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犯罪分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犯罪分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5-16 22:1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犯罪分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犯罪分子》是一部由程耳执导,徐峥 / 黄奕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犯罪分子精选点评

  ●完整工整

  ●终于上了。视听成熟悬念也挺紧张的。作为短片来说,信息量很大了。为报刊打抱不平、为弟弟出头寻找发夹、给各种女人电话,一些小桥段设计得很好。

  ●基本时间处理

  ●这个.........过誉了,周楠的《小西天》,沙漠的《有的人》,还有王一寓《游泳回》,还有万里扬《恶意》。这些后辈毕业作品,在语言上都比程耳这部要成熟得多,太老派了。

  ●巨低落的晚上拿到传说中的片源,和期待有点太不一样了还是(已经没有片源了,硬盘摔了)

  ●牛就牛在,作为一部毕业作品,蒙太奇叙事极其炫技,简约酣畅,如行云流水。这片子爱森斯坦那一套运用到了极致

  ●你个鬼,这剧本,演一大半不知道讲个啥,后半段中规中矩,反逮捕的结局先锋潮流当年?!徐峥的秃顶和老上海的街景还算有点亮点

  ●颇具个性学生毕业作品,30min讲完了一个为了救母铤而走险故事患难见真情,尽管人物性格不可避免浮于表面,但整体完成度还是蛮高的。激烈戏剧冲突,吴侬软语黑色幽默,以及一些别具一格的小细节……都能在程耳后来的一些作品里找到影子。最后徐峥“逃亡”后的那句内独白算是点题了——“以前我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我会改。”

  ●喜欢

  ●号称是电影学院史上最牛学生作业,确实不错,徐十三那个时候就秃了么……视听很成熟,悬念营造也不错,徐峥那个角色(胡天)写得很棒(绕口令有点意思,而且怎么那么像葛优我就不懂……),在短片里到这个复杂程度足够了。门口报摊绝对是亮点。

  《犯罪分子》观后感(一):等得好辛苦……

  1999年“程耳”导演堪称神作的毕业作品终于出资源了,很喜欢这一类的创作者“导演”“编剧”“剪辑”全由自己来操办,所呈现的作品是百分百自己的思想情绪态度,《罗曼蒂克消亡史》和《边境风云》这些活都是由他亲力亲为的。本片虽是短剧但是看“徐峥”老师演技影帝真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人性善恶共情感会与观者产生频次颇高的强烈共鸣。极力推荐!QJ

  《犯罪分子》观后感(二):20年了

  徐峥还很瘦,配合发型,侧面看像林栋甫。一样是不得志的离婚老板,《我不是药神》是不是借鉴了这个设定

  片子不长,但人物个个鲜明医生护士都很上路,摆报摊的是只丘货,姆妈的上海闲话标准,阿弟的不太行,感觉平时不太说似的,但是头发好密啊,可以一半哥哥吗?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吗?为什么不打一个到医院里报信?可能确实还不普及,看徐峥的状态,也不像是赅得起大哥大的样子。

  1999年的上海,路牌是绿的,警察制服也是绿的,医院很旧相,连武康路淮海路口也灰蒙蒙的,都像罩在一层雾里。现在不同了,一切变得光鲜,乃至透明,在手机地图上可以闲逛任何街道,就连别人家里也可以VR参观。1999年的上海还有许多秘境许多想象,很怀念。

