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身体》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身体》影评100字

2020-01-28 22:4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身体》影评100字

  《身体》是一部由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执导,扬努斯·加约斯 / 玛雅·奥丝塔泽斯卡 / Justyna Suwala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影评(一):“界线

  影片开头先上几道小甜点

  死而复生诙谐的一幕,探讨生死界线;

  变性者,男女界线;

  堕胎者,婴儿成人的界线。

  甜点吃够了,正餐聚焦在,身体与精神的界线。

  一个是通灵者,一个是法医

  刚好占据身体与精神的两个端点。

  而剧情并非企图探讨出个是非黑白结局诙谐而柔和

  好久没找到这么个合口味的电影

  《身体》影评(二):《身体》

  三个主人公遭遇亲人死亡,同时又通过某种“形式主动被动自然接触逝者们。

  作者看似用特殊实则脆弱人物关系建立,用敏感触觉接收人物最自然细微状态频繁放置在单调空间中,形成的是一种时代空虚感

  偶尔在阳光照耀之处会有那么一丝暖意,或者在阴差阳错中形成某种抚慰,会稍纵即逝吗?

  这些戏码当代欧洲电影中屡见不鲜,但却长期拥有着一部分受众

  《身体》影评(三):灵媒

  身体讲一个伦理故事,属于庭伦理剧范畴,法医天天工作法顾及家庭孩子女儿奥尔加身患厌食症,沉浸在丧母之痛中,父女矛盾重重。法医没办法,将女儿送到治疗中心,该中心有个叫安娜的治疗师,她早年丧子,和一条大狗独居,后来因缘际会地通灵了,就成了靠灵媒吃饭的心理治疗师。安娜通过一些心理疏导方式给奥尔加治病,同时,也帮法医和去世的妻子取得联系。其实,安娜真正的戏剧功能不是灵媒治疗师,而是父女矛盾的解决者。最终,当安娜打算通灵,帮忙联络法医去世的妻子时,她的超能力无法启动。她在抽屉里给逝者留了张白纸意思是,如果逝者愿意沟通,纸上自然会显现字迹。但是,女儿奥尔加在那张纸上,写下了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话。父女矛盾因缓解

  本片是个俗套的家庭伦理故事,而灵媒、悬疑、只是吸引眼球看点,或打酱油用的作料。

  主题是什么?为什么叫“身体”?圣经中有交鬼一说,影片的主题可能表达,身体不是属于自己的肉体,而是人与人、人与宇宙万物交通的没接,豆瓣上一条评论说的不错:本片探讨的是生命实体,而非实体的两种存在

  关于灵媒:圣经中有带法术的邪灵一说,究竟怎样通灵?可能是自带和鬼神沟通的看不见的“场”,也可能就是心理学读心术观察力多方面学习培养。据说,灵媒在西方已经成为规模化的产业,这是世界末日交鬼、行邪术、拜偶像表现吗?

  《身体》影评(四):56

  在电影的最后,可以通灵的女人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引来了睡醒的父亲与女儿相视一笑。电影结束了。漫长的晚上终结曙光的乍现,一场关于理性神秘的交战象征性地结束。 死亡虽然消隐身体,但以幽灵的方式活在人间。电影起初,死者落地而起的身影深深镌刻进观众心里,生死界线已然模糊。 父亲与女人,一个法医、一个通灵师,都是往来于生与死之间的工作。死去的妻子和孩子,在继续活下去的亲人身上留下的心灵创伤,排演出了两条路线科学,以证据回溯生前往事;神秘,从死亡的异域寻回死者讯息。 一种科学实证与精神分析对峙,通过一个厌食的女儿得到了“沟通”。 厌食,是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满。重新驯顺,身体才能感觉如初。这是作为通灵师的女人用来训练那些骨瘦如柴少女们的方法。至于为何是女性,会患上厌食症?无非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她们试图通过控制饮食获得在其他方面无法得到的成就感。这种标界性别权利之对立的意图,已经标示出电影女性主义特质。 “女性主义学者苏珊•波尔多认为,在西方文化中,厌食症体现出三个文化轴线:其一是身心二元论轴线。在从柏拉图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概念体系中,身体一直被看成是外在的和邪恶的,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其二是控制轴线。西方哲学一直教导人们努力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这种生活在许多方面是失控的。女性为什么会患上厌食症?因为她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来获得在其他方面无法得到的成就感。

  其三是性别和权力轴线。在西方"父权制"文化中,具有一种赞美女性身材苗条,并把它与女性的性感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而肥胖通常是"懒惰""愚蠢"和"生活节制"的代名词。” 以上摘录的这段文字对于解读这部电影或许有用

  《身体》影评(五):微妙蠢蠢欲动一体身心

  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的《身体》(2015),对于角色的特意界定,突显了人类被物化后的现代性。身体与身份似乎融为一体,不用掰开两截。

