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猛犸爷爷》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表文章就可以赚钱!

《猛犸爷爷》读后感100字

2020-03-24 23: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759

《猛犸爷爷》读后感100字

  《猛犸爷爷》是一本由[德] 迪特·博格 文 / [德] 博尔德·莫尔克-塔瑟尔 图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1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猛犸爷爷》读后感(一):在两万年的历史中发现自己(这本不是历史故事书!)

  这不是那种讲来龙去脉故事梗概的人类简史,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想了解历史事件,选它,不大合适。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猛犸爷爷》的特点,应该是:它让我们看到2万年的人类历程,与作为个体的我们,那隐秘又时刻发挥作用的连结。

  再直白点,读它之前,我觉得2万多年的人类简史和我没多大关系;读完它后,我觉得自己就是2万多年甚至更久的人类文明的缩影,自己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挺大的人,一下子找回了中二的状态。

每个人都是猛犸爷爷的孩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猛犸爷爷》的第一句话就很戳我,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书上写下类似的句子,分发给诸位好友:“穿越层层时光,一页页地翻过这本书,每页上都是我的儿孙,而最后一页上,便是你了。”

  《猛犸爷爷》读后感(二):曾曾曾...爷爷这本跨越2万年的手账日记也太可爱了吧

  印象里,跟历史相关的科普书籍,无一不名人聚集、重大事件堆叠和罗列着无数的时间地点,总是给人一种严肃冷清的感觉。

  最近入手的这本《猛犸爷爷》,一改我对历史科普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反而在其中读出了温馨与幽默,可以说是众多历史科普中的“奇葩”了。

  是第一部以祖先口吻,用家族故事讲述的2万年“特殊世界史”,书中介绍了人类从追猎猛犸象到使用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记录了跨越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时期、近现代和当代这八个时代的代表性事件,俨然一本画风温馨,话风幽默的手账式日记了。

①独具一格且细致温馨的画风

  整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手绘历史。将历史事件画出来,听起来是不是很吸引人?《猛犸爷爷》一书的插画是由博尔德·莫尔克-塔瑟尔所作,他曾获“创新图画书插图特别奖”“特罗斯多夫图画书奖”,并被提名“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他的插画自成一派,画风细腻温馨,笔触自然得体,将每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插画的细节处理的尤为妥当,不同时代的特点跃然纸上:建筑风格、服饰穿搭、背景装扮等等,让读者很容易辨别时代。

  比如在旧石器时代的画风,满眼望去是绿色的深林和灰褐色的山洞。

  又如在中世纪时期的画风,城堡、街道、国家。

  再如到当代,电视、电脑、手机。

②温情如散文诗又不乏幽默的话风

  《猛犸爷爷》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在读一本日记,每一页都不忍落下。全书以猛犸爷爷的口吻,用有趣、轻松,便于孩子理解的方式,用温情如散文诗又不乏幽默的话风,讲述了两万年的人类简史。用50个着眼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将宏大历史写成了平易近人的家族史,每个故事都有你我他的身影,就像发生在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身上一样,透过对每个时代的细微观察,让我们感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猛犸爷爷》一书的文字部分,是由德国作家、插画家迪特·博格所作,他也被提名了“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迪特·博格用温情幽默的话语,将历史大事件缓缓道来,读者像是在听祖先讲睡前故事一样,温暖温馨。

③真是个可爱的曾曾曾......爷爷

  《猛犸爷爷》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性格可爱多变,话语幽默有趣,思维跳跃活脱的曾曾曾曾曾......爷爷。

  在收藏与找寻(公元前17820年)一文中,他化身抱怨爷爷,抱怨那时候没有货币,没有超市,没有大理石蛋糕,真是太可爱了。

  又如在城堡 (公园1180年)一文中,他化身傲娇爷爷,花式夸自己的孙子。当然全书中,字里行间各种夸奖也不少。

  用一个可爱的曾曾曾曾曾......爷爷身份,将透过近两万年历史沉淀出的文化:相处之道,学习之道,生活之道以及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展示给读者,让人在感叹厚重的历史可以那么平易近人之余,更惊喜作者对生活的敏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真的是老少皆宜的一本绘本了。

