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艳阳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艳阳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2-13 22:5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艳阳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艳阳天》是一部由大卫·里恩执导,凯瑟琳·赫本 / 罗萨诺·布拉齐 / 伊莎·米兰达主演的一部爱情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艳阳天》精选点评:

  ●凯瑟琳赫本实在太招人烦了;其他的都不错

  ●现在的威尼斯一定和电影里的油画般的风光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吧!?人物呢?It's beautiful......小提琴就像是旁白一样讲述女主人公的心情。只是,故事演到推销电动玩具,还有送别时的那份未知的礼物,突然间泪流满面。

  ●3.5星,意大利真是个疗伤圣地,每个寂寞孤独失意的女人都希望在意大利获得拯救,更何况此片还有如此美丽的威尼斯风光,大卫.里恩仍然对婚外恋和火车情有独钟。看此片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颜色的暗示,K.赫本的红裙到白裙,红色的酒杯,还有那白色的栀子花,处处彰显女主人公的性格与渴望

  ●那个男人说:“你想上心中的白马王子,年轻有钱,机制出众当然还要未婚,而我,只是个小店主,不年轻没钱,不机智不出众,当然还已婚。但我是男人你是女人,你看呢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就像个饥饿的小孩,给你面包你说不我要牛排。”妈的,就要牛排怎么了……

  ●一座城市气质,除了建筑和风景之外,就是对生活情调的感知,可以是已婚的帅气意大利男人,也可以是街头的小向导,当温暖的钢笔和奔跑的栀子花与你告别时,你会对这座城市充满眷恋,以后李老师四十多的时候,一定把她送到意大利感受一下,品味一下威尼斯,顺道品尝一下当地的意大利男人,也算不枉此生。

  ●赫本演得很好啊

  ●剧情有点俗套

  ●大龄女青年艳遇指南,南欧已婚男泡妞范本。最喜欢的英国导演David Lean的中期作品,与《相见恨晚》相比,又是另一番味道。凯瑟琳赫本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跟着镜头,惊叹近60年光阴荏苒,水城和现在似乎依然无异。喜欢威尼斯,喜欢意大利人,更喜欢一个人旅行,收藏不同的人和事。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这么老了 还少女一样一见钟情…… 风光片拍的……

  ●影片出色的摄影令我完全沉浸在小桥流水贡都拉的诗境中,然而这也恰好印证了故事的乏味,寂寞芳心无处许的孤独被赫本演绎的有些过火,旅途中擦出的爱情火花也略显俗套,反倒是背景中宛若画卷的威尼斯才是影片的亮点。

  《艳阳天》观后感(一):最美的风光爱情片

  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风景最美的一部,威尼斯的每个镜头简直都像一幅色彩靓丽、构图完美的照片。特别是女主角住的旅馆,推开后门就是大大的露台,在阳伞下喝茶,品酒,聊天,看风景,或者只是发呆,看着潘朵拉来来去去,都是那么惬意。而她所住的房间也挺美,推开窗户,就是威尼斯的经典建筑,配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本片的情节其实没有多少新意,普通的婚外恋,但男主角挺帅,而女主角老了一点,虽然演技不错,但感觉上还是差了一点。

  我看了两遍,喜爱上了威尼斯,想去意大利。

  喜爱欧洲风光的人不容错过。

  《艳阳天》观后感(二):let it be

  与其说是场浪漫的电影,倒更愿意把它看成威尼斯的观光片,摄影师的镜头不时地从赫本身上移向威尼斯的一桥一景,无论是在阳光下的广场还是星光下的停泊贡古拉的河道,都被镜头深深地深深地凝视了。

  而爱情,或者说这段短暂的浪漫,仿佛变成了陪衬,就如国内小资版本的那种在大理小城的邂逅没什么分别。

  let it be,呵呵,就当个小品看看吧,电影本来就是让用来我们放松的,大师要把他们变成圣经我也没办法,虽然比如《10戒》我觉得还看得下去。

  岁月真是催人老,赫本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于她来说这会不会是部悲伤的电影。到现在也没看过她老年的那部《金色池塘》。

  《艳阳天》观后感(三):大卫里恩最完美的电影

  “小姐,没有的士,只有贡多拉和巴士,贡多拉1000里拉,巴士20。”“那就巴士。”一条轮船开来,这就是巴士。

  这就是威尼斯。

  从沙漠(《阿拉伯的劳伦斯》)、热带森林(《桂河大桥》),到《艳阳天》的威尼斯,大卫里恩一定是个旅游控。而《艳阳天》并非肤浅地停留在迷人的风光上,它似乎挖尽了意大利人的灵魂。

