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狄金森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狄金森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02-10 22:0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狄金森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狄金森 第一季》是一部由大卫·戈登·格林执导,海莉·斯坦菲尔德 / 安娜·巴瑞辛尼科夫 / 艾拉·亨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传记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狄金森 第一季》精选点评

  ●现代剧的手法古人,不是新鲜事,但喜欢这个混搭出来的可效果

  ●以前讀ED的詩都覺得好苦啊,好的這部苦中作樂的改編算是打破我的既定印象

  ●现在觉得A quiet passion是部好片了

  ●有点不太适应这种黑色喜剧模式古装剧,bgm总是感觉跟服化道格格不入。不过偏苦情的狄金森用这种形式拍出来也算是略微不那么平淡。Sue太美了…

  ●我不接受,这种青春喜剧来描述艾米丽狄金森。晕 我不能接受!!!台词也有时候尴尬,太烂了我的天,还不如正经拍一个历史剧

  ●等了hailee这么久的新专没等到,等来了一部剧,说实在平时不太爱看严肃传记。但看了早间新闻后对苹果的剧突然有了期待。所以马上看了这部剧。但是看到了Jane krakowski 时立马意识到这竟然是一部喜剧。所以看剧发生了转折。全剧基调是很恶搞的。有意思的点在于将美剧剧中套路化的公式套用在19世纪中叶,给人一种新奇感。很多想象与现代元素加入并不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全剧很多地方对于现实问题的影射也增添了趣味性。总之,虽然本人很喜欢,但能充分理解那些不喜欢的人,心态重要

  ●E01非典型诗人叛逆少女女配小白花Sue真得太美了眼睛完全挪不开。小白花父母也是很会取名字姐姐Mary妹妹Sue……

  ●十九世纪叛逆少女的诗歌热情。Hailee口配上beat来展现诗歌,大量的hiphop BGM和古典设定反差与剧情的小喜感十分相称,感觉是青春喜剧和古典剧的crossover。另外终身未嫁,疑似bisexsual的Emily,真的挺有内容讲的。值得一看!

  ●好看极了

  ●诶去年Vanity Fair有这现代阐述的效果该多好!风格和Another Period可以xover了。表演可能是最弱一环,可诗很美,人物可爱。狄金森的世界本就小而封闭,一个衣食忧的古怪少女,在乎的只有她的花、诗歌和针线活,想象从没见过的火山,大时代风浪到她小小的港湾里不过数圈涟漪

  《狄金森 第一季》观后感(一):她尝过真正的孤独,便不再惧怕黑暗

  2020年1月27日看完,最终深深吸引我的便是这位伟大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她的成长

  一开始,我很庆幸在这样无力的环境下,她有一位真正理解她支持她的人——苏。但同为女生,苏的处境甚至更加无力,出身贫穷,没有亲人负债累累……即使苏和艾米莉同样坚强,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终究难逃命运安排

  后来,我开始希望在这样的社会中,能够有一位真正理解并支持她的男生出现。最开始还以为乔治是这个人,但很明显,他还是太年轻太幼稚……幸运的是,本出现了,一位成熟并相信艾米莉的人,但不幸的是,本去世了。

  最后我终于发现,艾米莉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她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喜欢和能够理解她的人聊天,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她尝过真正的孤独,便不再惧怕黑暗。她的诗是写给自己的,她也曾想让更多人看见,但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她相信自己会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便无需渴望支持和肯定。她在自己的房间,写着自己的诗,装订着自己的书,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非凡的一生。

  《狄金森 第一季》观后感(二):Apple TV+目前个人认为最佳

  《Dickinson》

  9.5分 扣掉半分以防今年第二季过于骄傲

  Apple TV+的剧看到现在我认为最佳的一部

  在这之前我认为最好的是

  《The Morning Show》

  (小声bb:

  这两部本就应该是苹果理应能做到的水平)

  A girl who can feel Death rather than God.