  《猛犸爷爷》读后感(三):穿越层层时光,在火光中洞见人类的发展历程

  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不只是来自保安大叔的灵魂拷问,而是人类认识自我过程中必须解答的三个问题。对这三个问题认识得越早,人的自我格局则越大。

  鉴于此,德国的两位“黄金搭档”作家迪特·博格和博尔德·莫尔克-塔瑟尔为10岁以上的孩子联袂创作了一部关于人类简史的绘本——《猛犸爷爷》。从公元前17920年人类祖先会使用火开始讲起,一直写到2020年使用智能手机的今天。一百多页的篇幅,浓缩了人类将近2万年的发展历程,50余幅插画,定格了人类50个或平凡或非凡的瞬间。

01.第一人称讲述,娓娓道来,无比亲切

“故事并不是在这一刻发生的,很久很久以前,它便已经开始了,只是现在我才开始向你讲述。”

  书中的“我”便是一位名叫猛犸爷爷的人类祖先,他坐在火堆前,用讲睡前故事的语调,开始讲述人类家族的史诗。虽然猛犸爷爷生活在遥远的公元前一万七千多年,但是你一旦打开了书页,开始聆听,便会觉得他近在眼前。

“你可以和我保持联系,方法就是:当你想起我时,我们就可以在火焰之中彼此相见。”“我期待透过火光窥见未来,而你想了解的,则是那些过去的时光。”

  开卷第一篇,我已经被猛犸爷爷梦幻般神奇的话语所吸引,回想儿时无数个在灶膛前烧火的瞬间,仿佛置身于温暖跳动的火苗前,托腮倾听猛犸爷爷的讲述。

02.点线结合的笔触,描绘的是回忆的画面

  当你一边读着《猛犸爷爷》的文字,聆听猛犸爷爷的讲述,一边翻看对应的插画,感觉就像是在浏览一本家族的相册,回忆感扑面而来。

  《猛犸爷爷》一书的插画风格非常特别。起初我也不知道究竟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就能勾起读者的悠悠情思。后来我发现书中插画的最大奥秘可能就在于点线结合的细密笔触了。

  密密麻麻的点和断断续续的线,犹如流沙一般变化万千,你就像在看一幅幅沙画,在无形的历史之手中随风飘散又重聚,再聚便是另一种景象了。每一幅画面都很短暂,也正是因为短暂,才彰显出永恒和珍贵。

03.平凡或非凡的瞬间,记录的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从长期生活的岩壁洞穴中走出来,对于习惯了 “守株待兔”生活的祖先们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进步,带着对未来的好奇和无限的勇气,他们从此迈进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最原始的赤手空拳与野兽玩追逐“游戏”,直到野兽精疲力尽、倒地而亡,到学会使用木棒、弓箭狩猎,猎人和猎物都轻松了很多。等到气候变暖,地球上万物生长,有各种植物的果实果腹,我们祖先的生活就更加舒服了。

  随着人类跨上马背,便走出了解放双脚的第一步;带轮子的牛车出现了,我们的祖先可以坐上牛车骄傲地在寨子里举家游行了;青铜时代的到来,让每一位男性祖先以拥有青铜佩剑为荣;纺织业的发展,使得整整齐齐的精致编织品取代了乱糟糟、蓬松松的破兽皮。

  再到后来,商贸、航海、书籍印刷、工业革命等等发展得蒸蒸日上。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人类的历史由远及近,冲突和争斗也增多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分明,人与人之间也时有奉行“成王败寇”的流血事件发生。

04.诗意的语言背后,是对人类深刻的警醒

  《猛犸爷爷》在讲述人类进步里程碑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罗马斗兽场上血腥的人兽厮杀,是人们对抗无聊的把戏,却吸引了无数人趋之若鹜;泛滥整个欧洲的一场瘟疫,几乎夺去了四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毁灭般的劫难;而离人类最近一次的世界大战让多少城市满目疮痍,让多少人们家破人亡......

