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高质量的陪伴
收听详解版
请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深度陪伴: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原著 | 张杨
解读 | 星星鹿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深度陪伴: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这是慈怀为你读的第八百四十三本书,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10分钟的简版内容。想要查阅每天一本书的详解版,点击文首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让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书中精华。
对于在社会中打拼的成年父母而言,幼小子女那纯真的笑容、憨态可掬的萌态、诙谐逗趣的童言童语,绝对是最佳的放松剂与抚慰品。是最熨帖的那杯热茶,最温馨的那抹清香,总能触动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世事艰险,人生艰难,而孩子是唯一安慰。
可是,繁忙的工作与快节奏的生活,却在一点点地剥夺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
没完没了的加班,非去不可的出差,我们根本无力,也没有办法去选择拒绝。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打拼出更好的生活。
都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在陪伴时间及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究竟有没有可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答案是肯定的,深度陪伴,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质量。这正是《深度陪伴: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这本书所告诉我们的。
书的作者张杨,一直致力于推广平和教育、在玩中学习的育儿理念,为无数父母解除育儿焦虑和困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深度陪伴,时间从哪里来?
忙,是当代父母永恒的主题。
如此忙碌的我们,到哪里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呢?不妨考虑一下下面的几个时间段,至少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来给予孩子深度陪伴。
第一,早晨的黄金半小时。
我们可以在孩子睁开眼之后,就给予他一个大大的笑容,温柔地对他说早安。
对孩子来说,每天睁开眼就能看到妈妈充满爱意的眼神,收到热情洋溢的早安问候,将会成为孩子最大的起床动力,也会成为孩子最温馨的童年回忆。
而我们,也就通过这样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早上的亲子连接。
第二,下班后的水晶一小时。
职场妈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跟其他全职妈妈去比较陪伴的时间长度,只需要每天做到全身心陪伴孩子三十到六十分钟就够了。
我们可以试着打破固化思维:
比如,准时下班,先回家陪伴孩子。等孩子入睡之后,再在家里处理手头上的工作。
如果工作不方便带回家处理,考虑让其他家人把孩子送到妈妈公司附近,妈妈可以带着孩子玩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再让家人带孩子回家洗漱睡觉。
假如家离公司很近,也可以下班后先回家陪伴孩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再回公司工作。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陪伴,对妈妈而言,也是繁忙工作中的一个缓冲,可以积蓄力量,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当我们打破固化思维,就很容易解决工作和陪伴孩子之间的冲突。
第三,晚饭后的钻石两小时。
如果可以在晚饭后和入睡前这段时间陪伴孩子,那么,我们更要好好利用,争取做到全身心的深度陪伴。
我们可以在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安静地配合,并加以鼓励,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样不仅可以玩得更开心,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陪孩子玩一些亲密的亲子游戏,全身心投入并一起开怀大笑……
深度陪伴的两个小时,看似时间很短,其实可以陪孩子做很多事情。利用好晚饭后的钻石时间,给孩子最有诚意的长情的爱。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只是父母的借口,时间只要挤总会有的,深度陪伴应该成为一个常态。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情绪平和,
才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孩子一方面深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方面又因为被爸爸妈妈吼叫而痛苦,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大的心理折磨。
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平和之心面对孩子,从而避免对他大吼大叫呢?
在生活日常中,我们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寻找孩子令人抓狂行为背后的“收益”。
当孩子做出一些让人抓狂的事情后,我们很可能想大发脾气,但我们还是应该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调动“理性脑”去努力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收益”。
比如,作者的儿子乐乐两岁多的时候去超市,结果不小心把人家货架上六七瓶的饮料都打碎了。
这时,作者告诉自己,让孩子早一点体验到有些材质的物品容易被打碎,是他积累到的生活经验!
如此一来,作者就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赔偿和善后工作,也不会对孩子发火。
其次,不做踢猫的父母。
“踢猫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弱小的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的那只猫。人都会有不良情绪,身心俱疲的我们该怎样避免自己因为情绪不好而伤害孩子呢?
作者的方法就是,进门之前在小区里休息五分钟,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再回家。
这五分钟,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也可以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收拾心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孩子。这种方法家长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最后,便是放下比较心和面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主导气质,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天性,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孩子的不同,也才能更快捷地选择适宜孩子的成才之路。
放下比较心,是父母需要修的最重要的一门功课。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到,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伤害孩子。
其实,我们越在乎他人的看法,就越容易因为他人的看法而错误地干涉孩子的行为。当我们放下面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时,孩子可能就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要记住:爱孩子就要接纳孩子身上的问题,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就粗暴地干涉孩子的行为。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孩子的高情商,源于深度陪伴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欢迎的孩子,而不是被同龄人边缘化,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
而要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就需要在深度陪伴的过程中,培养起来下面这三种重要的能力:
第一种能力,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帮助他们释放出来,引导他们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提醒他们除了自己之外,尝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感觉和想法。
第二种能力,建立社交中的人缘。
学龄前是培养孩子各种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下面这些社交小习惯:
诚恳地说谢谢,并用多种方式去表达谢意;做错事情时主动道歉,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弥补;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养成赞赏他人的习惯,由衷地去赞美对方的优点或者对方正在做的某件事情……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耐心以对。
第三种能力,向外探索世界的胆量。
对胆小的孩子而言,他们有可能不会主动去和家人之外的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给日常生活带来一些困难与障碍。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起他们向外探索世界的胆量。
这需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多说一些正面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并带着这份自信去独立尝试;
这需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不要一味追求效率,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与蜕变。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而要做到对孩子的深度陪伴,其核心便在于爱与智慧。
首先,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深沉的爱。
正因为有爱,才能接纳。接纳他们与生俱来的气质,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正因为有爱,才能理解。理解他们的焦虑,理解他们的胆怯,理解他们不当言行背后的真实情感与诉求。
正因为有爱,才有耐心。以一颗温柔宽厚之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与蜕变。
父母的爱,是深度陪伴的根基,也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胆色和力量。
其次,便是教育的智慧。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漫长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也可能遭遇一些似乎难以逾越的困境。
这时,唯有一个清明的头脑,一颗智慧的心灵,才能支撑我们一路披荆斩棘,陪伴孩子一起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到达广阔丰饶的彼岸。
正因为有了智慧,我们的爱,才会更加有意义,更加有质感,而不会进入溺爱的绝境与误区。
愿你有爱,愿你有智慧,愿你可以给孩子,这个世上最好,最长远的陪伴。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内容为每天一本书的简版,查阅详解版欢迎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
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是慈怀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听书服务,特地打造的一座成长图书馆。相比在公众号上的内容,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内容更完整,功能更丰富,一起了解看看吧:
内容更完整:小程序为每天一本书解读详解版,目前已经有700多本书目。每天20分钟,陪你读懂一本书。
小程序进入更方便:无需下载APP,进入小程序登录后,微信首页按住屏幕下拉,即可在顶部出现的小程序栏轻松进入听书,再也不用在浩瀚的文海里找到当天的听书了。
找书、作者、主播更方便:公众号每天推送过后,再想找到哪篇文章就不容易了。于是在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首页顶部,我们专门设置了搜索入口。想听什么书,找哪位作者,听某个主播的声音,直接搜索就好了。
点击下图进入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收听详解版内容
欢迎喜欢每天一本书专栏的书友们点击图片体验,长期畅听可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如有任何疑问均可添加客服乐乐(微信号:chdsh04)咨询详情哦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文:星星鹿,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 平素用读书美容,以煮字疗饥。个人公众号:星星鹿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领取你的成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