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动物有灵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动物有灵读后感摘抄

2020-05-14 23:0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动物有灵读后感摘抄

  《动物有灵》是一本由[西] 巴布洛·萨尔瓦赫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元,页数: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有灵》读后感(一):油印版画生命艺术,值得收藏

  一

  第一眼看见这本《动物有灵》就被吸引住了,被书里呈现出的画面所震撼。我们平时看到书中的画也许是这样子的:一匹可爱的斑马,一头戏水的大象,一只圆滚滚的企鹅……

  但是这本书里的画风是这样子的,动物不是孤单一只的,是群居的,它们不是一成不变地站着,天空中,雁群排成队伍一起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领队的大雁飞累了就会到队伍的最后休息,由下一只大雁领队,领队的雁缓冲了风阻,其他幼小的雁才在飞行途中就节省了很大的力气。

  同时,陆地上的象群也在母象的带领下迁徙,随着土地的干涸,年长的母象会带领象群去寻找新的水源,有时候甚至会去已经有十年都没有去过的水源。

  奔波劳累的鹿群来到水源处喝水,补充能量,而水里的鳄鱼伺机而动,准备捕上一头鹿填饱肚子。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感,是没有人类干预的自然状态下,动物们真实的生存状态,是这本书画面震撼我的原因。

  二

  《动物有灵》最特殊的地方,它不是一本绘本,而是采用油印版画的工艺制成。在画作收藏中,有一类是木刻版画,需要作者用刀在木板上,随着手中力度的深浅,刀刻的长线和短线,使将要刻画出的动物的形态呈现出生动的层次变化。

  而木刻版画又因为使用的材料不同有所区别,水印版画要注重水的晕染效果,油印版画则因为油的特性,使版画的色调更加明快,动物的动态表现更为生动。随后再按压到纸上形成。

  国内油印版画已收藏的作品,多为一万元每副画,这本书以左右对开成一副画的形式,在油印版画中这书籍的页数使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常高。

  三

  我们通常的儿童读物,会讲谁是善良的,动物之间要彼此互相帮助,但是在自然界,呈现出的并不是非此即彼,动物可以共饮一片水域、共同迁徙的前提是,彼此之间不存在食物链的敌对关系, 才会和平共处。

  而大自然中每一种动物,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生存。

  寻找食物,是生存。

  企鹅爸爸和妈妈,其中的一方会跳入大海去觅食,而另一方则会留下来,用自己的肚皮替企鹅宝宝取暖。

  学会隐蔽和伪装自己,躲避捕猎者,是生存。

  一动不动的鳄鱼潜伏在水中,甚至让鸟儿当成木头停留在身上,只为了等候更大的猎物。

  和其他动物合作,是生存。

  大象行走的时候,大自然中所有的小动物都要颤抖,所有停留在草上的昆虫都飞了起来,这时候是鸟儿狩猎的好机会,鸟儿们会飞在大象的前面。

  鸟儿飞累了,会停留在同样要迁徙的动物身上,乘坐“交通工具”能帮它们节省很多体力。

  动物们组建家庭,繁衍后代,以群体生活的方式,同样活在这片蓝色地球上。

  “不同的动物,都在遵循着各自的生命节奏起舞。”这不正是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理解之书吗?

  《动物有灵》读后感(二):万物有灵,生命华美,带孩子重新认识可爱可敬的动物们

  在BBC出品的自然记录片中,最能打动我的是《王朝》。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纪录片,它不再单纯的展现动物的力与美,而是把动物和人一样作为故事的主角,讲述他们在族群中的爱与恨,讲述他们彼此之间的团结与争斗。

  所以我会为企鹅妈妈和她的宝宝所面对的生存考验而揪心,也会为杂色狗家族的分裂而纠结。在这部纪录片中,动物展现出了和人一样的喜怒爱恨。动物和人一样,同样拥有灵魂,它们值得在名为地球的这片土地上更好的生存。