  猛犸爷爷说,冰川时代的我们都没有这么冷酷无情过,虽然那个时候打猎也会有流血和牺牲。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猛犸象也未能逃过一劫,永远地消失了,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你们的年代,依然还能看到大象。”“我的孩子,请你务必照顾好自己,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我们亲身所处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头。”

  猛犸爷爷在讲述人类发展历史的同时,不忘谆谆告诫所有的子孙,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毕竟,我们的时代还远没有尽头。

  马歇尔曾说:必须熟悉历史,不仅仅是那些描写名人和重大事件的琐碎的近代史,而且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而懂得什么行动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什么破坏了文明。

  《猛犸爷爷》正是这样一部关于人类发展的简史,既记录了人类创造文明的进步瞬间,也有人类毁灭文明的黑暗时刻。虽然它只定位于写给孩子阅读,但是无论你是10岁,还是30岁、50岁,如果你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还不够了解,读一读这本书都是有意义的。

  《猛犸爷爷》读后感(四):向幼稚孩童解释“人类历史”:《猛犸爷爷》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

  

1.

孩子的追问

没有哪个孩子,会对自己的来历不感兴趣。然而,向孩子解释他们的来历,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并不是源于生理学的羞涩,而是,孩子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你根本,来不及回复太多。

  当孩子再长大一点,他不仅仅会追寻自己的来历,还会追寻爸爸妈妈的来历,更会追寻爷爷奶奶,祖爷爷祖奶奶的来历……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越是小孩子,越爱追着大人,问人类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有一本书,写得尤其有深度。这便是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这本书非常地厉害,其中,最精彩的就要数“认知革命”了。不过,如果参照这本书来给“孩子”讲人类历史的话,我估计你会很痛苦。

  由德国的迪特·博格和博尔德·莫尔克·塔瑟夫共同创作的《猛犸爷爷: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可能会更合孩子的胃口。

2.

《猛犸爷爷: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

  猛犸,实际上是冰河时代,一种早已经灭绝了的哺乳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真猛犸象”了,也就是长毛象。

猛犸

  通常,猛犸,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地下潜伏的事物。因为,所有的猛犸,在被人类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是死亡的状态,掩埋在泥土中了。

  猛犸爷爷的意思,大概说的就是我们远古的祖先,埋于地下的最最年老的、会讲故事的老爷爷。

  《猛犸爷爷: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猛犸爷爷的孩子。

  猛犸爷爷说:

嘿!给你介绍一本有上百页的书吧!书的第一页上是我,之后是我的一个儿子,再之后,是我儿子的儿子,穿越层层时光,一页页翻过的这本书里,每页上都是我的儿孙,而最后一页上,便是你了。

  这本书,以猛犸爷爷——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主角,向我们讲述了从公元前17920年到今天2020年,人类从追逐猛犸象,到今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漫长人类史。

  这本书,你可以说它是一本绘本,但我更愿意说它,是一本历史书、一本艺术书籍。

3.

猛犸爷爷的谆谆教诲

  跟着猛犸爷爷,你不需要,向孩子去解释非洲智人、尼安德特人和冰川时代。你只需要告诉孩子,我们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猛犸爷爷。而我们整个人类,是一个大的家族。

  你听猛犸爷爷说:

把数不清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曾爷爷和曾奶奶们从你的面前慢慢移开,我便想起了你,想起了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我所有的子子孙孙们。你可以和我保持联系,方法就是:当你想起我时,我们就可以在火焰之中彼此相见。

  猛犸爷爷对着火堆,捧起一本书,跟我们讲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且,我们在这故事中,又能依稀地,找到我们自己。

  猛犸爷爷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何不食肉糜?”这样的慨叹,大都出自于没有阅历的人之口。如果从小,我们就知道祖先一路的艰辛,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

  猛犸爷爷告诉我们,自始至终,人类的进步从未停止。到你了,也应该更努力才行。

  猛犸爷爷说:

