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期投资》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长期投资》读后感精选

2020-05-01 23: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期投资》读后感精选

  《长期投资》是一本由Francisco García Paramé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5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长期投资》读后感(一):一本有参考价值新书

  这本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经历,跟吸引人。第二部分是投资理念,最出彩的地方是作者以奥地利经济学思想基础构建自己的投资理念。本书其他的一些投资理念、方法在很多书籍中都有涉及,没有太多的创新之处。总体而言,作者的经历和对奥派经济学得简介,本书还是值得阅读的。 吐槽下,最重要参考书目为什么不翻译呢? 有点偷懒吧

  《长期投资》读后感(二):奥地利学派与投资

  奥地利学派在投资方面并没有发表太多文章,但该学派最近有两本书是我特别喜欢的。

  第一本书是马克·斯匹兹纳戈尔于2013年出版的《资本之道》。马克的分析集中在“迂回”的概念上,这个概念描述经济正常运转时,迂回经济生产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这是一个与众不同观点,我还发现,马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重新去认识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e Böhm von Bawerk)对奥地利经济学的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一些关键概念,比如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第二本书是马洛大学(Francisco Marroquín University)的院长加布里埃尔·卡尔扎达(Gabriel Calzada)推荐的。书名是《基于投资者理念的奥地利经济学》,由塔格扎德根等人著,2015年出版。这本书也很好地介绍我们最感兴趣有关学派方面内容

  《长期投资》读后感(三):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基于“人的行为理论”,理解为一个持续的动态创造性的过程。要实现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不是给定的,一开始确定目标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目标因不同经济体正在不断进行行动反应而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这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中,人类是主要角色,这个过程永远不会达到平衡——米塞斯称之为“静态”,因为总会有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打破预期的平衡,往这个动态过程中贡献新的元素市场主角是有创新精神企业家,他们试图利用市场的无序性,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产品服务来赚取利润。这有助于引导市场进程走向一个显然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均衡

  就像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所说的那样:

  奥地利学派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与新古典主义分析的焦点大相径庭:奥地利学派研究的是社会协调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在寻求他们认为与他们所从事的每一项行动相关的目的和手段时,不断地以企业身份产生新的信息,从而无意中启动了一个新的自发协调过程。

  《长期投资》读后感(四):说说这本比较冷的书

  毫无疑问,达利欧和苏世民都是举世闻名的大腕级风云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击打着每一个渴望着成功的普通人。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原则》之后,中信又开始盘算着靠一本书在一年内收入一个亿惊人码洋的骄人战绩——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并不遥远。首先是中信联合多家直播平台举办了超过550万人围观的新书发布会;其次是与苏世民相关的文章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出现在各大财经大号上,这些财经大号的阅读量都在十万加以上,而这些平台的读者恰恰就是该书的目标人群。重要的是,这样的曝光率和营销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走势如何,可拭目以待。

  但这儿主要要说的是中信这本它们自己可能都不怎么重视的新书——西班牙股神帕拉梅斯的《长期投资》。

  首先说说帕拉梅斯这个人:他50岁出头,投资经验不到30年,但这些年却创造了平均每年超过16%的收益率;他家境平平——家里既不优越也不穷困,学习成绩平平——绝对没有什么名校情结,小时候也就读读报纸杂志——并不酷爱阅读,青春期喜欢读小说,大学毕业还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工作才开始接触投资,却在投资事业上一路逆袭成为世界知名的顶级价值投资者,被业界称为“西班牙的巴菲特”。

  再说说他的逆袭之路,十五岁以后的他才通过阅读文学打开自己的阅读之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让他感悟到人类理的多变,这让他在今后的投资生涯中谨记“人心不可把握”,从而更加关注投资路上的“人性”;自普鲁斯特这本书之后,他渐渐变成了书虫,阅读范围越来越广,专研程度也越来越深,之后他更是在职业生涯的某一关键时刻接触了既让他一生受益更让他一生都在探索与实践的奥地利学派,从而真正开启了他人生和事业的另一高峰,这也让他在投资路上更加不紧不慢,在人生旅途中更加从容不迫;当然,所有投资大师拥有的勤奋、所有投资大师都要拥有的学习前辈大师投资智慧的谦逊以及投资大师都该时常审视自己的自省习惯,他也统统具备。

  总而言之,所有大师级投资书籍里边一定有的个人成长过程、详细的投资之路和投资经验与技巧,他这本书里都有;别的投资书籍里很可能没有的普通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这本书里也有;别的投资书籍里绝对没有的对某一经济学派理论的深刻感悟,他这本书里还是有。

  既然如此,这样的书,为何不读一读呢?