  正是有感于动物的不凡与灵性,巴布洛·萨尔瓦赫创作了大量有关于动物的油印版画,这些版画集结起来就成了这一本《动物之灵》。

01.情感

  在这个世界上,感情并不为人类所独有。在动物之间,同样存在着丰富且深沉的感情。

  在《动物有灵》这本里,作者描绘了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南极气候恶劣,企鹅想要在这里繁衍生息必须要通力合作。企鹅妈妈产下企鹅蛋后去海里觅食,为企鹅宝宝出生做准备。企鹅爸爸在这时就担负起了孵蛋的重任,在两个月的漫长时间里,企鹅爸爸把蛋放在自己脚上,并且用肚子上的毛盖住蛋,为蛋宝宝提供温暖。在这段时间里,企鹅爸爸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变换姿势,他们又累又饿,但他们依然努力的坚持着。

  它们坚持的动力正是父母对子女的那深沉的爱,这种爱不仅存在于人的内心,也存在于世界上生存着的许多物种。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爱,不仅是一种本能,更是大自然生命进化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爱,生命才不断的延续,因为爱,生命才如此动人。

  看着书中描绘的企鹅,看着它们一家三口组成的爱心,在感慨父母伟大的同时,也真诚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让这些可爱的生灵能够更好、更久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02.生存

  动物的世界里除了温情,同样少不了争斗厮杀的残酷一面。为了生存下去,动物要捕食,要狩猎,要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

  巴布洛·萨尔瓦赫同样也看到了动物们的这一面。于是他画下了羚羊、斑马、长颈鹿在河边喝水,而水中游动着数条鳄鱼的场面。

  生存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自然界尤其如此。动物们为了生存下去或者善于奔跑,或者精于潜藏,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只求活下去。我们赞叹生命的坚韧,赞叹造物的神奇在很多时候也正是为此。

  动物们为了生存而厮杀捕猎无可厚非,毕竟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但人与动物不同。

  在今天,人已经不必为了饱暖进行猎杀,但仍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死于人类之手。人类为了美丽猎取动物的毛皮,为了所谓的艺术去夺取动物的牙齿,为了不曾被确认过的药用价值去剥夺动物的胆、角、鳞。

  动物们为了生存创造出无数的奇迹,而人类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就轻易的摧毁了这些生命的奇迹。

  为了让动物之灵永存,为了让人类能够醒悟,巴布洛·萨尔瓦赫画下了名为纪念的警戒。

03.纪念

  渡渡鸟、剑齿虎、洞穴熊,它们都曾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却在人类的干预与猎杀下纷纷灭绝。

  截止至2019年1月,已有941个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灭绝或野外灭绝,5826个物种被列为极危,9032个物种被列为濒危。

  这么多的千姿百态的、有着各自性灵的、有着丰富情感的动物就这样悄然灭亡了,灭亡在我们不曾知晓的地方。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些动物只能是传说,是影像,是记录,也是无尽的遗憾和警示。

  希望它们留下的印记能够给人以触动,能够让因贪欲而生的捕猎禁绝,能够让动物之灵与人类之灵共同存在于天地之间。

  万物有灵,生命华美。在《动物有灵》中,巴布洛·萨尔瓦赫用这一幅幅画作像我们展示了动物或美丽、或野性、或神奇、或可爱的一面。我们尤其是孩子们也将因这一幅幅画作对动物产生更多的认识与更深的情感,而改变的力量同样蕴含其中。

  《动物有灵》读后感(三):一场盛大的万物灵魂共舞

  从蓝鲸、犀牛、企鹅、孔雀、长颈鹿、鳄鱼到大象和青蛙,《动物有灵》把100多种动物用木板雕刻、油印版画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围绕着灵魂、爱、生存、蜕变、珍宝、纪念等主题,为我们讲述了动物生动迷人的灵魂,唤醒人类爱护大自然。