我从来不敢相信,他们竟然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待几年之久,或许,更有甚者,一辈子都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不过重要的是,人类必须要首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属于什么地方——因为就历史发展进程来说,人是可以适应很多东西的。

  没有什么,是人类适应不了的。我们要进取,要不断地了解自己。历史的车轮,就是在这样的推动下,滚滚向前。

  猛犸爷爷,有时候还很调皮。

第二天早上,这勤奋的人还没睡醒的时候,我们所有人就都瞅着他,盼着他醒过来,恨不得把他给叫醒,因为我们那时候可没收音机,就想听他吹的小曲儿。自己负重时,谁拿的东西多,也许谁就需要一辆车,但前提是,得有条路呀!也许我的一个孙子发明了轮子但他可没发明路,或者,至少他没跟我提起过这件事。这一辈子都是用脚走路。要是实在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得快一点,我们就只好使劲跑。说来也是,那会儿我们也从来没想起来过要去骑马。如果早知道的话,我们不就可以解放自己的双脚了吗?不过话又说回来,“骑马”这个东西,也得先被人们发现才可以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你会觉得,猛犸爷爷很有意思,他虽然话语平淡,但讲的故事让人听着特别的舒服、自在。

  就这样,猛犸爷爷,从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时期,一直讲到了现在。

  人类的历史,它是一条河,也是一首散文诗。它不是零碎的历史事件的拼合,而是一代又一代儿女,走过的每一天。我们,也将是数万年人类历程中的,一个见证者、参与者,我们也将,创造一段历史。

4.

历史,将教会孩子什么?

  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猛犸爷爷的故事,从一堆火边开始,又从一堆火边结束。

  猛犸爷爷说,地球上的很多东西都变了模样,只有头顶的天空,还和以前一样,未曾改变。世界那么大、历史那么长,我们家族之中,还是很多杰出的人,活跃在历史长河之中,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姑娘。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如此,只是人们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祖先的模样。

  猛犸爷爷说,

我很开心能在火中见到你,可是,我们历经了上万年的时间才有了你,才发展到了你如今的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猛犸象也未能逃过一劫,永远地消失了。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你们的年代,依然还能看到大象。我的孩子,请你务必照顾好自己,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我们亲身所处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头。

  生命是无价的,如果一个人活着,而没有目标的话,它就会迷茫。浑浑噩噩地过一生,真的是忘了人类的初衷。

  特·博格和博尔德·莫尔克·塔瑟夫的《猛犸爷爷: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想说的是——孩子,有时候你需要一个故事,让它告诉你,我们曾经辉煌的历史。那些宝贵的品质,一直就有,从来没有消失过;那奋斗的精神,是我们人类深入骨髓的品格。

  小孩子,你生来觉得自己不平凡。事实,正是如此。不要空等被社会打磨掉棱角之后,才后悔,自己从未真正地了解过自己。

  怀才不遇的叹息,带着远古人类的哀愁,穿越着整个历史的时空,在时间的长廊中,一直回荡着,久久无息。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不仅仅是哲学问题,更是关乎着人类的历史。猛犸爷爷,他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

  《猛犸爷爷》读后感(五):不简单的《猛犸爷爷》:不用记人物、时间、历史事件,也能看懂人类史

  读儿童绘本经常有这种体验:翻完第一遍,感觉也就一般,没有啥新东西;机缘巧合读完第二遍,内心却汹涌澎湃,立刻上豆瓣把评分改成满分五星。

  这种感觉,在阅读《猛犸爷爷》这本书时,尤为明显。

像散文一样隽永优美,打动人心的人类简史

  最初想读这本书,是因为柳无码书评里的一句话:

读它之前,我觉得2万多年的人类简史和我没多大关系;读完它后,我觉得自己就是2万多年甚至更久的人类文明的缩影,自己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本书以两万年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猛犸爷爷的口吻,向我们缓缓讲述,他子子孙孙的故事。

  猛犸爷爷说:

书的第一页上是我,之后是我的一个儿子,再之后,是我儿子的儿子,穿越层层时光,一页页翻过的这本书,每页上都是我的儿孙,而最后一页上,便是你了。书里的第一页讲的是“火(公元前17920年)”:我期待透过火光窥见未来,而你想了解的,则是那些过去的时光。

