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存之道》读后感精选
《我们的生存之道》是一本由[日] 原田舞叶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生存之道》精选点评:
●饭团是人的手相扣的形状——用两只手握住饭团,想着“愿这个饭团让我爱的人健康平安”。这也是做饭的人的心意吧,饭团一定很好吃。
●其实很简单的故事,但是确实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很治愈,很温暖。一开始看的时候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当麻生在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时,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作者描写很细腻,尤其是内心活动的描写,感觉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每次作者写到饭团时,就感觉自己也饿了,想吃个香喷喷的大饭团。
●其实我觉得日本的作品一般都很温柔很有力量!这个也不例外。
●是一部暖心的作品,买的时候以为是鸡汤的,但是买回来后 却觉得看得特别舒心,有浅显易懂的道理,也有那些需要自己体会的……大概反应着许多人的人生……那些丢失的情怀都从书里找到了。
●从纸的手感到设计能感觉出时用了心思的,我很喜欢,书还有淡淡的草木香。
● 这书名真的很好,一开始不理解,感觉很老气,但是读完之后发现,确实没有比它更适合的了。
● 既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也是“我们的生存之稻”
●遇到生活困境,相信生命本来的力量,勇敢面对;面对他人的不幸,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之道。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痛苦,悲伤,不幸,最终的救赎只能靠自己。
●具有各种主题的精彩作品。洒了一点眼泪。
《我们的生存之道》读后感(一):我们的生存之道
一口气读完了日本作家的《我们的生存之道》。这本小说是典型的日式温情小说,就像是枝裕和的电影,虽然有些波折,但总有暖流在心里涌动。 二十四岁的青年麻生经历了少时父母离异以及在学校被长期霸凌之后选择了“茧居”——足不出户,整日与电脑和手机为伴,由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妈妈供养,但是尽量避免与妈妈的任何交流,食物是妈妈从便利店买回来的拉面和饭团。终于有一日,妈妈留下一封书信、五万日元和一叠明信片,然后不告而别。绝望之下的麻生通过明信片找到了多年未见的住在乡下的奶奶,准备投靠。然而却发现奶奶已经患了失忆症,已经认不出他。于是他与已故父亲的继女蕾美一同照顾奶奶,找到工作,并且学习奶奶独特的种稻米的方法,将奶奶的稻田维持下去,在此过程中他也与蕾美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这是一部破茧重生的小说,麻生四年的茧居生活仿佛让我看到了《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如果不是妈妈狠心放手,如果不是奶奶温柔以待,说不定他就会一路滑下去直至深渊。然而在他的命运转折点上他去了乡下,接触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食物——稻米。奶奶说,一粒米里住着七位神明,它可以让你身体强健精神百倍。他进到了我们生存的基础——泥土里,用手栽种一棵棵秧苗,也栽种下一点一滴的希望。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现代人心灵救赎之作。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每日被电子产品所包围,我们所认识的稻米,就像麻生说的,就是便利店里的饭团里的那些东西,我们忘记了它的来历,忘记它的温度,忘记了它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够感受到食物的温度,感受到人心的温度,感受到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我们不能够仅仅从电子产品的屏幕上去感受这些,我们应当走进自然里,走进稻田里,走进彼此的心里。
《我们的生存之道》读后感(二):我们的生存之道