  《长期投资》读后感(五):十六条建议和一项指导原则

二十六条建议

  1.如果你想了解经济学,那么请学习德文以及奥地利学派大师的智慧。

  2.只有当清楚了解经济环境可能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时,我们才应该担心经济环境。这种情况最多每5年出现一次。

  3.拥有资产,但不要成为债权人。借贷是一种要偿还东西的承诺,有时会随风而逝。

  4.投资你所了解的东西。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极限,即使仅是你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5.没有人需要投资任何东西。通常人们最好是什么都不做。

  6.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就投资指数基金。如果你完全不知所措,你就投资一只便宜的全球指数基金吧!

  7.使用任何存在的工具以拥有股份。

  8.如果你直接投资股票,那么你需要花时间分析你想投资的公司的竞争优势。剩下的就是市场噪声,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远离这些噪声。

  9.这是在研究公司而不是股票市场。买股票应该像买整个公司一样。如果我们不打算买下整个公司,那么我们一只股票都不要买。

  10.历史悠久的好公司比新公司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专注于它们将使我们避免很多麻烦。

  11.确保公司在未来10年或多或少能够维持相同的地位。如果你不确定或认为新技术或新消费趋势会影响它的市场地位,那么你最好还是放手。

  12.如果一家公司每年都在创造价值并提高业绩,那么我们不要担心为什么市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另一个以好价格继续投资的机会。

  13.经过充分研究的股票价格越低,投资的潜在收益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小。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资本的潜在回报越低,风险就越低。

  14.了解过去,但要小心推断。事情总会发生变化,未来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15.投机者和波动性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越普遍,我们的长期业绩就会越好。

  16.缺乏流动性也是我们的盟友。其他投资者为流动性付出了太多。

  17.了解是什么激励他人采取行动,他们如何采取行动,以及我们自己采取行动的原因,是审慎和成功投资的本质。

  18.如果我们没有适合投资的性格,那么我们最好不要参与其中,或者继续努力。这并不容易,但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我们就有可能改善投资态度。

  19.拥有坚定的信念很重要(最好是正确的信念!),但我们必须对新的想法和做事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当我们停止学习时,我们的一只脚就已经迈进坟墓。

  20.投资次级市场股票涉及买卖双方可能存在的最大的信息不对称。在初级市场上,卖方知道资产的价值(所有房主都知道他们房子的价值)。对于次级市场股票来说,小投资者花在分析上的时间太少,而机构投资者又受到其机构本质的限制。

  21.正确的做法不仅仅是预测公司将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区分市场认为会发生什么和真正会发生什么。

  22.走人迹罕至的路。买别人没买的东西。用意大利作曲家法布里齐奥·德·安德烈(Fabrizio de Andre)的话来说:要刚愎自用,违背常规!

  23.享受这个过程。旅途的过程比到达终点更有趣。

  24.思考,但不要建立模型。

  25.阅读。

  26.振作起来。人们出生在2016年的境遇比出生在1963年的要好得多。

一项指导原则

  把近期不需要的所有储蓄全部投资到股票上。

  《长期投资》读后感(六):作者从彼得·林奇身上学到的投资智慧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我开始学习投资最为重要的阅读资料,它教会我如何使用非常有用的工具,也帮助我巩固了许多当时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观点。我也通过林奇先生认识了沃伦·巴菲特、约翰·内夫、约翰·邓普顿等顶级投资人。

  在此值得简单总结一下我从林奇的书里学到的10点通用知识:

