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似水流年》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似水流年》观后感摘抄

2020-03-23 22:5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似水流年》观后感摘抄

  《似水流年》是一部由郑君奇 / 李龙俊执导,胡琨 / 初俊辰 / 李云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似水流年》观后感(一):关昆曲毛线事!

  披着一个唱戏的外衣,但其实台上的表演几乎为,仿佛看的是一个武术班。

  场景人物造型服饰道具等都是毫无年代感,太穿越了,跟下一点区别没有。还炒情怀呢,没有真实感何来情怀可言?

  歌曲也毫无年代感,没钱给版权费,所以没用经典吧?不过没钱就不用经典倒是尊重了版权,比那些公然盗用的强。

  其实昆曲还是很好听的。想看一次《牡丹亭》。

  最后字幕强行献给汤显祖也是很服。

  一班流氓泼湿女主就是为了窥探性感美胸。想起泼水节、卖身节上那些懒人

  导演郑君奇这名字好像很熟悉原来是因为著名导演郑君里,《一个春水向东流》那个。

  《似水流年》观后感(二):烂片就不要拿传统艺术开刷了

  昆曲好像还是京剧发源剧种之一,本来是抱着缅怀昆剧现代发展的演义故事,谁知道等来这么个不知所谓片子,这种大年穿插戏码本来故事性很强的,各种冲突也挺好设置的,而这部片子一直在用不不淡的方式给大讲着一个很容易知道结局的故事,唯一最后情感爆发是在老爷子归西入土的时候,一群人醒悟过来要振兴民族艺术,然后就是把事给搞成了,情节严重弱智,特别是那个女主嫁人的动机和最后的遭遇,简直就是让人无可奈何,几个小子离开八年对于师傅不管不问的,对于自己收养的孩子连最基本的户口都没有给解决了,这是一群什么师兄弟,一个个看起来正义凛然的,关键时刻全部掉链子

  年代感是有一些体现的,奈何演员演技实在一般,故事情拼八凑,注定是一部国产烂片啊

  《似水流年》观后感(三):严重剧透

  开头

  师傅在大街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 然后这个小女孩 被三个师兄弟同时喜欢上。

  他们长大了。都上了小师妹。小师妹和他们洗衣服玩泼水。玩着玩着就湿身了。三个人眼睛都直了… 然后趁着其他人都不在小师妹和大哥亲着亲着一下就上床了 … (太突然了一脸懵逼

  之前好不容易要演出,二弟和三弟跑出去和小流氓约架???最后在路上捡了个弃婴…(说实话后来那个弃婴变成小孩子以后也没发现作用感觉整个把这个小孩戏份删了都没影响

  后来可能受打架小流氓影响,加上之前被三兄弟同时喜欢的师妹突然嫁人,三人决定去外面闯荡。(嫁人这也毫无铺垫交待,就看四个人在那尬哭。观众继续懵逼)

  去了大城市。大哥回收家电二哥房产经纪人三哥酒吧驻唱。干了一段时间非典了然后把酒吧收购了。在外创业八年都没回家看师傅,师傅被牡丹亭要拆了神恍惚被车撞身亡。三人悲痛至极回家开了—牡丹亭民宿。

  这时候小师妹又跳出来说! !我离婚了,原因是我这辈子就做了一次女人(意思是和大哥做那次)

  感觉这剧情变成小说都是一烂剧。

  昆曲精神体现在哪??就师傅死活不让拆牡丹亭那段??

  这里面感情刻画的也丝毫不深刻 几乎没有师傅和他们相处的情节。

  前面三十分钟完全就是表达三个人都喜欢师妹“我喜欢师妹” “我也喜欢师妹” “这么巧,我也喜欢师妹”

  后面一个小时完全就是玛丽苏附体,干啥啥行。处处是商机。要不说这片是哪个老板投资拍的纪录片我tm都快信了。

  《似水流年》观后感(四):昆曲的审美结构是可以变革的

  如题。

  简直笑死人。

  尽管本片有我的同学出演,但我一样要骂。

  创作者对该片到底抱有怎么样的定位呢?

  是宣传昆曲文化?是说明昆曲艺术在现代文化的夹击之下的艰难?是讲一个昆曲文化人的爱情故事?还是颂扬老一辈昆曲文化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不确定,好像都有,又好像哪个都没讲好。

  另外槽点实在太多令人吐槽无力:1既然是昆曲发扬的江浙一带(源头应该是苏州),为什么主要演员都一口浓浓的京腔呢?

