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饥饿下的精神扭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饥饿下的精神扭曲

2020-02-04 21:00:15 作者:王小二 来源:王小二日记 阅读:载入中…

饥饿下的精神扭曲

  我的父亲出生于1963年农历6月26日。

  单从月日去看,父亲,我,我的女儿,我们爷仨都是6月底生人,前后相差一两天。

  2016年7月,妻子临产,在产房的那天下午,母亲说,孩子如果明天出生,就跟你同月同日。结果,当天傍晚5点,女儿出生了。

  同样月日生人,放在不同的年代,其命运与人生轨迹则存在着天壤之别。

  1963年这个时间节点意味着很多。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乡下一片狼藉,还没等真正恢复正常的生产,又发了一场大水,又来了一场运动。

  跟父亲聊过那段日子,父亲口中出现最频繁的一个关键字是,饿。63年以后的日子的确很苦。

  但,从糟糕程度上来说,63年之前,或60年以前的乡下,更是糟糕。此前的乡下光景,父亲并没有经历过,而我的二姑却是亲身见证过。

  用二姑的话说,哎哟,哎哟,不敢想,想起来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那时候的乡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了啃砖头。

  可事实上,哪还有狗,哪还有老鼠,都被吃掉了,吃完了狗,吃完了老鼠,便开始打人的主意了。

  家里饿死了人,会瞒着不上报。一旦上报,则意味着从公社食堂里打的饭则少了一份。

  人吃人的现象,不是个例。自家人下不了口,交换着吃,你吃我家人,我吃你家人,倒是能过心理那一关。

  一个胖子走在路上,很容易被人给害了。那胖,并不是真正的胖,而是浮肿,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

  据说,吃过人的人,看人的时候,都直直地盯着,眼神跟常人不一样。

  去公社食堂打饭,家里会派一个人去,其他的人则在家里躺着不动,以此保存体力。

  被派去的这个人打饭回来,往往还没到家,便把稠的吃光了,剩下稀的,带回家,家人只好将就着喝点,或者不吃,也没得吃。

  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就是一家人,也只好各顾各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非常能理解当年父辈们或祖辈们之间的矛盾,那是关于生存与死亡的矛盾。

  如此糟糕的境况,老百姓也不敢反映。谁反映,谁挨揍,村干部会带着人到老百姓家里乱打乱砸。

  老百姓不许在家开火,不许冒烟,谁家冒烟了,村干部又会带着人赶到,又是一次乱打乱砸。

  吃又吃不饱,又不准开火,老百姓只能等着挨饿。挨过去的还好,挨不过去,也就死掉了。

  村干部及其亲戚们饿死的倒是不多。他们是有机会藏粮食的,高低能弄个勉强温饱,还不至于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上报的粮食亩产仍然居高不下,动辄数千斤,上万斤。

  偌大的地方,下面放着杂物,上面用布或者草席盖上,在布或草席上敷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看起来很多粮食样,一副大丰收样。

  吃饱吃不饱,肚子不会骗人的。老百姓知道真实情况,村干部也知道,人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一如皇帝的新装。

  我们村有一位现已过世的人,实在太饿了,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随后村干部带人闯进家门,把人暴打了一顿。

  这打人的人里,不乏仍被饥饿折磨的人。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根本之处一览无遗,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恐怕也会如此。

  一个村子,死十多个,二十多个人,是最基本的了。有些村子,甚至三分之一的人被饿死。现在想想,简直不敢想象。

  家里没有吃的东西,便到野外寻找,挖野菜,吃草根,揭树皮。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死在了路上。

  那时节,老百姓存在一个共同的认知:家里某个人出门寻吃的,两三天不回来,就意味着这个人饿死在外面了,尸体多半被其他饥饿的人分着吃掉了,已经不需要去找了。

  这种现象,即便63年以后的乡下,仍没有多少改观。

  我的父亲曾经就是那个不需要再去找的人。

  (待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饥饿下的精神扭曲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