  1.投资你熟悉的领域。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我们需要不断重申。林奇说过,一个非投资专业人士可以在购物中心闲逛,然后发现有好货的商店。或许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并且交易价格很不错。我投资的印第纺织集团(Indite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家公司曾经是我忽视和错过的最好标的,尤其是考虑到我就出生在离这家公司总部30千米的地方。

  2.投资专业人士受制于巴菲特所谓的“机构强制力”——我们倾向于效仿大多数人的做法来将我们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而非客户的风险。在我的一生中,我目睹了这种情况发生在董事长、总经理、政治家、一般人等很多人身上。套用凯恩斯的话(他偶尔也会说些明智的话),我们宁愿一起犯错,也不愿成为唯一对的人。

  3.股票投资是一场有风险的游戏,在概率论的作用下,知识可以实现合理分配,从而降低股票投资的风险。还有一些赌徒,他们通过努力,甚至能够将概率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并持续获得不错的回报。作家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Bukowski)在赛马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你必须进行自我分析。问问自己有房子吗?需要钱吗?有投资的技能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买一套房子是人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虽然从长远来看股票确实表现得更好,但房子却是一种我们熟悉并且知道如何估值的资产(暂时不考虑房地产泡沫)。我会在第五章中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不用解释,人们都会将暂时闲置的储蓄拿来投资,这也是规避市场波动的唯一方法。稍后我也会讨论投资所需的技能,但我只能说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得到答案,更多时候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答案是错误的。

  5.没有必要去预测经济或者预测短期内的市场情况,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在投资公司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去分析公司的质地和股价,这能使我们避开短期投机行为,从而专注于真正重要的指标。

  6.不同类型的公司必须进行区分。公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林奇的分类方法非常有用,他将公司分为缓慢增长型公司、稳定增长型公司、快速增长型公司、拥有隐性资产的公司、转困型公司和周期型公司。这显然是一种简化过的分类方法,还有些公司属于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类别,但这样分类是区分不同类型公司很好的起点。对于不同的公司,我们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的预期也应相应地做出调整。

  7.理想公司的几个特征是:没有热点,没有分析师的持续关注,也没有机构投资者;没有增长,却有被重复购买的产品;拥有技术含量;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当然,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满足了这些条件,我们对其进行投资就很容易赚钱。烟草公司的股票就是一个典型。

  8.与上述“没有热点”的公司相反,我们要尽量避开诸如新成立的“微软”或新成立的“可口可乐”,这些公司以不切实际的营销或当月新话题为卖点,轻易就能够实现多元化经营。

  9.公司盈利与股价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长期相关性。林奇在书中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非常简单的阐释。

  10.林奇最厉害的一点是他的“鸡尾酒会”理论。随着市场股价的上涨,鸡尾酒会或晚宴上的客人会对基金经理更感兴趣,向其讨教投资技巧。但当市场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股价接近生命周期的顶部时,客人们便开始推荐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或许已经成功了一段时间。然后当市场崩盘时,这些客人就消失了……直到新的周期开始。

  《长期投资》读后感(七):进入壁垒的产生形式

  我们一旦认定一家公司在稳定的市场中具有较高的赢利能力,下一步就是找出其进入壁垒或导致获得超常利的根本原因。要想长期保持高额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进入壁垒可以让狼群在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

  如果我们知道并清楚地了解这些进入壁垒,我们就能够预测它们何时会消失,何时会危及公司的优势和利润。这有助于我们将错误控制在最低限度,并使我们能够在这一异常利润中分得一杯羹。

  进入壁垒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产生。

  (1)通过具有成本优势的方式产生。成本优势可能以各种方式产生,第一种方式是由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例如,一个可以获得廉价能源的基地——沙特阿拉伯油田,或者一条龙生产——采石场与水泥厂就是小型的自然垄断。第二种方式是工艺优势,包括可申请专利的优势和其他优势。一些公司在不断改进流程,以使自己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但这些都是较弱的保障形式。第三种方式是,当规模对降低固定成本至关重要时,最大的参与者将能够长期享受成本优势。这些成本可能来自制造、广告或分销(广泛的分销网络很难复制)。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公司的本身规模并不像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规模这件事那么重要,与竞争对手规模的差距加上高固定成本的存在,构成了公司的这种优势。

