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人间》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在人间》经典观后感集

2020-02-29 22:39: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人间》经典观后感集

  《在人间》是一部由文珹灏 / 黄京昆执导,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人间》观后感(一):20191123圆融广场路演

  感谢导演,将这个事件投生到影视界,感谢你们的勇敢融入!片子首尾由黑到白 连贯呼应,通过简短的索还遗物这一前后相关片段揭露事件本身昭雪的艰难!!!促发这件事的原本的那些人、没有站出来,事件的缘由过往没有过多揭示,畏缩了起来,坏人从小就坏!这部分舆论或许可以起到作用,将这些人也绑在道德犯罪的耻辱柱上,让天下人得知得见得防。祝愿这些灾难家庭能从中坚强 勇敢过活下去。法律制度能完整健全并被所有的机构单位全面深入认识贯彻。

  《在人间》观后感(二):这就是人间哪

  天堂和地狱之间,她就这么一直在人间奔波。 二审终判,维持原判,无期徒刑。 “我看到他变得有点失落,有些焦虑,手开始抖,眼睛飘忽不定看着四周…” 但是没有悔恨。 他只是对自己失去了自由感到绝望。 他一点也不关心那个痛苦死掉的姑娘。 不止他不关心,新东方的老师,领导,派出所的一些警察,也不关心。 他们只嫌这个聒噪的女人阻碍了他们正常工作。 这就是人间哪!悲欢不相通。 “我可以和新东方达成和解,但我一辈子不会和我自己达成和解。” 这个世界为什么总是这样呢。 恶人由法律强按着剥夺了身体的自由,可心里的恶,始终坦坦荡荡地出现着。 善良的人却要自己判自己有罪,给自己的心上一辈子枷锁。要求神拜佛,四处奔波,来压抑自己心里的恶,连在梦里都无法将犯罪者杀掉,永远摆脱不了梦魇。 我时常觉得自己身在盛世,眼前所见都是盛宴。我也知我所生存的这片天地,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屹立于世界森林。然而巍峨之下,那些虫洞,烂根,败叶,枯枝,依然应该,不,必须被看见。

  《在人间》观后感(三):还,在人间

  重庆场结束后刚回家躺床上,很即兴也很感性的一些碎片感受

  漆黑的空间,闻到满溢的纸巾的香气、听到此起彼伏的抽噎、看到前侧的小哥迅速抹掉了眼泪 思维开始漂浮离散在空间之外 个体太渺小了,而且总是孤独到死,灵魂无法同行 我们能做什么? 祈祷痛苦的事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祈祷自己不要迫不得已走上和公权力对抗的绝望路程…… 然后,再对经历过这些的人投以悲伤、劝慰;再发声、出力、呐喊…… 个人的渺小感限制了太多存在和感知,记忆终究有限,我们也终将遗忘 只有遗忘不了的人夜夜震颤落泪,并孤独地走着ta们注定难以取胜的对抗之路、呐喊着被失语的声音 即便如此,我们仍要嘶吼要咆哮要关注要发声,要对频频的苦难不司空见惯 永远不要吝啬善意和关注,永远往上走,永远激情,永远如火,永远漂浮 终有一天被失语的声音能呐喊出声慰藉狂奔的沉默的勇士,而希望会在一次次不惜的生命投掷中被撬开裂缝。 这个时候就又想看鲁迅,100年了精神领袖依然是他,他从未死去。太深刻也太悲哀了。 向上走,永远不死。

  《在人间》观后感(四):我们与恶的距离

  半夏的时候看过一次,当时哭得很惨。今天北京的放映又看了一次,不再仅有情绪化的认知。第一次看完是悲愤地“这个社会怎么可以这样”,那么这一次则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映后交流导演小哥用(颤抖的)声音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到这些,是哦,我们与恶的距离比旁观姿态下的从未想过其实近很多吧。

  之前分享给了我妈妈,她觉得其实无论是检察官还是警察都有他们的心酸无奈,我追问她,如果被杀害的是我你怎么办?我妈回复:“那我就天天去闹!”

