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我的挣扎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自我的挣扎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4-01 23: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我的挣扎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我的挣扎》是一本由[美]卡伦·霍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的挣扎》精选点评:

  ●搞清楚了自己是什么类型:退缩反叛

  ●以前读到过黑格尔的一句话,人的内心是一个深渊。我开始初读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说,人的心灵非常的丰富,其中有无限的可能性。新精神分析大师卡伦霍尼说,“人类一边追求绝对和无限,一边在毁灭自己,有的魔鬼想要给他荣誉。当他与这些魔鬼达成妥协之后,他就必然要掉进自己内心的深渊之中。”读到这句话,我不由感觉惊心动魄,原来黑格尔说的心灵深渊,还有这样一层意思。

  ●书名可以改为《魔鬼协定》,流水账式的文风五成内容重复着当年的故事:“实我”因为基本焦虑,在神经症倾向的强迫下,离开“真我”,终成“假我”(理想化自我)。 四星给最后一章。弗氏的自我是既被客户投诉又被老板斥责的打工仔,霍氏的神经症自我是被解雇的老板,既然是老板,正常人的自我则是掌握主动的。弗氏“死亡本能”和“超我”逼近霍氏“自恨”和“应该”,根本差异是前者原发和后者继发。弗氏眼里只有破坏力,些许升华爱与创造,霍氏笔下力挺建设力,打破强迫回归真我。 在被决定的人的悲哀,和有意志的人的乐观之间,两者结合起来才完美!如恒河水,水至深处衔尾症状、社会与文明,霍氏是兔、其夫为马,弗氏乃象!

  ●一直在逃避问题,逃避生活。看本书时我的代入感很强,尤其是退缩:渴求自由这一张。我是自己的旁观者,是生活的旁观者,所追求的宁静不就意味着完全没有困难或者没有激动,怒气和烦忧而已。书的内容有点散,看的比较辛苦。

  ●这翻译真是不堪入目,狗屁不通,原文没读懂,只知道翻译词,词翻译好了组成的句子又很不通顺。之前觉得1996年版本的《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也是这本书,译名不同)翻译得不尽人意,但是比这本还是好了太多了。

  ●一读这种书,就觉得自己是个病人……

  ●详细阐述了“自负”这一基本焦虑产生的理想化自我给人带来的三种人格改变,即:夸张、自谦和退却。接着说明由于达不到这种“应该”的要求而产生的的自恨以及理想化的自我所造成的的与自我的疏远。由于这种脱离真我带来的冲突使人痛苦,所以人们自觉采用了一些看上去能减轻冲突的方法,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给人际关系和工作带来的困扰,还让理想自我与真我的冲突更加剧烈,直至失去对生活的真切感知,本书的第十四章指出了治疗的一个途径。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活出真我”,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宽容自己和他人的局限,直至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积极向上但却经常被生活困扰的俗人,而不是想象中的超人或者圣人。如此,便唤醒了身体和心理的自愈能力,即作者所强调的“建设力”,能为自己负责,为自己做决定,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翻译-1

  ●认清了自己错误的胜负欲源于病态的自负,和运动员比体能,和音乐家比乐感。错误的胜负欲不仅不能使人进步,还会产生自卑甚至自恨心。就是这翻译…太费劲了…

  ●作者也是人,所以,要批判性地读。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一):翻译是什么鬼

  看了小半本,不知所云,怀疑自己,怀疑作者,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这种翻译是对作者的亵渎,出版社吃相难看,毫无底线(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二):2017年新出的,却那么让人失望

  我感觉译林这本,和2011年万卷出版的那个版本一脉相承。有大段大段的和原著句序、逻辑、用词,对应不上的感觉。译者可能想译得让人好懂一些吧,但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能去意译啊。特别是精神分析领域的翻译,本来就是地狱级别的副本难度……

  其他以前的旧版本语言可能是晦涩了些,(这种内容读起来不咬到舌头本来就已经够好了),但错误比较少。推荐锦绣版!

