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你学会独处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当你学会独处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4-04 23:01: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你学会独处经典读后感有感

  《学会独处》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6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一):尖刻而又深刻领悟

  《当你学会独处》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国平作品所谓“大”,那就是某一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专家!而这本书的作者无疑已经是一位文学上的“大家”,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作品和人,不应该太在意作者,管他是谁人所写!文学的安静,在于作品的出众,而不是作者的“哗众取宠”!说实话,看到这儿,又很认同作者自己说的,真正的作家,必是极有个性、不愿为世俗所累的人!理在诽腹,他说得就是他自己吗(笑)?他又说,书可分很多种类:不可读、可读可不读和必读!在他的眼里,所谓名著没有必读之选,“杂”书没有必不读之意……在这本书里,有很多不敢想,或者敢想不敢说的或者就没想透的,一一都会解读!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一类从没接触过、没想过的谓之知识,一类想过遇到过却不明其意,看过此书突然醍醐灌顶的谓之智慧!无疑看这本书就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两者皆有!同时佩服作者的涉猎,所谓“大家”,这才是大家风范! 于是作者说看作品不看作者,就目前自己的阅读水平暂时是不能理解了! 因为作者自己也说,如今的书市,什么样的都有,挂羊头狗肉比比皆是,在不愿走弯路又“好(第四声)书”的人眼里,领路人真的要有一个!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说法,找书看,看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就看看作者是谁,再看看他的其他作品!再看看他推荐的书作者,如此循环,身边总不缺好书! 看过此书,才明白,那就是领路人!只是在我们没有达到一定境界时,我们不断换着领路人!故儿看书不看作者,那是不能够的了! 再来说到这本书内容,一篇篇散文展开,聊人生自省未来命运……或长或短的文字,读之不累,想看哪篇看哪篇,随性随心,文字如涓涓溪水流淌出来,不知不觉中已然把一本书翻完!在所有文体个人认为散文是最自然表现吧,不拘形式不拘题材于无声处就把作者想要表达思想传递给读者,没有压力!当然看完本书,作者其他的著作必然要翻一翻的,恕不能听作者所言了,不过,还是希望能接近作者所说的吧!推荐本书!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二):独处也是成长必修课

  有娃之人都知道,当妈之后想独处简直太奢侈。尤其是这个特殊时期,24小时全天候与孩子相处,到处都是鸡飞狗跳的塑料母子情。周国平老师的《当你学会独处》在此时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常说:“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然而世道嘈杂,真正能静心独处的人少之又少。而这本《当你学会独处》分别从“自我”、“命运“、”性格“、”读书“、“反思”等角度展示了周国平老师如何思考人生,关照心灵,给我们焦躁的灵魂带来了沉静的力量。

  这种沉静的力量一部分来源于周国平老师的文字,总是带有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玉兰的芳香。无论何时读,都可以从喧嚣的闹市瞬间跨越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若禅若道的平静世界。烦恼丛生带来的惆怅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还会逆溯到一份难得的清醒。

  这种沉静的力量的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周国平老师通透的哲学思考。他说:“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这里所说的独处不代表与世隔绝,而是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通过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己所得到的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周国平老师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的宝藏。”终日奔波于各种交往和饭局,总是在和别人在聊天谈话办事,是对灵魂的耗损。能静心独处的人,必定有着丰富的灵魂。我常常思索,独处对成年人如此重要,对孩子来说是否更为重要呢?

  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往往更加担心自己的小孩不会与人交往,总是热心地为孩子寻找众多的玩伴。如果安安静静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父母便会担心小孩会不会孤僻不合群。成年人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的需求。

  而我觉得,对孩子来说,独处这种能力比交往可能更重要。因为当孩子独处的时候,他们才能更好地想象,创造力也随之而来。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世界时,你会发现他会与自己对话,还会创造出很多种角色讲故事,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环境,解决问题,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感。

  独处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平时也会见到很多及其黏人的宝宝,任何事情都需要人陪伴。而学会独处的宝宝往往更具有安全感,在陌生的环境中也不会特别孤单和害怕,还会自己寻找乐趣,主动探索接触新事物。