  配图是猛犸爷爷在山洞里点着火堆,望着月亮和星空。

书里最后一页讲的是“回归家园(公园2020年)”:我很高兴能在火中见到你,可是,我们历经了上万年的时间才有了你,才发展到了你如今的时代。

  配图是城市街区,远处山洞里,有火堆,有猛犸爷爷,跨越两万年的时光,他与我们望着同一片星空和月亮。

  这样的叙事风格、前后呼应的插图,让我感受到很强的情感共鸣。我想打开这本书,听猛犸爷爷讲一讲我们人类家族的往事。

  把书拿到手里,真的读起来,就越发觉得这本书像是爷爷在讲故事。

故事里,有的孩子十分勤奋,他学习吹笛子时,寨子里一天到晚都回荡着笛声,大家伙都盼着听他吹曲子。有的孩子十分好学,中世纪修道院的小修女把同时代的科学书籍全都读了个遍。有的孩子曾经误入歧途,后来改邪归正,公元1680年的小伙子因为赌博、借钱还不上,被关到监狱里,出狱之后才戒赌,老老实实开始过日子。故事里也有战争、瘟疫,有心痛和悲哀。

  猛犸爷爷娓娓道来的,不仅是我们家族祖祖辈辈的故事,还在讲述中加了许多期待和引导,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照顾好自己,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不讲人物,时间,历史事件,那人类简史讲什么?

  看到书名《猛犸爷爷: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读者免不了期待,一本绘本就能看完人类简史,这也太棒了吧!

  有了这样的预期,初次阅读这本书就难免失望。

  书里没写“xx年人类第一次学会用火”“xx年人类开始种植粮食”“xx年发生了xx战争”“xx年发明印刷术”“xx年发生了xx革命”“xx年发明蒸汽机”……

  但是,书里又确实讲了取火、驯化动物、种植粮食、战争、印刷、蒸汽机、大革命……他只是没说蒸汽机在英国发明,大革命发生在法国,他也没提工业革命、资产阶级……

  这也是我第一遍读完这本书感到平凡的原因。

  似乎讲的都是我知道的事情,而且讲的又不够全、细节也不够多,信息增量不够。

  读第二遍的时候,认真读了图,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信息量一点也不小,而且自成体系,方便阅读,容易记住。

  简单来说,这本书讲的不是以国家、民族来划分的历史,而是人类生活变迁史。

  1)伏笔与呼应

  这本书由50个故事,或者说由50篇散文组成,每一篇都有配图,描写了一个时期人类生活的某一方面。

  书最开头这两页,给出了这50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左边标红、加黑的“曾”的位置对应着右边发生的年份,红色代表公元前,0是公元元年。

  这样看目录,感觉是按照时间排序,知识都很散,不好记。但是读了正文,你会发现前后文联系非常多。

  “一只大熊(公元前1794年)”讲的是猛犸爷爷小时候和弟弟遇上大熊的事,俩人吓得不行,还好大熊最后离开了,没有伤害这两个年轻的猎人。

  “铁鼻子的人(公元110年)”讲的是罗马斗兽场里发生的事,罗马人喜欢看这种血腥的斗兽节目。在猛犸爷爷看来,斗兽场里发生的事可比冰川时代的打猎还要残忍,罗马人的行为真是难以理解。

  “杂耍大师(公元1300年)”讲的是驯熊人带着两个孤儿,去各地表演,人们又害怕又好奇地围观大熊的表演。

  从害怕熊,到驯熊,过去了三千年;从以斗兽为乐,到以杂耍为乐,过去了一千多年。人与野兽的关系在变化,人类谋生、娱乐的方式也在变化。

  再比如,“我的死亡(公元前17920年)”讲到,猛犸爷爷去世那天,天空下了雨。猛犸爷爷说,阴雨天适合喝咖啡,可惜那个年代人类还没开始喝咖啡呢。

  “侯爷(公元1700年)”讲了猛犸爷爷的某个后代,是个侯爷,在家请画师画像,这时候贵族里开始流行起咖啡了,侯爷为画师准备了美味的咖啡,喝了补充能量。

  猛犸爷爷的年代和侯爷相隔一万九千六百多年,而我们和侯爷的年代只相隔三百多年,连前者的零头都不到。

  用书开头这两页年代图,标出喝咖啡前(黄色)、喝咖啡后(蓝色)的年代,我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从人类发展的时间来看,只是刚出现了几百年的新鲜事物呢!

