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告诉女孩的真理:真正的爱永远是自爱
成长总是痛的,星标我们陪你
作者/七天路过,头图基于CC0协议使用
1
近期因为疫情隔离在家,看了不少关于女性的书和电影,这是我最想对自己和女孩们说的话。
《千年女优》一直名声在外,前几天又在微博看到邦妮推荐,从优酷上找了来看,原本看片名还以为是关于日本艺妓之类的故事,没想到女主角竟然是个生命力如此旺盛,对爱一往无前追寻的少女。
“我说过我会去找他的。”这句话从女主角喜欢上那位画家的14岁开始,就成为她想要去兑现的诺言,而把钥匙交给他,是她的信念。
她一生不停地找,不停地追寻。因为这种信念,她把这份心意带到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中。她只知道分离时画家要去满洲,她就去满洲成为了一名演员。
无论她是逃亡的公主,女战士,还是即将飞向外太空的航天员,她总是在说:我一定要找到他。
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她早就知道她一直追寻的是个幻影,那个人早就死去了。她追寻的是她不死不灭的梦想,那么纯真的,执着的,热烈的理想。
她说:我一天比一天更爱他。可是她爱的所谓的“他”,正是一天比一天更坚定的自己呀。
在《千年女优》里,女孩丢失了钥匙,决定不再追寻,息影嫁给了多年合作的导演,到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导演设下的骗局,她又离开,守着自己的回忆,那马不停蹄追寻的大半生,哪怕前方无人,也从未觉得绝望。
电影讲的故事太简单:我要穷尽一生找到我的所爱。
我不能投降,不能向糟糕的规则,糟糕的人,糟糕的生活投降,哪怕我孤身一人,哪怕我不被理解,哪怕我老泪枯荣。
我爱我自己,胜过这世间所有迎面而来的爱情。
人生最终价值的实现不是那个虚无缥缈一见钟情的恋人,而是一生追逐着的自己。
2
再说回邦妮,最近因为疫情的缘故,她在喜马拉雅开了一个新的音频节目《神聊吧邦妮》讲电影。
她讲了去年奥斯卡的获奖影片《房间》,也分享了描述大龄女青年恋爱工作的《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
被问到为什么热爱电影,她说十八岁的时候是苦闷的年纪,你喜欢的人毫无例外地不喜欢你,喜欢你的都是傻逼,你似乎觉得自己有点才华,但是有不确定,在这灰暗的生活里,只有银幕是发光的,你就拽着银幕投出的光柱,努力爬往光明,她就是这么爱上电影的。
无论是《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里的孙艺珍还是《下一站是幸福》里的宋茜,尽管她们已经大众眼中被年龄所困扰的剩女,但这也只是困境而不是险境,不谈恋爱,没结婚,也不是什么有生命危险的事儿,充其量是跟大多数的活法儿不太一样而已。
在抱怨生活潦倒困苦中为什么还没有人来拯救自己时,先看看是否能够自救,找到属于你的那束光,爬上来。
去年的时候我有2个朋友去了国外留学,一位是工作三年的前网易同事青豆(微博是@青豆_Secrea)决定去伦敦艺术大学进修,她用vlog记录下在伦敦的第一个春节,去小镰仓“布莱顿”的流浪记,去网红文具店打卡,做火鸡面邀请外国朋友来家里做客。
比起过去在公司上班焦虑与努力并俱,现在的她更加从容了,她说这一年几乎说人生中最充实通透的一年,甚至更加平和地多了很多跟自我的对话。
“诗和远方”并不是平庸生活的治愈剂,可好像在房间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推开一看,竟是从未感受过的新奇与辽阔。
她说并不知道未来做vlog博主的收入是否能支撑起她的生活,可这件热爱的事情,她想一直一直做下去。
另一个是从大三就开始能够支付自己生活的自媒体博主维安,前两天刚出了自己最新的周边——一款叫“My lady river”的丝绒包,她说“lady river”让她联想到那些生性自由的热烈的不安分的女孩形象,希望给人一种生活中还有多种可能性的感觉。
她写下:“她还年轻,她贪恋自由,继续奔流不息,她是自己的岸。”
正如跟7岁的歌德在凌晨3点提起行囊独自一人逃往意大利,他发现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觉被套上一个齿轮:白天忙于巩固走,业余创作一些爱情诗,生活把创作热情压榨得干瘪枯竭。
歌德写信给家人:“我将变成一个新人回来。”