  为了表达对动物和生命的敬意,本书中所有的人称代词均用“他”和“他们”,而非“它们”和“它”。

  本书由巴西作家巴布洛·萨尔瓦赫所著,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发行。如果说它是本书,不够准确,因为书中文字内容偏少,版画篇幅数量庞大。如果说它是本画册,又不够全面,因为书中偶尔出现的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书围绕动物之灵,展开描述,不仅仅让你感受到动物的灵性,更重要的是灌输我们作为动物的一种认知,唤醒我们作为动物的灵性。

1.改变生命多样性演变的节奏

  渡渡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鸟类,人类不仅毁掉了它们栖息筑巢的森林,还引入了以鸟蛋为食的其他动物。渡渡鸟本身翅膀就小,喙却非常重,行动不够灵活。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加上自身的劣势造成了渡渡鸟很快灭绝的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灭绝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就是不断地进行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洗牌。是的,没错,在庞大的物种面前,我们的同理心很难被激起。但,如果是一只渡渡鸟甚至是最后仅剩的那只渡渡鸟在我们面前死去,这带来的将是什么样的震撼。

  我们阻止不了自然的选择,就连人类自己的生死也不能改变,但我们能够加速或者延缓这个进程。对动物来说,人类的足迹依然举足轻重,我们希望做到的是延缓而非加速动物灭绝的节奏。

2.共享同一个世界的完美范例

  树木是万千不同生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一棵树上生活着数百种动物。细细想想,从树根深处到树冠顶部,从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到体型巨大的动物,从孤独弱小、独自织网的小蜘蛛,到群居在树梢上的灵长类动物家族,各种生命在此共存。无论它们是大是小、有无羽毛、是否会飞,都可以被接纳。大自然中的动物互相交织、互相依赖,共同居住在一个生态环境之中。在这场共存的游戏当中,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懂得相互尊重。

  当你去探索这个和谐世界时,不要仅仅用眼睛,还需要其他感官去发现那些围绕在你周围的生命。融入它们,与之共享同一个世界。

3.保持生命本质和自身身份的关键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能量的积累,等到一定的时刻发生质变,对于动物来说,这种质变就是蜕变。

  蝴蝶在蜕变,蛇在蜕变,青蛙在蜕变,它们的蜕变是生长的需要,这种变化是永久性的。

  还有些动物,会发生暂时性的变化来适应环境,例如变色龙。为了躲避捕食者,变色龙保持不动,甚至会改变自己的颜色,来模仿周围的环境躲避危险。

  生命不停地在改变,今日的我们不同于昨日,明天面临着再一次的改变。无论外在、体型如何变化,蕴藏在改变中的不变内在才是保持生命本质和自身身份的关键。

4.人与动物的灵性

  人类需要地球,需要适宜的环境,需要其他物种,需要动物的存在。

  但人类存在对于它们的意义却不大,没有了人类地球仍然会存在,适宜环境的新生物将会出现,周而复始的世界仍然照旧下去。

  将人类的共情之心扩展到我们周围的所有生灵,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感知动物的灵性,激发自身的灵性,学会共享同一个世界,才能继续存在下去。

  《动物有灵》读后感(四):足不出户,带孩子畅游纸上动物世界

时间是可以操弄的。时光在我们看一朵花时放慢了脚步。也许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慢些老去。——(美)沙曼·阿普特·罗赛《花朵的秘密生命》

  花草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我们看一朵花的时候,时光让我们放慢了脚步,当我们观看各种动物时更是如此。

  《动物有灵》这本书让我们足不出户走进纸上动物世界,认识动物之美,感知动物之灵。精美的油印版画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动物有灵》是西班牙版画艺术家巴布洛·萨尔瓦赫的代表作,他用版画艺术刻画了100多种动物,以灵魂、爱、节奏、生存、蜕变、水、栖息地等为主题,真实地再现了动物世界的奇观。