  (2)通过存在转换成本的方式产生。当客户发现改变消费习惯或从竞争对手那里购买产品或服务很麻烦或不舒服时,公司可以向其收取高于市场的价格。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想做出改变。某些消费品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可口可乐或烟草。

  进入壁垒的产生也可能是因为其所涉及的转换成本无法补偿其所付出的努力,无论是适时的还是可能的新风险。这些通常适用于某些必不可少的半成品,其占最终产品的价值相对较低,比如福斯油品集团等专家所生产的润滑油,润滑缺陷而停机的成本是巨大的,特别是相对于使用功效好的润滑油的成本。另一个例子是那些高度嵌入公司运营中的软件。这是我们的老宠儿之一威科集团所享有的优势。

  寻找替代品的困难也会增加其转换成本。虽然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了很多,但由于产品规格不同或缺乏透明度,在产品之间进行比较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3)以无形资产的方式产生。由于存在真正的品牌差异,公司能够对竞争品进行提价。当你把苹果公司和索尼公司进行比较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索尼是众所周知的,但缺乏与苹果相同的吸引力(或者将可口可乐与其他可乐品牌或自来水品牌相比较)。

  专利也是无形资产的一种形式(如药品),许可证(如电话)也是,它们是通过临时授权获得合法垄断的。专利会面临被争夺的风险,而许可证则可以被授予机构吊销。

  (4)通过“网络效应”产生。用户越多,产品对客户的价值就越大。这使得新的竞争对手更难出现,因为他们需要建立这个网络,例如脸书或维萨(Visa)等信用卡支付公司。

  这些行业的公司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而其额外的好处则是不一定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期内管理这样的公司,而从长期来看,管理者的目标是继续建立并延续这些优势。

  相比之下,对于一家处于更具挑战性的行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公司来说,管理能力可能是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管理者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持续地改进流程使公司保持领先于竞争对手。

  格林沃尔德很好地总结了需要进行的分析,他将分析分为三个阶段(见图7-4):

  ■ 绘制行业地图。

  ■ 决定市场是否受到进入壁垒的保护。

  ■ 确定这些障碍的来源。

  

  图7-4 竞争优势分析三步法

  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我们正在分析的公司所享有的竞争优势。

  如果公司没有优势或缺乏进入壁垒呢?

  有时我们可能会被误导,认为公司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经不起更深入的审查。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错误,因而我们要非常谨慎。

  ■ 差异化本身并不会自动带来超额利润。重要的是,它还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即仅仅与众不同是不够的。

  ■ 行业或公司的增长并不等同于高赢利能力,而是未来问题的潜在迹象。增长将吸引资本,将赢利能力限制在中等水平。我们知道市场是有效的,如果没有法律对竞争进行限制,那么它将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公司会尽最大努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增长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它可以降低固定成本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进入壁垒并刺激竞争。

  ■ 仅仅有一个好的新产品是不够的。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开端。热门iPad应用程序或高票房电影都是“易变质”产品的例子。如果能够围绕该产品创造一个特许经营权,那么这种优势将持续更长时间,从而降低第二或第三部分失败的风险,如《超人2》《超人3》……否则,缺乏连续性将意味着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 先进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因为除非它创造了不可打破的障碍,否则它往往只会有利于用户,而非股东。值得强调的是,好的产品和好的技术都会立即被竞争对手复制。如果一家新型餐馆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它将在几个月内被模仿者包围。

  ■ 规模本身并不能保证公司盈利,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环境和相对规模——特别是相对规模,对确定盈利的相关性至关重要。

  最后,高管的管理能力本身并不是一种竞争优势,尽管拥有好的高管显然对公司的发展是好事。这就是菲尔·罗森维(Phil Rosenzweig)解释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人们根据过去的业绩很容易找出优秀的管理者,但困难的工作是预测哪些管理者将在未来继续取得成功(共同基金经理也是如此)。

