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向着光明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向着光明读后感1000字

2020-02-29 23: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向着光明读后感1000字

  《向着光明》是一本由[日]太田治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向着光明》精选点评:

  ●当作八卦读物来读,却被治子的文字迷住了,基因这种东西真是让人没办法。东京、京都、下曾我…武士一样的、脆弱又自私的总想着死的太宰治,梅花一样的、纯真的干净的等待着爱情的静子,治子一点点去回首父亲与母亲的路,努力恶毒地批评太宰治,却还是流露着汹涌的爱意。和万里子走在街道上的时空感像是电影。

  ●2019 03狡猾如太宰治还是没能讨厌起来。一个需要同伴才能自杀的人还是懦弱的。

  ●实在太想看完,忍不住熬到两点钟。这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啊,要靠女人们的坚韧支撑才能苟活,脆弱且透明,无赖至极,却让人无论如何也恨不得。与通过轶事随意揣测出的那个女人不同,静子是个不一般的女人,治子未见证过自己出生前的一切,也是在近处观察并推测的,如此圆满,大概接近真实了吧。治子的叙事冷静得出乎意料,隐隐的能看到她寻父的轨迹。关于太宰政治倾向的说法也有点意思。

  ●太宰治就是很讨人厌的家伙嘛,但是,一边说着想锤爆这个讨厌鬼的头,还是有一些些喜欢他。快三十岁的人会更加喜欢开朗可爱的作者啊(所以太宰治只能往后排了)

  ●【2019024】在太宰遗女的这本书中,深觉太宰拥有出离矛盾的性格,他一边痛苦并沉浸于罪恶感中,一边又无法抗拒天性里携带的容易动情、究极傲慢的特质。《斜阳》里,和子是没落后为星星之火孤注一掷的人,太田静子的爱恋似乎在太宰心中也仅仅是一厢情愿,但他真的没有动情吗?我相信傲慢的他才是像和子那样,非要做出姿态让对方主动仰慕自己的人,而牛奶般的静子从不怀藏秘密,她是在亮处恋爱和革命的。 太田治子在回忆录里语言游移,她好像希望在话语的反复中,极力劝说自己原谅父亲,同母亲一样对太宰先生怀有更明朗的信任,但我想,她心中实际隐藏的恨和不屑早已胜过那种自我麻痹的心情。

  ●治子还是很客观的评价了自己的父亲。对自我意识过剩,时刻作为一个表演者而活着的太宰,理解却无法认同。

  ●感觉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好,内容也比较散。主要讲了太宰治的情史以及作品创作的一些背景。读过一遍印象已不很深了。

  ●太宰自私、懦弱、自卑……却老是带着小孩子一样的纯真直接,若是身为文学被他爱着一定是幸福的吧。“眷恋你”。

  ●我太喜欢作者的笔触了,可惜的是时间线太乱了,这本书好看的在于情感表达的不是太宰治。

  ●結尾潦草,就像匆匆趕就了黎明,只為稱讚一抹光亮。「我仿佛在幻滅的悲哀中,掙扎著生存。」

  《向着光明》读后感(一):裂缝中看到的光明

  这本书是太宰治的女儿写的关于太宰治和她的母亲太田静子的一本回忆录。

  太田静子就是太宰治笔下《斜阳》主人公和子的原型。

  在这本书中,毫无遮掩的将太宰治渣男的本质写出来……花言巧语,同一件事在情人面前说的话永远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我是静子,一定将他恨之入骨,再也燃烧不起爱意来。但是静子却一而再的自我接受、消化,太宰对她情感上的的打击。

  太宰治和静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灵魂 心灵是洁净、善感的。太宰治爱上静子那种牛奶般的本质,静子也爱这个人善感又时常混乱的内心。她曾说:若太宰是那种抛弃妻子的男人,她坚决不会喜欢上他。正因为太宰治始终背负着对那些曾经交往过的女性的负罪感,才会在和静子亲密的同时肩负起对家人的责任。

  总之,通过他的作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太宰治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新的角度。

  你会知道他是多么擅长对女人说好听的话。牢牢抓住女人的心于不知觉中。想方设法得到静子的日记本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迫切想要创造出著作来的心态。(太宰治的小说中常会用情人日记里面的内容,甚至未加以修改,比如《斜阳》)