  这种前后呼应的细节,书里有很多。作者也会悄悄提醒读者们。

  比如“纺织业(公元前1440年)”一开头提到:

可能你也注意到了,自从人们会建造房子,他们就穿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再也没有乱糟糟、松蓬蓬的破兽皮,男人们或多或少地还会留些络腮胡子,但身上的衣服已经换成平平整整的“精致编织物”了。

  翻到“居有定所(公元前6120年)”一看,果然,从这一页以后人们住进房子,驯化动物、种植粮食,穿衣整洁。在此之前的插图里,人类看着真像野蛮人啊!

  2)自然转场,连贯叙事

  这本书虽然由50篇小文组成,却一点也不散乱。作者叙述的衔接做的特别巧妙。

  比如,“贸易往来(公元前820年)”讲的是一个贸易商人,生意越做越大,帮手越雇越多。

  接下来这篇是“铁锹的故事(公元前660年)”,开头一句话就是:

我们家族的财富积累持续了很多年,直至铁器时代,依然运行得很好。

  自然而然的,从贸易,讲到了人类炼铁矿。

  再比如,“校园生活(公元1600年)”讲当时的孩子们既要在家干活,又要上学读书。

  下一篇“毁灭般的灾难(公元1640年)”用这样的文字描述了一场战争:

有个小伙子上学的第一天,嘴里快活的歌儿刚哼到一半,就传来嘈杂,几个大兵骂骂咧咧地闯进了教室,把桌椅掀得乱七八糟,这一行人在校园里搜来搜去大闹了一痛,他们离开的时候,身后的学校也燃烧了起来,熊熊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

  我很喜欢这段描写。战争是怎么发生的,为何持续了30年之久,对于家族叙事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开战,所有平静的生活都不复存在,唯有火光冲天,一片混乱。这一代人整整30年活在战乱里,失去了正常读书、生活的机会。

  3)给你一条脉络,由此探索更多

  之前一直读不下去《人类简史》《全球通史》这样的书,因为实在是太长了,细节也太多,记住这个忘了那个,最后全无印象。

  而《猛犸爷爷》这本书有个优点:书虽简单,脉络却很清晰,你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去补充相关知识。

书里提到了“修道院(公元1120年)”,八岁的小姑娘被送到修道院当修女,她不知道自己生活在“狭隘、封建的中世纪”,因为小姑娘找了很多科学、信仰有关的书来读,没感觉有多狭隘、封建。 “城堡(公元1180年)”讲了骑士的故事。 “校园生活(公元1600年)”才讲到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读书。

  读完书,我心里有几个问题:中世纪到底是不是狭隘封建的呢?为什么学校出现的那么晚?修女和骑士都不上学吗?

  查了资料,我才知道,这三个对应着基督教教育、骑士教育、城市教育。书里修女和骑士生活的中世纪,教育被宗教垄断,除了教士,无人能读写拉丁文,文化衰落,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骑士教育很少教授文化知识。直到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城市教育兴起,市民阶级的孩子能够进入城市学校,学习语言、知识,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最像。

  《猛犸爷爷》这本书读起来可薄可厚,不要嫌弃它提供的历史细节太少。能给读者清晰脉络、让读者顺利读完、激发好奇心的书,可比厚重的历史书亲切多啦!

  也正因为做到了这点,《猛犸爷爷》既可以是儿童绘本,也可以是青少年读物,甚至可以当作全年龄向的、大人小孩都能读的书。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已有0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查看《猛犸爷爷》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还没有用户发表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