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与人连接是我们的根本需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为什么与人连接是我们的根本需要?

2020-02-16 07:45:30 作者:陈章鱼 来源:罗辑思维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与人连接是我们的根本需要?

  你好,我是陈章鱼,今天继续做《每周新书盘点》。

  这是2020年的第7周。这一周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在久了,会特别渴望社交。下遇上邻居,甭管认识不认识我都特别想和人家打个招呼。就算遇见邻居在小区遛狗,我都想和狗打个招呼。

  总听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但是到了这一次,才算是有了真真正正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远远不只是业务啊、人脉啊这样功利形态,而是我们的一种基本需要

  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个问题,我从本周的三本新书中,帮你找到了答案

  1

  连接更多的人

  才能更好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2019-2020年的跨年演讲上,罗胖致敬的第一个人,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大屏幕投放出来贝聿铭大师的一句话“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中。”

  这句话说出来,真是有力量。但是如果我们单看这句话,会觉得贝聿铭大师是不是特别孤高、特别自我,特别难打交道呢?

  本周贾行家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一本《贝聿铭传》。听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贝聿铭是一个特别会和别人建立连接的人,恰恰是这种能力,帮他解决了人生中的很多难题

  贝聿铭虽然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大师,但是建筑是个很特殊行业,再厉害的大师,也是服务者。咱们以小比大,举个例子,比如你家里装修,你请了一位家装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就算再厉害,可是最后家里装成什么样,还得是你拍板。设计师就算对自己的方案特别满意,你说不行,那就不能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来弄。

  装修一个家是这样,盖一座建筑也是这样,贝聿铭虽然是大师,但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他就必须获得投资方支持

  贝聿铭就特别会说服别人,获得支持。他人生中的重大项目,都离不开这种能力。

  他拿到的第一个举世瞩目的项目,是纪念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当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整个美国都怀念这位总统,小朋友都捐出自己的零用钱,来支持修建这个图书馆。肯尼迪家族召集了全世界最好的18位建筑师进行海选,贝聿铭就是其中之一。

  论水平,这18位都是顶尖的建筑设计师,论资历年的贝聿铭在这其中还算是小字辈,那他是怎么拿到这个项目的呢?他打动了一个关键的人,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

  贝聿铭当时刚刚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租的办公室狭小,但是为了迎接杰奎琳的访问,连夜进行粉刷布置,还摆放了杰奎琳最喜欢鲜花植物。杰奎琳问他:“你们总摆这种花吗?”他回答说:“这是专门为了您准备的。”

  在杰奎琳眼里,贝聿铭像个老朋友一样亲切,而且他和肯尼迪总统同岁,两个人还都是哈佛出身。就这样,贝聿铭就被确认为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的设计师,他的名字也变得尽人皆知。

  贝聿铭特别擅长和别人沟通,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想法。贝聿铭设计了香港中国银行分行大厦,可是当时他遇到一个麻烦:香港人非常信风水,对他的计划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像建筑的正面有太多的X型,看上去像封条,不吉利,会让来办业务的储户不安。

  贝聿铭就专门教给银行一套话术:那些X型图案,你别看成是封条,你看成是交叉的钻石,这么一看,是不是特别有财气?他这套解释,让银行方面大为高兴。他的设计方案就顺利通过了。

  你看,贝聿铭解决自己的问题可不是闭门造车,懂得和别人建立连接,才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更多贝聿铭的故事,欢迎你收听“每天听本书”解读的《贝聿铭传》。

  2

  与他人的连接

  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本周黄昱宁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一本文学名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鼠疫》。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加缪的颁奖词是:“他的重要文学作品认真透彻地阐明了当代人的良心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读了《鼠疫》就会发现,加缪在这本书中不仅借“鼠疫”隐喻了人类的困境和磨难,还试图给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个良方是什么呢?我们能从《鼠疫》里边的一个人物身上,找到答案。

  在小说里,一个姓格朗的人,他是一个50多岁的政府职员,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长得没有任何特点,在岗位上干了几十年从没升迁过,家庭生活也不幸福。我们会在故事中渐渐发现,这个渺小的公务员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他是自告奋勇投入到对抗鼠疫的工作中,他还救下了想要上吊自杀的邻居。他虽然平凡、渺小,但是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只是谦虚地表示:“人得要相互帮助。”

  这虽然是个小人物,但是加缪给了这个普通人很高的评价,格朗这个姓,在法语中的意思是“伟大、高大”。

  之前黄昱宁老师解读过加缪的成名作《局外人》,我建议你把这两部小说对照起来看。这两部小说可以说都是加缪的代表作,但是两部小说的中间,加缪的想表达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用加缪自己的话说:“如果从《局外人》到《鼠疫》有什么变化发展的话,那就是对于团结和参与的理解。”

  你看,人连接人,互相帮助,互相团结,我们就能变成更好的人。

  想了解更多鼠疫和加缪的故事,欢迎你收听“每天听本书”解读版。

  3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

  本周郑路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一本书叫《广场与高塔》。这本书的标题很有意思,是两个比喻,高塔是一层一层的,指的是传统的等级结构,而广场是平面的,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自由互动的网络结构。这本《广场与高塔》,讲的就是这种社会关系网络怎么推动历史的发展。

  郑路老师在得到开了一门课叫《社会网络20讲》,用他的话来说,朋友是一张网,公司是一张网,城市是一张网,社会也是一张网,网络构成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

  这个网络指的还不是互联网,当然,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非常方便,很多互联网人士也自夸说,互联网的出现才让这个世界进入网络时代。但是这本《广场与高塔》里边就说了,你们搞互联网的别狂,网络不是你们发明的,人类历史的一开始就存在社会网络。从原始部落采食者的合作网络,到大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网络,从印刷机编织的文化传播网络,到科技革命中的学者网络,世界早就被网络连接在一起。你们这些互联网精英只不过是延续了这个传统。

  举个例子,印刷机其实就是当年的互联网。这个结论是有学术支撑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个人电脑价格的下跌,通讯所产生的信息数量急剧增加。而且,这个变化的趋势越来越快。过了一个临界点以后,个人电脑的价格每下跌一点点,信息数量增加的幅度都非常的惊人。

  这个规律在印刷机时代也成立。有学者研究了当年印刷机出现时候的价格,发现随着印刷成本的降低,书籍的版本和数量就急剧增加。变化曲线跟个人电脑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你看,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网络发展史,历史越向前走,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就越紧密。

  以上就是本周推荐的三本好书《贝聿铭传》《鼠疫》《广场与高塔》,欢迎你收听或者阅读。

  我是陈章鱼,祝你周末愉快,我们下个周末再见。

  ▽ 戳此收听

  点个“在看”,守望互助,共克时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