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散文读后感精选
《肖复兴散文》是一本由肖复兴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肖复兴散文》读后感(一):一点一滴总关情 ——品《肖复兴散文》的人生甘苦
《肖复兴散文》读后感(三):著墨无声,墨沉烟起
第一次知道肖复兴老师的名字,还是源于小学课本上的那一篇《荔枝》。少时读来不觉的他的文章如何,既因年幼,又因无所经历,现如今长大以后再看,就品出个中滋味来了。正如能从一滴水中窥见太阳的光辉,透过书里所载的生活点滴,我仿佛窥见了他闲适心境的全貌。
读肖复兴老师的文章一大感受就是,那些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下来的琐碎情感如同一缕又一缕的丝线,或许纤细,但是足以织成一张温暖的毯子,伴着阳光的味道在不知不觉间将你团团围绕。他往往将自己对于身边万事万物万种人的醇厚感情都揉碎了,一点一点洒在了自己的文字上面。等我翻开书本之时,那种引起情感共鸣的味道就从他的文字表面直达我的心底。
封面的质感有一种淡淡的生活气息此书中“我的父亲母亲”这一辑最令我动容,又因《窗前的母亲》这一篇感触最深。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作者在此篇中写自己的母亲年老之后,家中独她一人时常爱立于窗前,赏景赏人赏事,每每有人回家,进门之前母亲就已提前看到。她最大的乐趣,是与家人分享每日在窗前的见闻。后来母亲去世,老屋的窗前那个默然守候的身影就永远消逝了。在此篇最后,作者这样写道:“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动人的一幅画”。
也许此篇是作者用来怀念母亲的文字之一,但字里行间并未充盈着对母亲的强烈缅怀,却只是用淡淡的口吻叙述着母亲生前的一些小事。但不知为何,后者却比以往所看的前者更让我默然。或许是文中母亲总是守在家门后为作者开门这一片段,让我想起了读高中时母亲在漆黑的楼道里为我照灯的那一幕。
高三那年学习紧张,大部分学生都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我与母亲同住的地方,是房东自己垒就的三层小楼,地方非常偏僻。高三的晚自习放课极晚,每每走到回家的路口转角,看着眼前一条仿佛无尽头的漆黑小道,心中总是恐惧无比。唯一让我走下去的,是路的尽头那一团暖黄色的光。关上楼道门的那一刻,头顶就有开门的声音响起,随即就有一束亮眼的灯光穿透栏杆打下来,直直的照在我的脚下。母亲拿着手电筒,努力伸着臂膀为我照着光亮,我迈一级台阶,母亲的灯光便向上挪移少许,直到我走到门旁。是否天下的母亲都爱守候自己的子女归家呢?窗前的母亲留在了作者心底,门后的母亲留在了我的心底。
作者的母亲,那位窗前静静站立的母亲,之于他是一幅无言的画;我的母亲,在夜里用微弱的光为我照亮前路的母亲,之于我也是一幅无言的画。
《肖复兴散文》读后感(四):肖复兴怎样写年少
认识肖复兴是从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一篇《荔枝》曾把我感动的不知所措。小时候看散文只是散文,现在长大了,看散文倒也能看出几个点子来了。这本《肖复兴散文》有四辑的内容,无论是亲情、友情、食事还是远方,都通过叙事的手法婉婉道来。不同于少年时期的应试思维,现在再看肖先生的散文,从在这本集子里,我倒是学到不少,现在再来看作者的年少,仿佛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年轻时去远方漂泊》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与留洋在外的孩子的交流。当得知孩子要踏上漂泊的旅途时,想到自己本身的人生经历,作为父亲的作者没有反对,而是全力的支持他。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年轻时去远方漂泊》对作者来说,年少是北大荒刺骨的寒冷,是一股子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冲劲儿。每个人年少时都有着层出不穷的想法,一颗小小的心脏咕噜噜地冒着对花花世界的好奇心,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倔强和征服世界的野心。那么,该如何写自己的年少呢?
写年少,就要写出年少的心情和向往。当然,现在的孩子不会再有北大荒的历险,可我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少年时光。自己年少时有怎样的渴望与追求,在这份心情的背后,有有着怎样的故事,包裹着怎样的勇气与志气。
这份向往,有没有为你打开一扇门,看到了另一处风景,那一刹那,你意识到,世界不再只是一间好看的玻璃房。写出这样的心情与向往,也许你就谱下了一首别样的年少心曲。
童年和少年,是永远回忆不完的,像是永远挖不平的大山。——《未上锁的皮箱》你的年少回忆里,有没有一样东西,一旦进入回忆的大海,它就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物件。对肖复兴来说,母亲那没有上锁的皮箱就是这样一份特殊。
六年级时,作者偷拿了母亲五元钱,因此挨了人生里头一次打,当然,也是唯一的一次。父亲叮嘱母亲买把锁把箱子锁上,可母亲从未舍弃她对犯了错的孩子的信任。
无论是在作者年少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现在,孩子们对于“甜”的渴望从未减少,可到现在,甜似乎不是那么受到追捧了,“三高”“肥胖”都阻挠着人们跳跃的味蕾,那股蜜糖一般略过舌尖的快感也被理智所打败。
作者对糖曾是那样的渴望,小孩子们追逐糖果的景象是那样鲜活。写年少,就是要写出它的特点,写出它的单纯与忧虑,短暂且易逝。
《肖复兴散文》读后感(五):重归中学语文阅读理解
封面图 首先,拿到这本书,就感觉这本书的封面非常有质感,摸起来有点像略带粗糙的宣纸的那种质感,带着一种高级感。
插图页翻开书会有几页彩色的插图页,插图页旁边配的文字也非常具有人生的哲理性,字里行间总能引起某种程度上的共鸣。
目录页接下来翻到目录页,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特别的简单明了,而且它有一定的故事性,让人看了标题就很想读。我大致浏览了一遍所有的标题,感觉文章与文章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顺序性,所以我并没有从头到尾那样子的看,而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标题开始看。
这篇散文的最后一段,是整篇文章在情感上的一个升华。最后一段里面说到“能够造就一个时代的辉煌,在于理想在于才华。谁能够坚持这样漫长的岁月,谁都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的辉煌。”从写景叙事,再到升华人生哲理,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语文试卷上非常成功的一篇阅读理解。
所以个人认为
肖复兴散文评价人数不足肖复兴 著 / 2020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肖复兴散文》这本书除了像我这样的成年人很喜欢看之外,我更愿意将它推荐给正在读中学,包括初中及高中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看,希望他们能从散文的阅读中去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手法,以及做语文阅读理解的一些思路,学会欣赏,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