  萨尔瓦赫出生于塞维利亚,爱好旅游和动物、自然研究,大自然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版画是萨尔瓦赫独特的创作形式,在他的刻刀下,各种动物刻画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精美细致的版画仿佛会说话,诉说着身边自然万物的故事。

  翻开《动物有灵》这本书,有如走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这里有我们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的物种,有早已灭绝的物种,比如剑齿虎、渡渡鸟,还有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动物。

  呆萌的考拉温暖治愈,瞬间融化了读者的心;蝴蝶化蛹成蝶的过程演绎着生命的轮回;大象列队迁徙的队伍中,最后那只小象似乎担心掉队,连走带跑,小尾巴也扬起来了,画面动感十足;渡渡鸟的灭绝则令人扼腕叹息……

  观赏动物的同时,也是我们重新认识生命、认识自我的时刻。我们会从中发现动物是如此之美,感知动物之灵,反思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动物和人类一样,也经历生息繁衍,面临生存与蜕变的挑战。

一、动物的生存与蜕变

  小蝌蚪找妈妈的寓言故事相信有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动物有灵》这本书用一个跨页的篇幅真实地再现了青蛙的生命轨迹。蝴蝶的生命轮回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看到倒挂在树上的猴子尾巴,或许有读者和我一样,瞬间想起了小猴子捞月亮的画面。蜻蜓、螳螂的出现,又令人联想到“蜻蜓点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动物有灵》的油印版画简洁而不简单,除了丰富的科普知识,画面中还藏着故事,任由读者自由发挥和想象。

  在动物生存与蜕变的进程中,始终体现着动物的爱与灵性。

二、动物有爱

  在《动物有灵》一书中,最能体现爱和温暖的动物莫过于企鹅了。生活在南极的帝企鹅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憨态可掬,看似笨拙,却是动物界最有爱的动物之一。

  企鹅妈妈产卵后,常常离群到海洋觅食,因为往返路途遥远,大约10~20天后才回来替换企鹅爸爸,轮流孵卵。

  企鹅的孵卵期时值南极严冬,当企鹅妈妈们外出觅食时,企鹅爸爸们承担起孵卵的重任。他们互相靠在一起保存热量,每个企鹅爸爸把卵置于脚上孵化,并靠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冬。

  企鹅妈妈回来后,企鹅爸爸才将小企鹅小心翼翼地移交到企鹅妈妈的脚上。小企鹅从出生到长大,都生活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之下。舐犊情深,令人赞叹。人类对待子女的某些行为,有时甚至还不如企鹅呢。

三、动物有灵

  在《动物有灵》这本书的一个角落里,有几只爬行的小蚂蚁,蚂蚁的小脚清晰可见。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风雨交加、水火无情,渺小的蚂蚁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发生在非洲草原的一则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一天草原突然失火了,一群蚂蚁被困其中。随着火势蔓延,蚂蚁眼看就要被火烧死。

  危急时刻,所有的蚂蚁滚成一团,而且越滚越大,朝着不远处的水塘滚去。外围的蚂蚁被火烧得吱吱作响,大多数的蚂蚁则幸免于难。

  蚂蚁如果独自逃命等于自取灭亡,而一旦滚成团,虽然外围的蚂蚁牺牲了,但是大多数同胞的生命得以保全。

  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也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

  《动物有灵》这本书是版画油印的,但最有价值的除了版画艺术,还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应用。

  除了单纯地翻看、欣赏版画,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给动物涂色、编号、数数、找不同、比大小、编故事。精美而又令人震撼的画面,还有书中穿插的诗意文字,总会令人想起自己童年时与动物的故事。

结语:

  记得《动物的沉默》一书的作者格雷曾经写道:“人类不能摧毁地球,但却可以轻易地破坏维持它们的环境。”但愿我们人类迷途知返,不会成为格雷笔下描绘的那个贪婪的、从事消灭其他形式的生命的物种。

