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锦集

2020-03-27 23: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锦集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本由[英] 蕾秋·乔伊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朝圣》精选点评:

  ●作业。最后有点小惊喜。一群人跟着哈德罗一起朝圣那里有点像阿甘正传

  ●“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哈罗德的“朝圣”实际上是在救他自己,在回忆他自己的一生,在治疗他和妻子和逝去儿子的痛楚。人生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少点理性、多点信念,来一次这样出发时漫无目的的旅行,最终在旅途中发现它的美好与价值,当旅途结束的时候就会有所收获。这种感觉或许只有自己才懂,而其他慕名加入的“朝圣者”只是一种浅薄。

  ●穿山甲说了什么+1 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加油站女孩”,她鼓励哈罗德积极一点,去接受、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而并不是像许多人一样质疑和泼冷水。对于别人要做的事情,你或许没有办法给予帮助,但给予鼓励也是同样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个世界需要信念。

  ●很棒的书籍,在哈罗德一路行走过程中心里的不断变化中,发现了自己的一部分影子,有些不快的经历并未消失,只是暂时被隐藏了,日后随着一些刺激因素,会重新浮出水面,那个时候,就是重新认识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最好时刻,加油,致所有的豆友!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六十五岁老大爷哈罗德为了一个快要死于癌症的六十岁姑娘奎尼而丝毫不顾及丧子之痛的妻子莫琳的感受便独自一个人踏上了从金斯布里奇到贝里克那长达627英里的救赎之路。

  ●很失望,无法给再高的分。

  ●好好珍惜

  ●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日子久了 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

  ●我们都很少一个人上路,一个人去静静反思下平常生活中对家人对盆友的态度,往往因为某些小事把最坏的情绪给了最亲密的人。偶尔让自己心灵上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脚步,也许不是我们身边缺少爱,而是缺少了那份耐心那份接受爱的勇气…

  ●“唯一的变化是我渐渐习惯了那种痛。就像在平地发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你总是忘记有个坑,不停地掉进去。过一段时间它还在那,但你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一):一位无趣大叔走啊走的故事,为什么狂卖了150万册?

  写这个文章之前,我打开网店的销售页面,再次确认了上市时间是2013年9月。

  是的,在这个一年出版新书20余万种的国家,在这个平均每个编辑一年出版10本新书的公司,四年前的一本书,时间有点久了。有多久?连编辑自己都模糊了。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二):短评写不下

  非常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公路题材的设定去挖掘和分析一个人大半辈子遗憾的事情,从中感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有关与妻子的、与原生家庭的、与孩子的、与老友的,整个朝圣像是一个标志,通过一路遇到的人和物解构一个人从浑浑噩噩到开始面对问题,最后解脱的过程。作者在整个故事中穿插了很多小的悬念让读者挖掘,这些悬念就是人物的过去生平,这些悬念体现在通过主人公一路的思索中,然后影响主人公处事态度,整个故事仿佛都是由主人公内心高高低低的变化向前发展,这是很奇妙的刻画人物和发展故事的方式,能够吸引读者跟着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往下阅读。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大量的环境描写非常优秀,对于氛围的营造十分成功,节奏也把握的很到位,例如主人公整个失落状态发挥的淋漓尽致。故事的结尾处理非常好,反高潮式的化繁为简反而让人回味,前面整个过程有朝圣者的高潮,有晕倒路边的低谷,但结尾反而是平静的,仿佛回归生活平静的状态中。所以说人生还是要认清自己,朝着自己的方向坚持下去,过自己的生活,把生活的细节打理好,不留遗憾才最重要。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三):人可以创造的奇迹

  在今早的被窝里看完了这最后三节。对于这样一个小说,结尾是什么并不重要,在前文的无数暗示中已经让你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就像前文悲剧的发生一样,看似突然,其实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结尾也是一样,是必定出现的好转。

  很多人在讨论,这是不是朝圣,有没有奇迹。对于主人公而言,我不认为这是朝圣,只是一个契机,让他有了一种方式去找回自我;对于奎妮而言,能有的坚持,也都有了,该有的结果也会有。如果非说是奇迹,那也是人可以创造的奇迹。

  喜欢这篇小说,是因为我们的主人公不是英雄,不是天才,他只是和你我一样的善良,他希望做好希望做对,但遇到挫折和伤害时,也和你我一样,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书中记录着我们都会遇到的胆小、懦弱、怕生、不知所措、不明所以地随声附和……在这一段艰辛的路程结束后,迎接他的没有鲜花和掌声,奎妮并没有奇迹般的转危为安,但他确实找回了年轻时的那种感觉,“他不知道离开那里后,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就如封底所写“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四):不要吝啬表达爱

  一个拥抱,一个问候,一个吻......以为一个人坚强、独立,那就非常优秀了,看着《一个人的朝圣》里,爸爸因为没能给第一次上学的儿子一个拥抱而感到遗憾,突然觉得,人与人之间不论亲疏,总是可以相互依靠的,不要怕给别人展示你的脆弱,坚强固然很重要,但是对爱的感知也很重要。

  教会孩子坚强的同时,也要给予爱,让他学会感知和表达,这很珍贵也非常有意义,如果这样,也许戴维会不会就不会离开。

  这本书虽然整体故事简单,但是作者却写的耐人寻味,当最后看到结局的时候,你还会感到一丝丝惊讶,原来哈罗德的心结在这里,原来还可以看到奎妮最后一面。

  一个人的旅行,刚开始也许很享受,感受着独特的自我,感受着平时忽略的美妙大自然,但是最后发现一个人终究是有些孤独的,如果有那个相濡以沫的他,才会更有底气,更有勇气的面对一切。

  看完这本书一段时间才过来写书评,之前不怎么写,现在觉得这也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一般看的时候能从中有所收获的书,我都会评五星,因为它带给你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作者的用心和智慧也值得被感谢。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五):也许,等我们老了,我们都需要一趟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感觉这本书写的还是挺让人回味无穷的,一个退休的老头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做了一辈子的酒厂销售代表,不喜欢交际,没有爱好,夫妻关系也很差,儿子早逝,领着微薄的退休金坐吃等死,这其实很像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也就是在描写我们自己。

  有一天突然接到一封关系也不是太好二十年未联系的一个同事寄来的信,说是得了癌症即将死去与他告别,老头子很难过,决定回一封简短的回信,在去寄信的路上,他一再拖延,决定再往前走走反正回家也没啥事,就这样错过一个又一个邮箱,最后他突然决定要从英国的最南边走到最北边,去当面鼓励一下他的同事,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他得绝症的同事带去信念,创造奇迹,他什么也没带,穿着帆船鞋,打着领带就去了,随他他从没走过这么远,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家门口到车里,但他还是去了,这看似不合理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不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曾经有过的年头,放开一切顾虑,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这一路走下来,走了六十多天,中间经历各种磨难,钱花完了,就睡野外,找垃圾吃,虽然是去看同事,实际上是在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回顾他与他老婆为何从相爱到形同陌路,回顾他儿子的早逝,回顾与他同事老板的不愉快各种让他躲避的事,最终他抚平了内心,坦然接受了一切,她的妻子也通过这件事从新审视自己审视他的丈夫,他们又从新开始。

  当然最后他见到了他的同事,一个被肿瘤折磨奄奄一息的女人,他对她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让后就走了,走了这么远的路,受了这么多苦,只是为了见一面问一声你还好吗,最终女同事还是死去了,带着平静与安详。

  也许,等我们老了,我们都需要一趟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