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可大可小,家却要充满自己的细节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卢璐说”
汇集60万优雅中产女性自媒体
了解卢璐的最新动态:
请添加微信:lulubleu522
优雅,原来是一种生活!
卢璐说
图片来自网络
2020年3月26日 周四
每天中午13点08, 给我10分钟
卢璐说
我和朋友视频,她一面收拾家一面跟我聊天,从楼上走下来,确认了三次,有没有关灯,最后还指挥她家孩子又跑上去看了一遍,到底关没关灯。
我说:“你怎么了?”
她说:“这就是我的TOC,改不了的啦。”她说的时候,不仅没有懊恼,反而有点沾沾自喜的自以为荣。
最近TOC有点流行,常听到有人说:“这是我的TOC”,耸耸肩摊摊手,就好像在说“C'est la vie"一样坦诚。
TOC,是Trouble Obsess Compulsif的缩写,写成中文就是“强迫症”,听起来好像很严重,可人间这一下子,活了这几十年,若没有一个半个的TOC,才是遗憾吧?
你的TOC,代表的是内心里,最渴望安全而柔软的人生。
我也有我的TOC,我专门买了一个会定时的插座,每次全家出动之前,我都会定时我的香薰。
最开始,卢先生很不明白:“人不在家,打开香薰机,浪费电又没有意义。”
我反驳他:“不会啊,即便人不在家,可总要回来的。”
就像我另一个朋友,完全不能坐在别人刚刚坐过有余温的凳子上,这会让他产生一种恐惧;而我,非常不喜欢走进一间有陈腐宿夜味道的屋子,会让我恐惧,从鬼魂联想到灵魂,这也是奇了。
恰恰相反,我很喜欢几种代表夏天的花香,譬如柠檬花或者玉兰花,那种甜而不腻,清脆的香气,全是阳光,心里暖洋洋的。
所以,每次打开门,家里飘出来的,是自己熟悉的清香,整个人就放松下来了,这个地方只属于我,而我是执掌一切的国王。
(卢璐实拍)
我记得在几年前,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旅行定了个民宿,一进去孩子们就跳起来:“我喜欢这里,这里真香。”
那间民宿用了我常在家里用的柠檬花香,也是一种清脆的香味,但和我家的味道有点不同的是,他们应该还混了有点甜甜的蔓越莓,简直是让人自然生津的美味。
我听着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讨论,这到底是什么味儿,这么好闻,可说去说来,只有两个词:“好闻和臭”,突然之间,心有一动。
味道,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直接的冲动,根本不用经过大脑和记忆,就会直接产生的反应,然而可惜的是,在所有的语言中,可以用来形容味道的词,却是最少的,非常贫瘠。
其实,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经历过多少事,容颜会失去,物件会磨损,可味道却永远不会消退,只要再次遇到,就会恍然大悟,就是这个味道,从未离去。
(卢璐实拍)
我生在济南,四岁半的时候去了青岛。我还记得,几个月之后,爸爸妈妈带我回济南,一出火车站,五岁的我,情不自禁地说:“对,我闻到了济南味儿。”
我还记得,爸爸冲着我笑:“小小孩儿,你知道什么是济南味儿?”
我环顾四周,明明就沉浸在这个味道里,但我就是说不来,究竟是什么,然而它就是这么熟悉,这么亲切,这么温柔地包裹着我,让我确定,它就在这里。
时光荏苒,现在的济南已经不再有过去的味道,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再遇到这种味道,那一定会是一种缓缓慢慢,但坚定不移,从心里流出来的感觉,让我安心,让我亲切。
法国是香水的圣地,街上有女孩子走过去很远了,人影都不见了,可还留着一串香味。
戴高乐机场总是弥漫着一种清淡的香味和意式浓缩混合之后的味道,我说不出来,但每次闻到这个味道,我知道,我到了法国。
可时间久了之后,我发现,就像舌头的味觉一样,鼻子的记忆,也是有东方和西方的区别。
东方喜欢用熏香,一点点去改变周围的生活环境,包括自己身上的味道。
东方香讲究韵味,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以及一道道程序的考究,扑面而来的,不是甜到发腻的香精味,而是带有点故事,和自然相融合的味道。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中国人到了国外之后,总是用不惯西方的香薰精油,那是鼻子已经习惯成自然的训化。
虽然在法国,虽然有疫情,但我还是能持续收到我的老朋友,给我寄的香薰,我家的香薰一直都是「观夏」,每次打开都是惊喜,小卡片上的话,令人动容!
两层的包装,每一层都美得文艺
“你像一只乖巧独角角兽,总会带给周遭清风拂面,你不爱拘束,喜欢素颜,洒脱灵动,像森林里走出的女孩。”
这个是它们的“晶石香薰”,很新颖,透明的玻璃罩里,是沉甸甸的香薰晶石,滴上精油,便可以香飘满屋。
(卢璐实拍)
装着晶石的包装袋还非常艺术,放晶石的过程,还真的有些春日的仪式感。
(卢璐实拍)
在香薰中,我不是特别喜欢香薰蜡烛,是因为我见不惯香薰蜡烛被点燃后的惨败。
看到“晶石香薰”,马上被圈粉了,还有什么比石头更能代表天长地久。
(卢璐实拍)
罐子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故事性,是品牌工作室的人,从世界各地运回来,再精心分类而成,每一块石头,是独一无二的美好。
我的这一瓶叫「窗台上的莫吉托」,刚好就是我喜欢的味道,薄荷混合着马鞭草,带有点丁香的绵长,最后还能闻到点尤加利的澄清,是绿色海岛,森林树木的感觉。
随瓶附送的小卡片已经贴心地告诉了你,不同香型适合的摆放地方、人群,连专属的情景都给你设定好了。
(卢璐实拍)
「窗台上的莫吉托」专属场景,带有点贵族的小腔调:
“天空泛鱼肚白时起床,放点音色旖旎的法语小调,花时间烤一个柠檬挞作brunch,间隙不忘调一杯Mojito,加足薄荷,才来清冽凉爽。”
天气还未回温,却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夏日,非常适合春季的遐想,人总要有点小期待,不是么?