  但正是书里写的这个令我生气甚至恼怒的犹豫不定,混乱无比的人。读完后细细回想起来这不就是真实吗?反而因此有点更尊敬他。

  《向着光明》读后感(二):向着光明

  #阅读打卡#《向着光明:父亲太宰治与母亲太田静子》太田治子 计划阅读150min,实际阅读116min,完成100%

  摘录: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太宰擅自挪用了这一行诗句,使写下它的诗人感到“生命被偷走”,从此行踪不明。那个诗人就是太宰的好友山岸外史的表兄弟寺内寿太郎。他赌上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才孕育出那样的诗句。

  分享:

  太宰治为了写《斜阳》,与太田静子交往,并让她写日记,用她的日记做素材。在日记的过程中,太田静子产生了和太宰治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太田治子出世了,而太宰治已自杀身亡。

  太田治子没有控诉,她极其冷静地叙述着从母亲那里听到的故事,想必也阅读了太宰治的许多作品同时了解过一些他的人生。她并没有直接接触太宰治,所以这本书虽然打着父亲母亲的名号,其实更像一部小说,像太田静子用出生叙述的小说,用一辈子叙述的小说。

  可以想象太田静子带着小治子走遍了她与太宰治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说尽了两人每一段经历。治子认真地听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应和着母亲。

  太宰治最后与另一个人情人一起自杀了,如果太田静子没有怀孕,一起自杀的会是她。那也就没有了治子,更不会有我们看的这本书了。

  《向着光明》读后感(三):女儿笔下的太宰治

  这部侧面书写太宰治的图书,让读者又从一个新角度来认识了这位日本作家。在作者笔下,太宰治身边的一个个女人陆续出现,其中有自己的妻子,也有她的情人,更有普通他一起自杀的伴侣。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是如何追求女人的,是如何让女人围绕在他的周围,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甚至是主动想和太宰治生活在一起。

  看着太田治子笔下的父母亲,了解到其母亲太田静子对太宰治充满了温情爱意。只是,更感觉这是是场梦幻,太田静子,在太宰治眼里不过是个情人的角色。两人相聚在一起更多的是偷偷摸摸,和友人介绍时,也不敢介绍其是自己的女友,即便如此,太田静子还是喜欢太宰治,甚至愿意将自己用心写就的日记送给了太宰治。

  在太宰治的眼里,太田静子和日记,那个显得更重要呢?

  日记,是太宰治写就小说的素材,也是太宰治关爱女人的目标所在。《斜阳》更是充分利用了这部笔记,有些就是拿来直接使用,日记对太宰治显得太重要了。而太田静子,不过就是太宰治想自杀时陪伴在身边的女人。真没想到,日本文学家里自杀的人有这么多,仅有名的作家就可以列出一串,这还不包括那些自杀未遂者。这,太宰治就是一位了。另外还有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夏目、森鷗外、泉镜花、井伏鳟二、横光利一…

  当太田静子向太宰治告知,已怀有他的孩子时,太宰治不过只说了:“静子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再也不搭理太田静子,有了孩子的太田静子,也不在是陪同太宰治一起自杀的理想女人。即便是去三谭开着身孕看望太宰治,太宰治的态度还是显得异常的冷淡。甚至将新认识的女友也喊来和太田静子见面。这位新女友山崎富荣,也是最终陪同太宰治共赴黄泉的同伴。

  太宰治最终还是抛弃了美知子妻儿和情人太田静子,自然也没有逃脱了“自杀”的命运。在读者眼里,太田治子对自己的父亲太宰治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向着光明》读后感(四):深情是过时的陋习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心中却总是像埋入了冰冷的花瓣一样悲伤,明明连读《人间失格》都没有这种痛苦,可能是因为见到了女儿笔下真是的太宰先生而感到动容吧。

  太田治子笔下的父亲,时而是个正直的人,时而却像艺术的恶魔,总是左右在美知子夫人和静子之间,还背负着小山和目津子的罪恶感,我感受得到他的为难。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太宰先生得知静子怀孕后,沉默许久说出“静子是个好孩子,静子做了件好事”,却向友人哭诉“这女人怎么这么快就怀上了”,一面诧异,一面却也联想到了《人间失格》呢。

  我不敢妄议书中治子对父亲心理的揣测是否属实,但我认为也着实带了太大的主观性。比如在太宰写给静子的信中,落款三字“眷恋你”,治子却认为那是父亲对母亲有意无意的勾引。无心八卦先生的真实感受,但我着实不认为太宰先生对静子的接近是一种预谋,也着实不认为他的目的就是以静子日记为脚本的《斜阳》。

  以及“事成之后,给你一万日元”的约定,或许也只是对恋人的鼓励吧。

  “每天都要大摇大摆的去找你。”亦是如此。

  “好想和静子一起住到京都去,写出比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更好的小说。”也一定是美好的祈愿吧。