  当女主谴责地问男主如何看待旅店老板娘出轨时,他说:“她活着,我也活着,而我赞同活着”。当女主发现男主不仅有妻子,还谎称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时,他教育她说:“我知道你饿得很,有饺子你为什么不吃,还想吃牛排。”这就是意大利人,活在感官和当下。但他们热情浪漫真挚,绝不敷衍轻浮。这种开放来自于健康,一直存在于《十日谈》和《阿玛柯德》里,只是在那里它是一种极致:那是一种放荡。

  虽然并不喜欢男主角,也不喜欢女主角,但看完《艳阳天》十分激动。它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可能是大卫里恩最完美的电影。

  《艳阳天》观后感(四):如果假的能够做的与真的一样,又何必认定它是假的

  看旅游帖子,罗马总是提起《罗马假日》,游人也必去奥黛丽赫本去的西班牙大台阶坐着吃冰淇淋。我不由想起另一个赫本另一个意大利名城威尼斯作背景的另一部电影:《SUMMERTIME》(艳阳天/夏日时光/春心托杜鹃),最喜欢《艳阳天》这个译名,虽然同名的中文电影有很多部,多是港片。《艳阳天》对比《罗马假日》,中年人的含蓄蕴藉隐而不彰对比青年的浪漫,大体就是英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区别。第一次看是在十六年前,说不出的喜欢,接连看了两遍,除了《色戒》为写论文需要看了一二十遍,印象中连看两遍以上的片子好像就这一部,其他看两遍的是相隔多年。不是最大师的,不是最艺术的,却有种特别的吸引,是大卫里恩导演的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是凯瑟琳赫本出演的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也许,这样的组合产生了1加1大于2的效果,也许,英国电影的特色就是吸收融合了美国的天真通俗和欧陆的晦涩艺术。看来,意大利应该是常规城市景点最多的欧洲国家,法国只有巴黎一个,意大利却有罗马、威尼斯、米兰、比萨、佛罗伦萨。于是,为了威尼斯,我第三遍的看起了《艳阳天》。仍不胜唏嘘,她年华老去,青春不再,明知他骗财骗色,但如亦舒所说:“如果假的能够做的与真的一样,又何必认定它是假的。”就当真的好了,明知这是一个不太可能再来的地方,明知这是一个不太可能再见到的人,权当是自己送给自己生命午后的礼物,有一场艳遇才对得起这个城市,来到这个城市已经实现了梦想,再苛求完美的人就有点过分。心爱的栀子花终究不能被他所赠,最爱的东西永远只能留给自己。50岁的文艺女,刚中带柔的凯瑟琳,那个时代好莱坞女星中少有的特立独行,生活中的凯瑟琳大概会羡慕电影中自己能有如此决绝吧。很高兴看到大卫里恩说此片也是他最为用心最喜爱的片。

  《艳阳天》观后感(五):你期待一场艳遇

  ……既然期待,那么就让它发生吧。 她攒足了钱,只身一人来到了她的dream place——威尼斯。 凯瑟琳·赫本将这个保守的美国老处女诠释得相当闷骚。这闷骚劲在意大利的艳阳下显得尤为骚动、白化,种种躲避矜持看来都不过是欲迎还拒。 意大利的男人习惯性地爱盯着女人看,看得多了眼力自然就厉害起来。本片一开始,男主角就从凯瑟琳穿着白色高跟凉鞋的双脚看透了她的心。衣领再怎高,扣子再怎么紧,都没法阻止那一对妩媚的脚腕儿泄漏心底所有的秘密。 一个人的旅行往往会放大孤独。她本来期待这趟旅行能带来浪漫的际遇,然而在刚开始的几日,她却不得不面对被周围成双成对的人衬托得愈加明显的孤单寂寞。所以遇到英俊迷人的男主角的时候,她已经有点求之不得了。 意大利男人的热情和执著比较顺利地化解了凯瑟琳害怕吃亏的保守心态。两人没多久就开始了甜蜜约会。可又没过多久,她就知道了他是有妇之夫,而且还是从他儿子那儿当面得知的。凯瑟琳委屈了,愤怒了。 这时意大利男人说了一番很精辟的话。我的婚姻是被arrange的。我一直期待着你这样一个美国女人。你同样向往一段浪漫的感情。不过你期待的是一个英俊、富裕、而且未婚的“白马王子”。你虽然期待着什么,但很显然你期望得太多了。You are "too" hungry.我不过是个做着小本生意的小店老板,而且已婚。因此你失望了,你生气了。 女主角听后,内心挣扎了一番(或者说在心里计算了一番,委身于他究竟划不划算值不值得)。然后这个“独特的,稍稍有些保守的”女性,在内心的价值观和现实的际遇之间做了一个选择:就让一切发生吧。 有情人最终只能交错而过,故事以一丝遗憾的收尾。因此只要你想被感动,你还是会被感动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