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羊与灰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羊与灰鹰的读后感大全

2020-03-23 23: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羊与灰鹰的读后感大全

  《黑羊与灰鹰》是一本由[英] 丽贝卡·韦斯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8.00元(全3册),页数:1134(全三册),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羊与灰鹰》精选点评

  ●五星给英国原版

  ●不知道是写的啰嗦还是翻译原因,看着真累!多抓1.7折收!这应该算市场评价了。

  ●豆瓣阅读免费读了400多页,看完了克罗地亚篇。作者一边写游记一边写历史,最后总结当地人性格为何而来。

  ●游记。主观偏见

  ●文笔一言难尽,看不下去

  ●漫长里蹲假期,凭着Google Map和这本书重走南斯拉夫,真希望有一天能重游巴尔干呐。

  ●优越感极强的作者到底在记什么流水账?!通篇废话时间逻辑能不能捋一捋?能不能一篇篇小作文清楚先?

  ●极其失望,作者偏执势利眼明显种族主义;充斥着不着边际比喻莫名其妙感慨,有的时候行文泼妇骂街一般的恶毒。如果想在书中了解完整公正的巴尔干历史,那你更会大失所望全书除了有大段不知所云对话争执,只能在边边角角的段落发现一些历史叙述;翻译技巧更是欠俸,每个单词意思都给你把中文“堆”出来了,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那他就管不着了。

  ●秦晖陈丹燕、柴春芽联袂推荐解读巴尔干地区历史,历史与现实交织,深挖矛盾核心。一本描绘出“欧洲的火药桶”灵魂辉煌史诗。被兰登书屋、《卫报》、《国家评论一致评选为“20世纪百佳非虚构作品”。

  ●今年才翻译 | 终于读完了三册游记,杂琐得让人无法把握,也是因为本身对巴尔干历史的无知文学笔调的历史重压之下,总是充满了矛盾和宿命论的情绪。但真的应该就如此吗?这是一个值得不断反问的问题

  《黑羊与灰鹰》读后感(一):53

  因此,伊丽莎白就这样死去了,轻易得让人害怕。终其一生,她的紧身胸衣扭曲了她的身材,妨碍了她的美丽,却未能替她防护刺杀者的短剑。剑穿透了她的心脏。即便如此,她在皇室身份也使得她在情感智慧方面成就被阻绝,唯余无尽的悲伤。直至死后,她也得不着安宁。她曾在遗嘱郑重表明自己意愿,希望葬在科孚,然而弗朗茨·约瑟夫根本不予理会,将她安葬在维也纳天主教嘉布遣会教堂的哈布斯堡皇室墓地里,位列第十五代皇后。哈布斯堡皇室阻止他人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激情,不仅仅针对生者

  鲁道夫也曾提出不与自己的先人葬于一处,却仍不得不遗憾放弃了自己的处置权;还有首相塔费伯爵本人前去拜访玛丽·维特塞拉的母亲请求她不要在她女儿坟旁祈祷,却收到警方多次汇报,说她拒绝放弃祈祷,其实法院也觉得这样的行为没什么违法的,而且整个维也纳都明女孩的死因。奥地利秘密警察很善于应对这样的事情。而对于保全皇室成员性命这种更为重要的事情,他们却远没有如此在行。

  《黑羊与灰鹰》读后感(二):一处翻译问题

  老规矩,1是原文,2是原译文,3是我的翻译。

  1. “Her question made me remember that the word ‘idiot’ comes from a Greek root meaning private person. Idiocy is the female defect: intent on their private lives, women follow their fate through a darkness deep as that cast by malformed cells in the brain. It is no worse than the male defect, which is lunacy: they are so obsessed by public affairs that they see the world as by moonlight, which shows the outlines of every object but not the details indicative of their nature.”

