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03-26 22:1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是一部由Ryan Zamo / Brooke Somer / Alfre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观后感(一):百人实验

  真人秀里的素人明星。100 humans虽然看上去是素人参与者,但是看得出这些素人也是“casting director”们辛苦寻找产物,各有各的代表性,也各自有生动特点平均颜值绝对高于社会平均,而颜值不高的则有特殊的明星素质,耍宝、搞怪、超凡的自或者转盘子独特技巧,我真的太喜欢那个随时都会唱出来的大哥了!是真的很不错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观后感(二):关于人性的冷知识

  小孩是否有很多问号?Have you ever wondered about humanity, why people do what they do? 什么特征让人更有魅力青壮年到老年,哪个年纪的人更有竞争力男性女性哪个性别准时,哪个性别更擅长multitasking (believe it or not, both women btw, yay!) 日常生活中人们默认了哪些刻板印象惩罚奖励,哪个更能激发人的潜力?...

  这个真人秀用各种单盲小实验来检验关于人性的各种冷知识,还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果你对各种心理学现象感兴趣,this show is perfect for you!! It’s like taking m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urse all over again with interesting experimental examples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观后感(三):实验很有趣结论有用

  

做了一些简单摘要补充

  职业/制服

女性视角:男性穿便装吸引力>穿职业装男性视角:女性是否穿职业装无影响吸引力持平警察穿制服比不穿更有吸引力飞行员职业比职业装更有吸引力保洁员和快餐店员工穿制服反而会降低其吸引力

  长得更好看,更容易获得优势,甚至是减刑。

脸部对称>黑无斑、坑、皮肤好、无老茧肌肉熟悉的脸>不熟悉的

  幽默>无趣(男性和女性在讲笑话能力上是一样的)

即使长得不好看,幽默风趣的人依然会被人喜欢

  权力更高的人说的词更少,而权力更低的人会倾向于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同一件事。

  社会偏见是天然存在,无法根除的

不要展示受到偏见歧视人设。比如,最典型同性恋人设(即使同性恋人群也会自发歧视自己

  美国人自己更喜欢英式口音成熟而且权威),而不是美式口音(因为美国有大量的移民,导致口音混乱、真正受到尊敬的是美国西部口音,纯正白人)。

  对人的刺激,惩罚>奖励,程度超过15%。

人仅仅是对疼痛预期实际完全不会疼),这时候人是能明确感受到一点都不疼。人仅仅是对快乐的预期(实际上完全无效,类似安慰剂),这时候人却能感受到愉悦。结论:我们无法制造虚假痛苦,但是可以制造虚假的快乐。

  激励因素:快乐>金钱

金钱对于需要创意类的项目是无效的。只对于纯劳动力比拼有效

  赞美批评对人的影响无比巨大

受到赞美的人明显提升,受到批评的人明显做的更差(原本能做到,现在也做不到了)受到严苛批评的人,直接就放弃了折磨不仅没用,而且极其有害,能严重损害记忆力。甚至连情报机关都不再采用这种手法了。因为获得的信息可能是混、不可信的。

  可以利用虚假的笑声,可以创造从众性笑声。

笑声不能帮助我们抵御痛苦。

  年龄、身体状态、健康与否等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体味。训练过的狗狗可以嗅到主人是不是要发病,或者是否得了癌症。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观后感(四):百人社会实验

  之前对于美国的真人秀的印象应该是之前在电视(貌似是央视)上看到美国的一个关于减肥的真人秀节目,这次会看应该是到社会实验感兴趣。记得自己在上公共政策学的时候,老师讲了这种以实验的形式关于人的行为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方法,其实在外国这种方法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国内却很少出现。

为什么看这部作品

首先是单纯是没有事情做,无聊在网飞刷新的时候看到了,然后在简历短片中看到了这个节目的一些实验内容,本身对社会学就感兴趣,就打开看了下去。

描述这部作品

  一百位志愿参与的一个大型综合性社会实验真人秀。

这部作品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用真人秀的方式去验证一些已经有理论支撑或者是生活中会被人认同的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例如“擅长跳舞的人的……”(保守的我,看到很多人的舞姿,真的是辣眼睛),用更直观、轻松的方式去呈现这些问题的现象和背后的原理。例如“女性在普遍意义上比男性更优秀”“不同年代人构成的团体进行能力比拼,60岁老年人仅次于20岁的年轻人”这些有趣的观点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剪辑真的挺好的描述性统计做的真好。在数据上,表格设计的有趣,明白易懂,深得图标的真谛。在每个实验中具体场景展示中也是如此剪辑真的挺好的,每次实验给几个典型的案例代表整个实验的情况(就像是中位数或者平均数),加上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类似极值的存在,例如:飞刀和老奶奶的故事),情节设置完整,却不乏趣味。

这部作品有什么可以吐槽的

里面很多实验使用的统计方法,真的可以通过检验吗?实验的安排合理吗?在“快乐会让时间变得更快”那个实验,最后得出的结果不是之前所想象和经过理论证实的,主持人和嘉宾给了“期望值“的解释,表达了是实验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但是细想一下,这个节目进行了四十多个实验,真正符合社会实验原则的又有多少,得出的那些符合预想和理论的结果,又有多少是恰好符合了结果。

