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游戏读后感1000字
《救赎游戏》是一本由张弛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救赎游戏》读后感(一):救赎or炼狱
在读这本《救赎游戏》之前,我还未接触过这名作者的任何作品。看简介,这本书应该是部不错的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故事开始于知名的慈善家、企业家罗伟遇害。
他在景家镇受枪击身亡,他景家镇的目的是参加会议,同时视察在建的学校,而这所学校是他慈善项目的其中一项,是他最重视的项目。
赶到现场的刑警意外得知,与罗伟同时中枪身亡的,还有一位高中生粟林。
罗伟生活圈子简单,警方几经询问发现,他并没有亲密的朋友,平时交往的多是公司经营需要接触的一些生意人。如此简单的人际关系,让警方的内围调查简单了许多——妻子蔷慧、养女罗雪、司机邓辉。
炎宏是负责内围调查的年轻刑警。在他展开工作之初,同在景家镇的记者斗魏主动和他熟络起来,并且以极具诱惑力的交换条件让炎宏答应了与之进行可透露的信息交换。炎宏想,斗魏和自己一样都非常期待得到领导的工作认可,只是,炎宏却在一步一步深入调查中触碰到了斗魏心底不为人知的黑洞……
案件之外,这本书中还涉及了许多的社会常见问题,例如幼儿失去双亲、领养孤儿、将亲生孩子送人、未成年犯罪、扭曲的亲情关系等等。这些社会问题穿插在整个谋杀故事之间,并不特别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整本书虽然是从一起“谋杀案”开始,在深究事件形成原因上着了浓重的笔墨。但这些原因的形成,都与上述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一个谎言出现的时候,之后便会出现一千个谎言来填补这个谎言留下的坑。凶案背后的谎言就是凶手迷惑警方的线索,不过人间还是需要希望的,所以这部《救赎游戏》虽然描绘了真实的痛,却也告诉了我们解除这类痛的方法。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救赎的。但是,人的欲望造就了“救赎”这个词组,也造就了每个人内心面对欲望与救赎的洪水猛兽。
总体来说,这部《救赎游戏》是一本构思非常巧妙的作品,读到最后,才会了解到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埋下的一个又一个小坑,到后面是如此的精彩,五星推荐。
《救赎游戏》读后感(二):拯救自己还是拯救别人
很喜欢看推理小说,也许是因为可以扣人心弦,也许是因为总是看不到答案的神秘。似乎推理小说总是能带人一步步走入作者设置好的环境。或许让人紧张,或许让人恐惧。但是更多的也许是在案件之后,回想起的那一些道理,也许是在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只有,激荡在心中的涟漪。
故事开头的磅礴大雨,似乎就注定着会有一场事情发生。大雨,似乎也带来了一丝丝紧张的气氛。罗伟的死亡引出了这一系列的故事——作为著名慈善家、企业家的他,竟然被枪杀在了未竣工的商场车库内,与他一起死亡的,还有一名高中生。这名叫粟林的高中生为什么会和罗伟一起死在车库内,死者之间到底有什么纠葛,凶手到底是谁?随着警员炎宏和记者斗魏的“亲密合作”将扑朔迷离的案件一点点揭开真相。
炎宏和斗魏之间仿佛一半是朋友,一半是敌人;一半很亲密,一半又很疏远。擅长于“实事求是”的炎宏和总是“情感推理”的斗魏似乎在破案的这件事上,总是能那么相得益彰。可是随着案情的发展,似乎斗魏却不是那么的简单...... 随着炎宏揭开的刑警大队多年前的被伤往事,也随着他一点点碰触斗魏心底的那些黑洞,案件总是在有一点起色的时候又陷入囹圄,一切事情看起来都是那么合情合理但却又有那么一些不对劲儿。这一切都是源于二十年前的那场爱恨情仇。罗伟用死亡来“救赎”了自己。
然而读罢整本小说,除了扣人心弦之外,还让人思索久久。到底什么才是“救赎”。怎样才能真的“救赎”自己。真的只有死亡才能解脱吗?除了扑朔迷离的案情,书中也极尽描绘了很多社会现象:失去双亲的孤儿,扭曲的亲子关系,将自己亲生的孩子送人等等。看似好像很平常,可是当事人心中的伤痕却是永远都存在的。也许我们一生中做过许多错事。有的时候可以得到原谅,有的时候会让别人憎恨我们一辈子。在别人的憎恨当中,我们可能也正在背负着枷锁前行。如何才能得到原谅,如果才能放下枷锁得到救赎。是自己救赎自己,还是去救赎别人来获得心里的慰藉?思来想去,那些错事和所谓的救赎无非都是贪念在作祟......