  2无论是从昆曲的哪一角度描述描述该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得多出现一点昆曲呢?然而除了开头两句,和剧中半截的一句,我完全不知道这个片子把昆曲的元素放到哪里了。

  3最最搞笑的是,该作配乐和身段竟然使用北方戏曲比如京剧的一些元素…………这……醉了。

  说回主题,面对昆曲文化在今日所受到的挑战,我没有看出丝毫创作者的深度思考,完全可以理解成该片只是创作者面对昆曲式微所发出的一声幼稚而无用的狂躁呐喊。

  我们需要你这样的无用的呐喊么?我觉得是不需要的。昆曲要留住观众,就必须在自身的文化特征上下功夫,以进行自我的变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别的艺术形态和昆曲的自身文化发展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片中多次出现现代文化和昆曲对立的情境(比如杰克逊的模仿者的表演霸占了舞台,几个主要人物放弃唱戏改去开酒吧之类),这些都是极端的,昆曲艺术远有昆山腔,近有沪上张军,都不会把现代文化与昆曲置于对立的两面。

  写到这里的时候,影片也进入了结尾,片子的最后以建立“昆曲民宿园”“能赚钱了”作为结尾,感觉这个结尾还是没说到点上。

  毕竟,创作者还是把昆曲和现代文化做了一个对立,下的功夫太少了。

  因为昆曲,不是不能变化的。

  《似水流年》观后感(五):随波逐流的我们该不该重拾初心

  电影创作中,对于年代戏的拍摄和把控,对于编剧和导演都是一道难度很高的题。除了要在服装、道具等客观条件上呈现出明显的尊重历史和时代之外,特别是故事情节中细节的拿捏,以及情感的传递,更为重要。做好了自然会共鸣连连!电影《似水流年》的时代感,从开画的那一幕起,就能给出强烈的带入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南方小城镇的原貌重现,并在主人公“林家班”一老三少的朴实生活中,缓缓地拉开了略带沧桑又活灵活现的时代画卷!

  恰到好处的长镜头,带着显著时代特色的画面处理,一辈人孩提时代的美好记忆,被温婉舒缓地翻开,和着一曲纯正的昆曲唱腔,“似水流年”的质感和主旨,也充分显示出了创作者们的诚意和自信……

  影片的时代感是无处不在,写实感自然也随之流露。林家班三兄弟与收养的小师妹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很好地成为创作者用来抒发时代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说,老一辈人对于情感流露的迟缓或者说表达上的矜持,以及昆曲在时代大潮中的被无情的洗礼……都顺理成章地成为影片矛盾冲突的主要来源。就像林家班院子里停着的老旧三轮车上写着的“戏大过天”所传达出的意义一般,“不忘初心”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改变的。

  没有特效,只有故事,没有煽情,只有真情。两位导演用镜头下、时代里的林家班的分分合合,打打拼拼,去真实演绎出了一幕幕大银幕上难得一见的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真情流露。从被遗弃孩子的视角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

  昆曲的美妙之处,不止是“唱的都是风花雪月、爱恨情仇,”还有其表现人生百态的大意义和大视角所在。特别是昆曲的角儿都必须是唱腔和身段都要美,才配得上唱词的美和意境。电影中的《牡丹亭》唱段,林家三兄弟几番练功几番台上台下的侧面展现,也恰好将小镇里国粹的命运与小人物们的遭遇紧紧扣在了大时代的车轮上。师傅的无奈之举,三兄弟的随波逐流进城务工……不仅贴切地反映出现实的残酷和真实外,更为影片后段的情感高潮做足了铺垫。

  随波逐流的我们该不该重拾初心?《似水流年》用了充足的片长表达出了如此情感充沛的涵义,并给出了坚定的答案。时代在变,初心不改。励志也好,专情也罢,林家班三兄弟与国粹昆曲的情缘,在世事纷扰中,在时代大潮里,展现出的不只是三观纯正的正能量,还有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似水流年》不是大片,却也是立意很高的大作,值得静下心来,静静的欣赏!