  我曾经站在盛世太平下觉得,在社会还未完善之前,总有人要成为牺牲者。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牺牲的(目前还)不是我。

  但也很无奈,法律约束不了人心,只能治恶;教育修补不了劣性,只能引导…家庭教育、道德建设,桩桩件件都和提升全民素质息息相关,而全民素质的影响因素永远都道不完,这样看起来好像无解了。

  谢谢这部纪录片为每一个人引发的思考和对整个事件带来的关注;以及,主创人员们真的很优秀,让我眼中的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冷漠了一点。

  《在人间》观后感(五):纪录片不是新闻

  如果从新闻角度看,这个片子应该是一场灾难,单一视角的记录模式、“XXX是黑社会的”极端言论,包括对未成年人信息的泄露等等,都是一种灾难,但是我想,这毕竟是一部电影。

  电影的任务应该还是表达,纪录片也是要表达某种想法。这部电影当然在剪辑技法上尚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对于时间线的交代并不清楚,比如人物关系都没有厘清,在剪辑上没有确立完整的起承转合,尤其是最后的归回,略显多余。但是这些我想都属于某种青涩的瑕疵,反而因为这种青涩,有了一种内在的愤怒,从而升华了整部作品。

  这是我在观影过程中反复想到的,李阿姨的行为未必是恰当的,但是这种不恰当却是真实的。面对一个强力的对手,她只能用到这些手段,或者说,更多的手段是她没有能力去使用的。就她的经历而言,或许也只能采用这些手段。

  以身代彼,我没办法想到一个失去女儿的单身母亲能做到什么更多的,而这种切身的体悟,恰好是作为观察者的纪录片所最应该呈现的,更不用说电影在个人之上,讨论了更加宏大的社会议题,这是超越个人video而更有意义的东西,也是纪录片在单纯表达之外,更应当承担的社会任务。

  所以这部电影已经不是一面镜子,而是把镜子打碎后,用来刺破一些障碍的武器,这也是我所期待的纪录片,所应该有的样子。

  《在人间》观后感(六):在人间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竖屏的带有灰色调的手机视频,刚开始以为是导演手法。疑惑为什么这个镜头或这么长,后来结束后才发现,原来是主角(被害人的妈妈,主创人员称为阿姨,我也暂且这么称呼)叫人录的视频,后续了解到阿姨很喜欢留证据。

  这是一部纪录片,记录的事件是一桩真实案件。对于影片本身,导演并没有运用多么华丽的语言手法、导演手法和剪辑手法。真的是很实在的去记录这一件事情,讲述的是在北京市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发生的一位男同学(王祎哲)奸杀一位女生的事件。整个影片没有过多的去讲述案情本身,而是更多的去拍摄被害人的家属的心里以及被害人家属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看完影片心情真的很沉重,这次我没有掉眼泪,而是反思。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未成年人杀人事件,是家庭教育原因?还是社会问题?学校问题?结束后主创人员有说道:对于影片拍摄的主题,我们做的只是一小部分,希望大家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未成年人被害人家属、学校所要承担责任的法律完善。是的,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反思和做的,庆幸的是影片中的阿姨做到了,已经在跟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律师进行沟通,真的希望能更好的完善,减少并制止这一事件的发生!

谢谢,在人间的主创人员,虽然是学生作业但真的做到了“勇气”二字,敢于说出来,走出来,甚至到全国各地放映

  《在人间》观后感(七):天堂可期等 人间亦值得

  首先感谢主创团队 因为他们的记录 我们才能记住这一切

  天堂可期等 人间亦值得 《在人间》纪录片的海报上印着这两句话

  影片里姚妈妈说:.“我可以与新东方和解,但我没有办法与自己和解”。

  姚妈妈曾经因为抑郁症发作,将女儿赶出去自己在屋子里放火想要自杀。5岁的姚金易跑到姥姥家语无伦次地说着:“妈妈,妈妈….”,拽着姥姥姥爷往家里跑。

  是5岁的女儿救了她。 然而她却没能救回16岁的女儿。

  姚妈妈去新东方学校宿舍取回女儿的遗物,姚金易的物品七零八散地在各处,床上有一个很大的布偶熊。姚妈妈把女儿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公仔玩偶整齐地摆放着,包括那个从北京带回来的布偶熊。就仿佛女儿还在她身边。 她无数次无助地在新东方学校、公安局、检察院来回奔走和等待,等来的是各方的推脱。警察说他们只是小民警,她说你们不是小民警,你们是人民警察。

  推动你我关注的事件背后是一个个血淋淋的受害者,是永远无法释怀的受害者家属。信息爆炸的时代遗忘也显得更快。这部片子的意义已经大于案件本身,《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修订草案》正在进行全民意见征集。一个人的力量渺小,但如果能有多一点人为此发声,也许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女孩留在了16岁那年

  这位阿姨还在路上 疲惫而坚强

  “重要的不是我们站在哪里 而是我们面向何方”

  《在人间》观后感(八):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

  看到这个标题

  很自然会问谁在人间?