《救赎游戏》的精彩之处,除了缜密的案情和精彩的推理,更多的是人物之间简单但是却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对人性引发的思考。
《救赎游戏》读后感(三):救赎与被救赎
最近读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侦探推理小说,《救赎游戏》。其作者张弛,看其简介,似乎也写过几本书,但是在此之前却从未听人提起过。直到这次的《救赎游戏》,方才让人发觉,当我们慨叹找不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小说的时候,我们真正的意思或者是由于作者的名不见经传而让我们错过许多有意思的东西。 《救赎游戏》的故事就像是它的名字讲的那样,全书重点本不在于推理的过程,而在于救赎。至于说谁是救赎者,谁又是被救赎者,则属于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纵观整个故事中所出现的所有人物,似乎都有着救赎与被救赎的理由。比如最开始的死者罗伟,他既是一个救赎者又是一个被救赎者。他用自己的死亡来为几十年前的一桩孽案画上一个句号。于己,他自觉是有愧于自己的妻子与女儿的;于他,他认为他有必要去用一种离奇的死亡来让那个威胁了自己与家人几十年的“老朋友”永远的脱离苦海,获得新生;于妻子与女儿,他设计一场死亡,来期望他们从此可以生活沐浴在阳光下,再也不用面对几十年前的一桩孽缘。罗伟精心设计了一场凶杀案,来实现救赎自己也救赎别人的目的。只是死亡如期来临,所有期望中的被救赎者从此真的就可以心安吗? 故事的主角属于年轻的警员炎宏与记者斗魏。在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大有名气的侦探中,他们绝对算不得上最出类拔萃的,甚至多少显得还有些稚嫩。就像是炎宏,虽然看起来已经是三年的老警员了,但是在心态上却仍然像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有些执拗,有些骄傲,迟到早退于他是无关紧要的事,仗着自己的科班出身,认为自己的同伴总是在许多的地方不如自己,瞒着上司去查案等等。坦率的说,这样的警员或者是一个合格的侦探,却距离一个合格的警察还有着不小的距离,由此也引出了一桩几十年前的警局惨案出来。自此过后,虽然炎宏多有收敛,但是他身上的那股子傲劲却依然存在。至于记者斗魏则像是另外一种极端。从斗魏一出场开始,我便极为不喜这个人,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特质,按照我们常人的说法就是狂傲的没有边了。在罗伟死后。斗魏便极为强势的插进这个局里,在和炎宏分析案情的时候,更是表现出了一种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优越。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作者对于这个人物的设定有些问题,太过于锋芒毕露,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直到故事的结尾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设定才是最适合的,这种性格的养成更多是源于其真正的生活状态吧! 至于说到故事中的推理过程,自然是极为精彩的,但是我想我更多的精力似乎放在了人物关系与那些若有若无的花边新闻上,对于推理过程则大大的忽略了,所以,我要再去重温一遍了,毕竟再有温度与味道的人物终究还是要用过程来衬托的吧!