  《似水流年》观后感(六):《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

  路东编剧、郑君奇和李龙俊联合导演的《似水流年》,将昆曲和现实进行了有效的勾连、做出了深沉的对比,舞台内外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振。《似水流年》主要讲述了一个昆曲老师傅和他的三个徒弟的故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做出了美好的呈现。故事的发生地是典型的南方小城,无论是情深义重还是流水栏上,叹息的、惆怅的、枉然的、守中的,吴侬软语中分明有着花非花的时光潋滟。

  《似水流年》以昆曲艺术,连接起三代人的生命,和昆曲艺人们的整个青春。乍听起来,这就像极了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虽然两部电影都把焦点对准了中国传统艺术,但其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归根结底,这就是南北两种文化本身所带来的的不同。《游园惊梦》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经典选段,亦梦亦幻的故事,数百年来都是江南文化的代表。《似水流年》开始就像多年未启的相册,随着舒缓的音乐和一个孩子的旁白娓娓道来。一群嬉笑打闹的孩子,街道上浓重的烟火气息立刻就把观众带入了三十年的光景。青色的瓦,白色的墙,镂空的花窗和土黄色的老戏台,还有矮矮的房子和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一切安静祥和,一切都是那么漂亮。然而时光就在屋檐滴雨时,一点点流走……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此一句《游园惊梦》的唱词,不由得使人联想。如果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那么显然就太通俗,《似水流年》里有三个男孩,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不同状态,即使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然而局中人却只能弱水三千唯有一瓢可饮。那三个小男孩,园中直立的情景,倒不是说唱词一样,而是那情景,很有些陈凯歌《霸王别姬》的影子,然而昆曲更加柔和的身段,并不似京剧的鬼斧神工。倏忽光年,十几年一眨眼,再回首看,他们在面对师傅责备时的表现,三个人的性格和以后的选择早已在此处定下基调。大师兄,算是最老实听话的一个,但主见不大。二师兄,则是点子多,滑头的一个。老三嘛,介乎二者之间。林家班的三兄弟,味道都很足,阳光下的笑容里,带来春天的消息,有时匆匆,有时漫长,时间总是相对。

  三十年的岁月,给了时光中人足够的时空,辗转仿佛的曲折,都是人生的复调。三兄弟各有各的活泛,然而却将难题给了他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尤其是人生的路,并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做参考,即便是戏上身,依旧是不可得。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终究不能替代演员在现实中的角色。伶俐就是杜丽娘,于是在伶俐出家时,三兄弟闹事那一场,其实倒是充满了“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的无限感慨。

  《似水流年》观后感(七):如此干净、清澈的《似水流年》,你不应该错过!

  文/桃妖不是妖

  看到这部电影的片名,你在想什么?青春片?小成本?文艺丧?其实,都不是。它为什么叫《似水流年》?看过影片,感动于这个故事,才惊觉什么是力透纸背的文化底蕴。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遂昌,史书载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的时候,吟诗作赋、啸闲咏歌,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享誉世界的代表作《牡丹亭》即酝酿创作于此。《似水流年》这个片名,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个老派的昆曲戏班,一曲余韵悠远的《牡丹亭》,一个醉心昆曲的老灵魂,婉转成了电影凄美又悠远的底色。而戏班里的三个昆曲子弟,带着80年代的时代烙印,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昆曲,拥抱生活。然而,青春的气息夹杂在新中国的时代洪流中,把那些传统的技艺碰撞的支离破碎。他们也曾迷茫、挣扎,也曾醉心于现代都市的花花世界,却最终随着那个老灵魂的离去,看清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出走,是青春迷茫去闯荡;回乡,是不忘初心的坚守。那方承载着昆曲传承的老戏台,拆了又重建,艺术的魅力,最终又在新时代里焕发光辉。昆曲和《牡丹亭》,是融进故事里的那根源远流长的脉络,在这根脉络上,是一代又一代昆曲艺术家的执念和坚守,才有了这份传承,从古至今,似水流年。

  这部电影,是少有的一派清流。昆曲三兄弟,虽然性格不同,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他们都牢牢抓住彼此的手,没有撕逼,更没有狗血的阴谋诡计。这份美好的兄弟情谊,让人看得温暖落泪。一部戏,三个男主,可是每个人又都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不要以为青春电影,夹杂着昆曲的传承,就一定央6风。看过《似水流年》的很多小伙伴都数度落泪,这也是一部很好哭的电影。虽然制作成本不高,可是演员们却都把人物刻画的真挚又细腻。大哥沉稳踏实,二哥头脑灵活,小师弟乖巧听话,很有音乐天赋。三个年轻的演员,胡琨、初俊辰、李云赫,没有流量明星的浮躁之气,演技却真的厉害,人物的代入感极强。跨越十几年的时间流线,看三个人从少年时代走来,慢慢退却青涩、稚嫩,换上了大人模样。不同的经历、岁月的打磨,让时光在他们的眉宇之间流转,不着痕迹,自然而然。