  本来对人物传记作品不抱太大希望

  但是这部剧从各个角度出发都真的太赞了

  摄影的明暗光线真的绝美

  第九集的日食场景吹爆

  同时也让Emily和Ben的关系正式确立为

  un-husband-and-wife后

  en完成了作为Emily生命中的引路光线

  在苍蝇飞鸣中向死神献祭了自己的生命

  其次这部剧为了凸显主人公现代主义诗人身份

  剧中运用了大量与传统手法不同的现代化配乐

  这种反差风格其实也不算少见

  但苹果在这里做到了自成一派

  剧情满分

  在基于Emily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的变化基础上

  完成关键人物的出场 离开以及剧情的逐步推进

  死神会愉悦的乘马车带着你出去兜风

  也会在不经意间夺走你所珍惜和所爱

  看完第七集之后自然蹦到脑子里这样一句话

  Life is a circus, and you are the acting freak.

  总而言之 强烈推荐 期待今年第二季

  《狄金森 第一季》观后感(三):个人对主要人物的理解

  这是一部鲜有的我愿意反复看的剧情。抛去这是一部人物传记,抛去中间有些莫名的剧情和一些衔接不当,还是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首先我认为这部剧很有美感,如果说这算是一部les剧的话,我认为质量很高,没有过多的情欲展现,一切都是朦胧的恰到好处,并且两位女主角的演技都很到位,两位主角都是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和别的les剧不同,很耐人寻味,我很喜欢。其次,艾米莉对于自由的追求,对诗歌的追求,对自我意志的追求,她生活在那样压抑的庭氛围,即使父亲很爱她,很宠爱她。但是却不允许她抛头露面。买书给她却不允许她读,不允许她发表诗作,认为那会让家庭蒙羞。而她的母亲一心想让她做一位家庭主妇,这显然不符合她的意志。苏作为她身边的朋友,她也同样很有思想,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她懂她,所以她们算是soulmate。 但是苏的父母早亡,家里没有亲人了,她必须解决生计问题,所以苏答应了艾米莉哥哥的求婚,苏的性格里有很多隐忍的部分,她没有后盾,她不可以肆无忌惮,但艾米莉不一样,艾米莉和她相反所以苏其实也很羡慕她。 艾米莉自我意识很强,她希望做男孩,她和苏说过想要娶她,如果自己是个男孩。在最后一集贾斯丁和苏结婚时,对艾米莉的行为,艾米莉对贾斯丁说:你可以是个男人,但你却不能是个烂人!

  杰克追艾米莉的剧情也让人觉得蛮可爱,杰克是个阳光大男孩,他虽然不懂艾米莉,但希望她开心,但最后他因为要让艾米莉的父亲去决定艾米莉是否嫁她而去阻止艾米莉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太幼稚了不够成熟,和艾米莉基本没戏了。

  艾米莉和本牛顿,艾米莉对他是真的喜欢吧,可以看出艾米莉的主动,还有看见本的时候眼睛闪闪发光,那是对苏才会有的眼神啊!她还主动去厨房!一个女人只有为爱情才会这样,她对苏只是灵魂伴侣吧!其实本和苏不同的原因在于,本很神秘,很吸引艾米莉,他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知道,他和苏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是不可以比的。艾米莉和苏,更多了一种姐妹之间的亲密。但本不久后就得肺结核死掉了,那时候的生命真脆弱啊!

  苏其实爱艾米莉比艾米莉爱她的多吧,爱一个人其实会为那个人改变些什么的,但是艾米莉对苏没有,对本有。艾米莉爱苏只是因为苏懂她,有感激,有亲密,有爱。 苏在结婚的时候还愿意和艾米莉一起去花园,她爱艾米莉比贾斯丁多,她做到了。

  真是让人又遗憾或者别的怎样的,艾米莉最后能陪她的只有诗了吧。

  其中剧情里有些原则问题,西方对这些是比较开放的吧..或者文人/诗人/和艺术有关的人对这些原则之类的都不太在意吧,只是在意感觉...

  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爱两个人乃至多个人吗,我再次找到了答案:有,只是有深浅之分。

  《狄金森 第一季》观后感(四):Emily Dickinson

  从小不喜欢读传记,最近年纪大了越来越觉得传记电影很好看。

  第一集就是死神那首诗,Emily脑洞里面死神一次次接她去兜风。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 And Immortality.