《救赎游戏》读后感(四):何谓救赎
“不知道哪天你和某个人随便说了句再见,就真的再也不见了”。情不自禁用了炎宏和钱镇长交流时,炎宏想到的这句话做开头。是呀,钱镇长只是客客套套的和罗伟说了一声再见,哪里想到就真的是再也不见了。 《救赎游戏》讲述了T市著名慈善家罗伟,在去景家镇进行慈善捐款时被发现死在了镇上未建成的商场地下车库里。有天赋却不太成熟的年轻小警察炎宏在调查罗伟的妻子蔷慧、女儿罗雪、司机邓辉、救命恩人烈杰、报社记者斗魏……过程中抽丝剥茧,一步步找出案件真相的故事。 翻开书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凶杀案件被称为救赎游戏,但看到最后我懂了。这一切的源头都是22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22年前,寄宿在姥姥家的小女孩蔷慧,为了生活设计了一出罗伟醉后强奸她的戏码,以获得资助。但这一切无意间被报社记者斗魏的妈妈拍摄下来了。罗伟的养女罗雪是斗魏的表妹,当时罗雪父母去世,斗魏的妈妈没有能力养大两个孩子,遂用照片威胁烈杰去威胁罗伟收养罗雪。事情本该就这样结束,但并没有。烈杰是一名毒贩,在罗伟死前的22年里不断靠蔷慧这件事勒索罗伟,就像开篇说的“旁人眼中的他可谓是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风光背后是怎样的迷茫与痛苦”,罗伟表面光鲜,内心却痛苦不堪。直到罗伟被查出了癌症,命不久矣,他想:这一切终于可以结束了!罗伟怕他死后烈杰继续用这件事威胁他的家人,所以他费尽心思的策划了一起实为自杀的谋杀案。 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却牵扯出三桩案件。罗伟自杀,烈杰贩毒,烈杰被杀。斗魏是最早发现罗伟死因的人,在和炎宏第一次见面时,他表现出对罗伟案件的兴趣,并提醒炎宏在事发现场没有发现的烟头线索,展示自己的才能,与炎宏成了朋友。但直到最后,炎宏才发现这个对推理有着兴趣的记者居然是杀死烈杰的凶手――让他母亲不受烈杰威胁。 《救赎游戏》处处都是伏笔,没看到结局你可能以为就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描写,但看完后你会发现这都是与后文呼应的。例如,开篇罗伟“旁人眼中的他可谓是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风光背后是怎样的迷茫与痛苦”,结局说出原因时你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么早就对结局有了暗示。 罗伟和斗魏,他们都是为了家人,一个自杀且杀了一个目睹他自杀的小孩子;一个杀了别人。都自以为这是给家人的救赎。但事实呢?罗伟因为想要救赎,杀了无辜的孩子,将警察玩弄鼓掌一个月;斗魏有爱他的母亲,为了她杀了别人,这让他母亲如何能接受??她干的事却让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儿子身陷牢狱,这无疑对她的打击更大。 救赎游戏,没有救赎,有的只是伤害。只有法律允许范围内采取的自救行动才能称得上救赎。
《救赎游戏》读后感(五):挺不错的悬疑推理故事
悬疑推理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读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真相。追寻真相的好奇心不断驱使着读者一直读到最后一页,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随着小说的主人公去查找线索、推理情节、发掘真相。每一个案件故事,就像是一副并不完整的拼图,随着对案情的深入了解,读者获得越来越多的碎片,把这些碎片逐一拼凑在一起,不断假设推理,不断试错,直到找到所有的碎片,并将碎片正确地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真相也会随之浮出水面。
《救赎游戏》就是这样的一部悬疑推理探案小说。一场离奇的凶杀案,两名看似毫无关系的死者,在一个大雨的夜晚,莫名其妙地被枪杀在一栋还未竣工的商场车库内。负责案件侦破的公安局刑侦大队成员炎宏,和热心的报社记者斗魏,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案件线索,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推理特长,推动了案件的侦破工作。
案件的侦破分别从几个方面着手收集线索。一是从现场留下的物证、痕迹等进行突破,这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发挥出其明显的作用,对现场指纹进行采集之后发现了几枚清晰可辨的指纹,并确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列杰。沿着这一条线索引申开来,就需要调查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不在场证明,如果有并且真实可靠,便可以排除嫌疑。如果没有不在场证明,就需要进一步对嫌疑人的社会关系进行深入调查,找出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并进一步寻找其他人证及物证。