  当然,一部电影的成功,只靠男主演技,撑不起饱满的情绪。电影中饰演伶俐的杨了,同样美好动人。老戏班里的青涩时光,穿着一袭白裙的姑娘,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心动的模样。就连扮演天赐的小演员,都选得非常用心。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小天赐与三个爸爸的情感纠葛,承载了太多命运的曲折和温情。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林师傅(路东 饰演),林家班的班主,三个兄弟和伶俐的师傅。演员路东把林师傅刻画的非常出色,他是整部影片的魂!这个人物,即使出场戏份少,也挡不住艺术的感染力。他对于昆曲的痴迷,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守护,人物的衣着、做派,就连随手画出来的牡丹,都很有神韵。

  看过《似水流年》,我觉得挖到宝了。这部电影,干净、清澈,又充满了人文情怀和青春的记忆。从布景到演员,都没有丝毫懈怠。这个三月,千万别错过的一部好电影。《似水流年》,看过之后你会喜欢。

  《似水流年》观后感(八):这部电影致敬《牡丹亭》,展现了昆曲的魅力

  《似水流年》这部电影拍得很优美,影片就像诗歌一样,在讲述回忆的同时,也在赞美着那过往的年华。影片在浙江遂昌实地拍摄,那里的人们尤其喜爱昆曲。“似水流年”是出自明代汤显祖戏剧《牡丹亭》的台词,现在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成语,《牡丹亭》又是昆曲中的代表作品,所以影片是用“似水流年”来指代过去的时光和昆曲艺术。

  对昆曲,我知之甚少,但《牡丹亭》的故事还是知道的。《牡丹亭》讲述了官家的千金小姐杜丽娘思念梦中见到的书生柳梦梅而死,最后因爱起死回生,杜丽娘和柳梦梅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的故事凄美婉转,赞美了真情,是一部演出了数百年的经典剧目。

  在《似水流年》的电影中,林家班师兄弟三人的拿手剧目就是昆曲《牡丹亭》。不过,《似水流年》讲述的可不是昆曲风生水起之时,影片聚焦的是1980年代至今的时代,昆曲逐渐被观众冷落的残酷现实。但另外一边,林家班的师兄弟三人在商界的奋战却出人头地了,师兄弟三人即使多年不登台,也没有忘记师父的教导,也没有舍弃对昆曲的热爱,他们宁愿出钱出力重新让昆曲在故乡传唱。

  《似水流年》是一部有关情怀的电影,透过林家班三兄弟的经历,抒发他们对故乡的情怀,对初恋的念念不忘,以及对昆曲的毕生热爱。所以,这部电影一直突出的核心思想就是“不忘初心”。

  不管是人,还是某一种艺术,都会因为环境而改变。昆曲成为殿堂级别的艺术,能懂的欣赏昆曲的人反而越来越少。昆曲这种传统戏曲如何在新世纪继续传承,同时让更多新时代的年轻人喜欢昆曲,是一个难题。

  现在,《似水流年》这部电影出现,至少会让更多的人想去了解昆曲了,这是一部电影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似水流年》的整部电影使用回忆展开,通过一个孤儿的回忆,来讲述他三个“爸爸”的故事,三个爸爸当然就是林家班的三兄弟。

  从林家三兄弟的几十年成长发展,也见证了社会的飞速进步。《似水流年》这部戏的视野很广大,涉及了中国现代40年左右的历史,这是我国飞速发展的40年。2000年算是影片中的一个节点,林家班三兄弟因为失恋而远走他乡,他们到沿海发达城市谋求新的生路,那时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处处都是机遇。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师兄弟三人算是和昆曲告别了,为了生活和事业,放弃了他们的本专业,练了几十年的嗓子和基本功,都抛弃了。

  虽然这一点很残酷,但现实不由得人们选择。之后,等三兄弟事业发达了,有财力了,他们再回过头来扶持昆曲事业,这就是他们不忘初心的表现。昆曲不应该消亡,也不会消亡,昆曲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媒体平台有更好的推广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昆曲之美,这部电影做到了。

  崔汀/文

  utwex$WB�

  《似水流年》观后感(九):《似水流年》:时间虽然回不去,但心可以

  文/满囤儿

  看看“似水流年”这个片名,再看看和《百鸟朝凤》近似的题材,囤儿一开始以为3月29日新上映的这部剧情文艺片会比较悲。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似水流年》很有青春片和励志片的味道,充满了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正能量。虽然影片主创的艺术造诣与已故前辈吴天明尚有差距,但是在领悟时代精神和贯彻创作导向上,却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无论是对于昆曲还是遂昌县,《似水流年》都是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影像化名片。

