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的新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的新年》的读后感大全

2020-01-24 23: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的新年》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的新年》是一本由跃然纸上著作,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2018-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新年》读后感(一):立体展示东西南北过大年!确实是送给孩子的过年好礼!

  朋友双11买了不少好书,特别推荐说买有关过年的童书可以当礼品送,想想也是哈,很快要过年了,也干脆就买过年的书送礼,花钱不多还显得有品位,哈哈,就这么定了,也不用多费神去想买啥新年礼物。我立马去搜索了目前网上比较火的过年书籍,综合比较了一下,这本书不光是介绍了中国人过年的习俗,还通过二维码细分讲述了祖国东西南北不同地方的人过年的习俗,最主要的是通过立体场景形象展现了各地的过年习俗,让人过目忘,里面还有很多小机关。我可以想象我要是送给我的小侄子肯定会趴在那研究半天,也许以后从此爱上读书了呢。

  《我们的新年》读后感(二):看+听+玩+学=360°新年立体书

  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立体书我见过很多,也买了很多,但是360°的立体书,还能把书当成走马灯看的,我是第一次见。

  而且关于年的绘本我选了很久,一直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它们都只能单纯动手。选中这本书的理由就很简单,能让孩子一边看、一边听、一边玩、一边学,全方位地吸收。

  比如孩子让我讲年的故事和历史时,让我讲讲奶奶的北方老家和姥姥的南方老家过年有什么不同的时候,我干巴巴一两句话之后就词穷了。中国那么大,现在再去恶补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真的来不及了。但是这本书里有好几个二维码,扫一扫可以听广东的,听东北的现场版过年风俗,儿子一边玩立体书里的那些小机关,挂挂玉米、猜猜灯谜、戳戳门神,一边听,一边念叨着:“广州在南边,我早就去过了,东边的浙江也去玩过了,西边是奶奶老家,现在就差东北了,妈妈,我要去东北滑雪了!”

  书里还有对联、窗花,要不是我拦着,他现在就贴上了!我们都很期待过年了哦!

  《我们的新年》读后感(三):送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不一样的年货!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啦!如今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了。没有了喧闹的烟花爆竹声,只有春运还是像以前那样火爆。我小的时候,孩子们最期盼过年,离过年还有个把月,大人就开始忙活起来,熏腊肉,风咸肉,年货一样一样准备起来,一切都为了年三十的团圆饭忙活。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能穿上新衣新帽,吃上平时吃不到的糖果花生,大年三十更是能守在电视机前,和大人一起看春晚,想看到几点看到几点。还有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总要响上好几天,更有美丽绚烂的烟花,看完自家的再去看别家的,烟花的款式各不相同,有夜明珠、陀螺、大礼炮等等……最重要的是过年才能拿到的压岁钱,那时候形容一个孩子高兴地忘乎所以都说他开心地像过年一样。

  现在不同了,再无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了。孩子们也和过去不同,瓜子糖果之类的平日里也吃得到;衣服鞋帽更是不拘时日,小了就买新的;团年饭很少有家里做的,许多家庭嫌麻烦早早地预定好饭店,再不济提前一周买好菜放在冰箱里,几乎很少有为了过年提前一个月准备年夜饭的人家了;就连春晚,也再没人认认真真守在电视机前守着看,更多的时候沦为了一种背景音乐;80后的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上一辈可是有着很多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的,如今的独二代,过起年来至多也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一堂,极少有同辈的堂表兄弟姐妹一同玩耍……至于压岁钱,现在的孩子都早早有了零花钱,过年也不过意味着多几套玩具罢了。

  我们看如今的孩子们,觉得他们不识过年啥滋味,其实老一辈的当初看我们也是如此哩。半个世纪前,过年要从腊八一直忙活到过元宵,祭祖、写春联、贴窗花、舞狮子、迎财神……一代又一代,每一代都会丢掉了一些文化传统,也许再过几代,春节就丧失了在诸多节日中鹤立鸡群的超然地位,成了和五一国庆一样旅游、玩耍的普普通通的休闲时光。

  所以这个春节,给孩子买的年货里一定要包含这一本《我们的新年》,哪怕是从书里让孩子们体验一把热闹的年味也好。讲过年的书那么多,为什么推荐这一本呢?因为它实在太好玩了!年龄跨度比较大,适合上中班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看。

