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经典观后感有感
《T-34坦克》是一部由阿列克赛·西多洛夫执导,亚历山大·佩特罗夫 / 文森兹·凯弗 / 维克多·多勃朗拉沃夫主演的一部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34坦克》观后感(一):电影传奇
其实大多数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拿到电影中都属于意淫。一战时美国的约克,一个人杀入德军内,杀死无数,俘虏132名德军。你觉得够神么?如果没听说过,拍成电影,会不会认为完全就是拿观众当傻子,大家又能给几分?电影而已,重要的导演的水平,剧情表达的是否到位,效果够震撼,这些做到了至少够打3颗星。
《T-34坦克》观后感(二):炫酷吊炸天的坦克大战!太刺激了
这部影片的特技是没得说了,炫酷吊炸天,尤其是大量子弹时间的运用,真的看着过瘾。两个男主的CP感也很强,还没有看过这么刺激的坦克大战。期待国内上映。好想说是有3D版本,到时候一定去影院刷一遍。对了,有没有玩苹果系统坦克《钢铁力量》这部游戏的,好想里面的天龙坦克就是以T-34为原型的。跑的确实快!哈哈
《T-34坦克》观后感(三):俄罗斯抗德神剧
这就有点像中国的抗日神剧了,以一敌百,所向披靡。可能那个时候真有这种战神,但把剧情写成这样子,那不是战神了,那是YY,剧中用坦克游击战打败了坦克集团化作战,把德军描述的跟小日本一个德行,然后我方用超级的个人魅力和战术素养把他们打趴下,套路如出一辙。不过特效确实很帅,而且激情啊,看的血脉偾张。仔细一想,不用电影票就能看也挺好的,哈哈
《T-34坦克》观后感(四):t-34观后感
作为一个历史军事爱好者和电影迷来看,看这片纯属浪费时间,没剧情,打斗太魔幻,德国坦克驾驶员全部智商下线,也可能是他们还以为自己在玩wot,开炮全瞄着舱盖,黑豹正面刚不过一辆t34,对了!这电影里男主的t34还扛得住88炮,真当自己有反应装甲啊,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为什么近期几部俄罗斯电影坦克里总得塞个女的?作为一部抗德神剧,实在一般。
《T-34坦克》观后感(五):尽管分数不高,但是非常精彩!
2个坦克高手之间的对决。真实战场估计不可能有这么悬殊的击杀比例,但是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让人看得很过瘾。全片基本没有太多尿点,情节安排也说得过去,本来以为几名坦克手再无出头之日,结局将是无尽苦难的集中营生活直至被杀死,意外的需要让他们得到了逃出生天的机会,德国军官虽然是敌人,但是也是一名优秀的坦克手,同时也是一条汉子,最后的告别方式值得尊敬!
《T-34坦克》观后感(六):《T-34坦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场面是很刺激,慢镜头用滥了!
德国人是有多粗心大意,俘获坦克后连打开看看都不看,还能在战俘营藏6发炮弹。
只有六发炮弹,撑死只需要派出7辆坦克就能围歼,或者一把手枪。。。。。。。
话说德军的是什么坦克?豹式么?底盘不像啊?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140字,正文字数不得少于140字,正文字数不得少于140字,正文字数不得少于140字!
《T-34坦克》观后感(七):披着毛子外衣的抗日神剧
二战那会儿,毛子被德国鬼子欺负,天朝被日本鬼子欺负,现在连拍电影都一个套路,我们主角就是有光环,不死小强,对方绝对一炮解决,反过来我可以挨N炮加装甲内爆却全程只挂了一个人!!!红衣小哥拿个手雷抢了个坦克,被轰了一炮寻思怎么也死了吧,结果镜头一转又躺车里了,就挂了点彩,发型都没乱,当年德国鬼子能坚持打那么久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但是!!!就爱看这种片,管他合不合理,心里爽就行了
《T-34坦克》观后感(八):俄罗斯坦克的确很勇猛
俄罗斯坦克的确很勇猛,但这个故事还是有点太自大了!
“黑豹”坦克的火力和精度都要远远优于T-34/85,但是在东线的坦克大会战中,像西线那种孤胆英雄式的一车单挑几十辆盟军战车的情况并不多见,大规模的坦克大决战极大地放大了苏联坦克数量上的优势,而德国坦克质量上的优势在海一样涌过来的T-34面前几乎成为了笑话。 如果你是一个坦克兵,请选择“黑豹”坦克;而如果你是一名坦克兵上将,请选择T-34坦克。
《T-34坦克》观后感(九):俄版《虎口脱险》
严肃版、俄版的《虎口脱险》,故事情节离奇,跨越度有些大,小成本,就不用太计较细节了。近几年俄罗斯战争片的模式,在真实历史大背景下,杜撰了一些故事情节,也算是不错的路子。整个片子,坦克横冲,上膛,开炮,出膛、着弹点的慢动作,看着还是很新颖过瘾的。就是没想到最后会桥头对决的情节,以为会一直开回国或者遇到反攻的同志们呢。片子里没有过度渲染爱国主旋律,最后的对手握手还是很有绅士风度的。也许俄罗斯的战争电影也在反思吧。
《T-34坦克》观后感(十):苏军对东正教的信仰
电影里面有几个镜头:在城镇“索要”时,苏军士兵拿走了圣母画;在坦克中战斗时,特别是44年的那个装填手,多次喊出“上帝保佑我们”之类的话。这还是挺贴合历史史实的——尽管大胡子在38年灭教,但是宗教信仰在苏联国内广泛存在并保持着不俗的影响力。大胡子后来也认识到这一点,在43年与东正教恢复和平状态。至于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参阅雷丽平博士的《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 》,我就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