  《似水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起,视角选为三个遂昌年轻人。他们成长于昆曲班,从小刻苦专注地练习,使得昆曲流入了他们的血液,也使得他们成为了昆曲在不同时代中的代言。一场戏之后,影片就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昆曲上小有所成的三兄弟,已经能够用练出来的本事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同时,已经步入意识觉醒的青年期的他们,也开始了对社会和人际的观察。就像那些用题海战术获取高考高分却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某些书呆子一样,封闭式的传统昆曲传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果不其然,一场“意外”彻底揭开了局限性的遮羞布。尚不够成熟强大的三兄弟折掉了自己的面子,愤然选择了违背师父意愿的叛逃之路。来到城市里,他们被迫经历了人生中的二次学习,耗用数年才以三种不同的道路,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巨变。可赢得面子的他们真的算得上是成功了吗?如果不考虑三人昆曲传承的背景,只参考他们那远超平均收入的财富,他们无疑是成功的。可作为昆曲传承的重要一环,他们在师父的眼里无疑是失败的。

  八年未归,三个徒弟给师父造成了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其实在师父那一代,类似于昆曲这样的诸多传统文化就已经在经受新时代的冲击了。师父很显然预见到了未来冲击的惨烈程度,于是才会尽心尽力地从小培养这并无血缘关系的三兄弟。三兄弟实则师父对抗时代、对抗时间的武器。怎奈敌人尚未杀至阵前,自己就先被缴了枪。你说气不气?好在昆曲的历史足够悠久、艺术魅力传播得也足够远。世界级非遗的身份,为它的复兴赢得了天时。

  当三兄弟明白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肩负的独特使命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太多太多。正所谓似水流年,时间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回去。三兄弟虽然忏悔了,但忏悔并不足够有用。真正让他们重新散发光芒的,还是他们把在外面挣到的钱和学到的新本事,用回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上。时间的确回不去,但心是可以回去的。只有重新担起使命,徒弟才是真正回到了师父的身边。流年似水不足惧,寻回初心再征途。

  《似水流年》观后感(十):《似水流年》:时间虽然回不去,但心可以

  文/满囤儿

  看看“似水流年”这个片名,再看看和《百鸟朝凤》近似的题材,囤儿一开始以为3月29日新上映的这部剧情文艺片会比较悲。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似水流年》很有青春片和励志片的味道,充满了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正能量。虽然影片主创的艺术造诣与已故前辈吴天明尚有差距,但是在领悟时代精神和贯彻创作导向上,却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无论是对于昆曲还是遂昌县,《似水流年》都是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影像化名片。

  《似水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起,视角选为三个遂昌年轻人。他们成长于昆曲班,从小刻苦专注地练习,使得昆曲流入了他们的血液,也使得他们成为了昆曲在不同时代中的代言。一场戏之后,影片就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昆曲上小有所成的三兄弟,已经能够用练出来的本事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同时,已经步入意识觉醒的青年期的他们,也开始了对社会和人际的观察。就像那些用题海战术获取高考高分却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某些书呆子一样,封闭式的传统昆曲传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果不其然,一场“意外”彻底揭开了局限性的遮羞布。尚不够成熟强大的三兄弟折掉了自己的面子,愤然选择了违背师父意愿的叛逃之路。来到城市里,他们被迫经历了人生中的二次学习,耗用数年才以三种不同的道路,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巨变。可赢得面子的他们真的算得上是成功了吗?如果不考虑三人昆曲传承的背景,只参考他们那远超平均收入的财富,他们无疑是成功的。可作为昆曲传承的重要一环,他们在师父的眼里无疑是失败的。

  八年未归,三个徒弟给师父造成了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其实在师父那一代,类似于昆曲这样的诸多传统文化就已经在经受新时代的冲击了。师父很显然预见到了未来冲击的惨烈程度,于是才会尽心尽力地从小培养这并无血缘关系的三兄弟。三兄弟实则师父对抗时代、对抗时间的武器。怎奈敌人尚未杀至阵前,自己就先被缴了枪。你说气不气?好在昆曲的历史足够悠久、艺术魅力传播得也足够远。世界级非遗的身份,为它的复兴赢得了天时。

  当三兄弟明白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肩负的独特使命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太多太多。正所谓似水流年,时间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回去。三兄弟虽然忏悔了,但忏悔并不足够有用。真正让他们重新散发光芒的,还是他们把在外面挣到的钱和学到的新本事,用回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上。时间的确回不去,但心是可以回去的。只有重新担起使命,徒弟才是真正回到了师父的身边。流年似水不足惧,寻回初心再征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