  程耳为什么那么喜欢拍上海话电影?看他的资料似乎不是上海人。剧本怎么办?用普通话写,演员现场翻译?无论如何都感谢他。上海人还是说上海话的时候最像。

  《犯罪分子》观后感(三):片荒之下,饥不择食。

  视听语言确实做得不错,干净利落,言之有物,甚至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不错功底,比起其他毕业作品来说,比大多数矫情拖沓言而无物的作品强很多倍。但也不过仅此而已。剧作出现了很明显的断层,甚至在塑造人物时用力过猛,为了加强人物的立体感而强行生硬地设置情节支线。强调过三遍甚至有特写的“发夹”实际没有什么卵用。现任女友与那个提及两遍叫“李卓”的前任女友似乎还认识,但没表现出来任何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答应借钱给他的人也是完全功能型的设计,反正从始至终也没露过脸。特别出戏的是冒然出现的“钱箱”非常不合适。怎么就TM的那么巧了?怎么就让你给碰到了?怎么就在你刚好缺钱的时候遇到了?故事编不下去的时候才会这样简单粗暴,太明显的一大败笔。其实完全可以把前女友跟钱箱子的主人联系在一起,甚至就可以把答应借钱给他的人安排成钱箱子的主人。还有胡天拿着钱箱子走出宾馆的时候那两个一升一降的镜头有一点奇怪,完全可以固定类似于监控摄像头的视角拍更好,为什么非要去要去用个摇臂,可能导演不缺钱吧!说点题外话,这部号称最牛的毕业作品,从侧面反映出电影教学的成果是多么的啧啧啧………

  《犯罪分子》观后感(四):《犯罪分子》拉片笔记

  《犯罪分子》是程耳导演于1999年执导的一部31min的短片,也是他的毕业作品。这么多年来,这部短片都被传为是北京电影学院最好的毕业作品,其剧作也成了大家学习与分析的范例。

  而百闻不如一见,近日终于有幸看到此片,果真是名不虚传。从剧本的角度来看,这部具有商业性质的影片在短片中确实相当优秀。一般来讲,一部好的商业气质的短片往往要承载两个任务:叙事与写人。而叙事要精彩,就必须要设置困境与危机。那么该短片便很好地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影片结构为三幕式,困境危机有二,分别成了影片前后两大驱动力。而第一幕开头便抛出了第一个危机点,即为母亲手术凑钱。但这个危机并未在这一幕解决。这一幕的绝大篇幅都用在了刻画“胡天”这个主人公,使得人物树立起来,并且引起了观众的同情与喜。那么第二幕他偷箱子的行为便不会被观众谴责。

  于是,第二幕成为了影片的转折点。偷箱子,这样一个极富戏剧化的偶然事件产生了极强的化学反应,第一个危机点便向第二个危机点自然过渡。而接下来,观众关注的便是胡天是否会被抓捕了。

  所以经过前两幕,对人物的刻画,对人物关系的描摹,使得第三幕的高潮来得顺理成章。观众当然希望主人公能够成功逃脱,这种期待成了第三幕危机的牵引线。这一幕是影片当中节奏最快的一幕,极配合这一幕的氛围。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在卖报人告密后,危机被彻底激化,“松-紧-松”的节奏感弛有度。在主人公成功逃脱后,第二个危机点被彻底解决,影片也就此结束。

  若说剧作的其他优点,其一在于塑造的人物生动立体。胡天这个角色当然是不完美的,但这种不完美却给予了人物更大的魅力,在正负两极形成了恰当的张力。其二,便在于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影片开头出现的那首上海话童谣自然是让人觉得不知所云。但在第二幕偷箱子时,却成了主人公胡天表现内心紧张不安情绪的表现,这种设置不可谓不巧妙。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技巧。

  拉片笔记系列:

  001:《独立时代》

  002:《蜘蛛巢城》

  003:《蓝色茉莉》

  004:《冷酷祭典》

  005:《诗》

  006:《秘密与谎言》

  007:《寄生虫》

  008:《爱与希望之街》

  《犯罪分子》观后感(五):20年前的片子火了,国产片的希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之盐,欢迎关注

  按照目前的规定,影视剧里是不能出现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的情节。如果用我国当下的审查机制,《犯罪分子》这样的故事是过不了审的,因为影片讲述的是犯罪分子的逃之夭夭。

  但一方面,因为是学生作品所以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也不太会有大范围的传播。另一方面,这是1999年的作品。而最近,随着网友们的推波助澜,这部号称「北京电影学院历史最佳毕业作品」大火了起来。

  之前编剧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放过这部31分钟的短片,甚至评说它好于程耳后来的作品。而目前程耳只有三部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边境风云(2012)、第三个人(2007)。

  早年,程耳甚至被坊间称为「国产片的希望」。如果大家对程耳不熟悉,一定对《罗曼蒂克消亡史》印象颇深。当时很多人表示看不懂这部片子,又令很多影迷狂热这是一个中国版昆汀。

罗曼蒂克消亡史》 (2016)