  第二集把火山这个意象拍得特别好,火山的危险性、未知性、不确定性时刻吸引着Em,它的危险性是Em和Sue的les情感、对她重重禁忌的男权社会,它的未知性是她看到的充满知识和神奇的世界,它的不确定性=不知何时会喷涌而出的可能性,从本质上吸引着她。它吞噬的庞贝又像Em对自己处境的感受一样永恒凝固。我还记得我看庞贝古城展的时候,被烧成黑色的人体蜷缩成一片,时间凝固在美丽的马赛克砖瓦上。这一集有一段母亲给她“讲道理”,很扎心,我也是Em一样只在意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后疯狂表达自我的小公主,而我妈也不擅长表达情感;明明已知妈妈不喜欢被抢夺管理者的地位,父亲作为Provider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们自我中心又有点幼稚的“反叛”却只推动我们表达情感,不允许我们体恤他们的控制欲望和情绪。

  第三集没有特别的感觉,wild nights这首很好。我蛮喜欢乔治这个小男孩的哈哈哈。

Futile - the winds - To a Heart in port - Done with the Compass - Done with the Chart!

  第四集的梭罗大揭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越来越觉得Em的故事在现在这个时代拍很恰当(至少对我来说):我们有爱(甚至溺爱)但不了解我们的父母;人各矫情各的,各自以为孤独,又各自无法面对孤独;既有的东西越多只不过有越多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我始终相信脑子很丰富始终不是坏事,也希望能给自己足够面对孤独的能力。

  第五集about 肤色 男权。Orthello Act 3 Scene 3 很喜欢。"For she had eyes and chose me."To say my wife is fair, feeds well, loves company,Is free of speech, sings, plays, and dances.Where virtue is, these are more virtuous.Nor from mine own weak merits will I drawThe smallest fear or doubt of her revolt,For she had eyes and chose me. No, Iago,I’ll see before I doubt, when I doubt, prove,And on the proof there is no more but this:Away at once with love or jealousy!

  《狄金森 第一季》观后感(五):空有皮相、没有骨相的“四不像”

  三星半

  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少女时代,被搬上了荧幕。

  第一集里颇多“狗血大尺度”元素,这位死后声名鹊起的女诗人、一言不合就和兄弟之妻、自己青梅竹马的女友在果园里拥吻。

  母亲施压甩锅忙着推销女儿“锅碗瓢盆厨房才是女人一生的正经职业”,父亲暴跳如雷大吼“女人公开发表诗歌、会让家族世代蒙羞”。

  剧作似乎构建出了“人人与天才少女为敌”的格局,但与其说这是女诗人狄金森的故事,不如说这是借着她的皮相、画了一个不上不下不古不今的叛逆少女的半吊子窘境。

后世视角前置,细节单薄生硬

  一,角色的功能概括性,大于个体的有机独特性。

  剧中艾米莉的母亲,坚信女人应该体面做好家事、宿命和价值都在理家这一套事务中。

  艾米莉的妹妹嫉妒姐姐又恨嫁。

  爸爸希望所有孩子都不要离家、宠溺孩子们但又异常古板、事事扯上家族门楣。

  每个角色都高度脸谱化,每段剧情都高度模式化。

  可预知性强,重复度高。

  在亲吻发生之前,戏里艾米莉(海莉·斯坦菲尔德饰)深夜被妹妹吵醒干活,被妈妈安排相亲,被不喜欢的人追慕,每个桥段都很老套,更重要的是呈现方式非常片段化。

  剧作似乎没有连绵的有机的质感,而更像是不同大纲的拼凑,段落之间割裂感很严重。

  与其说看了完整的一集,不如说看了N个关于艾米莉狄金森的侧面小视频、按照顺序列表播放。

  二,未来视角乱入、人物“标本”化。

  作为著名诗人的女主角,应该什么样?

  写诗的样子。

  怎么拍她的诗比较好呢?不会。

  那就直接让角色把诗歌念出来,把后世对她光芒万丈的肯定、见缝插针塞进去。

  剧中将狄金森的诗作可视化,具象显现出虚幻的马车拉着“死亡”来与她相会。

  死神和少女像是一对忘年交,自然熟络换着烟抽,谈话内容还自带穿越未来的剧透属性。

  死神一言不合就表示:两百年以后你们家族这么多Dickinson,只有你能被人记住。

  剧作渗透出的这个“后世视角”,有很一言难尽的干扰性。

  莫名以Death的名义加入一个全知全能的未来视角,但除此之外的内容又是平常的“现世”剧作模式,质感非常奇怪。

  这就好比一部写曹雪芹的电视剧,正经生活戏份没拍什么,倒是拍了俞平伯、沈从文等一批拥趸来挨个握手“写得好啊写得好”。

  这是拍剧还是复制粘贴文学评论啊?