  独处,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一种能力。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方舱中淡定的读书哥,也看到了无法忍受隔离而跳窗回家的留学生。对于悦纳自己的人来说,这是一段宝贵的自我增值期;而对于无法与自己独处的人来说,这无异于是牢狱般的折磨。一个人独处的能力决定了人生的幸福感,所以当你内心烦躁焦虑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这本《当你学会独处时》,为不安的心灵寻找一份慰藉和希望吧。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三):总要一个人走余下的路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会遇到不同的人,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然而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要一个人生活,远离父母和亲朋好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独处,似乎是一个敏感的词,它给人孤独,寂寞之感,阿桑的《寂寞在唱歌》总是能带给我们共鸣。独处会寂寞,却也是自我提升的最好机会。而只有一个人真正的学会独处,才会获得新生,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

  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的笔下给过我们很多思考,在我们的生活着时时刻刻发生着一些事,那些看似平常而又普通的事情,装点着我们各自的生活。“学会独处,就是学会如何让自己安住于当下。”

  《当你学会独处》是周国平先生的一部散文合集,是一本让我们学会自我和解的心灵之书,是写给每一个孤独的人聊以慰藉的百科全书。我们总要独处,去做我们自己。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或许多说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被定义为某个身份,因为环境,时间,身份等等的原因,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去诠释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对应的身份,却唯独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什么时候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呢,没有其他任何杂念快乐的去做自己呢?而独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给予我们空间上的充裕,心灵上的开放,给我们丰富的宁静,也提高着我们交往的质量,独处会让我们的灵魂觉醒,正视自己。

  在独处中我们认知自己从而去认知命运。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浮生若梦不过如此,为何不去好好的做这个梦呢。很喜欢书中《人生寓言》这一篇文章,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生与死,快乐与悲伤跃然纸上。那人生的一幕幕仿佛正在上演,你看,无论富余还是贫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终究有着它的结局。人性如此,自私,贪婪,高尚,怜悯,很多很多的词可以用在一个人身上,人性就是如此复杂。

  人是要读书的,无论什么时候,读书会带人人们生的希望。关于读书,周国平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见解,如何读书,如何读好书,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更有效的事情。

  《当你学会独处》是一份人生的哲思录,记载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认知,在不同的年纪遇到不同的事会有着不同的见解,而每一个人多多少少也因为环境和学识的不同使之观点不同,这本书给迷茫的你一些指引,无关结果,却是一份灵魂的默契。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四):静心凝视,窥探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存在,所以社会才能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征,也许造物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在“大数据”后台进行了规则操控,所以人类形形色色,不只是模样和身高不同,连肤色、种族、语言、习俗都不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世界。

  周国平老师的《当你学会独处》刚刚看完,虽然自觉也读过不少书,悟透了很多这个世界和生活的生存法则,但还是被书中的言语所打动,种种精意渗透人心,感觉自己的认知又雄厚了很多,如果借用玄幻小说的那一套说辞的话,就是快要“渡劫晋升”了。

  书中内容非常全面,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启迪,对欲望的评判,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对比,对人类本身具备的一些属性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一些哲学小故事帮助我们认清当前所在的人生阶段和状态,认清前面要走的道路,都非常的具有启发性。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独立的个体很难存活,所以这个世界自有人类诞生之初,就以群体活动为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称之为朋友,朋友的概念非常广泛,与朋友交往的方式很多,但能够互相理解和了解的屈指可数,需要一种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即可知会含义,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朋友”非常少,但如果遇到一定要好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友情,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真正的朋友所带来的影响绝对不能不可忽视。

  人的一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度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相对立的,也有很多站上人生巅峰的人,幸福、快乐、美满成为代名词。但是站的阶层和角度的不同,所看到的现象表面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在人们需求的精神食粮和物质财富是相辅相成的,在每一个阶层中都要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如何理解幸福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心性使然。人们都需要努力,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个世界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并不是每个人想要的一切都会实现,如何战胜这种缺憾的心魔成为人们历练的根本,这其实也是生存奋斗的财富,人都需要战胜自己。

  静下来的时候,人们都需要检讨自己,做好自己。学会独处,静心的思考,并不只有利益的得失,还有心灵上的成长。学会独处,并不是要脱离社会和人群,是在人生道路上某一个阶段停下来,认真回想,能够成为一个思想饱满、精神洋溢、个性活泼的人难道不值得认真的去追求吗?