  《我们的新年》的前半部分是关于新年的一些传说,包括除夕斗年兽、灶王爷的故事、元宵节的由来、年画将军等故事,虽说是民间传说,但那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故事,自有其文化底蕴,也能很好地回答好奇宝宝的提问。更难得的是,这本书设计了很多匠心独具的小机关,有立体的年兽,可以转的烟花,揭开可见谜底的灯谜,以及会动的门神。无论是小宝宝还是大孩子,都会喜欢的。

  然而最好玩的还要数书后面的立体场景。作为一个阅童书无数的妈妈,很肯定地说我从未见过国产童书有立体书做得这么精巧的。完全打开是4个360度无死角的过年场景。分别展现了祖国东南西北四个地区的过年景象,广东、上海、陕西、东北四地的年景跃然纸上。广东的花市、上海的城隍庙、陕西的窑洞和腰鼓、东北的炕上家宴,每一样都做得极为精巧,透过窗户能看到满屋子老小正准备吃团年饭,还有舞狮和舞龙的热闹场景。《我们的新年》中可以扫码听到过年的声音哦~

  随书的礼盒里还有个大大厚厚的红包袋,里面对联、窗花、大红福字、红包袋应有尽有~快点张罗起来,过年喽!

  《我们的新年》扉页上写着一句话:“年味儿,到底是什么味儿?”对我来说,年味应该就是家的味道吧!

  《我们的新年》读后感(四):《我们的新年》丨立在纸上的可看、可听、可玩的东南西北过年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民谣《过了腊八就是年》

01 过年啦!把我们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展示给孩子看

  我们小时候过年,真的有很多仪式,大人们从腊月就开始准备,过了小年,过节的气氛就愈发浓了。主妇们忙着发面蒸馒头,还要去集上买排骨,买肉,买鱼。北方的冬天,室外就是天然的冰箱,农村人把年货堆在仓房里就可保鲜,城里人则充分利用防盗窗栏杆圈出来的小空间,把年货挂在防盗窗的栏杆上。

  除了置办好吃的,还要置办对联、福字、鞭炮、烟花以及祭祖时要烧的黄纸这些东西,当然了,妈妈们还要给孩子们置办一身新衣裳,一双新鞋。

  到了过年这一天,去长辈家里拜年,吃好吃的,收压岁钱是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到了晚上7点半,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一起看联欢晚会。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又吃一顿饺子,然后凌晨才睡下。

  初一广场上就有扭秧歌表演,我们总能在人群中看到同学,比一比谁的新衣服漂亮,聊一聊哪个亲戚给的压岁钱更多,当然了,还要问问寒假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

  那些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长大的我们对新年的期待也淡了许多。现在的新年于我们而言意味着舟车劳顿,意味着与久不见面的亲戚尬聊,意味着面对父母一年比一年衰老的身体,感受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无能为力。

  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童年时对过年的回忆给留住,并把我们小时候过新年的情景描述给孩子,也想把我们对新年的感受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了解一下这些古老习俗里蕴含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但是,干巴巴的文字描述,在没有经历过相关场景的孩子的头脑里,是很难形成画面的,于是,一本能再现过年场景,让孩子浸入式体验过年习俗的书就显得既必要又应景了!

02 一本书,勾起我们的回忆,也让孩子了解到东南西北各地民俗

  当我看到《我们的新年——中国原创360度全景立体书》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

  这本书制作十分精巧。之前我也买过各种各样的立体书,但都只是很小一部分可活动的立体书,立体部分的设计,不过是为了辅助说明文字部分,但这本《我们的新年》不一样——它是360度全景的立体书——即整个页面都是立体的,且可环绕一周。

  用我儿子的话说是:“哇,打开了一个世界,我要钻到这个世界里去!”

  而《我们的新年》正是通过浸入式体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东南西北各地的新年民俗的。

  这个360度立体全景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展示的是中国“东西南北”四个地区的过年场景。这四个地区是:东部(江浙沪地区);西部(陕西、山西地区);南部(广东、香港地区);北部(东三省)。

  对我而言,最有亲切感的就是北部东三省地区的过年场景了!

