个人的自尊,那些污言秽语也太厉害,可以泯灭一个的良知,可当一个人没了自尊与良知,又如何存活于世?那些拉帮结派的古惑仔有江湖道义,那些暴戾之徒明白盗亦有道,而这些受着教育的学生呢?所谓的教育,不过是教了她们将施暴的画面拍成视频传上网络,让各路人马来欣赏自己的战绩光荣而已。若细细来看这些施暴的童党,逃不出这一个步骤,施暴需要留念,他们竟然把自己当作某种长征的战士,留对方一个影像作战利品,在尽情炫耀。

  当然,那些施暴者几乎都有一个不大好的家庭:如父母离异,如曾被家暴。但又多少人最后长成了施暴之徒?我并不知道。

  长篇大论至此,不是奉劝人放弃拳头。而是举起拳头的时候,请记得它应该是带着尊严和良知的。

  wechat公众号:ironyeureka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