二是从两名死者的人际关系网中获取线索,调查是否存在仇杀、情杀的可能,企业家罗伟的交际面主要涉及其妻子蔷慧、养女罗雪、司机邓辉和罗伟的朋友。相对来说,另一名死者粟林的关系网则较为简单,主要是家人及同学。
三是从凶案现场周边寻找线索,主要是询问报案人门岗和案发时在周边工作的几名清洁工人,再对周边居民进行走访,寻找可能的目击证人和线索。
在车门把手上采集到指纹并确定了嫌疑人时,如果能找到其他直接且有力的人证或物证,这个案件就能侦破了。然而,作者的构思并不止于此,嫌疑人列杰在没有不在场证人的情况下,提出了自己不在场的间接证据,从而排除了嫌疑,至此,案件似乎又陷入了僵局。谁料,列杰在被释放后离奇自杀于密室之中,所用的枪支和杀害罗伟的凶器一致。案件的发展越来越扑朔迷离。
小说的主人公炎宏和斗魏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分别发挥了自己的所长,优势互补,成为了一对默契的搭档。斗魏是一名热心推理的记者,耐心细致,能在与人的交往中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推测人的行为。炎宏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也令人折服,思维缜密的逻辑分析、环环相扣的推理、寻根究底的坚定决心,都是案件侦破不可或缺的。
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还是案件的真相,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会知道真相。不剧透了,哈哈~
《救赎游戏》读后感(六):罪案啊,是命运的邂逅
对于炎宏的第一印象,大概是骄傲的独行侠吧。——这一点,从他没有将烟头的事写进报告、也没有将自己对贾林之死的疑惑说出口,就能看得出来。
“他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他就这样做了,而且没有一丝犹豫,就像要坚守什么独属于自己的珍贵东西一样。……也许他不适合当一个警察,更适合当一名独来独往的侦探。”
炎宏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的,这样的人虽然往往有些自命不凡,但也指不定真的有着什么过人的本事。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警队里讲究的是团结一致和组织纪律,要分工协作,更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因此,遇上炎宏这么个极有主见又马上房子的手下,可想而知警队队长安起民会有多么头疼了——自己明明交代过炎宏,让他把受害者的个人物品保护起来,偏偏他居然给忘了。
好在,一物降一物,而炎宏的克星,大概非斗魏莫属。
与依靠指纹体液、监控录像、尸检报告等科技手段来论证事实的炎宏不同,斗魏习惯于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去进行推理,在他看来,表情、动作以及语言……一些下意识的行为总是最难控制、同时也是最能暴露对方心理活动的。这种近乎第六感的判断方式,其准确程度却也不低,如果要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屡发生的事件来做说明的话,大概就类似于,女生在查自己男朋友的手机时,经常一抓一个准吧——你说自己跟她之间没什么?要是你不心虚,为什么要把聊天记录全都删掉?没错,我确实是没有任何证据,但我就是知道,你一定背着我做了什么坏事!
“证明嫌疑人犯罪是需要证据的,哪怕你知道凶手就是他。……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推断出某个人是罪犯要怎么去求证?直接问他你是不是罪犯吗?”
显然,炎宏并不赞同斗魏这些“耍小聪明”的举动,但不可否认的是,斗魏用更快、更简单的方法得出了非常接近真相的结论。而且,正如斗魏所说的那样:“我会成为你的另一双眼睛,给你传递你没有注意到的情报,这样你能提出更多的假设,也就有了更多的突破口。”
炎宏和斗魏,一个小心求证,一个大胆假设,两人配合起来相得益彰,也补全了对方有所欠缺的地方——在证据不足、线索中断时,要想打破僵局,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由结果逆向推导出过程;当成竹在胸、只欠东风时,也要避免打草惊蛇,力求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让罪犯无话可说。
而要说起这两位推理高手的相识,还是源于一场命案——慈善家、企业家罗伟和高中生粟林在景家镇一栋还未竣工的商场车库内双双被射杀,随后,重大嫌疑人列杰也离奇自杀于密室之中,其自杀时所用的枪支和射杀罗伟的凶器一致。于是乎,负责调查案件的警队新人炎宏与前来采访的记者斗魏携手合作、搜集证据,将凌乱的线索逐渐拼凑起来,一桩二十年前的命案随之浮出水面……意想不到的凶手,缜密完美的手法,匪夷所思的动机,组成了一曲救赎与堕落的挽歌。