  一方面僵硬乱入“天选之女诗人”既视感,另一方面剧作又没有能力呈现出她的独特,无论是个性展示还是周边人物塑造都非常格式化,千篇一律缺少细腻独特的质感。

  你说那是狄金森也可以,说是Jane Austen也可以,同样的剧情换一换脸说是李清照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三,碎片因素的离心力影响。

  剧作的背景音乐也蜜汁让人出戏,明明是两百多年前的衣着、背景、环境,却一言不合就反复播放非常现代的背景音乐。

  种种细节里的碎片化因素,似乎都在拼命加剧剧作的“离心力”。

  画风在正常画风和“象征性”的前卫隐喻表达之间来回摇摆,两边不靠、四不像。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是主创根本没能自由阐释一个完整、饱满的“人物”艾米莉·狄金森,而是用故纸堆里的二三条款、拼凑一个支离破碎摇摇欲坠的人物骷髅。

  与其说这是一个饱满的人物角色,不如说只抓到了一半名望“标本”、一半普通不着调的平庸、抓不住重点。

  后世对人的评价是总结性、抽象化的,高度概括如同贴标签,剧作要填充的部分应该是回溯式的、反向的,“在干瘪标签里注入丰满血肉”,但这部剧好像没能力做好这个步骤,干脆直接把标签贴脑门上。

历史语境变迁,共情体验薄弱

  一,虚、实之间的界限很跳跃。

  或许《狄金森》想通过泛华的“女性受制于环境和原生家庭”,来赢得更多当代观众的共情。

  问题是,这个共情体验也非常糟糕。

  作为观众,我可以理解“小镇女孩不想嫁人,怀揣着大大的梦想要打拼一番事业”,但我很难理解这个姑能一言不合就和死神聊“两百年后你会是非常伟大的诗人”。

  角色既没做好“艾米莉·狄金森”本人独一无二的独特调性,又没能延展出“不如意女性群体”的普遍性。

  二,“彼时”“此时”的分割线太含混。

  剧作中种种阻力的设定,也让人很难带入。

  戏里艾米莉的诗作即将被公开发表,这在如今是喜提100w+爆款一般的好事情,当网红当大V可以尽情鞭炮庆祝。

  但艾米莉的父亲勃然大怒:你有辱门楣、你不知廉耻,你不能体会我收拾你爷爷的烂摊子恢复先祖名望有多含辛茹苦!

  就差说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了!

  原本,剧作只要切入历史语境、多强调“彼时”,这样的不平等语境本该很容易被理解:人人知道过去对女性的束缚有多惊人。

  但剧作不论是配乐还是表达,都总试图跳出“彼时”、跳出历史语境、过度逼近“此时”靠近当下,这就让“彼时历史语境”的营造,完成度很低、很脆弱、很难有代入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爹这一番吼,很容易让人一脸懵:等等等一下,咱们究竟是哪个世纪的故事?

  跳进跳出,乱入乱出,整体观感很怪异。

  三,抒情语体的适配度不够。

  诗歌是相对抒情性的语言模式,纵使是叙事诗、画风也比通常的影视剧口语体对话更抒情。

  但《狄金森》拍的就是女诗人,而且是著名女诗人,引用她的诗歌是必不可少的确定性因素。

  而这两者之间很难调和。

  感觉女主上一秒还在问你吃了么,下一秒就突然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次元结界,从语调到配乐到画风都变了:

  不同风格黏合的适配度不够。

舒心结语

  如果要夸剧作“快节奏”,那确实相当“快”,第一集女主青梅竹马的爱人就死了全家,生计无着、不得已要嫁女主的兄弟,而这两位灵魂伴侣还藕断丝连、浓情蜜意。

  同时女主感情上又被逼迫进入一次又一次相亲,事业上发表诗歌的苗头被父亲狠狠掐断。

  如果将剧作缩减为几句剧情简介,似乎很“对劲”,又大尺度又高能、戏剧冲突多激烈啊!但具体到剧作当中,完全不是一回事,进度条是跑得很快,但也很割裂、很单薄。

  是复原一个彼时的艾米莉,还是再造一个“此刻”的艾米莉?剧作卡在中间似乎两端都想要,但可能一边没能抓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