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经典观后感有感
《心路》是一部由张哲 / 邓健辉 / 刘乐 / 孙慧利执导,朱丹 / 俞灏明 / 黄子韬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路》观后感(一):当今综艺节目娱乐至上当中的一股清流
首先,个人看的是黄子韬的的一集。
从开场就可以看出节目组并没有走以往娱乐至上的节目宗旨,反而是用一种颇为平凡的开端,从其题目《心路》,就可以看出节目组的用心。想要另辟奇径,抓住心路这一词做文章,以此来吸引人气。
不得不说朱丹是个极其有魅力的女主持,外表算不上特别漂亮,但是却能让人一直跟从她的引导,让观众沉浸到节目当中。
《心路》观后感(二):还行
《心路》从现代人迷失自我、浮华焦躁的心理现象出发,提炼出情景和任务设定,让明星们彻底褪去"星光",感受前所未有的心灵之旅,并通过节目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他们在宁静的环境中独对心灵,在简单却蕴含正能量意义的任务面前,以真实反应面对一切 还行吧,黄子韬很真实。冲着黄子韬来看的。之前觉得黄子韬很油腻,看了他的各种真人秀之后发现他真的超级可爱。即使挂着黑眼圈也能GET到他的帅(手动捂脸)
《心路》观后感(三):期待佛系的心路历程啦
现在都说佛系,不过这个节目,似乎还真不是为了蹭这个热词的热度。我比较期待俞灏明和黄子韬。作为一个老阿姨,好像喜欢这些流量小生有点装嫩的嫌疑,不过我说的也是实话。经历过坎坷和劫难之后的俞灏明,似乎越发的看明白很多,不管是近期的影视剧中角色的演绎,都开始往实力派上靠了。所以,这次的心路,我想他一定会用心体验的。。。而至于黄子韬,他简直就是个宝藏boy,老阿姨以前可不喜欢他了,后来真正男子汉,嗯,这个小伙子还不错!挺有担当的,还幽默。同样期待他的佛系心路历程啦!
《心路》观后感(四):外观禅修
想起之前民谣很火的现象。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随便堆砌一些华丽伤感文字,排列整齐,强行改词押韵脚,一把吉他,几个和弦。压着嗓子的磨砂嗓音。一首狗屁不通的民谣诞生却备受追捧。如同现在的综艺,各种抄袭,为了节目效果强组CP。今天看了心路的第一期。嘉宾只有一位,是我比较喜欢的俞灏明。俞灏明的演艺经历也是比较坎坷。前段时间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感受到了他日渐成熟的演技。而这期节目,感觉到他的一种谦逊内敛。越看越让人感到内心渐渐平静。会一直关注~
《心路》观后感(五):完全看不到心理的变化
完全不像简介里说的那样,就只是一个无聊的综艺节目,设定好的剧本,调的有点过的画面......本意是好的,离开浮躁的社会去寻找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历练,可是这剧本设计的情节都太刻意了!不知道导演有没有真正的旅行过,旅行中大部分的感悟都是来自于未知的事物,旅行中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到的一件事就会给你很大的触动,当地人的生活也好,震撼的风景也好,这些都是自己未经历过的,所以才会有所反思,但是你都设计好了,嘉宾也就按照这个去做,这么刻意能有什么心理变化?就当是出来玩个三天,导演组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导演以为会很有意义的事,并不一定对嘉宾来说有意义
《心路》观后感(六):一十五年
twins,对于我们这种在广东长大的九零后来说,可以说是青春里面重要的印记之一了。她们刚出道的时候,我都还在念小学呢,这么快就过了十五年了,我都已经出来工作好几年了,身边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留下来的知己朋友没几个。幸好twins她们两人还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好的,不好的,都还在一起呢。谢谢心路,让我可以看到她们一起上综艺。现实生活纷纷扰扰,那么吵那么乱,有个心路,安安静静地,朋友还在,感情还在,能够静下来,真的很好。
《心路》观后感(七):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看心路的时候,有几个点印象比较深。 一个是朱丹和俞灏明在寻找的时候,法师告诉他们只有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才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张涵予在向朱丹讲述他往事的时候,告诉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来了,抓不住,也许,这辈子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吴镇宇其实他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很天马行空,不受约束,感觉朱丹get不到他的点。 贾静雯家庭幸福,把生活过成了最美的样子,就像朱丹所说的,岁月没在她的脸上留下丝毫印迹,她根本不需要儿子,虽说只是一句玩笑之话,却是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静雯眼底的幸福。 而对于黄子韬,朱丹对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每个人心中都有想要去寻找的东西,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甚至或有或无,就像简介中所说:告别喧嚣,褪去华服外饰,在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开启追寻自我本心的心灵之旅。便是最美的一份寻找,一份心灵的至纯至美。