《救赎游戏》读后感(七):疑案背后的百态人生
一起突如其来的死亡案件掀开了故事的序幕。著名的慈善家、企业家罗伟被人发现死在发迹地景家镇一栋还未竣工的商场车库内,同时死在车库的还有一名叫做粟林的高中生。随着侦破的逐渐深入,一桩二十年前的旧事浮出水面。凶手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最后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悬疑推理小说总是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众多粉丝们的眼球,带着他们跟随作者一起透过层层迷雾,破解一个又一个谜题,最终查出真相,从而带给读者满满的成就感。可是这部作品却与众不同,意想不到的凶手,缜密完美的手法,匪夷所思的动机,还有背后暴露出来的种种话题,宛如一瓶陈年佳酿,越品味道越浓,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从故事的发生到最后案件的侦破,过程看似波澜不惊,从追查线索,询问涉案人,到取得证据,抓住真凶,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条不紊。正如书中说的那样,与其说破案是一个需要科技与心力的游戏,不如说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游戏。可看似波澜不惊的过程之下却是暗流涌动,时不时的奇峰突显,一波三折的侦破历程让人回味不已。自命不凡的刑警,志趣相投的记者,还有悲痛欲绝的妇人,甜美可人的姑娘,忠厚老实的司机……个性鲜明的人物,复杂多变的关系,扑朔迷离的案情,亲情、友情和爱情包裹其中,罪恶与良知碰撞,救赎与堕落共舞,让这场大戏格外精彩刺激。
在作者的精心编排下,透过主人公炎宏的视角,我们不仅看到的是破案的经过,还能体味到作为一名普通刑警的付出与成长。他对母亲的任性,在战友间的特立独行,与记者斗魏之间惜惜相印的友情,与罗雪之间从暗生情愫到心灰意冷,得到与失去,满足与失意,从工作到生活,这种种的一切看似普普通通,却又是那么的真实感人,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记者向东,警官向西,各自一头扎进延绵无期的生活。
一场救赎,一场邪恶、华丽又悲哀的救赎。
我们这个世界想要长久地和平稳定下去,需要的不是英雄,是道德与秩序。
……
这里面既有对警察这个特殊职业的真实写照,也有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倾情描述,更有对伦理道德的无情刻画。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话题,或喜或悲,或善或恶,在救赎的主题下为我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社会现状,让人敬佩,让人无奈,让人感叹,让人痛心。
最后的推理对决不仅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更是将救赎游戏的含义解析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的结局,留给我们更多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感触。
游戏终有结束的那一天,而正义也终究会到来,因为真相永远凌驾于天才之上。
《救赎游戏》读后感(八):这世界,本无救赎
说真的,我很喜欢藏在作品背后的作家写的书,因为曾有人评价这类作家,叫做——经典作家。经典,虽然需要时间的洗礼与考验,但是经典确确实实存在于任何一个或文化贫瘠、或文化旺盛的时代。
譬如,现在。
看着张弛的名字感觉有点熟悉,可在度娘搜索他的名字,却没有看到任何与之相关的详细介绍。别误会,我只是想知道写出《救赎游戏》这样好看的小说的作家,到底长得什么样?!
于是,搜索失败后的我,还是决定写写关于《救赎游戏》这部小说,我在阅读之后的感受。这种感受有几个关键词:好看、刺激、新鲜。也可能在作者的描绘中,这书还多了一些神秘。
《救赎游戏》的一开篇,就是凶案现场的描述,随之而来的便是各路人马与两位死者的种种关联。而书中的两位推理天才炎宏和斗魏,请原谅我对《名侦探柯南》的执念,总觉得他俩非常像工藤新一和怪盗基德的友谊,两人非常默契,亦友亦敌,只是最后的结局非常反转。让我再一次见识到人性的善恶美丑,从来没有任何标准。
当一个谎言出现的时候,之后便会出现一千个谎言来填补这个谎言留下的坑。凶案背后的谎言就是凶手迷惑警方的线索,不过人间还是需要希望的,所以《救赎游戏》虽然描绘了真实的痛,却也告诉我们解除这类痛的方法。