  说这本书制作精细,除了360度全景立体的设计很复杂,很独特之外,还有内容上的精细。比如,对东北地区冬天的风貌描绘得特别细致,连房檐下的冰溜子都画了。

  除此之外,还画了东三省冬季独有的水果——冻梨。这个冻梨,就是由新鲜的梨冻成的硬邦邦的梨,吃的时候,必须用凉水huan一huan,把里面的冰化出来。至于味道嘛,就是梨的味道,但水分比新鲜梨要多得多,在北方干燥的冬天里,吃一两个水分十足的冻梨感觉很爽的。

  看到冻梨、饺子、踩高跷的秧歌队和冰爬犁,勾起了我浓浓的思乡情。

  我告诉儿子,妈妈就是在这样的地方长大的,我小时候真的看见过踩高跷的秧歌队,也曾把板凳改造成简易的冰爬犁,和小伙伴们在冰上玩。他很感兴趣,问这问那,最想堆个大雪人,可惜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很少下雪了。

  对于广东地区的过年习俗,我因为没有见过,知之甚少,只知道他们过年时必买鲜花。据说是因为“荣华富贵”、“花开富贵”这些吉利话里,都有“花”的存在,所以,买花就是图“富贵”的好彩头。

  《我们的新年》的作者团队可能是考虑到了读者来自全国各地,对自己居住地以外的地区的新年风俗并不熟悉,所以贴心地增加了“解说”的部分——用音频向读者介绍各地区独特的新年习俗,使得这本书的内容容量变得更大更丰富,进一步提升了书的性价比,同时也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音频是通过扫描隐藏在立体页面里的二维码来实现的,扫码之后直接进入收听页面,解说内容还配了当地特色音乐,十分吸引人。

  二维码都放得很隐蔽,不影响画面的美感,同时,寻找二维码也像寻宝游戏一样好玩。这些二维码藏在窗户的后面,或者人物的脚下,甚至是烟花的后面。儿子拿着我的手机,到处找二维码,扫码听解说,听到喜庆的音乐还手舞足蹈,但往往听不完一个,就急着找另一个二维码,一个人玩了好一会儿。

  总之,这种浸入式场景和音频结合的方式,既能让每个小读者看到自己熟悉的地区的过年情景,又能帮助小读者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的过年习俗,让小朋友全面了解各地的不同风俗,开拓小朋友的眼界。

03 可看,可听,可玩,是书也是玩具,可送礼可珍藏

  《我们的新年》还可以玩。书中有十几个配件儿,可取下来,放到各地区相应的场景里去。每个配件儿下面都有一段解释,帮助小朋友理解配件儿的内容,以便小朋友能将配件放到正确的位置。

  书中也有关于“除夕”“元宵”“灶王爷”“门神”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解释了一些新年习俗的来源,可以当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我们的新年》是一本立在纸上的可看、可听、可玩的新年民俗书,制作精细,又新奇又好玩,知识容量也大,既是应景的新年礼物,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课外书,同时还具有收藏价值,收藏下我们这一代人对童年的回忆。

  梵高的二维星空:有书智库领读达人,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们的新年》读后感(五):《我们的新年》:大概是年底最适合送孩子的一本书了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采购年货,以及准备给家人的礼物了。

  长辈以及爱人的礼物都好说,可是要给孩子准备什么礼物呢?

  不少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开始犯难了。

  送钱?

  小孩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万一被坏人盯上。

  送吃的?

  可拉倒吧,冬天本来就吃得多,动得少,再吃下去,都要胖成球了。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我们的新年》,瞬间眼前一亮,决定了,就是它了!

  礼盒包装,红色的封面,一看就很喜庆,适合拿来送人。

  里面还隐藏着不少小机关哦,既能涨知识,又有趣,绝对能帮你俘获家里小宝贝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说起过年,你会想到什么?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每到过年,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可以穿新衣服,戴新帽,拿着压岁钱放鞭炮。

  但是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而《我们的新年》这本书,就介绍了许多跟过年有关的小知识,包括除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过年时要贴对联、燃爆竹?为什么要过元宵?