  静心凝视,窥探内心,就从此刻开始吧!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五):等待春天更好的绽放

  最近在看的周国平先生的《当你学会独处》这本散文集,看到周先生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他人和喧嚣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回想围绕在身边的喧嚣,这个时代巨大而繁杂的各种琐碎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你用来,当深入的阅读思考学习的过程转变为了快餐式碎片化娱乐性的获取,不由觉得很是感慨。

  无独有偶,昨天晚上,和一些年纪比我小的朋友在QQ上聊天,一句“过于独立,真的会很孤独”激起了千层浪,大家开始聊起了关于“孤独”、“独立”这个话题。当时,由于时间太晚,这个话题我并没有深入参与,但是对于这个话题在我的心底有很多话想说。

  关于“独立”,我们提到了“在父母保护下的独立”和“完全的独立”,引申到了“离群索居的独立”。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一个人都需要与同类交往,需要爱与被爱,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些人能不能够生存,但是我知道大多数人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到幸福。其实这个话题聊到后来已经有点偏题,“独立”并不是让人完全抛去社会的属性,成为只有自己不依靠他人的存在,而是一种在社会属性下的“相对独立”,没必要为了追求“完全的独立”而到深山老林之中断水断电从找个洞穴开始养蚕织布种菜这样开始生活,至于要不要接受“父母的保护和支持”,我觉得这个不必过于在意,每个人有自己能接受的底线,按照自己的底线去接受就好,就如同我们在无法把自己的知识,儿时得到的保护,成长中受到的教育等等,在“独立”时摒弃一样,从出生接受父母长辈的养育照顾开始,我们就无法绝对的同父母长辈割裂,而成为纯粹独立的“自己”。

  而关于“孤独”则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感觉,是心灵对于内心充实的需求,是我们对于“友谊”“爱情”“亲情”的需求,是一种对于思想上的共鸣的需求,我们渴望理解、渴望交流、渴望知心,我们期待着酒逢知己、期待着心有灵犀、期待着思想共鸣……当这些内心的渴盼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觉得“孤独”。“孤独”并非是你只身一人,并不需要身处老林深山,那是繁华过后的空虚,是你身处其中也会感到的格格不入。

  “独立”不是“孤独”,“孤独”也不是“独处”。相反,如果我们期待“独立”就要耐得住“孤独”,想要驱散“孤独”就应该学会“独处”。

  如同四季的轮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是如此,需要张弛有度,需要交际也需要独处。就如同我们喜欢春天的万物生发,就必须要有冬天的“藏”以积蓄力量,“独处”并非脑袋空空,发呆睡觉消磨时间,而是将心静下来,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去充实自己,去积蓄力量,去等待春天更好的绽放!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六):学会独处,而后从世界突围

  实话讲,我是个很抗拒心灵鸡汤的读者,或许因为固化思维一直告诉我,大道理嘛,谁不会讲,然而谁又实实在在地于你所处的境遇挣扎迂回,不过是些纸上谈兵,误人子弟。但读完周国平先生的这本书后,毫不留情地推翻了我以前的狭隘与先入为主。

  它好像一次久违的心理咨询,我们每天在各种点线面之间来回穿梭,忙忙碌碌,庸庸碌碌,碌碌无为,讨厌安于现状又无力回天,一边在嘈杂的环境感概人生自怨自艾,一边在独处的瞬间坐立不安妄图逃离。在车水马龙中自诩跟得上时代的我们,离开了五花八门的肥皂剧和综艺,离开了花花绿绿的社交软件和游戏,离开了充斥着重金属或各种网红音乐的某短视频和直播,试问我们的生活还剩下什么?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审视过自己,我们有多久没有跟自己好好对话,我们与世界格格不入,我们与自己日渐疏离,独处对大多数人来说,竟不亚于残酷刑罚,好似精神折磨一般望而却步。 独处,当真这般可怖?

  林夕在他的《世界将我包围》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世界可以很大,大到让人迷路,直到陌生的,熟悉了,就变成环境的产物,由君主变成国民。世界也可以很小,特别是独处在浴室那一刻,小到只剩下自己,浸在小小的一缸水里,什么都不想,只想到,那是难得突围的一刻。”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用热水泡脚,最开始老是觉得水烫,用脚趾一点一点地拨水,一点一点地趟进去,难以忍受的高温接触皮肤,开始的疼、麻,到突如其来的适应,然后从脚掌输送到全身的放松,到现在,开始迷恋上这种安静的、舒适的独处,这一刻,我只属于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不顾,亲手编织一个巨大的茧,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屏蔽掉一切外界的信号,只有我这个人的,稀薄而又分外有力的心跳,一声一声,如此动听。

  学会独处,学会自在地独处,学会在复杂中保持简单,我想,在这本书中,你都能找到答案。我不想在这里列举周国平先生的诸多成就,在读书的时候,于我所知,他只是作者,我只是读者,所幸,我遇到的是好的书恰好有个好的作者,而非好的作者的好的书。 佳作不厌百回看,一字何曾疗眼寒。莫把是非分倚伏,泰山乔岳要相观。获益多寡,缘深缘浅,任君自观。