  《长期投资》读后感(八):奥地利学派在投资领域的运用

  (1)顾名思义,市场是起作用的。市场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体相互行动形成的,是由拥有不同目标和手段的企业家组成的,只有企业家自己才能完全掌握这些目标和手段。干预这些市场互动行为将会人为地扭曲市场,并且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些后果无法达到干预人员的预期。对负有责任的个人来说,经济干预有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结果;但从长远来看,干预的总体结果对整个社会来说只会更糟,因为这不是市场的自由选择。

  主流经济学家公认的观点是市场会定期失灵——由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产品等因素导致,而市场失灵需要调整。然而,当人们自由追求各自的目标时(不管目标实现与否),我们对于市场在自由状态下是如何出错的无从得知。总体来说,正确的界定财产权能够解决这种“失效”问题。但是,即使我们承认存在市场失灵,我们怎么知道所谓的解决方案会比最初的错误更好呢?事实上,提出解决方案的那些特定人员还需要克服由具体解决方案引发的其他问题。这种讨论可以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我的经验是,干预越多,造成的混乱就越多。在国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这可能会达到某种极度混乱的程度,就像苏联的情况一样。让情况更加恶化的是,干预通常伴随着独断的法律行动: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实践应用:干预越大,经济增长就会越慢,法律保障就会越少,这就导致人们越不愿意投资于经济。巴西就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例子。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巴西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却因为持续的通货膨胀而遭受高利率的打击。2010年,我在唯一一次去巴西的旅途中,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巴西经济受到了人为过度干预,由一大群饱受压力的利益团体控制。公司要求关税保护,于是它们就获得了关税保护;工人们也要求被保护,这可是他们自己的生产力所不能维持的,他们仍能得到他们所要求的。此外,政客们无法就解散臃肿的政府官僚机构达成协议(菲亚特汽车公司雇用1 000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交一些纳税申报单)。这种过度干预产生了无数瓶颈,也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失衡,使得国内某些社会群体获取了过高收入,而其他群体则在高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停滞中苦苦挣扎。新政府似乎想要结束公共支出的增长,改革劳动法,改变税收混乱的局面。时间会证明巴西能否成功。

  中国却恰恰相反。尽管中国被很多西方国家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但政府干预——如前所述——在其广泛的经济领域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从而引发了激烈的竞争,以至经济能够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保持快速增长。

  对货币市场的干预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更详细地讨论这种干预产生的有害后果,它会逐渐稀释本国货币价值。事实上,货币干预程度可能是一个有用的长期汇率预测指标,虽然它在短期内不可能体现什么意义,但是高度干预可能是货币长期贬值的信号。

  (2)市场永远不会均衡。市场处于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中,总会有企业家试图利用新知识或暂时的市场混乱提供价格具有吸引力、成本也合理的产品。警觉的企业家的存在使得公司很难(甚至不可能)长期维持超额的利润。因为总会有其他企业家试图复制某个好想法,从而为其资本带来高回报。

  正因如此,很少有公司能够持久地保持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往往带有时间限制,因为知识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资本过剩的危机行业迟早会经历一些资本外流,从而改善那些幸存者的经营状况。

  所以,几乎所有行业最终都会回归到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水平,既不高也不低——在5%到10%之间,尽管近年来资本回报率一直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见图4-3)。这奖励了投资者的冒险行为和放弃时间偏好的意愿。

  

  图4-3 各行业资本回报率水平(1963—2013)

  资料来源: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美联储;《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6版)(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6th edn),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Corporate Performance),2015年8月。

  实践应用:投资者需要意识到某个特定领域的超额回报或较低回报是会变化的,要耐心等待情况的改变。最明显的例子是,周期性公司的业务受供求起伏的影响较大,对回报产生连锁效应。无论如何,我们的目标是找到那些因竞争优势而获得高回报的公司;在具体行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超额回报来自哪里,以及它们是否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这至关重要。