一口气读完了日本作家原田舞叶的《我们的生存之道》。这本小说是典型的日式温情小说,就像是枝裕和的电影,虽然有些波折,但总有暖流在心里涌动。 二十四岁的青年麻生经历了少时父母离异以及在学校被长期霸凌之后选择了“茧居”——足不出户,整日与电脑和手机为伴,由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妈妈供养,但是尽量避免与妈妈的任何交流,食物是妈妈从便利店买回来的拉面和饭团。终于有一日,妈妈留下一封书信、五万日元和一叠明信片,然后不告而别。绝望之下的麻生通过明信片找到了多年未见的住在乡下的奶奶,准备投靠。然而却发现奶奶已经患了失忆症,已经认不出他。于是他与已故父亲的继女蕾美一同照顾奶奶,找到工作,并且学习奶奶独特的种稻米的方法,将奶奶的稻田维持下去,在此过程中他也与蕾美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这是一部破茧重生的小说,麻生四年的茧居生活仿佛让我看到了《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如果不是妈妈狠心放手,如果不是奶奶温柔以待,说不定他就会一路滑下去直至深渊。然而在他的命运转折点上他去了乡下,接触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食物——稻米。奶奶说,一粒米里住着七位神明,它可以让你身体强健精神百倍。他进到了我们生存的基础——泥土里,用手栽种一棵棵秧苗,也栽种下一点一滴的希望。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现代人心灵救赎之作。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每日被电子产品所包围,我们所认识的稻米,就像麻生说的,就是便利店里的饭团里的那些东西,我们忘记了它的来历,忘记它的温度,忘记了它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够感受到食物的温度,感受到人心的温度,感受到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我们不能够仅仅从电子产品的屏幕上去感受这些,我们应当走进自然里,走进稻田里,走进彼此的心里。
《我们的生存之道》读后感(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影响我们生活态度的事情有很多, 并非一定是什么重大的事情, 有时候一些细微的细节,也足以放我们感动。
麻生在中学的时候遭到了同学的霸陵, 继而开始了茧居的日子,每天过着跟妈妈作息时间完全不同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朋友,整日通过网络了解这个世界, 但虚拟的网络之上, 也没有一个能谈得来的朋友。
每天的饮食也是妈妈为他准备好的, 卧室不大的空间里随处是他扔下来的垃圾, 妈妈做着的工作每天都早出晚归, 经常性的两个人是碰不到面的。 直到有一天,妈妈留下了一封信,离开了这个租住了很久的房子,麻生茧居的生活也因此被打乱了。
没有了妈妈每天准备的饭,麻生不得不离开家,可是他已经很久没有走出家门了, 妈妈信中留下的明信片有几个可以联系的人。 记忆中麻生还记得自己奶奶的房子, 真朝奶奶和童年在奶奶家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 麻生决定走出家门,去奶奶家,虽然多年没见面了, 但是每每想起奶奶来仍然是觉得很亲切。
在蓼科有他童年的记忆,在这里他见到了真朝奶奶,只是奶奶的记忆日渐流失,他甚至已经不记得麻生是谁了。 跟奶奶住在一起的是他父亲再婚后的继女蕾美,同样是一个茧居族,因为父母相继离世之后,变得无依无靠而来到真朝奶奶的家里和奶奶住在一起。
奶奶种植的水稻在村子里还是很出名的, 因为一直坚持最自然的方式种植,所以产量不高,但人们仍然觉得这种水稻是最好的。 来到了蓼科之后,麻生也开始了种植水稻的工作, 在乡下淳朴的民风的感染下, 麻生逐渐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生活中虽然很多时候都有低谷,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就好像水稻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 就会生长、就会抽穗。
蓼科让麻生彻底的离开了茧居的人生, 生活有了更精彩的经历。 很久没有联系他的母亲在得知他的现状也感到很是欣慰。
也许生活有低谷,也许正在遭遇不如意,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我们的生存之道》读后感(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人生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人生”,我想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开心了。 麻生,一个二十四岁的男子,没朋友,遭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校园霸凌后拒学,休学后努力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突然被解雇了。 事实上,他也并不想工作,工作只是为了逃避被霸凌,所以尽管母亲一直安慰、鼓励他,他还是选择茧居在家中,因为父母早已离异,全靠母亲一个人养着。 茧居的生活常态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整天坐在电脑前,玩玩游戏,看看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偶尔看到不顺眼的,就去攻击一番,应该就是所谓的键盘侠吧!