想必我的这些朋友们也想要去目睹下更为宽阔的世界,呼吸空气的弹性,体验自由的硬度。
3
正如蒋方舟在《东京一年》里记录独自旅居日本的一年,随着她的视角去参观六本木的美术馆,去看村上隆的画展,她一边看着新鲜的风景,从美术馆到路边一家卖文子烧的店,一边又写下自己看过的书和电影。
在分享会上,总要一遍遍地说起自己“七岁写作,九岁出书”的天才少女事迹,她嘲笑道:就跟当众表演吞火球没什么区别。
她提到一位好友的故去,有另一位朋友写了悼词:我们的心是一个庭院,可里面也有一个小黑屋,庭院里是祥和友善的,以外人规范来建造的自我。可只有那个小黑屋,才藏着真正的自己。小黑屋的钥匙你交给了几位亲密的朋友,但也不要忘记也记得去朋友的小黑屋里探望下。
跟朋友见面时谈起在日本的感受,她说自己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情了,就算一个人吃一碗饭,也能跟自己说一句:真好吃呀。
带着父母游日本,跟普通女孩一样遭遇了父母因为嫌外面饭菜贵舍不得吃的情况,她的游览路线也成为了我写在笔记本上的参考攻略。
独自一个人在东京的日子,终于不用像小学生写作文在最后一句写下总结性的话语,把心事摊开,终于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真实的自己。
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她提到一位获得过日本直木奖的女作家向田邦子,她有点像日本版的张爱玲,爱描述那些都市男女的情爱故事,可她小说里的女主角却要惨得多。
大龄,独身,借用女主人公的话说:是那种“要抓住一切能笑的机会努力笑”的女人。
而女作家本人也并没有因为才华收获一位良人,相反她还要去照顾另一个人。
她的恋人N先生是一个比她大13岁的有妇之夫——已经分居但不能离婚,无业在家,年轻的时候是社里的摄影师,大概也是被女孩子们仰望欣赏的对象,可到了中年的岁数身体不大好了,也失去了才华,个子不高,胖胖的,生活拮据。
邦子要为恋人准备好食物,晚上11店左右回到自己家,一个人躲在玄关没有热气的地方写作到天亮。也许正因为N先生的无能,他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邦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两人一起吃饭时亲密地聊天。
一个盛年的女作家照顾一个身体羸弱,精神脆弱的男人,怎么听起来都觉得委屈又心疼,可或许对于当事人来说选择了这样的人生,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吧。
也许向田邦子嫁给一个能干的男人,跟他结婚生子,招待他的生活和朋友,依附于他的生活,便无法保持高产专注的创作。
向田邦子一共创作了超过一千个剧本,超过一万个广播剧,51岁的时候获得了直木奖。
我透过她独自生活在东京的视角,看到了一个原本我不熟悉的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的女作家,还有这样的生活方式。
女孩子的一生,总有人会告诉你怎么活更好,选择哪份工作,哪个恋人,甚至哪个城市,哪件衣服。
可是自由和远方,以及埋藏在文字里关于更大世界的秘密,你是否真的愿意放弃?
衩姐说过一段话:每个人都值得被爱,但前提时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自己——在一番付出和追逐之后,不要妄图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宝贵的,是这个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无论是想要获得爱还是自由,这些都是追逐中的力量,而非结果。
希望你记得,无论你去多远的地方,追逐多缥缈的感情,你都知道为了什么来或去。
猜你想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这一次,我们都误会了“做自己”
谁杀死了《想见你》里的陈韵如?
豆瓣9.0!所有未婚未育的女孩,都该来看看这部剧
♥
七天路过
青年作者,编辑,ONE·一个热门作者。
步履不停、永远向上的“士力架女友”。
公众号@天天成长研习社()
合作
新书《大大的城市,小小的我》全网热卖中
▼新知▼独立▼爱
你的独家成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