  中间还穿插了许多精巧的设计,比如介绍灶王爷的翻翻书,贴在灯笼上的猜灯谜游戏,以及可以手动操作的烟花等等。

  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童书,都有这些设计。

  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书的后半部分,是360度全景立体设计的。

  我第一次见到类似的设计,是在《动物的家园》这本书里,当时看了就觉得,咦?这个设计蛮有创意的嘛。

  但是跟《我们的新年》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360度的立体场景

  一打开这本书,360°的立体场景跃然纸上,足以震住任何一个好动的熊孩子。

  说实话,我自己第一次见到这个立体场景的全貌时,都吃了一惊,更别说我闺女了。

  书的后面有一根红绳,可以用来固定全景部分。

  这一部分完全打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4个360度无死角的过年场景,分别展现了中国东西南北四个区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的各具特色的过年场景和习俗。

北部的东北三省南部的广东、香港地区东部的江、浙、沪地区西部的陕西、山西地区

  场景逼真,细节精巧,人物栩栩如生,可以说是制作得很用心了。

好看、好听、好玩

  《我们的新年》不光好看,还好听,在每个场景中,都隐藏着若干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各个地区的趣味年俗故事,绝对能镇住孩子。

  除了好听、好看之外,这本书还很好玩,在全景立体场景前面的一页,放着不少小挂件,可以带着孩子,把这些挂件挂到对应场景中。

  至于随书附赠的春联、红包袋、窗花贴纸什么的,那都没什么好说的。

  不就是一点小赠品嘛?不就是比其他书多用了点心思嘛?

  哼,作为消费者,我还真是……

  挺喜欢的。

过年要有仪式感

  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大家似乎对过年也没有以往那么期待了。

  过年嘛,不就是大家凑在一起,吃些平时也经常能吃到的饭,然后偶尔瞄几眼一场面向全国人民的大型综艺晚会而已吗?还不如双十一热闹呢?

  事实果真如此吗?

  罗振宇在前几天做的跨年演讲中提到:

大部分人是不缺席双十一的,至少会关注一下,倒是说自己现在已经不看春晚的人很多。很多人会感觉中国大部分人都参加双十一,但是会觉得越来越少的人在看春晚。但这是事实真相吗?真相正好是反过来。要看春晚的人,比参与双十一的人多得多。春晚当晚登录的实际峰值,超过了双十一的15倍。

  虽然现在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春节,仍然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我一向认为,既然是过节,那么就需要有仪式感,以此把这个节日,与其他日子进行区分。

  就像《小王子》中那只狐狸说的那样: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虽然我们不能带孩子去各地过年,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我们的新年》这本书,带她了解过年的传统,领略不同地区过年的场景,聆听各地过年时的风俗。

  过年需要仪式感,而《我们的新年》这样一本构思巧妙、画面精致的书,就是我能想到的,最适合送给闺女,最能带给她仪式感的新年礼物。

  只需要用这样一本书,就可以让我的孩子知道,世界很大,以及,我们很爱她。

  这么神奇又好玩的书,你不想来一本吗?

  《我们的新年》读后感(六):有了它,过年带娃不再亚历山大!

  人人都以为过年时被逼婚群压力最大,但其实真正压力山大的,是要带孩子、做一大堆家务,还要面对婆媳关系、忍受七大姑八大姨的育儿经、应对喜欢捉弄孩子的亲戚、采购一大堆礼品的妈妈们!

  还好我及时发现了一个神器,能够帮助妈妈们在新年期间,顺利闯关!

  第一关:春运

  通关神器:

  带机关的小故事+25个音频

  我觉得过年的开始,不是像儿歌里唱的“过了腊八就是年”,而是新闻联播里说:今天全国春运开始。

  在年末赶过春运,是真正的“绝望”。但还有一种“绝望中的绝望”——

  带 娃 赶 春 运

  好不容易登上交通工具,安置好行李坐下来,别人都能放松了,妈妈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应对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书和玩具当然是最容易让Ta安静下来的,如果还能学点知识,那这趟春运简直大获成功。

  一打开这本书,360°的立体场景跃然纸上,足以震住任何一个好动的熊孩子——单面的立体书见多了,360°的还真没见过!!当孩子充满兴趣地凑过来,妈妈先合上书问孩子:你吃过那么多好吃的,有一种叫“年味儿”的味道,你知道是什么味儿吗?