  但是我还是一直很喜欢译林这个出版社的… ( ̄▽ ̄)/ 嘿嘿嘿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三):做真实的自己

  神经官能症实质上是与自我的疏远和人际关系的冲突。 找到自己是世上最难的事。 真实的面对自我,平等的对待他人,不压抑、不伪装。 要相信只要是实际的事物,它一定始终是特殊的、个别的; 要相信自己只是一个经常遇到困难的俗人,不要将自己完美主义化。 不要抗拒真实的自我表达; 不要害怕被困难打败的感觉; 不要一味的离群索居,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 开放心态是最重要的,逐步找回真实的自己。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四):翻译真的很糟糕

  翻译真的太糟糕了。 随便拿出一个句子来读: “他有一种辩解的迫切需要,这是因为他的神经性的自卑感和罪恶感产生的” (修改: “他有一种辩解的迫切需要,源自他神经性的自卑感和罪恶感”,或者“神经性的自卑感和罪恶感,使他有一种辩解的迫切需要”) “他焦躁地与雄心和胜利避开” (修改:他焦躁地避开雄心与胜利) “对朋友的需要是他最希望的” (修改: 不知道怎么改哈哈) “只要这些症状出现了,那么主要的特征就是将堤坝冲塌了,被淹和泛滥系统的敌意” (句子缩写: 只要症状出现,那么主要特征就是敌意。 敌意是“将堤坝冲塌了”的,“泛滥系统”的敌意,那么为什么敌意可以是“被淹”的敌意?被淹没的不是堤坝吗?) “对于这种过程的解释,我要根据依赖者的角度进行描述” (我将从依赖者的角度来解释这种过程) “如果这个男人的可用性不再了,就逐渐变得只能用打发时间的方式对待这种友情了”。 (主语在哪里?) “有一种毫无益处的猜想就是,质疑这种冲突对他们是不是有好处的。” (这是啥?) 这本书本身非常棒,虽然是写给咨询师看的,但也很适合有一点心理问题的人阅读来了解自己。 但译文给人的感觉是,译者根本没有读懂就谷歌翻译了。很多“这一点”“这些”“这”,译者完全没理解指代的是什么。就算不理解,语病是怎么回事?指代不明是怎么回事?就算不能完全理解,把中文修改到没有语病读起来通顺也做不到吗? 有能力建议读原著,没能力建议换个译本,或者自己边读边尝试通过修改译者的语病来理解作者说了什么。读不懂,】可能并不是你的问题。 这个版本装帧很不错,但翻译实在是太糟糕了。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五):对比两个译本的前言部分

  译林:

  在人性的发展中,神经官能症的产生形式是比较特别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精力被浪费了,所以这个过程是不正常的

  万卷:

  神经官能症产生的过程是人性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过程会导致人的精力浪费,因此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过程。

  译林:

  在某些特点方面,和正常的人性发展相比,神经官能症的过程存在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人们对它认识的范围要比实际情况狭窄很多。

  万卷:

  这一过程在其特性上与正常的人性发展有很多歧异的地方,而且其程度远远超出人们所认知的范围。

  译林:

  当他处在顺境中的时候,实现自我潜能是他最要花费精力的地方,但在神经官能症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特别气质和生活中的情况而有所变化,他会变得更加强壮,或者反而变得懦弱;变得缺乏自信心或者自信过度;变得轻信他人或者谨小慎微;变得更加活泼或者更加镇静。

  万卷:

  在顺境中,一个人的精力一定会用于实现自我的潜能,而神经官能症的发展却使人根据自身的特殊气质、能力、嗜好以及前后的生活状况等而发生变化:它会让人变得软弱或坚强,更小心翼翼或更容易信任别人,更缺乏自信或更具信心,更沉着泠静或更外向活泼。

  译林:

  由于内心压力的作用,一个人可能和自己的真我(真正的自我)永远脱离了,他的大部分精力都会用在怎样通过“内心的驱使”的力量,将自己打造成完美的形象。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让他的理想化形象成为现实,不能让他为自己拥有的、能够拥有的,以及应该拥有的美好的品德而感到满意和骄傲,当然,那种比他想象中的完美还要彻底的完美是个例外。

  万卷:

  在内心的压力下,一个人或许会远离真我(真正的自我),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如何藉着“内在的指使”,将自己塑造得近乎绝对完美,因为除了让人超乎想像得绝对完美外,再也没有他物可以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形象,使他为自己所具有的、能具有的或是应该具有的崇高品行而感到满足和自豪。

  相比译林版,万卷版的句子结构是整理过的,相对易读。但是就摘录的部分而言,万卷版存在造词(歧异)、“得”“的不分”(让人超乎想像得绝对完美)的问题。而且我总觉得“让人超乎想象”应该是“超乎人的想象”……

  此外有两个我非常在意的点:

  一个是译林版的“但在神经官能症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特别气质和生活中的情况而有所变化,他会变得更加强壮……”和万卷版的“而神经官能症的发展却使人根据自身的特殊气质、能力、嗜好以及前后的生活状况等而发生变化:它会让人变得软弱或坚强……”

  ……差多了好吗!

  还有一个是译林版的“当然,那种比他想象中的完美还要彻底的完美是个例外。”这句万卷版压根儿没翻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