  但程耳并非如此难懂,我们可以从其自编自导的《犯罪分子》短片中,一看究竟。就像诺兰导演的处女作《追随》几乎是后来作品的全部缩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摄影店老板胡天(徐峥饰)为了筹钱给母亲治病,而不得已捡了陌生人的一笔巨款,随之自己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犯罪分子》(1999)

  距离第一次看这部短片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不得不自己重新翻看才对老师所讲的历史最佳,在剧作和视听上有所体会。首先,这部影片有一个微妙的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编剧老师给我们作为课堂案例来展现。

  开场在弟弟在看电视这个动作中交代了犯罪事件,同时又通过这个动作的重复,在影片18分钟的叙事形成了一个闭环。这种结构在当时还算是先锋的,对于进入21世纪20年的我们来说,已经较为熟悉这种手法了。

  笔者个人比较喜欢影片在这两部分的视听设计。开场展现电视画面是一女性身体的局部特写以及竖琴,特写药沸腾,回到特写弟弟走去拿药,电视里开始播报新闻,接着是特写药,以及处理药的部分均为特写,声音新闻说到宾馆后戛然而止,出片名字幕。

  而这个动作再次出现时,直到弟弟走去拿药都是相同的视听设计。而后,处理药的部分则由特写变为中景。再到近景最后回到近景至电视中画面的全景。这两段的视听设计,以电视画面的表达为中心来设计景别大小,这是合宜而有美感的,而声音则是配合故事发展层面。

  同时弟弟这个人物也是使得胡天这个人物性格得以成立的关键。关心弟弟,给弟弟擦脚,在与弟弟互动的同时展示了一个长兄如父的形象。

  也透过弟弟建立了一个流氓形象,夜里给不同姑娘打电话招来家里,帮弟弟打架报仇,以及帮助被混混欺负的小摊贩,拍下证据交给警察。

  最后的影片的一个小反转,是他帮助的小贩将消息泄露给警察,而医院的护士和医生则帮助他逃走。同时开篇提到沪式童谣:“拔啊拔,拔啊拔,拔不出,老头子叫老太婆来,帮他拔萝卜,”这段歌谣则成了后来他偷拿走钱箱的关键独,形成了人物紧张的标准。

  在这短暂的31分钟中里,可以看到一个极为复杂人物。他明明喜欢李卓,却跟不同的女性保持炮友关系;而又肩负家庭重担,病重的母亲,年幼读书的弟弟;犯了法,最后逃脱时又有说不出来的开心,甚至调侃“自己会改”,也在逃脱前说对不起小张。

  这部短片的剧作,很是厉害又极为现代化。影片中不是毫无瑕疵的主角,而滑头滑脑却又有责任的矛盾型的主角,他们在生活中沉浮,这也是缘何可以打动观众的原因。

  除了剧作层面,视听处理得也是颇为生动的。不是保守的运用某一种调性,在胡天帮助小摊贩的部分采用了长镜头的调度,隔着玻璃去讲述这件热心,同时玻璃内接电话则是他自己的生活困顿。

  这种方式,即有空间感的真实又形成了故事层面的对比,玻璃内外。他的热心更与后面小摊贩的出卖形成了对比。江湖义气,还是在胡天这一面,没有玻璃的阻挡。

  同时,在胡天帮助弟弟报仇的段落,视听上的感觉又是充满江湖气的。总体来看,这部短片在剧作与视听都配得上所谓最佳二字。

  但就《犯罪分子》本身来说,还只是一部短片,但是至少这个影片是一个高水平的开始。关于逃之夭夭方面的影片,后有《赛末点》这样精彩的故事。

  但相较于人物的复杂性和立体感来讲,不得不说连伍迪·艾伦都逊色于《犯罪分子》这部短片。

  我们的狂热,应该给予这样的作品,毕竟中国电影从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家,但烂片横行总是令人无语。还记得特朗普在调侃为何是韩国电影拿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时:“说我们有《乱世佳人》,咱们能让乱世佳人回归吗?”

  笔者也想模仿这样的句式,我们有《神女》、《霸王别姬》、《盗马贼》、《颐和园》、《红高粱》、《小武》……哪怕是最近也有《狗十三》、《大象席地而坐》,以及《八佰》,能让它们回归吗?

  ————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以及电影截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