《救赎游戏》是从知名慈善家、企业家罗伟遇害开始的,在凶案现场还有另一名死者高中生粟林,他们都是被枪杀的(在一个枪支管控如此严格的国家,居然出现了美国电影里常有的死亡方式)。在警方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已经到了知天命年龄的罗伟,并非我们平时对于精英人士的生活圈认知,他似乎人际关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除了平时因为工作需要接触的合作伙伴外,罗伟的妻子、养女和司机可以说是他最亲密的人了。
不过,这样一个以慈善作为标签的企业家,看似简单的生活圈子背后是一段尘封了十几年的孽缘。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救赎与被救赎身份互换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失衡的心态,平时看着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遭遇到外界的压力,很快就会崩盘。人是最坚强的,也是最脆弱的。罗伟的死亡既在所有人意料之外,也在他自己意料之中。有时,死亡只是一个人对自我的救赎,但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惩罚。
还是要说说炎宏和斗魏。热血之初,每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对待自我的标准。但随着年龄渐长,很多选择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有的人,在最初的目标面前依然故我,依然热血。但有的人,却在最初的目标面前再也抬不起自己本应高贵的头颅。这是社会构成的终极奥义,也是每个人面对生死的最后救赎。
其实,这世界,本来是没有救赎的。但是,人的欲望造就了救赎这个词组,也造就了每个人内心面对欲望与救赎的洪水猛兽。
《救赎游戏》读后感(九):你若为恶龙,我便是深渊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我们时常在探讨“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现实性,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些人悄然被恶意沾染。我们时常自诩正义,擅自以正义之名制裁他人,却从不考虑我们口中的“正义”是否正当合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恶龙,都是深渊的一部分。
看到书名的时候,我猜测,这约莫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救赎游戏》,一旦和“救赎”二字沾边,基本就脱离不了“人性”二字。
然而,也许许多人没有注意到,“救赎”分为“救”与“赎”,这涉及了一场交易,这意味着,当你重新获得某样东西的时候,同时你也失去了某些东西。至于在这本书里,是谁救赎了谁,谁又失去了什么,暂且不得而知。
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华丽的文笔,相反,他的文笔很朴实,朴实到会让人觉得自己在阅读一本日记——这大概就是一本记录人性的日记。尽管如此,因为作者善于刻画细节,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会让人感觉人物和场景格外真实。
小说甫一开篇,似乎只是在记叙一个企业家的日常,但是从不断出现的对暴雨的描写和企业家时不时细碎的念叨中,却莫名让人产生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心中甚为压抑。果然,当企业家再次出场时,他已经沦为本书的受害者,开篇的一切仿佛成了他对自己的命运做出的最后挣扎。
按照悬疑推理小说的套路,受害者到位,案发现场到位,接下来便是侦探的出场。
我们的侦探是一位新人刑警——炎宏,志向远大,满腔热血,还有些孤傲和自命不凡——每个天才都会有这样的小毛病。正是这些小毛病,使我们的主角在刚出场时显得并不那么讨喜,他身上似乎透着一股孤胆英雄的硬汉气息。
可惜帅不过三秒,我们的侦探就吃了一记来自非专业人士的下马威——斗魏,一名记者,初遇炎宏便是锋芒毕露,颇有种要与我们的侦探争锋的意味。
看到这里,我鼓起了掌,哇哦,双男主,基情四射。容我引用一下原文:
“斗魏很自然地解开了POLO衫上的第二颗纽扣。也是此时,炎宏才猛然发觉温度确实有些回升,天空也开始放晴,同时也注意到,一个男人竟然可以有那样的锁骨,像是被雕刻出来的一样。”
这位警察同志,身为一介直男,你注意点很奇怪哦。
好吧,言归正传。
记者的出现终结了新人刑警的孤胆英雄之路。但是,你以为这是侦探+助手的惯常推理小说模式吗?天真。在本书中,与其说记者是刑警的小伙伴,其实他更接近于英雄模式中的导师一职。记者并不直接参与案件的侦破,而是在刑警破案的过程中,适时地成为他的引导者,为他指明前行的方向。两个天才从最初的争锋相对,到惺惺相惜,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男人的友情啊”。
可惜,如果你以为这将是个好基友携手破案惩罚罪犯的故事,那么作者将再次毫不犹豫地嘲笑你的天真。如果只是推理破案,难免显得单调了些,不是吗?既然要“救赎”,又怎能没有人性呢?
可人性是什么呢?