写在之后

很喜欢测量男女能力差异那期,一个母亲在完美完成了多任务处理的考验后,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她说话时的坚毅、微笑,真的会让感觉到母亲真的一个伟大的身份,已经传统庭的女性真的为家庭付出很多。写着写着,发现这个节目的目的还是科普和猎奇,说什么要获得诺贝尔,那还是再等等吧。欧美的真人秀,虽然看出刻意的情节设置,但是从参与者表现中能看出他们的真实,而且真人秀的选题真的很重要,有机会还可以看一些其他的欧美的真人秀。

  《百人社会实验 第一季》观后感(五):不够完美的实验,足够诚意的娱乐

  100 Humans, 中文翻译是“百人社会实验”——我并非理学和社会学的学生,但我也知道其中的一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并非网飞独创,而是早已有之。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网飞镜头记录下的这些实验远非完美(样本量太小、没有控制好变量等等等等,在探讨年龄的一级里,甚至有一个很明显的画面:90s的一组在返回时“不小心看到”另一组是如何通关,随后照葫芦画瓢,顺利过关),从不时地插科打诨、冷笑话你也能看出网飞的野心肯定不是想拿下诺贝尔奖——这不是科学意义上实验,但是一流的节奏、独特的创意、精彩的剪辑,绝对直击人心,足够娱乐!

  如果不够科学,这样一部有关“实验”的纪录片意义何在呢?

  眼见为实。相比于专业书籍里呈现数据、图表,活生生的人无疑让我们更“感同身受”,更有认同感。而网飞致力于打造是将心理学实验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说酷刑实验,学刑事诉讼法时教科书一直在说“刑讯逼供往往会增加错案”。随着观看,你逐渐了解了参与者不同的性格和特点,逐渐产生认同感,当其中的一些参与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12个小时的折磨(睡眠剥夺、黑暗和禁闭、持续的噪音、浇冷水),目睹他们在摄像机镜头下走向崩溃的过程(声音和状态都让人不忍直视,而这已经是美国这样一个好诉国家在法律的谨慎范围内所能容忍的最大尺度了,程度远低于真实世界),随后愿意为了结束酷刑做任何事甚至出现显著的记忆下降、精神紧张时,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在那种环境下并不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你看到的是人们脸庞的恐惧、大笑,听到是试验后他们自己的感受、看法,而不是经过研究人员整理后冰冷的数据——这种震撼力的放大效果是真人秀所独具的。

  真人秀里的素人明星。100 humans虽然看上去是素人参与者,但是看得出这些素人也是“casting director”们辛苦寻找的产物,各有各的代表性,也各自有生动的特点。平均颜值绝对高于社会平均,而颜值不高的则有特殊的明星素质(耍宝、搞怪、超凡的自信或者转盘子的独特技巧,我真的太喜欢那个随时都会唱出来的大哥了!)

洗脑无敌的Tic Tac Toe之歌

  最震撼的一集:S1E3,“Are you biased?” 陪审员实验、射击实验和“红娘”实验都让人印象深刻。当选手们在问出问题、试图将三男三女配对的时候,其实屏幕外的我们也在自鸣得意尝试进行配对。而恰恰我也没有能跳出异性恋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时候,会让人觉得通过看这部真人秀,自己一直确信的东西(我没有偏见)在不断崩塌,而对人的理解则更深了一层。E6关于快乐的探讨也非常有趣, 一组人观看一些非致命性事故(Non-fatal accidents)的视频(滑雪摔出轨道、被大浪冲倒),大家惊呼、恐惧,只有少数人觉得有趣;另一组则增加了欢快的音乐、笑声音轨,大家都边看边笑,多数人都觉得有趣,我们如此容易被媒介操纵以致于丧失一些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必要情感——看看一些短视频平台吧,一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最恶趣味的一集:S1E8,问一问你最无法问出口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本身并不是一直无法问出口的。

  扣掉一星的点:每集实验后都会找来一个专家对结果进行解读。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解释都令人满意。我们惊叹于现象,但对于现象背后原理的解读则不那么让人信服,甚至完全是缺位的。比如某一集里,要求两组人分别对同一段经过的时间进行估计,一直在party玩闹的一组认为时间过去了很久(实际上只有18分钟),而一直在百无聊赖地盯着墙壁的组则认为时间过去只过去了很短,这似乎和我们觉得“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直觉相反,专家也大惊“这不合理呀”,然后给出了一个非常扯淡的有关心理预期的解释。但其实结合生活经验稍微想一下也可以知道,如果日子平淡如水,一切皆为重复,我们往往回望过去的一年而惊叹时间飞逝,然而如果一直是忙碌和充实的,一直有多样的任务和活动刺激,那么又仿佛时间过去很久。

  比较有趣的点:这部片展示了人们基于外表的偏见和对于外向型人格的偏爱,但从成片来看,似乎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摄像机/娱乐产业继承了这种每个人偏见。除了几个表演型人格的耍宝选手,我觉得镜头给的最多的就是漂亮的人,对,6号红发人类小姐姐,说的就是你。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比如说,漂亮的人因为一直更受宠爱,本来就更自信和外向,更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或者,其实每个人都有相同程度的露脸,但我作为外貌协会(不怪我!这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所共有的思维定式)只留意到了她...

这个颜值,可以出道了

  不够科学,但绝对足够有趣,足够新颖,最后有话题性,也足够引发一点点的反思——作为一部真人秀,难道还不够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