  2. 她的问题让我想起那个源自希腊语词根的意味深长的词:“白痴”。白痴态是女性的通病:专注于她们的私人生活,遵循命运的安排,沉迷于深渊的黑暗,她们的脑细胞有多畸形,所投射出来的黑暗就有多深。这种白痴态与男人的固有缺陷的可怕程度不相上下。男人的毛病是愚蠢:他们沉迷于公共事件,在月光下看世界,一切事物都只见个轮廓,却看不见展现事件本质的细节。

  3. [之前听到南斯拉夫国王遇刺的消息,作者非常恐慌,因为害怕下一场大战打起来,而她的护士的第一反应是,你认识他吗?不认识的话为什么要关呢?]她的问题让我想起来,“白痴”(idiot)这个词有一个希腊词根,意思指一个私有之人。白痴是女性的缺陷:她们看重自己的私有生活,只能在她们大脑的畸形细胞所投射出的黑暗的隧道中穿行,追随她们的命运。这不比男性的缺陷更糟糕,男性的缺陷是疯狂(lunacy):他们如此痴迷公共事务,以至于放佛在月光下看待世界,月光只能照射出事物的轮廓,无法显现出事物的根本细节。

  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段落。韦斯特说,大家忽略了一件事情,即战争本质上是一件男人的事情,女人始终是被动的参与者和被卷入者。后来韦斯特一直就在属于public的战争、民族、国家和属于private的伤痛、关切、创伤之间摇摆。private person和public person这算是古希腊以来一个恒久的对立了,很难看到一位女性作家能如此犀利地提出这个话题的。

  《黑羊与灰鹰》读后感(三):于我们无关的或其他

  为什么一个欧洲记者要几次三番地踏上巴尔干的土地,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去关注那些极平凡琐碎的事?即使今天,丽贝卡•韦斯特的《黑羊与灰鹰:巴尔干六百年,一次苦难与希望的探索之旅》一书已负盛名,要重复她的行旅仍令人感到疲乏和忧心。我们一面留心着“欧洲火药桶”,一面依然面对跟韦斯特的护士相似的困惑——彼时,病中的韦斯特正为南斯拉夫国王遇刺从床上跳起,令护士不理解——不怀疑一条导火索会引发其他事情,却也不认为与己密切相关。

  在非常时期,勇于踏上是非之地的韦斯特已足够令人佩服,更让人移不开视线的,是她一路上刻画的小人物。他们既无过人的见识,也算不得品德高尚,甚或贫穷、卑贱——又是一些“于我们无关的”,然而他们勾起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思索,因地而迁,是无法单以价值观来衡量的。

  譬如,韦斯特的第一站,去往克罗地亚的火车上,就碰到了她不能理解的一幕:一个持二等车车票的年轻人占了韦斯特夫妇头等车厢的座位,众人嘲笑并将之撵出。可正是这些“众人”,自己买的也是二等车票,这不是很奇怪吗?地人并不认为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又如,在格鲁达附近一个美丽的村庄,三个美丽的年轻女孩手持美丽的鲜花,她们直白地讨要金钱,倘若拒绝她们,那是“对美好未来的断然否定”,纵容又是对规范的违背。还有能歌善舞的吉普赛人,韦斯特承认,“生命不能太轻飘”,可我们又如何克制对快乐本能的向往?

  外来者眼里细小的线索,不是个人的性格特质,而是与民族性挂钩的。民族性又非一夕养成。怀着优越感说风凉话容易,或也可将之归咎于“黑羊与灰鹰”之说,责备人性的弱点,反正他们遭受的与我们根本不同。但在韦斯特一个接一个令人应接不暇的譬喻中,它越来越逼近我们的生活,倾诉共通的生命力量。

  当生存变得艰难的时候,谈论道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被我们放大的小恶遮蔽了隐匿其后的大恶。在塞尼,乌斯科克游击队据称是将敌人剖腹掏心的海盗,令人闻之色变。可历史的另一面是,他们曾是单枪匹马阻挡土耳其人进攻的英雄,是故国的出尔反尔逼迫他们迁徙,尔后,乌斯科克游击队又成为威尼斯与奥地利借以相互欺骗的工具,除了劫掠,他们别无生存之法。是相互勾结的“巨人”,骗走了他们民族的财物,而叫喊怎会是野蛮!它是“拒绝冷场”、“拒绝死亡”、“拒绝成为海盗”、“拒绝被放逐至遥远的山坡上”的写照!