观夏的其中一位调香师是Jerome Ep,欧洲年轻调香界的翘楚,Byredo的王牌调香,Altelier Cologne欧珑都是他的代表作。
他为观夏调制出的香都有特别的东方情调,干净、清冽,又柔和,是淡淡的,舒缓身心的味道。和西方品牌的东方凋香是不同的,中国品牌做东方香,更能懂中国人对香的苛求。
这款晶石,还有红色的,叫「玫瑰灵药」的,我也很喜欢,好适合百花初放的春日。
(卢璐实拍)
「玫瑰灵药」如同她的英文名“Love me tender”一样,是温柔的呵护,不仅呵护了感官,还呵护了情绪。
(卢璐实拍)
柔甜不腻人,粉嫩的外貌,最适合放在房间里,每次看到,内心立刻温柔如水。
除了“晶石香薰”,他们今年刚刚推了“四季香薰”系列,十分惊艳。
福开森路、重庆森林、颐和金桂、昆仑煮雪,对应春、夏、秋、冬,又对应着中国大地的不同气候的方位。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依次是福开森路、重庆森林、颐和金桂、昆仑煮雪,
而且,它轻巧地把窗外的风景,都锁进到了瓶子里,白玉兰象征春日,夏日是玫瑰,秋天是金色的桂花,而冬日则幻化成了松果,足不出户,看遍人间四季。
如果要问什么才能做成一个品牌,大概就是像观夏这样,每个小细节都要被照顾得好,给人以想象空间吧。
现在是春日,先从「福开森路」开始讲起吧。这是我蛮喜欢的一个有着历史典故的上海小路。
最初,福开森路是由以美国人福开森姓氏命名,现在则变成了武康路,但无碍发生在这路上的历史和故事。
这里遍布着完全按照英式风格的乡村别墅的式样建造的洋房,往日是热闹的名人故居,巴金、宋庆龄都曾居住于此,被静谧的红砖白墙给收录进了历史。
连电影都爱上了这条马路,在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最后要去的地方是“愚园路”,李安则搬到了“福开森路”,大约也是被这里浓郁的英伦风给迷了双眼。
上海的春天,总是有股轻轻柔柔的白玉兰的香气,那是初来上海的第一感受。
后来,经过那些公园小路,弄堂深处时,总看到一些老奶奶,摆着玉兰花手串、项链在售卖给上海的小囡,10元一小包,揣在怀里,放哪里都香。
看了「福开森路」上小卡片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一种传承的小情怀。
“春日的武康路,白玉兰占满街头,那里过去叫福开森路,路上有外婆故居,福开森路,是年幼时外婆别在领口的玉兰花香,是乡愁”。
巴黎的春日,想要欣赏到上海的白玉兰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摆置着一件「福开森路」的香薰,里面有蕴含花香的白玉兰,花香随着氤氲的水汽散发出来,味道恰到好处,每次闻到,都被触动。
另一瓶代表着秋天的「颐和金桂」,一打开就有点桂花糕的香气,思迪和子觅两个鼻子灵敏的,立刻就闻出来了。
桂花,大概是每个中年人对儿时的梦,外婆的桂花糕,一到秋日家里就飘落的金色小花,所有的吟唱,最终都会变成那句诗词:“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还记得,到桂花香气正浓郁的时候,十几岁,放学路上,总是停留在桂花树下许久,只为拾起最好,最香的一株,放进书本,放进背包,连读书都变成了一种享受的乐趣。
(卢璐实拍)
作为一瓶摆件,颐和金桂也是不输美貌的,红棕色的肉桂,沉浸在金色的精油里,底下铺满小只小只的桂花,还有一朵绽放的日本绣花。
(卢璐实拍)
摆放在客厅里,无意走过,都会一缕甜香飘过。
(卢璐实拍)
说起观夏这个新晋初创小众品牌,成立时间并不长,却已经成为唯一入驻Four Seasons的水疗中心和连卡佛家居部的国产香薰品牌。
(卢璐实拍)
收到货后,我便知道,大概为什么她们能做得这么好,两个字「死磕」,磕产品的细节,就连玻璃瓶都是全手工制作,每一个都是专属自己的摆件。
如果买到了晶石香薰,那一定得好好欣赏一番,它的小石子,为了颜色深浅不一、有层次感,里面的石头都是不同的,更耗时。
而且,「观夏」也不着急着售卖,我的这几个小香薰,老早就说要送给我,可等了很久,每一次都售罄的状态,但那又怎样呢?真的很值得等待!所以接下来我也准备自己去蹲一蹲啦~
虽然每次打开都是这个页面,可我愿意等
每一次都是抱歉地和我说:因为是手作香薰,没有大批量生产,没有电商,只在自己公众号(观夏SummerLab)上有销售的窗口。每周四晚上八点开售,几乎是靠着抢限量版的手速才能抢到。
先关注「观夏」的公众号试试看能不能抢到哦。
???
新关注记得领取10元优惠券,非常值得拥有这美妙的花香
又是一周的周四,生活了2000多次的周四之后,人生总要有点期待感,生活总有点小美好,才过得下去。
给自己的人生加点味道吧,回忆的画面,可不能只有影子,没有气味。
(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