  《当你学会独处》读后感(七):周国平:我的作用是把读者引到经典面前

  《当你学会独处》是周国平写的一本散文集,它的内容分为了“自我”、“命运”、“灵魂”、“读书”、“性格”、“反思”六个主题,各自角度,如一条条心流,汇聚成与自我和解的生命之河,抚慰人心,丰富灵魂,使我们在读过之后能够清醒时做事,独处时思考。

  这并非是我第一次读周国平的作品,每次读都会给我以顿悟之感,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书中的这六个主题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然而我想说说关于读书,周国平的一些经验之谈,带来的一些启发。

  众所周知,周国平是中国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其散文以哲思和文采著称,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相信读过他作品的人,都不会想错过任何他的一部作品吧!我就是如此!

<每个读书人,都想成为终身读者>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首先他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为了答疑解惑,人们试图从书里寻找答案。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很熟悉书里充满“文化味儿”的味道,不会嫌他刺鼻,只会沉浸其中,尽情享受这书香。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大概没有什么比送书更好的礼物能带来愉悦和快感了吧!

  读书对我们而言,是有趣的、美妙的,它是可以触及灵魂的。我们可以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却不能没有书。当有人说,如果某天断网了该是多么绝望啊!那些喜欢读书的人却不会这样想,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有书的地方,就是最美好的地方。我相信,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想成为终身读者,这是赋予他们的最高荣耀。

<关于选书,经典不可缺席>

  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

  《当你学会独处》中,周国平将天下的书分为了三类:

  1、完全不可读的书

  简而言之,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你看着看着就能发觉,自己纯属在浪费时间,不禁懊悔拿起了它。

  2、可读可不读的书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可以读,也可以不读。这种书读了不会完全没有收获,但收获肯定不大,不读也不会觉得损失什么,不会给人的心理有遗憾的感觉。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精华与糟泊都占少数,中间的才是大多数。因此,我们遇见这类书的几率非常高,也很正常。

  3、必读的书

  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周国平说,对于那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既然被称为经典名著,就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简单来讲,那些被称为名著经典的书,都是经过时间筛选出来的,远比一些畅销书的内容看来要可靠些。它们的文字离不开时代的背景,所传达出的东西也是极其深远的,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东西。

  不过,很多人刚踏入读书的乐园,总会找人开一些书单。事实上,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所出入,毕竟个人喜好不同,对于好书的定义自然也会不同。就像两人同食一菜,因着口味不同,评价也会有所出入。当然也不排除你恰好遇到的那个开书单的人,与自己“臭味相投”,那可真是太幸运了!

  关于选书,经典不可缺席,有些无需犹豫就知道的好书,例如,众所周知的《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就连平日里不看书的人都知道的吧!而我想说的是,虽然经典的书不可缺席,但我还是希望人们能够多看一些杂书、种类丰富的书,如果仅是读经典,也许会错过当下这个时代上许多有趣的故事,说不定这些故事再过个几百年也会成为经典呢!谁知道呢!

<读书小白,如何开启阅读经典之旅>

  有一些人,他们想读经典名著,可是翻开看了几页表示读不懂,很头疼,于是搁置。他们经常苦恼,该如何开启阅读经典呢?朋友给出的建议是,先从稍浅显的经典书读起,当具备一定的读书量,质也会开始提高。

  周国平就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番指点。《当你学会独处》中,他提到:我主张读书的起点要高,直接从大师的经典作品开始。对于那些基础差的人,他说读经典的基础也是通过读经典来打的。经典的共同之处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相反,如果你总是读那些平庸的书,就永远不可能学会识别和欣赏句子,也就永远不可能具备读经典的基础,只会离经典越来越远。

  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读经典”环绕呢?是因为有太多人沉浸在这些所谓的无用之书里,它们的内容轻松、有趣,满足了人们的空虚感,从而大大降低了内容的可读性,让人久久活在这个舒适区不想跳出来。但我知道,那些真正有追求的人,是能够正视眼前的苟且,重新拿起经典之书的人。

  周国平说:我的作用仅在于把读者引到经典作品面前。关于读书的种种,书里讲得非常全面且细致,为了让更多喜欢读书的人能够对读经典一事重视起来,大家也算是苦口婆心了。不过,读书最重要的是愉快,毛姆说过: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如果你尽力了还是无法投入,就别再勉强自己,读书不应成为负担,经典也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