  前面两个观点(市场是有效的,市场总是处于寻求均衡的过程)以及它们相应的实践应用,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主流学派以及分析员在谈论自己的领域时似乎不太清楚这一点。事实上,这两项原则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回顾,还需要我们一直强调。

  (3)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劳动分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由储蓄提供资本。哈耶克称之为“扩展秩序”,它促进了劳动分工,使人们能够自发组织起来,发展出跨越家庭或宗族界限的信任。有利的体制框架(稳定占据主导地位)有助于储蓄的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法律框架需要确保人们行为的后果是可预测的,这一点至关重要:法治必须是真实和有效的。

  实践应用:在仔细分析了一个国家或一类国家正在经历的经济增长类型之后,确定这种经济增长是基于储蓄和生产力的稳定增长还是基于信贷和掠夺的不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2009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是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这使得数以百计的中国人民以极高的储蓄率进入市场。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干预市场的力量不断减少和一定程度上法律的稳定。市场干预在战略行业仍然存在,尽管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并不罕见。自2010年以来,中国杠杆率不断上升,反映了其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质疑,但我还是认为未来中国企业的创造力将超过实际的债务过剩。

  相反的情况发生在西班牙。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巨额债务推动了西班牙经济增长。当这种不均衡的增长模式变得不可持续时,一些失败项目开始回落,导致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回调。这一调整有助于优化生产要素及其潜在生产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基础上,并使其债务水平逐步降低。

  我对那些在2009年之前就中国经济发出的警告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基于对市场的持续深化,我们投资能从中受益的公司,如宝马、迅达集团等。自2010年以来,我变得略谨慎,但我对中国市场仍然相当乐观。

  相比之下,多年来我们不在西班牙投资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在注意到西班牙更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后,于2012年开始,我再次对西班牙进行投资。

  (4)时间是奥地利学派解释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为了提高未来生产能力(prodactive capcity)与生产力(productivity)所做出的即刻牺牲。生产不是瞬间完成的,生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从土地、天然气等基本材料的使用到链条末端被消费的最终产品。

  实践应用:我们的投资流程应着重于长远,忽视当前消费所带来的直接满足,以及相应的必须投资(如时间等)。在刚开始投资时,我们应该节流并能够牺牲眼前的回报。只有把目标看得长远,超越投资的初始时刻,我们才能收获回报。

  健康的长期生产与投资过程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之处,从美学上讲也是显而易见的。

  牺牲是投资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正如我们将在第九章中谈到的,牺牲与人的本性相违背,往往我们的自然行为不是那样的。对经济运行——人的行为方式——的深刻理解将有助于我们克服本性,尤其是在投资界通常极度短视的情况下,更应该学会做出当前的牺牲。

  (5)对货币市场的特殊干预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央行通过控制利率来操纵货币。这种情况将导致信贷市场的严重扭曲、投资过度以及金融泡沫,进而导致经济周期的形成甚至恶化,经济周期可能会变得特别显著和漫长。实际上,央行行长并不具备特殊知识,因此无法准确判断货币现状或设定正确的利率。他们唯一的优势是比其他人提前15天获得相关信息。不仅如此,他们还受到政治和个人关系纽带的羁绊,这将削弱他们在货币政策决策时的独立性。当一个人以职业生涯为代价时,他很难摆脱共识或传统思维的束缚。

  事实上,基于所有市场参与者决策的利率将更好地反映任何特定时间的需求。正如近几十年来最著名的央行行长艾伦·格林斯潘含蓄承认的那样:“我说过,我仍然担心股价为何如此之高,但美联储无法猜测‘数百名消息灵通投资者’的动向。相比之下,美联储采取的立场是保护经济以避免最终的崩溃。”

  这里,格林斯潘指的不是决定货币价格的债券投资者,而是股票投资者。然而,任何人没有办法将一个群体的知识和另一个群体的知识区分开来。因此,按照他的推理,对“数百名消息灵通的固定收益投资者”的动向进行“事后猜测”(second guess),从而试图像美联储那样控制利率,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实践应用:投资者应该避开对一些经济体进行投资,即它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央行的低利率支持下的信贷刺激基础上的。这就是我们在2006年至2007年金融泡沫期间的策略,我们几乎没有涉足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它帮助我们避免永久的资本损失。