这种生活常态一直持续到母亲的突然离家出走。 母亲留下一封信和五万日元,还有今年新年收到的贺年卡,信中母亲没说什么时候回来,只让他在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找寄贺年卡的朋友帮忙,也许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让他没想到的是,其中有一张贺年卡是他最喜欢的祖母寄来的,那个他十多年没见的祖母,更让他惊讶不已的是祖母生命仅剩数月。 看着贺年卡上面的地址,麻生立马做了一个决定,换衣服,拿着母亲留下的钱前往祖母家。 在志乃婶的帮助下,麻生终于顺利来到祖母家,可此时的祖母患了失忆症,已经不记得他了,这让他伤心不已。 在祖母家中,麻生遇到了爸爸的继女蕾美,和他一样,也曾受到校园霸凌,也同样因为祖母贺年卡上的一句话而来到这里,三个人就这样聚集在一起。 祖母真的是个很有魅力的人,懂各种杂学知识,自己种蔬菜,自己做手工皂,自己研究种植稻米,再用稻米酿甘酒, 蕾美很喜欢这个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从她这学了很多生活技能,也因为她渐渐从自闭中走出来。 麻生也因祖母改变了很多陋习,首先不想麻烦祖母,而出去工作,尽管工资少,却也坚持了下去,还把工资亲手交给祖母。 也不再依靠网络生存,变得没那么脆弱,没有手机就生存不了。 也能在得知祖母不种稻米,明知种稻米会很辛苦情况下,毅然说出帮祖母种稻米的话。 我想是祖母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染了麻生和蕾美,她教会了麻生和蕾美生活。 有人说幸福的人生,从来都是简单的,用麻生爸爸的话来说,就是“原来努力投入某件事的人,脸上的表情这么灿烂”。 祖母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需要很努力,只是自然地过着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生存之道》读后感(五):勇敢一点,努力面对自己的另一面
在漫漫的人生路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段或者几段不能为外人所知的故事,普通的我自然也有。我一直异常的害怕人群,害怕站到人群之中,害怕在人群里说话…… 从小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父母都不在我的身边,我应该算是留守儿童。这就导致我身边的小伙伴老爱说我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慢慢的随着时间拉长我的性格越来越闷,越来越谨小慎微,小伙伴们也越来越不喜欢我,甚至孤立我……一想到那一段,我到现在还是有些难受的。正因为有那些不好的经历,我很开心的翻开了这本有些雷同的故事书。 这个固定的主人公,应该是麻生。他像是另一个我。不,不对,应该是我的一部分和他的一部分有些相似。逃避、害怕这两个词很能代表此刻的我自己。麻生,在他开始人生轨迹中也有这俩个词。遇到了困难,他就缩进了自己的安全屋里,当安全屋不能再给他带来平静时,他依旧选择了逃离……可是逃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运气还算不错的麻生,在不知不觉间找到了自己另一条路。 麻生的母亲,看到她时,想起了自己的自己的母亲。当我害怕逃避时,我的安全屋里有她的照顾,有她的帮助。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病痛,麻生母亲面对自己的病痛做出的决定是出走,其实我认为她时在给自己放一个假,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对于麻生,此时的安全屋已支离破碎,想要苦苦支撑,很难。不如换个思路,不过在这时候麻生必须做出决定。在我看来他也有意打算让自己轻松一下吧,但是在这里感觉夹杂着责任-照顾经常忘记自己的奶奶。麻生也许是幸运的,他并不是一个人照顾奶奶,他的妹妹看到贺卡也决定来到这里,他也算有了同伴。奶奶,也很接地气,和生活中的老人家、老奶奶差不多。她们老会有一些老故事,并且很认真的让我们了解它们。时间不会白过,总会有一些事情在悄然的发生,悄然的改变一些事情。在这段时间里麻生学到了很多,学到了不再选择逃避,学到了努力的试着去面对自己缺点并试图改变它。麻生和妹妹试着去解决当时的老大难-是继续沿用老方法还是寻求改变,他们选择了前者。当然这时候还有很多人选择帮助了他们。故事的结局算是很完美,麻生战胜了那个懦弱、爱逃避的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中找到了适合他的一条路。 我可能没有麻生的“幸运”遇到了那些事,使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安全屋。但是作为普通的自己,我可以选择,我选择试着改变自己,从一个微笑开始,从能在人前勇敢的说话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