  但是答应井伏老师再也不破坏婚姻,也一定让他很痛苦吧。

  为女儿起名“治子”,答应“如果有经济上的困难,一定要来找我”,他也一定爱着静子母女吧。

  称呼妻子为“美知”,他也一定割舍不下妻子的纯洁温柔吧。

  在世人眼中,他有了家庭后还一直同静子来往,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我也毫不否认这一点。

  我也知道作为一个他的追随者,我的看法可能带了太多的崇拜色彩。但当他走下神坛之后,我依然相信太宰先生不是样会为了写作去伤害女性之人。

  如此尔尔,看到他被后人评价为文坛三大人渣之一,也作罢了。

  毕竟,自己心中的美好自己保留着就够了。或许我爱的不是太宰先生,爱的只是一个拥有他那样温柔风雅性情的幽灵罢了。

  《向着光明》读后感(五):作为作家与爱人的太田静子已然死去了

  “治子”这个名字是由太宰亲自取的。当治子的母亲太田静子听到这个名字时,她在日记里写下了一行跃动的文字:“日本第一好男人。”这位像月见草一样的女性,在面对太宰治时,实在太过卑微。明知对方是个自私怯懦的男人,两人的私生女得到了“治”的名字时,还是高兴得什么悲苦哀怨都忘记了。

  太田治子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写道,与多愁善感的父母相比,自己极为冷漠。当母亲为电视剧动人情节哭泣时,治子只会端详着她流泪的脸,让母亲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一样,有时甚至因此遭到母亲的斥责。我却觉得,治子的所谓“冷漠”实际上是静子一手培养出来的。静子大概已经受够了太宰的悲戚与自己的苦痛,因此希望女儿治子能够坚强阳光地活着,即使冷漠些也无所谓(虽然那种冷漠有时却刺痛了她)。

  对于在自己出生不久就与别的女人投河自尽的父亲太宰治,治子全部的印象都来自于母亲静子的描述,在书中,治子对太宰治的心理分析可谓是毫不留情,说是充满鄙夷也不为过。因此想必在静子的心中,太宰先生就是一个多情、做作、傲慢又自私的人。

  按理说这样的男人很难得到静子的爱慕,可她毕竟是一个文学少女,而太宰的极度懦弱与如影随形的羞耻感也激发了曾害死一个女儿的静子的同理心。“有负罪感的两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赎罪”,是这一点使他们二人彼此靠拢。

  但他们的恋情是为道德所不容的。彼时太宰已有家室,结婚时便立下过“决不再背叛婚姻”的誓言,还写出了《新郎》那样对生活充满爱意的名篇(顺便一提,尽管治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很不喜欢《新郎》,但那一篇写得真是好)。因此两人不仅没有相互救赎,反而加重了负罪感。为了麻痹这种负罪感,他们只好欺骗自己,认为他们的恋爱是为了艺术,为了写出日本的《樱桃园》,为了“旷世杰作”《斜阳》。

  《斜阳》中大量引用了太田静子的日记原文,在治子的眼中,太宰治甚至就是因认定母亲的那份纯真烂漫定能为他所利用才与她亲近的。《斜阳》发表后,自尊为静子文学导师的太宰一度感到慌张,害怕因大段引用她的文字而遭到起诉。反观静子,在读到报上连载的《斜阳》后,她的反应竟是松了一口气,原来她曾担心自己的日记对太宰没有帮助,这下一看,帮助应是极大的。

  似乎后期静子开始后悔把日记交给了他。我猜想,一方面是因为意识到交出日记的那一刻就是太宰离开自己的那一刻;另一方面则是,将日记交付太宰治之后,她这个人就彻底依附于太宰的文学之中,自己却无法真正投身于文学了。

  静子热爱文学,一直怀有成为作家的理想。她会爱上太宰且爱得如此卑微,也许部分出自于想要得到这位文学大师认可的心愿。她虽然不肯承认自己是契诃夫笔下的妮娜,但其实内心十分清楚。太宰引用了她的文字,便是对她的认可,因此她欣慰。然而随后她逐渐明白,这种认可是建立在毁灭她的基础之上的,太田静子从此只能活在《斜阳》里。

  与太宰治交往过的女人,目津子、初代、山崎都已死去。

这是惩罚。你如此想成为作家,甚至不惜杀死个女人吗?

  太宰治在《虚构之春》中如是写道。

  作为母亲的太田静子没有死,作为作家与爱人的太田静子已然死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