  20世纪,干预对经济影响最有启发性的例子也许是美国当局在1921年至1922年危机和1929年至1945年大萧条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政策和方法。前者允许市场自由调整,消除不良投资,因而使得危机在几个月内就结束了。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末维持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二个重大错误,正如哈耶克当时所解释的那样:不允许自由定价——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调整机制。这使得产品价格暴跌,工资被冻结。其结果导致众多公司亏损加剧,不可避免地出现一连串破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和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引入的管制措施才被废除,随之而来的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后经济繁荣。

  2016年,在政治当局领袖的要求下,央行继续积极操纵利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上一次危机的后遗症,并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些被创造的信贷货币从金融系统中流向实体经济的其他领域。但是,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货币大幅贬值和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

  (6)当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没有人为增加时,经济的自然状态是通货紧缩。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同样的资金可以生产出更多商品。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正面的,他们从相对于他们工资来说的价格下降中受益,就像计算机或手机一样。

  美国经济历史上最强劲的增长发生在从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期。这30年的辉煌是以明显的通货紧缩为特征的。我们必须承认,也有两个众所周知的通货紧缩过程伴随着持续经济衰退的例子,这就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日本在过去25年所经历的事情。然而,在日本,人均GDP的增长一直是积极的,而且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人均增长相似,其根本问题是人口增长乏力。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我们可以在连续的经济干预中找到原因,这些干预阻止了生产要素的价格适应其潜在生产力。

  最近,西班牙、爱尔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出现了通货紧缩和强劲的经济增长情况。例如,西班牙刚刚经历了三年(2013—2015)的通货紧缩,同时伴随着2%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通货紧缩不是经济停滞的原因,而是问题的症状,甚至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西班牙,劳动力和房地产成本曾经明显超过其公允价值,只有在它们重新回到合理市场水平后,经济才出现了复苏。25年前,日本是世界上物价最高的国家,这很有可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还有对大部分经济领域的过度干预,精英统治的缺乏以及人口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解决,因为它们是日本经济的症结所在。

  我们经常读到或听说通货紧缩带来的种种危险,但这些往往是虚构出来的,不是真实的:通货紧缩不会造成流动性陷阱,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也不会造成产出的下降。

  那么,为什么人们对通货紧缩如此大惊小怪呢?这些警告主要是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发出的,这些国家的政府通常负债累累(见图4-4),很可能会因通货紧缩而遭受损失。债务的负担随着通货紧缩而增加。通货紧缩时,债务数额保持不变,货币升值,因为它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偿还债务。相比之下,通货膨胀使得债务偿还更加容易。那么,有些政府和它的伙伴们更喜欢哪个——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图4-4 全球债务与GDP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实践应用:一个受到国家严重干预的经济体,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其政府本身既是法官又是陪审团,并以自身利益为由进行裁决,这不足为奇。因此,最好通过投资实物资产来做好准备:上市或非上市股票、房屋或商品等。我们一直都要这样做。我们将在下一章更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

  (7)不存在与黄金(或不受政治决策干预的商品)挂钩的货币,意味着货币相对于实物资产将永远贬值下去。情况一直如此,并将继续如此。政府对货币贬值的压力是无情的(见图4-5)。

  

  图4-5 自1913年美联储成立以来,1美元的购买力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劳工统计局(BLS)IPC数据。

  实践应用:再说一次,除了偶尔的流动性需求,我们最好只投资实物资产。我再强调一遍,一直都要这样操作。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继续这个问题。

  (8)产品价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决定了成本,而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成本决定价格。令人惊讶的是,“成本决定价格”这种误解竟如此普遍。例如,《金融时报》最负盛名的全球金融专栏Lex曾不止一次犯过同样的错误。

  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师保罗·盖特(Paul Gait)为矿业公司分析过这一问题,他观察到前一时期成本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但价格最终决定了未来两年的成本(见图4-6)。