  其次,身份的暧昧不明不光存在于某些族群里,它不是为生存忧心的人可以左右的。远的不说,韦斯特的旅途中就有一个奇葩的存在:向导康斯坦丁的妻子格尔达。带着莫名的优越感,格尔达一路喋喋不休,傲慢无礼地贬低他人,难以相处,康斯坦丁则小心翼翼地讨好她。韦斯特觉得,此情此景有如斯拉夫人、犹太人之于奥地利和德国,前者尊重后者的声望,以至于遭到后者的蔑视时,先自省、不安、猜测缘由。然而私人关系被放大时,后果会更可怖。真实世界的格尔达们占了上风,掠夺“那些教养太好、同情心太盛的人”,动摇彼此的归属。另一厢,韦斯特看到的南斯拉夫到处都有对自己的身份敏感的人,不愿被归入一个集合,敌视与己有别的人。矛盾似乎一触即发,没有余力去触发矛盾才是幸事。又或者,就如一位保加利亚爱国律师所言:“是时候停止去想我们到底是塞尔维亚人还是保加利亚人这类小事了……我们同是人类,每个人都像需要呼吸的空气和吃的食物一样,需要自由和正义。”

  没有什么于己无关,我们侥幸生活得好些,却依然在不曾留心处留下疮口:良善有对丑恶莫可奈何的时候,聪慧无暇纠正愚蠢的时候,思想、传统、安居乐业的根基被无思想、无传统、无财产悄然啃噬……他们被死亡威胁,激起千层浪,韧性舒展,生命的图景因而更醒目,纵有不能体察处,我们也绝不能让生命是蹉跎、是偏见、是无动于衷。

  ——己亥年读丽贝卡•韦斯特《黑羊与灰鹰》

  《黑羊与灰鹰》读后感(四):非凡的女性,非凡的见解和视角

  我把《巴尔干两千年》与《黑羊与灰鹰》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读,这是因为《巴尔干两千年》作者对《黑羊与灰鹰》极为推崇。我也非常喜欢这两本书。在我看来《巴尔干两千年》最有意思的就是带有个人感情在里面,所以读起来很过瘾。其实做人为友也一样。有时候貌似不偏不倚反倒不如真性情的人来得痛快,虽然可能未必赞同。

  《巴尔干两千年》的作者随身带着100年前韦斯特夫人写就的《黑羊与灰鹰》漫步在巴尔干。他多次在书中提起《黑羊与灰鹰》,佩服韦斯特的洞察与敏锐。先介绍一下《巴尔干两千年》是本什么样的书。1993年克林顿在纠结如何制止波斯尼亚战争时,据说他和希拉里都读过《巴尔干两千年》。据坊间传言,《巴尔干两千年》里描述的地区民族争斗,使克林顿在思考巴尔干地区形势时心情格外凝重,这本书是他决定不采取公开的军事行动支持波斯尼亚穆斯林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有意思的是《巴尔干两千年》的作者恰恰是支持武装干预的鹰派。他在书中序言为本书居然成为反对干预的借口感到愤愤不平,认为这是克林顿的借口。本书文笔优美,翻译得当,所以读起来体验非常好,对了解巴尔干各民族纠缠不休的历史非常有帮助将,绝非走马观花或东凑西拼的文章可比。当然这也归功于作者家族与巴尔干的历史渊源。

  从过往的人生经验,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人和人的区别之大,是完全可以从同样的事情上推导出截然不同结论的。因为1+1这个事实,有人得出结论2,但有人会得出“将要下雨”的结论。这时候你会发现得出3这个答案至少还是在一个维度上。人和人竟然如此不同。

  所以作者不必愤愤不平。至少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也深深感到巴尔干地区剪不断理还乱,也许只有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任其自发平复。

  而《黑羊与灰鹰》则是另一种类型。作者是我读过最睿智最具有不凡气度的女性作者。我无法想象这是来自一百年前的女性,没有娇柔造势,没有虚与委蛇,没有故作怜悯,只有对人性深刻的洞见和上帝般的体察。读《黑羊与灰鹰》,我居然会经常掩卷遥想韦斯特夫人后来的家庭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情境。从书中可见她与丈夫应该蛮恩爱。但我总感觉韦斯特的智慧和气度远超她丈夫,不知她丈夫能否跟得上她的高度。也许正因为有着这份天赋异禀,韦斯特行走在纷繁扰乱的巴尔干诸国(100年前的巴尔干比现在更乱),能保持冷静头脑和赤诚的心写就这部史诗般宏大的游记,而又竟然绵延传递百年之后。书里的鲜活素材和洞见即使在现在也不过时。