  动物是有灵性的,动物之灵是生命之本。萨尔瓦赫的代表作《动物有灵》让我们足不出户,畅游纸上动物世界,引领孩子重新认识生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珍爱生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动物有灵》读后感(五):300多张手工版画,描绘150多种动物,带你领略动物之美,生命之奇

  网友“战斗驴”在知乎“你听过小孩说的最可怕的话是什么?”下面回答道:

  “有一天下班,经过一个幼儿园门口,有个小女孩在那里踩蚂蚁玩。她爸爸劝她不要踩了,说被你踩死的蚂蚁宝宝回不了家,它的爸爸妈妈会很伤心。”

  本以为女孩会乖乖听话,不再踩死蚂蚁,但谁知女孩接下来的话却让人眼镜大跌:“没关系,我把它爸爸妈妈一起踩死就行了。”

  一个孩子竟说出如此残忍又天真的话语,听起来真是触目惊心。

  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小时候可能是踩死蚂蚁,长大后或许就会虐猫、杀狗,甚至杀人。

  我们常说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其实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带他们认识自然,了解万物。

  所以当我们教育孩子不要轻易踩死蚂蚁时,其实要教他们的不仅是爱惜生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敬畏生命,懂得尊重自然万物。

  后浪出版社的这本《动物有灵》就是教孩子认识自然、了解万物的最好教材。

  《动物有灵》是西班牙艺术家巴布洛·萨尔瓦赫的作品。出生于塞维利亚的他擅于通过油印版画的形式讲述身边自然万物的故事。代表作《动物有灵》已经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广受好评。

  他在《动物有灵》里展示了手工雕刻的300多幅动物版画,围绕灵魂、爱、生存、蜕变等8大主题,为我们展现了150多种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动物。

巴布洛·萨尔瓦赫曾说:“我一直想讲述动物的故事,关于它们的行为、它们的情感、它们最纯粹的本能。因为这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所以他的《动物有灵》里用诗意文字和精美版画描绘了自然界动物们的种种壮举,并以此启发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

一、野性动物身上,却有着最纯粹的爱,而爱是所有生物共通的情感

《动物有灵》里说:“无论物种如何不同,都一样能够感受到爱。不同物种的爱有所不同:可能是短暂的、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也可能是深沉的、伴随一生的。但无论如何,爱都是纯粹、真实而自由的。”

  看纪录片《帝企鹅日记》时,我被企鹅父母对孩子深沉而又单纯的爱深深感动。

  为更好繁衍后代,它们舍弃气候温和、食物充足的南极大陆北部,长途跋涉来到气候寒冷、食物短缺的南极大陆南部。它们寻找配偶,然后相互配合度过寒冷冬天,并成功孕育出下一代。

  但企鹅宝宝长到五个月时,企鹅父母就会抛下它们,让它们独自生存。

  孕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它们忍受饥饿与寒冷,把企鹅宝宝养到可以独自生存后,却又绝情离开。这种父母之爱不图回报,不求感恩,只是单纯孕育生命,看似绝情,实则纯粹。

  大自然赋予每一个生灵爱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它们繁衍生息,也让它们在野性之外,多了一丝灵性。

  其实,爱是所有生物共通的情感,所以不管是我们人类,还是自然万物,都保留着爱的本能,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手工油印版画,描绘150多种动物形态,让我们感受动物之美和动物之趣

  在《动物有灵》里,巴布洛·萨尔瓦赫用独特的手工版画艺术形式,把自然界万物的迷人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带给我们语言无法描述的感动,同时也让我们在一幅幅画里,感受到动物之美与动物之趣。

  在动物界里,每一种动物都遵循着各自的生命节奏缓缓起舞。比如大象、考拉,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有许多夜行生物,比如猫头鹰、雕鸮。

  除了独特的生命节奏,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过弱肉强食的生态下,动物的生存显得尤其残酷,因为总有太多天敌在虎视眈眈。

