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羞耻》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羞耻》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02-12 22:36: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羞耻》经典观后感有感

  《羞耻》是一部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丽芙·乌曼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Sigge Fürst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羞耻》精选点评

  ●三星半,据说是伯格曼唯一一部战争片,对我这种普通观众很友好节奏故事性很强 ,缺少了一贯的隐喻意向整体比较写实。突如其来战火对二人世界的破坏人性在战争中逐渐沦落变得羞耻,海面浮尸的镜头,是真正的噩梦

  ●以小见大。记黑。渊深海阔,浩大牛逼

  ●触碰了便是毁灭,还做了不止一个

  ●BAM办了一个Max von Sydow的一个回顾展,自然少不了一堆Bergman的作品。这部比较少人知道电影,主角是一对在一场虚拟的战争中的患难夫妻风格比较激烈,但是头依旧伯格曼。看完最大的感想是,女人真是比男人高等得多的生物,余下可以忽略。

  ●真的很不伯格曼,戏剧冲突那么大,已不仅仅是生活里的各种漩涡暗涌破格和荒谬得好。它的荒谬就在于,当主人公失去了孩童般的纯真与善,他恰恰才被需要才能立足,是个很哈姆雷特式的人物。当他知道理性良知都已不能将他拯救命运水火,他便已死去,余留下的不过是他被战争和事实催生出的残酷无耻。 另外,电影原来真的可以不需要配乐,当表达足够完整。对声音不加选择,不如没有声音;浓墨重彩,不如留白

  ●在天堂里梦见地狱;在地狱里梦见天堂.

  ●当然是好看的,但终究是北欧自由民主富裕小国知识分子玻璃了。老爷子还是拍拍中产阶级庭、女性亲情舒适生活中小小的心灵困境算了。想讨论重大道德困境,那就索性生啊死啊,宗教神马的也行。这种人与人斗的险恶苦痛,还是留给第三世界水深火热实体验的导演们去讨论吧。

  ●有时一切恰似一场梦,不是我的梦,而是别的人的梦,但我也被倦入近来 梦到我们的人醒来,而且感到羞耻时,会怎么样呢?

  ●扭曲而恶毒的战争当然是人类史上的极大羞耻,放于电影中的角色身上,懦弱虚伪、不忠等等,同样是羞耻的载体,而在战乱之前,人变得冷漠凶残失去人性,同样是羞耻的一种。1968年这一觉醒时代,伯格曼用一部比战争更狰狞的电影,探索人间平等共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岌岌可危的人性界限

  ●伯格曼唯一的一次描写打仗,描写战争中耻生存的人。

  《羞耻》观后感(一):羞耻地活着

  战争中的人们,羞耻地活着。

  一开始她有外遇,他也有,他们并不怎么

  她认真地跟他讨论生孩子的事情,她认为女人就应该有孩子,而他不以为意。

  一下子战争来了,袭机来了,她庆幸“还好我们没有孩子”,否则,孩子也玩了。

  有各种门派的人捉他们,有捏照她通敌罪名的,而她反抗说这不是我的声音。

  后来释放了,她跟另一个男的发生了关系,那个男的给了她钱,丈夫藏起了钱,那个男的被抓,让她的丈夫击毙他,而她的家被毁,要找那些钱。

  丈夫“果断”地把一个许多天警惕而不敢睡的失散的年轻士兵杀死,夺了他的靴子。

  最后逃亡一条船上,一些士兵尸体沉浮海上,丈夫面无表情用船桨划开,

  活着下来。

  她对他说:

  “我只是有点喜欢你。”

  “梦见……飞机点燃了玫瑰。”

  战争中的人,就是这样身不由己,放弃道德,卑耻活着,而更可耻的是,这个丈夫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却活着。