  

  图4-6 保罗·盖特根据前两年价格变化观察到的工业采矿成本变化

  资料来源: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彭博资讯以及伯恩斯坦的估计和分析。

  再次举例说明,动力煤和石油是两种大宗商品,在这两种商品中,近期成本下降也是在此前价格下跌之后发生的(见图4-7和图4-8)。

  

  图4-7 澳大利亚煤矿平均成本情况

  资料来源:伍德·麦肯兹和摩根士丹利研究。

  

  图4-8 受行业成本紧缩的驱动,前50大上游企业(勘探和生产)的边际产出成本在2015年下降了30%,降至每桶73美元

  资料来源:伯恩斯坦的分析与预测。

  实践应用:边际成本随着需求规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它与最终和成本最高的生产商相关联。如果市场每天对石油的需求是8 000万桶,而8 000万桶的生产成本为每桶100美元,那么市场价格将是每桶100美元,每个有能力在每桶100美元以下生产的生产商都会生产。如果需求下降到5 000万桶,边际价格也将下降,因此,如果生产第5 000万桶的生产商的边际生产成本为每桶40美元,那么市场价格将是每桶40美元,这时,只有那些每桶成本低于40美元的生产者才能继续生产。如果需求降至0桶,那么成本将为每桶0美元,没有人会生产。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思考。

  投资者不应忘记这个顺序:首先计算需求,然后计算满足需求所需的成本。

  (9)生产成本是主观的,这意味着任何生产结构都可能因环境而不同。成本等于我最好的替代选择。由于这些替代选择是可变的和主观的,成本也便具有了可变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实践应用:不要认为成本是恒定不变的。这是对于大宗商品公司、有周期性特征的公司或拥有新产品的公司来说时常发生的错误。成本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或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2014年和2015年油价下跌,许多油气工程师发现自己失业了,这样的行情减少了他们的选择机会,也就意味着他们愿意为更少的待遇而工作,从而使得采矿成本降低。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也对石油产生了同样的效果,页岩油和页岩气是一种替代技术,也有助于石油的边际生产成本下降。

  (10)实际上,经济模型没有用处。试图对不可预测的人的行为以及发生概率建立模型,并因此预测不可知的未来事件,就好比空中楼阁,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有限的总体预测。

  实践应用:要避免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即我们可以精确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对于经济预测来说尤其如此,因为预测经济变化不单单是概率的问题,故确切来讲,它是不可能被预测出来的。更加一般而广泛性的预测可能会有帮助,但也仅限于对长期的主要趋势。如果有疑问,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可靠的计算器,用计算器只做最基本的运算,一定要避免陷入过度复杂的模型。

  这不是一个详尽的想法与应用清单,但从投资角度来看,它涵盖了一些最有用的想法和应用。总体来说,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它们提供了一些概念的结合,让我们在投资的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小结:主观主义与客观价格

  这似乎是矛盾的事情:一边谈论着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主观主义方法论——这种方法把人的活动放在中心位置,由于人的活动的不断变化,没有什么是客观的;一边又在谈论根据我的评估所得到我所投资的公司的“客观/目标”价格。

  事实上,我们在投资时所做的是试图预测企业家(广义上包括我们所有人)未来的行为方向,从而改变当前的主观估值。我们对发现未来的“客观”价值感兴趣,而这只不过是这些企业家们主观估值的总和。这是一项需要企业家精神的事业:试图预测新的市场需求将在哪里出现,谁能满足它,以及代价是什么。一旦这些得到有效估计,我们的目标就是看看证券市场是否允许我们利用其他人的“企业家失误”造成的错误价格进行相应的投资。再次强调,这是一项需要企业家精神的事业。

  总之,我的经验是,所有投资者都应该学会运用的长期展望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得到了完美补充,该学派的相关理论有着良好的逻辑框架和类似的长期视角。理解经济制度的一般运作就像手握一个指南针,它给我们提供信息,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内心平静,使我们能够在不担心搁浅的情况下在波涛汹涌的海域上任意航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