  孩子一定睁大好奇的眼睛盯着你,这时候,抛出几段精彩的传说故事,像《除夕的故事》、《元宵姑娘》、《画像上的将军》……

  那些跟年有关的传说,被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小机关演绎出了不同的趣味,孩子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在书页上翻一翻、拉一拉、转一转,对过年这件事,就充满了期待。

  妈妈讲累了,还可以扫书中隐藏的二维码,给孩子听东西南北不同的过年风俗。找这些二维码,还可以练练孩子的眼力劲儿!

  它们隐藏在门扇、窗户后,甚至在天空中的烟花里。这个任务,当然要交给认真阅读的孩子,这样一路上下来,一边看,一边听,一边玩,还没到家,孩子已经是新年民俗小专家了。

  第二关:带娃

  通关神器:

  能自己动手,体验年味儿

  好不容易带着娃回到婆家 / 娘家,妈妈已经精疲力尽。可是还来不及放好行李,就发现换了新环境的娃,已经开始high了。

  又要做家务又要带娃太累?为什么不换个思路,让娃一起参与到准备过年的工作中来呢。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全国各地不同的新年氛围,做成了可以浸入式体验的立体场景。浸入式体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感。

  书中专门有一页“民俗小配件”,孩子可以拆下来放进对应的场景。

  帮陕北的屋檐挂上辣椒串和玉米串;

  帮东北的大门挂上红灯笼;

  帮广东的花市摆上挂着红包的桃树……

  孩子也能感受到,新年的喜气洋洋,是需要付出一些劳动的。

  妈妈可以拿出书里附赠的大红包袋,里面有窗花、对联、剪纸,让孩子帮着贴在家里,参与到过年的准备活动中来。

  当孩子踮着脚尖贴上了自己剪的窗花,过年对他来说就不再只是吃喝玩乐的节日了,孩子在一点点的劳动中能体会到,过年,也是一个需要为家人付出的节日,对妈妈的忙碌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也许,这就是成长的开始。

  第三关:礼仪

  通关神器:

  跟随80个人物融入新年社交

  过年了,带着孩子去走亲访友、登门拜年,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落落大方、妙语连珠、人人称羡,但事实呢,往往事与愿违。

  平时只和爸妈一起生活的孩子,少有机会看到一屋子亲戚,面对那么多热情又不熟悉的七大姑八大姨,平时再有礼貌的孩子也立刻怂了,怎么引导都不肯叫人。

  我觉得这不能怪孩子,是爸妈没有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的新年》与其他同题材的过年绘本相比,有一个特别出众的地方——人物多。

  无论是东部的夜晚游船、西部的安塞腰鼓、南方的逛花市、北方的滑雪橇,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人多。

  中国人的新年,本来就是欢聚一堂的节日,每个场景中的出场人物都超过20个,这么多欢乐而忙碌的人们,才把新年的热闹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书时,妈妈别忘了告诉孩子,我们的新年,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相亲相爱的人聚在一起,才如此温暖,如此盛大。新年就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大家都是家人,不用紧张,做平时的自己就好。

  第四关:人情

  通关神器:

  一份带有仪式感的新年礼物

  过年免不了要走亲访友,该准备什么礼物也是妈妈们操心的事。而一份带有仪式感的礼物,也许会让这个新年,有更多不一样的体会。

  这本书为什么叫《我们的新年》?因为它就是我们新年该有的样子。

  在妈妈们看来,书中的世界,也许是童年才有的记忆,年味在一年年的时光中,越来越淡。但是我们不能不给孩子展示一个有仪式感的新年。

  这本书让孩子们直接看到了平凡的人们可以把一个节日创造得如此神奇与伟大,足以唤醒孩子们对于生活、家庭和民族的热爱,激发一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和孩子一起,在新年里把这样的好书分享给更多的人,比起拎着保健品和水果拜年,今年你会成为孩子眼里最酷的妈妈!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只需要一本书,再花些小心思,就能给孩子一个值得珍藏回忆的新年。

  也许你会说:"他还小,长大了记不起当时当日的场景"。但是,当我们在这本书里贴上这次最圆满的全家福,这个新年就定格在了最美的瞬间,会和好书一起,伴随孩子一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