  《羞耻》观后感(二):希望他留了点钱

  最后他是把一沓钱全给了船家吗?所以伯格曼意思是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希望吗?只要能抵达彼岸不牺一切代价?他那种狗急跳墙的从软弱迸发出的惨绝人寰的刚烈,她神经质的世俗姿态最终不过儿女红尘。汪洋死海,他站立中间支开尸群,伯格曼也能在日光船桨声与他不动声色的姿态里调度人性。伯格曼怎么描绘绝望的?也有人觉得彼岸是幻觉,他从船上沉浸深海,缓慢优雅没有波动。战争与神经质竟然看的发笑,伯格曼如果拍喜剧也可以把人性调度到极致。(丽芙袒胸露乳一下就爱上她了,腰窝在完美的背脊线上真是深刻啊。伯格曼好心机啊,顺便展示下自己的品味与作品。)(昨天看都灵之马,同样他们都逃到了山际线。是因为伯格曼的小两口年轻力壮无自然灾害,还是因为塔尔的年老残疾风沙肆虐。你说,活着!怎么活,逃的掉否,能不能活,我们很多还是要讲究客观因素。)(如果要说视听,伯格曼真的是不匠气的荒岛英雄了)(是一部相当喜欢的伯格曼作品。喜欢不喜欢很多时候是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揣度了。)

  《羞耻》观后感(三):北欧式恐惧

  跟我们的文化大革命比起来,本片的男主角算个毛。

  他不过是为了活下去:说谎,杀死朋友,在妻子面前表现得像个胆小鬼也不怕。

  最后,站在左与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没有意义,只要能保存一口气,做什么都可以。

  西多夫(伯格曼自己)和沃尔曼这一对夫妻,站在家园被烧光的树前,显得特别有象征意义,从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是失去生存资料的动物了,他们做什么都可以。

  作为电影,当镜头变得非常亲密的时候,人骨子里带出了一种非理性,那种恐惧,那种吞噬一切的力量,就会彰显出来。

  影片一开始直升飞机出现了,指头的枪出现了,死人出现了。那种像纳粹德国一般的噩梦出现了,我们的价值观上下颠倒一一

  我们无法判断一切,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够。

  信息不对称,也是我们无法判断战争的原因。越战也是这样。

  伯格曼不断在变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就是自己思想的复制品,而且他总是最真实的那一个艺术家。

  《羞耻》观后感(四):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刚才有快速看了遍。感觉这部电影值得深究。伯格曼可以说在电影艺术上已经拥有了百分百的控制力,已经可以精确得表达他关于社会关于个体甚至关于艺术的思考。

  分量很重的作品,鲜明的伯格曼烙印,真实的战争特技,粗糙的大反差的黑白影调,直接的特写,通过理智的简洁叙事和缓慢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人性如何陷入阴暗,以及多视角的反思社会体制,从而强调了人性在残酷和死亡面前的软弱和扭曲,从而明确得反对任何口号的战争,更深的是对权力的痛恨。

  通过这部片子可以感受到大师对气氛的精确控制和对电影语言的精确表达。

  另外,也说明了一点,软弱的人反过来更有可能变得残酷,因为他需要补偿。

  还有故意模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大大扩展了电影的广度和深度,更是个寓言,更有代表性和攻击性。

  《羞耻》观后感(五):既为人,何羞耻

  CC伯格曼套装,近8.2分。

  伯格曼从未有电影如此精彩地呈现清晨一日,太阳照亮人间后夫妻起床日常的生活细节(裸身披衣,擦洗身体的Eva,对着脚趾发呆的Jan),着实令人惊叹!

  夫妻在户外的对话,放弃正反打(后续片中还有两处这样的运用),丈夫只以背面示人,暗示了他对战争,对婚姻,及其义务(生儿育女)的逃避。背影的凝视在默片中即已存在,但被伯格曼运用得深入骨髓,颇感意外。

  熊熊燃烧破财房屋旁死去的孩子,仿佛是Eva无法给与小生命的证明

  此片对战争视听的刻画,真是那个年代文艺版的敦刻尔克啊!

  Jacobi不敢上前线的羞耻,Eva背叛丈夫的羞耻,丈夫对自身无能(或许可以这么说?)的羞耻,shame无处不在,或可简约为人之战,在内心,无时无刻。

  是羞耻心让Jan枪毙了嫉妒,埋葬了自卑,从此摇身一变成为豺狼。即为之狼,在Eva眼中,丈夫Jan已经永远的死去了,她那特写的眼神只是认清了幻灭后的悲凉与无奈。

  如泰坦尼克般漂浮在海洋之心的宿命,或许就像Filip沉水自溺一般,战争下的人性无人可以拯救,我们只有选择毁灭或逃离,以躲避无处不在的死亡裁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