人性大概是受害者走投无路下的复仇与报恩,是嫌疑人的贪得无厌与不知悔改,是年轻妻子恩爱表象下的虚荣与欺骗,是少女怀春时的自私与自尊,是年轻人对身份的不甘,是老刑警对下属的愧疚……还有——来自友情的背叛。
作者在每个角色背后都埋下了不可与人说的秘密,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你无法评判隐瞒秘密的那个人是对是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缘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完成对自己、对他人的救赎。
然而,这些秘密最终都被炎宏揭开,留下血淋淋的伤口,伤人,也伤己。
秘密拼凑出的真相有时候并不意味着圆满,甚至有些残忍。
进行最后推理的炎宏应该从未停止内心的挣扎吧?毕竟从一开始,他便给了对方最大的信任。而他的毫无保留,换来的却是谎言与利用。
真凶说,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救赎。可是,以自己的未来为代价,换取仇人的灭亡,这样的救赎值得吗?
我无法代替真凶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以真凶的智商,应该可以想到其他更完美的方式解决仇人,但他选择了代价最大的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许在他看来,与恶龙缠斗过久,他已厌倦,所以只能以恶龙的手段来制裁恶龙。
我们常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差,定人生死,你成了恶龙,坠入深渊。
《救赎游戏》读后感(十):致命之念
在读《救赎游戏》之前,还未接触过张驰的作品。看简介,张驰目前所著的小说作品除《救赎游戏》外,还有《奶油味的春夏秋冬》《另一面的世界》,剧本作品《车到山前》《盲蚁》。
故事开始于知名的慈善家、企业家罗伟遇害。
罗伟在景家镇受枪击身亡,罗伟到达景家镇的目的是参加会议,同时视察在建的学校,这所学校是罗伟慈善项目的其中一项,很为罗伟所重视。
刑警接到报警赶往现场,意外得知,同时中枪身亡的还有一位高中生粟林。
罗伟生活圈子简单,几经询问发现,现年五十多岁的罗伟并没有亲密朋友,平时交往的多是公司经营需要接触的一些生意人。如此简单的人际关系,让警方的内围调查简单了许多——妻子蔷慧、养女罗雪、司机邓辉。
炎宏是负责内围调查的年轻刑警。在他展开工作之初,同在景家镇的记者斗魏主动和他熟络起来,并且以极具诱惑力的交换条件让炎宏答应了与之进行可透露的信息交换。炎宏想,斗魏和自己一样都非常期待得到领导的工作认可,只是,炎宏却在一步一步深入调查中触碰到了斗魏心底不为人知的黑洞。
书中描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餐厅《有客来》。斗魏约炎宏在这里碰面,两个进行了一场猜菜小游戏,并商定猜错的一方结帐。《有客来》餐厅的菜单列示的都是诗句或者成语,在菜品上桌之前,食客完全不知道自己点的究竟是什么,一切全凭感觉全靠猜。
这个小细节增加了不少的趣味,让炎宏和斗魏两位型男更加充分地展示了缜密睿智的一面。其实在整本书未读完之前,斗魏的出场是有些突兀的,虽然记者出现在凶案现场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此积极主动地想要参与刑警的侦察破案却是有些突破常规的。炎宏接受了斗魏需要第一手资料来稳固报社工作的理由,这个理由作为读者的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斗魏出现在炎宏走访现场,并且将炎宏没有看到的情境以信件的形式告知炎宏。这时的斗魏对查出这起谋杀案的真相表现出了充沛的活力。我被斗魏的梦想热情所感动,渐渐忘记了他过度参与刑警工作的初衷,直到……
《救赎游戏》一书,内容涉及了许多的社会常见问题,包括幼儿失去双亲、包括孤儿被领养、包括亲生孩子送人、包括青少年行窍、甚至包括了扭曲的亲情关系等等。这些社会问题穿插在整个谋杀故事之间,并不特别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整本书虽然是从一起“谋杀案”开始,在深究事件形成原因上着了浓重的笔墨。而这些原因的形成,无一不与上述问题有关。
在所有出场的人物中,除却斗魏之外,让人深感痛心的是那个意外被枪杀的学生粟林。在炎宏去粟林家调查之时,粟林的母亲沉在失子之痛中,对炎宏的到来表示出了明显的排斥。在炎宏离开之时,粟林的母亲嘱托炎宏说:“一定要抓到凶手。”
粟林出现在现场于凶手而言是个意外,但是于粟林自己及家人来说,并不是个意外。
《救赎游戏》是一本构思非常巧妙的作品,读到最后才了解到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埋下的一个又一个小坑是如此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