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梅:真正的善
真正的善
随着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井喷、蔓延,诞生了一句被大众认可的最为经典的至理名言: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能让所有的妖魔鬼怪现了原形。
一场疫情,亦像一面放大镜,让人发现善良的人是真善良,有本事的人是真有本事,坏的人是真坏,蠢的人是真蠢,无聊的人是真无聊。
面对这场接近残酷的抗疫战斗,有的人第一时间冲锋陷阵,选择逆行到最为危险的武汉一线做专业支援;有人选择走上街头、村口、路口站岗值班为防控疫情扩散守护平安;大多数人选择听从指挥待在家中隔离避险不为国家添麻烦;有的人选择尽一己之力捐款捐物支援物资消耗最大的抗疫前线。这一桩桩善举,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积极主动地竭力承担,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善良,是“国有战,召必回”的善念,是“天下同欲者胜”的善为,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善行。这样的善是感恩、是良知、是本性里的自觉与自愿,是一份连里同枝、心心相系、互相分担的心安。这样的善是真正的没有任何功利与目的的善。
不像某些人不是无聊地造谣传谣,就是成天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分析、抱怨、愤怒、指责,打着所谓的“举世皆浊我独醒”的旗帜,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评判而愤世嫉俗,唾沫乱飞,在这疫情肆虐的严峻时刻,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让多少人的思想跟着忽左忽右,让好多人是非难辨。记得看过一位作家 “体恤穷人”的言论:“不要鼓励或宣传穷人捐款,特别是那些生活特别贫困的人,这是一件极其无耻的事,因为需要买单的是政府,那点钱对政府来说微不足道,但可能是穷人的生活费,所以,鼓励穷人捐款是另一种恶,另一种伤害!”看到这段自以为是的“善”,我不禁哑然失笑。穷人捐款就不是捐款?就不需要成全与赞扬?难道接受穷人捐款就是可耻的就是残忍的行为?难道歌颂、赞美这种难能可贵的善就是鼓励穷人捐款,就是一种恶,一种伤害?难道国家财政为抗疫拔出的660多亿不算是政府买单?我想问问这位作家,究竟是谁在伤害谁,谁在损伤穷人的尊严!谁在破坏社会中人与人的平等权利!首先,穷人捐款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的,没有人去鼓励、引诱与逼迫;其次,捐款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捐款没有多少之别,因为爱心没有大小,穷人的一块钱与富人的百万元同样具有一样的道德标准;再就是穷人出于自己的意愿与爱心不惜倾其所有,没有别样的情怀与高尚的境界一般做不到的,政府在了解情况并相劝后如果对方执意要达成自己的意愿,那么请问我们是应该剥夺别人献爱心、做善事的权利拒绝呢,还是制定一个贫富捐款标准来执行?捐款本是一种自觉行为,捐多捐少是他人的自由,“子非鱼,孰知鱼之乐?”,体会不到别人捐款后的心安与快乐,就不要做出一副同情的姿态高呼善良。有时候值得同情的恰恰是只说不做的你自己。
成全他人是一种道德,是一种善良。行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鼓励穷人倾家荡产去捐助灾情、资助他人,但是我们不能抹杀一份爱心,即使这点爱心捐款对政府对社会微不足道。就像我们不鼓励手无寸铁与无缚鸡之力的人去见义勇为、不赞成不会游泳的人跳下水去救落水之人一样,危急关头,人之本能,我们能阻挡得了那种舍生忘死的英雄善举吗?相反,对于这种尽己所能倾囊相助的“豪横”的善,我们不但要宣传、表扬,唤起某些人的麻木,还应建议政府在了解情况后,最后通过其他方式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作为对其经济一种适当补偿,以此来大力弘扬这种中华传统美德。
邻邦日本友人捐助物资,箱子上深情款款、文雅至诚地写上中国古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我们感动并惭愧于他国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汉语之美运用到了极致,称其给我们开了一堂深刻的诗词大会。触动我们的是我们长久以来忽略了对传统古典文化的学习与发扬,在看到这样的表达后才去赶紧补课。我们在受了一把文化知识方面的警醒与教育后,是不是更应该重视下他们这份善举的意义与厚重对我们的震撼?他们有的人把国家下发的抗震物资一并作为捐助;一个14岁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在寒风中连续站立12个小时为武汉募捐,捐1000日元就送一瓶爱心蜂蜜;捐赠人非常用心地在捐物包装箱上写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故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难道只是几句让人耳目一新的优美的古诗词吗?这份异国他乡如此迫切、诚挚、贴心的善举难道不值得我们某些国人反思吗?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捐助对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吗?他们不认为这样的结果应该是由政府买单吗?只是他们更知道:灾难来临的时候,全世界人们应该站在一起,伸出援助之手,捐助背后其实是一种人心的温暖与携手同行的力量。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真正的善是一份发自内心的体谅、理解与成全,是实实在在的善行善举,是对秩序、公德的一种遵守,是对国家、他人的一种大爱与尊重。而不是只擎着“善”的旗帜口若悬河般摇旗呐喊而无所作为。
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脉的差距,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心境与心态、善良与胸怀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拥有灵魂的快乐,是否是一个大写意义上的真正善的人。
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就是真正的善。正如京剧《锁麟囊》戏词中所言:“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它半分毫。积德才生玉树苗,救人饥渴胜琼瑶。”行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张冰梅
女,出生于1973年12月,中级会计师。热爱朗诵,爱好阅读,喜欢古诗词及散文、现代诗歌。在《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及各网络平台发表诗歌与散文数篇。“用文字描绘生活,用诗歌点亮人生!于有温度的文字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关于我们:《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收藏,分享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亲人圈与大众群。
投稿
我在河之东
我在河之东 您又在哪里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