  比如溪边喝水的长颈鹿、斑马们,既要警惕草原上伺机而动的狮子们,又要小心河里时不时出没的鳄鱼。

  生存总是如此艰难,所以为了生存,为了保护后代,它们拼尽全力,甚至会生出智慧与勇气。

  比如壁虎遇到强敌时,会果断舍弃尾巴,并且离开身体的尾巴还不停抖动,以此迷惑敌人。

  为了存在,它们不仅需要竞争,还需要合作共赢。

  海里生活着一种鲜艳夺目的小鱼,学名叫霓虹刺鳍鱼。这种鱼虽然小,却深受鲨鱼等鱼类喜欢,因为它们能帮大鱼清洁致病微生物或残留的食物渣,所以它们也被叫作“清洁鱼”。

  清洁鱼帮大鱼清洁口腔和牙缝,而清洁出的那些食物残渣,又变成了清洁鱼的食物,真是合作共赢的典范。

  为更好生存,短暂生命中,动物们有时候甚至需要不断蜕化与演变。

  比如蝉的一生就需要三次蜕变,产卵后先在地下潜伏几年甚至十几年,靠吸食树根营养来补充自己,慢慢变成蛹,当蛹生长到外壳有黑线时,就从地底出来开始脱壳,慢慢褪去软壳后,就会长出硬壳,从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蝉。

  然而变成蝉后,它们却只有两到三个月的生命,完成交配产卵后,它们就会慢慢死去。

《动物有灵》里说:“大自然母亲赋予每个生命以灵魂,使我们既可以保持各自的独特性,又可以打破、削减物种之间的隔阂与差异。”

  所以自然界的动物们虽然生存或者繁衍方式与人类有所不同,但它们同样遵循着自身本能,遵循着自然法则,顽强生存着。

三、用诗意文字,告诉大家人类和动物都淌过同一条时间河流

《狮子王》里木法沙对辛巴曾说:“世间万物都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我希望你理解这种平衡,并能尊重所有的生命,从爬行中的蚂蚁到跳跃着的羚羊,我们都在一个生命的轮回中紧密相连。”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让孩子读《动物有灵》,认识自然万物的最终目的:明白人类和动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都在自然的轮回循环中,只有尊重所有生命,才能平衡自然。

  《动物有灵》里说:“在森林中,从孤独弱小、独自织网的小蜘蛛,到群居在树梢上的灵长类动物家族,各种生命在此共存。”

  所以一棵大树可以成为数百只动物的栖身之所,树上可以养活啄木鸟、松鼠,而树底下的根部又为刺猬、鼹鼠、蚂蚁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洞穴。

  就像随处可见的蚂蚁,他们在地底下的蚂蚁窝宛若宫殿,有育儿室、食物储藏室、交配室等。

  科学家曾在巴西境内挖掘出可以生存数百万只蚂蚁的巨大蚂蚁穴,他们朝蚂蚁窝灌入4吨水泥,挖出10吨泥土,才得以显现出部分蚂蚁洞穴。

  因而当人类肆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时,毁灭的不止是树上鸟类、灵长类动物的家,还有树根下面以及靠树养活的所有生物的家。

  《动物有灵》里还专门纪念了那些已经灭绝的动物们,比如渡渡鸟、洞穴熊、剑齿虎。并以此提醒我们人类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渺小个体,因为再渺小的个体,它的生存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甚至依托于人类。只是永不餍足的人类不断破坏着生态系统,使得更多生物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濒临灭绝。

  《动物有灵》里每一页都描绘了不同的动物,虽然他们不属于同一类,但它们却有一个共性: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都处于自然生命的循环中。

  生命进化了几十亿年,才进化到现在的丰富多彩、种类繁多,身为高级灵长类动物的人类,我们更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让自然界所有生物都在这片星球上有一片栖息之地。

  保护生物,也是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如此重要的理念,从小就要教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从不踩死蚂蚁开始,懂得爱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自然。

  如果你暂时无法带孩子去感受更多的自然万物,不如就从这本纸上动物园《动物有灵》开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