  最后,我摘取一段最能反映韦斯特夺目光彩的段落。在艰险贫瘠的塞尼小城,韦斯特描述了过往300年历史,充满了无耻的威尼斯、奥地利对塞尼人一个又一个的欺骗背叛,以及土耳其人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的压迫,让人触目惊心。然后韦斯特一行来到一个小餐厅吃午餐。坐在他们对面的一位年轻人,相貌英俊,满脸怒气。韦斯特特意提到这位年轻人与他们在前面行程中碰到的的一位为十第纳尔而大喊着向上帝申述的年轻人非常相像。事实上他们的确属于同一类人。因为盘子刚端上来,这位年轻人便怒不可遏地把盘子一把推开。“这汤冷拉!”他叫道,浓密的眉毛直成一条线。

  这时候韦斯特写到,“他并不是冲着汤在叫喊,而是冲着土耳其人,威尼斯人、奥地利人、法国人、塞尔维亚人(如果他是克罗地亚人),或克罗地亚人(如果他是塞尔维亚人)。我因此而对她充满敬意。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自始以来,那些巨人们相互勾结,骗走了他的民族所有的财物。他的先辈之所以能存活下来,就因为他们有勇气叫喊,有勇气拒绝冷汤,拒绝死亡,拒绝成为海盗的命运,拒绝被放逐至遥远的山坡上。”

  拥有如此精准的女性直觉却不细琐,有英国式的刻薄而又对人世怀有深深的悲悯。要了解巴尔干纷扰的历史和现状,《黑羊与灰鹰》无出其右。

  这两本书是我2019年读书最大的收获之一。其他书评见下:

  https://www.douban.com/note/747041577/

  《黑羊与灰鹰》读后感(五):揭示巴尔干半岛历史命运之谜的重要作品

  作为一部人文历史的游记文学作品,英国作者丽贝卡·韦斯特以其三次漫长之旅的深入考察和细腻笔触,全方位地梳理了巴尔干半岛历史上缘于民族、宗教和地缘等因素的内外政治纠葛、历史恩怨、民族分合与军事冲突。同时介绍了巴尔干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人文历史、民风习俗与历史变迁等。从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波罗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马其顿及黑山等国家,从萨格勒布、斯普利特、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到斯科普里等历史名城,包括特罗吉尔等极具历史意义的城镇与乡村,作者以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为主线,以其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见,介绍了巴尔干半岛不同地域斯拉夫人的民族性格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由于地缘、语言、历史和宗教等因素形成的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波黑人和马其顿人等民族间的隔阂与矛盾,力图揭示巴尔干地区各民族命运的悲剧之谜,厘清巴尔干地区盘根错节的历史和现状。

  由于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历史上一直是周围强国觊觎的土地,罗马帝国、突尼斯、奥地利(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都曾先后侵占、瓜分、劫掠、奴役或蹂躏过半岛地区,拿破仑的法国也曾占领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半岛地区,墨索里尼的意大利也尝试插手巴尔干半岛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在列强争夺的过程中,半岛地区各国曾多次拆分组合,分别被迫依附于不同的国家。在列强统治期间,除了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他们也把自己的宗教仰相继带入半岛地区,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取代了巴尔干地区的原始宗教。在同一个巴尔干国家,甚至在同一个城市,会同时存在多个宗教。所有这一切造就了巴尔干半岛人不屈不挠的强悍性格,也为半岛地区的民族冲突与分裂埋下了隐忧。

  作为西欧的屏障,在奥斯曼帝国和蒙古帝国扩张时期,巴尔干半岛人民为阻滞、抵抗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西侵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为保卫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这一切并未得到西欧的理解与回报,有时甚至以德报怨。1571年,在西班牙、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与奥斯曼舰队的勒班陀大海战中,也有达尔马提亚一贫如洗的7个城镇贡献的7艘战船,其中特罗吉尔还直接派兵参战。1241年,在蒙古人进攻匈牙利,沿着达尔马提亚的恶劣地理环境一路攻城略地到达特罗吉尔时,由于窝阔台的意外猝死,彻底结束了蒙古人西进的脚步。特罗吉尔是蒙古铁骑西侵匈牙利后到达的欧洲最远端。

  在一路巡访的过程中,作者也会讲述一些历史轶闻。例如,在游览历史名城斯普利特时,作者介绍了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退位后居住的宫殿与死后下葬的陵寝,讲述了戴克里先晚年的诸多无奈与悲剧命运,戴克里先的女儿瓦莱里娅与后继皇帝的不幸婚姻,及其亡命希腊,砍头、弃尸大海的悲惨结局。1806年,拿破仑在打败奥地利后,接管了包括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斯洛文尼亚,以及现在归属意大利的里雅思特附近的斯拉夫地区,建立起伊利里亚高地省与伊利里亚低地省,并委派其元帅马尔蒙为两省的总督。马尔蒙热爱马尔达提亚,也努力关照其辖地,然而由于缺乏帝国的有力支持,收效甚微。随着他1811年辞职,该地区又陷于各种税负的盘剥中。