《心路》观后感(八):这个世界会好吗
真的老了,看了“心路”第二集,才晓得有个小鲜肉叫黄子韬,也知道了个新词“狗带”,但有没人能解释一下“狗带”啥意思?还希望以后的电视节目在引用热门网络词汇时,后期能在字幕加以解释,照顾我等老人
看预告片时,觉得自己肯定不喜欢这个黄毛鲜肉,无他,就是那头黄毛。节目看了一半,越是觉得这家伙真不够爷们,擦个地也那么矫情。但还是坚持看完,最后对小鲜肉改观,是朱丹与黄子韬坐在溪边聊天时,在流水中悟出的哲理以及坚持要爬到4000米海拔时的执着。觉着这家伙还是有那么点小智慧与毅力。也反省了自己先入为主的思维,是该检讨一下了。梁漱溟先生晚年接受一位美国教授的专访,两人的对话出版成一本书,叫《这个世界会好吗》。虽然这个小鲜肉有些任性,矫情,不羁……但从他身上,还是看到了希望,不是说他以后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会有多大的贡献,而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执着的态度,让人看到了他的未来。这个世界不是由一个个你我组成的吗?如果大家都能努力做好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的事,这个世界会不好吗?
《心路》观后感(九):无尽
看完第一集《心路》,翻了两样东西,一是邮件。从和一位记者老师的无数个交流邮件中,翻出十年前我们曾经谈论过的公众人物的隐私问题,老师的回答,是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找出这个回答,主要是从片尾部分嘉宾与方丈的对话,某程度可帮嘉宾“解惑”貌似朱丹比俞灏明活得明白,不知道是否有文案?二是书。找出书柜里几本看完没看完,看懂没看懂的书,重新放在床头;片中的一些佛偈,比如放下,活在当下,守本真心等等,不是说"听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么?所以,修行路漫漫,还得多读书。
其次,还是从片尾的主持人、嘉宾和方丈的对话中,联想到的周梦蝶的一首诗"......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
也许这部片子会让部分观众开始或重新认识自己,也许更多的观众觉得沉闷,娱乐时代,也许大家不需要那么深刻地去认识自己。Anyway,祝愿收视率高升
《心路》观后感(十):没有流不出去的水
黄子韬那期心路看完了,感慨颇多。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没有流不出去的水,水还是一样在流逝,你看一看,原来水只是在最底层因为这些石子会变得越来越高,甚至在最高处开始往下流,因为这就是水。” 我想起老子的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说天地间最柔弱的东西就是水了吧,但再强大的东西也无法打败它。 还有另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做人应如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相争,这样的品格最接近道。 我们韬韬啊,他是个小文盲,他不懂惠能的诗,不知道居士和和尚的区别,甚至分不清佛和道,但他知道世上最本真的道理。 他是个和水一样的人,坚韧顽强,铺天盖地的舆论黑潮仿佛随时能够打翻他,他却偏偏都熬过来了;他善良到,能去感谢那些黑他的人,希望他们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都幸福,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这种觉悟其实已经接近于道。 黄子韬是年少轻狂的,他有着少年人的直率,擦地板那里,朱丹姐夸他做人实事求是,他反问“做人不都需要这样吗?”但同时他又是豁达的,有着老年人的平和,能把一切事情看得很淡很简单,在同龄人都在汲汲营营的年龄,他却能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着所有爱自己的人。黄子韬,我想他大概是有着20岁的心和60岁的灵魂。 《心路》的主题是禅风,我却讲了半天“道”,所以最后用《圆觉经》里的一句话来结尾好了:“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一切的苦恼和迷惑是因为一开始从认识上就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