  看完这部片子

  很自然会知道何为人间。

  想起一句话,叫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因为一个未成年少年可怕的恶,公道成了支撑一位母亲走下去的力量。

  恶不分年龄。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千万遭遇这样悲剧的家长都会在公道之路上,走得踏实些,顺利些。

  导演的长周期跨度拍摄,真实记录。

  所以一切镜头参与的画面,强而有力。我们会与阿姨共情,为她的经历不忿,然而这只是一部分。

  放映后,听到主创谈到,扛起摄像机,摄像机左右都是人,这是需要衡量的。

  所以这部片子非常“片面”地站在了受害者家属的角度。大众却有共鸣,也许对这起案件而言,这不是呈现全貌的最佳方式,但这却是控诉悲剧背后的人间,最直接有力的一击。

  可是导演又是非常克制含蓄的,节奏在母亲遭受的种种被数度拉起,但却在她找回女儿遗物,法院判决后,趋于平静。

  母亲的伤痛早已成为永恒的疤痕,事件本身的烙印也担当不起“放下”,这两个字。

  结尾用了《大象席地而坐》的曲子,点睛之笔。

  压抑之下是人间真实,平复之下是活着的努力。

  看到结尾,才懂得导演,懂得所有主创的用心。

  在人间,善恶并存。

  在人间,让善继续。

  最后,可以关注“蓝手结”,让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得以传递叭。

  《在人间》观后感(九):Heaven can wait

  看完《在人间》挺难受的,也想说些什么。

  “王祎哲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男孩子成绩挺好的,人很成熟稳重。”

  这是纪录片的开始,新东方老师对施暴者的评价。这个评价在后来事情真相浮出后被渐渐推翻。

  人世间的苦难是以渺小的躯体与力量对抗大的权力,但人世间的伟大也正在于此。这世界上不公义的事情太多了,欺骗善、不作为、趁机牟利,这些太多太多的黑色力量的存在,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李阿姨在派出所与学校之间来回奔波的画面们太让人感到无力了,她的话语言行与眼泪也太让人心疼了。她希望派出所能给她回复,派出所的人回答“我们只是小民警,我们听上面的”,阿姨说“你们可不是小民警,你们是人民警察”。看吧,正义什么时候能勇敢一些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画面。第一个是阿姨蹲下身子去拍泥土上一株孤独的草,那株草就像阿姨一样一个人孤独的但是有力量的与一些恶抗争着,或许在未来,会有玫瑰在那里盛开。第二个是阿姨终于去到女儿的宿舍整理遗物,那只布偶熊,我想象着上面有阿姨女儿的温度,阿姨就这么抱着熊出去好像这样能觉得女儿还活着。第三个是阿姨在黑夜里点着火可能在烧着女儿的遗物,火光点亮了黑夜,真的真的显得非常充满希望。

  ⚫️最后最后,我真诚的呼吁朋友们关注一下这个事件,有条件的可以去参加公益放映。用我们仅有的微薄的力量去给这件事给主创人员给阿姨带去一点点温暖与力量。

  请让更多人相信:天堂是可以等的,人间也是值得的。

  《在人间》观后感(十):在人间

  看了第一批放映,在北京的朋友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后面其他城市也会有小放映会,我在最后附了一张海报,有时间地点,大家可以了解下。

  这个案件案发时间过去挺久的了,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部纪录片简介都得仔细想想才能反应过来几年前的确出过这么回事,但三年多了女孩的妈妈至今仍没有收到凶手一家的道歉,直至今日她仍在为之努力。

  片子没有刻意渲染气氛,没有放大案情,没有过多的声嘶力竭,只有姚妈妈的坚韧。

  观片之后真的心情极其难受,我可以理解xdf为了声誉、利益选择息事宁人,但我无法接受校方假惺惺的处理态度,不仅没有保护好遗物、阻拦姚妈妈进宿舍取遗物,甚至恶语相向动手打人。校方负责人天天开会躲猫猫,让安保去跟姚妈妈周旋,周末就说放假领导不在,工作日就说孩子们都在上课不能进去打扰,校方每个出面的人都是“刚来不久”“不太清楚情况”“您的心情我理解”,你理解个大头娃娃菜你理解,实在太过恶心。当然,片中露脸的各方相关人员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难处,但这不是态度恶劣动手打人的理由,“你有权将枪口抬高一厘米”。

由于没有监控没有人知道当晚具体情况,各方取证解剖等工作持续了很久,姚妈妈时隔近两年才拿到已经丢了很多所剩无几的遗物、才见到女儿经历了数次解剖的尸体并下葬,至今三年来一直为这件事在学校、法庭、警局之间奔走。而那个小畜生,由于当时未满十八最高只能判无期,而他们家里的大畜生不仅案发时第一时间知道了自家小孩做了什么腌臢事,还曾威胁过姚妈妈,现在更是以“校方赔偿可抵去他们家的赔偿”为由拒绝赔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