  这让我想起罗伊·安德森的电影,有某种相似的“神化”情境,与《寒枝雀静》等旁枝芜杂不同的是,《身体》始终有一条主线检察官雅努什与心理治疗师安娜的关系,因雅努什的女儿奥尔加而联系到了一块。瘦弱的奥尔加自母亲去世后,一直抑郁,患有厌食症等精神疾病,先后有五次送到诊治中心进行康复效果都不佳。这一次,又如何呢。

  身为检察官的雅努什整天忙于侦查工作,自杀与被杀的案件频发,甚至有婴儿被害于华沙格丹斯克火车站。他所书的长长案件记录,几近木僵。面对新来助手惶恐不安,他淡淡地说“我也不知道谁干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是信使”。那意思好像在说,慢慢就会习惯的,我都已习惯一辈子

  心身疲惫的雅努什回到家,首先从冰箱拿出伏特加借此麻醉解乏,再或是放上音乐,“嗨”地舞一通。诡异的是,他总会听到莫名响声。但他什么也看不到。向邻居打听,人家却告诉他你能不能把音乐的声音小一点。

  沉寂湿重的华沙,压强无处不在。女儿送去治疗后,雅努什会定时去看看。作为治疗师的安娜,接收到奥特加,遂让她学会尖叫,吼出心中的郁气,再让她倾诉对于父亲的种种不满。女儿说起父亲,眼光冒火,说只想揍他,他酗酒,大腹便便,他无视于母亲的死亡。说到已故的母亲,她泣不成声。安娜抚慰她“放松,振作点,哭出来就好了”。看起来,这种心理辅导并无新意,都是老套。那身为精神治疗师的安娜又如何呢。

  这是一个很邪门的女人,爱走神,飞跃性思维,脑波线路看起来有点紊乱。独自生活的安娜,养了一条名为弗雷德克的大狼狗,总跟她捣乱,惹得她时常说“滚一边去,别挡着我的视线”,聪明狗狗,不爱听她的唠叨,除非给它一条她正啃吃的肉骨头,她才慢悠悠离开

  有一个场景非常有意思,下班经过一条僻静街巷,安娜看到一对搂抱的年轻男女,她即躲到一边静静观看。一边安抚各色精神疾患,一边自己又被现代人典型病征裹挟着。

  当雅努什找到安娜问询女儿的治疗状况时,她竟然走神而恍惚突然冒出一句“我看见棺材里的水”这样不知所云的话。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神经叨叨的安娜,掌握了“通灵”的巫术。她声称能与死者建立某种联系,从而让治疗更有效。诡异的是,医院竟然允许她这样做。也许,会有人认为这都源于她的孤独。其实并非如此,孤独,当然会让人想入非非,同样也会让人更加沉静和理性。

  在任何情境下,个体事态,都源于个体的心性使然,在外力作用下,更多的与先天基因有关。同样的环境,抗压的心智不同,有的人会反常,有的人则不会,这除了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还说明先天DNA对于一个生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雅努什发现女儿的治疗根本没有改变,想接回家。安娜却冷静地说她当年只有八个月大的婴儿去世后,抑郁了好几年,有一晚她好像看到了什么,借此领悟到死去的人其实一直与人同在。她说巴西有220万巫师,波兰则很少。但雅努什却对安娜说“你玩弄我女儿的生活”。安娜却呓语一句“有爱的人永不会生病”。非正常对话,可见于现代人困厄匆忙和躁动。癔症并非只有歇斯底里的爆发,其实还包含痛彻心底的久郁沉默

  女儿奥尔加如意接回了家。就在雅努什认为一切变得正常,他却发现柜子里那原本空白的一张纸,突然写满了妻子的字。他于是想到了“通灵”的安娜。请来了安娜,就得一切听命于她。跟做法事一样,三人安坐桌子边,静随安娜法力无边的“通灵”。 按安娜的说法,只有“通灵”见到雅努什的妻子,这个家才能求得安稳。这跟中国民间迷信同出一辙。这同样说明现代人的心理困境,却要借助传统巫术之类的迷化解

  从入夜到天明,秉烛抚案,祈求神灵,终一无所获。女儿却淡淡地说那纸条是我写的,因为我想念妈妈。父亲无奈地耸耸肩。奥尔加考验着父亲耐受力的同时,也在验证安娜的所谓“通灵”,只不过是自我安慰和愚弄世人把戏而已。

  安娜走后,父女相视一笑,仿佛锁在父女心间的郁结已打开,亦仿佛一切不快都随着安娜的远去而远去。这是发自心底的微笑,也是电影中最真诚温馨的一笔。

  《身体》中身体,正源于身心一体,互为影响,而不可分割。电影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类凌乱内心,跟人类眼中的外界同为一体,相互作用,微妙而蠢蠢欲动。而奔波于现代生活的人们,不但被世俗现实折磨,还要被内心的种种不堪所困缚,却无以开解,即或检察官和女精神治疗师也不行,唯有体察、耐心尊重,才能真正化解内心的被虐与自虐,也才能随心微笑而迎风起舞。

  2015、12、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身体》影评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