  在探访历史名城萨拉热窝时,作者讲述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萨拉热窝之行,以及由此导致的命运悲剧。作者也顺便介绍了大公夫妇的婚姻,大公待人处世的方式,处理国事的能力,以及大公作为政治人物的性格缺陷。作者详细介绍了普林西普等人谋杀大公夫妇的起因、行刺过程,以及刺杀事件的处理结果。当时,整个塞尔维亚都充斥着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氛围,大公选择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出访尤其激怒了波黑边境的斯拉夫人,招致强烈的不满情绪和敌意。明知此次出访无疑自取灭亡,但大公仍一意孤行。普林西普的行刺只是一些长期对奥地利的压迫不满的极端人士的个人行为,与塞尔维亚政府毫无关系。但是,这一事件为奥地利的部分好战分子找到了入侵的借口。事后奥地利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审判普林西普等谋杀者,同时也株连了大批无辜的人。

  在访问贝尔格莱德时,作者首先梳理了贝尔格莱德的历史变迁,粗线条地略述了贝尔格莱德历经罗马人、匈奴人和阿瓦尔人、拜占庭人、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不断蹂躏的历史(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半岛其他地区)。介绍了塞尔维亚在土耳其、奥匈帝国和俄罗斯等强邻环伺下,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国家和人民如何艰难前行的历史。然后重点梳理了从19世纪初开始的塞尔维亚现代史,正如本书的“导读”所叙:“《黑羊与灰鹰》有两个主题,一是南斯拉夫,二是其余一切。”作者讲述了塞尔维亚历代国王在卡拉乔治维奇和奥布伦诺维奇两大家族之间的交替传承,迈克国王与德拉加王后由于塞尔维亚人对王后的极度厌恶,不接受国王与王后违逆传统的婚姻,被一群军人合谋杀害的故事。也讲述了彼得国王励精图治,以当代西方的理念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

  在1912年爆发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人、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联合抗战,最终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但在赢得胜利之后,由于奥匈帝国的挑唆,塞尔维亚遭到保加利亚人的无耻背叛,且从背后捅刀。塞尔维亚又处于奥地利的觊觎之中。

  到了1914年,我们熟悉的场景出现了。6月28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访问萨拉热窝时遇袭身亡。奥匈帝国发出了令塞方无论怎样回应都无法避免事态扩大的最后通牒,尽管塞尔维亚政府忍辱答应了奥匈帝国的无理刁难,但奥地利仍执意向塞尔维亚开战,为此不惜引发一次世界大战。

  在三年多的战争中,塞尔维亚多次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其中包括克罗地亚人),但在1915年,面对30万奥德联军和同等数量的保加利亚军队,仅有25万人的塞军在做了最终的抵抗后,他们开始了死亡行军,期望在亚得里亚海边获得英法的帮助,重整军队。一路上冰雪封路,饥寒交迫,还要面对阿尔巴尼亚人的袭击、黑山的冷漠及意大利的不作为。前途渺茫,军队和国家前途未卜。最后他们终于到达希腊的科孚岛,经过休整和重新装备后又打回塞尔维亚。

  1917年夏天,一个称作“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南斯拉夫独立国家宣告成立。这是一个包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黑山等在内的南部斯拉夫人的王国,一个维持战前卡拉维奇王朝的民主议会制的君主国家,四分五裂的半岛地区终于统一起来。国家承诺将平等对待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采用基于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的统一文字。但是,尽管同属斯拉夫人,由于长期的民族分裂,他们曾分属不同的阵营,也曾在战场上直接交过手,相互之间的隔阂、矛盾和不信任仍需不断地磨合,精心的维护,而这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鉴于本书的游记体裁和写作特点,作者讲述的历史是碎片化的,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全面系统地介绍整个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片断,有些内容是一般史书中难得一见的。尤其是书中提供的一些历史轶闻旧事更是难能可贵,可以作为对正史的补充。此外,本书也是一部丰富的人文历史宝藏,对深入认识巴尔干半岛地区,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文汇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