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100字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是一部由李涛歌执导,宋晓宇 / 李垚 / 徐炜主演的一部动作 / 战争 / 动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一):我们应如何走过传奇的一生?
我们穷尽一生,或许都在思索,如何能走完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是要碌碌无为,还是要惊天动地?可惜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动画电影《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也许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启发,作为一部合家欢电影,全家一起去感受下大象林旺的传奇一生,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相关讨论,会成为一次宝贵的经历。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二):总有些往事动人
在网上看剧情梗概时,给笔者的直观印象并不很好,前有抗日神剧,后有“成人动画”(此成人动画非彼成人动画,是一些商业化或并不成熟的动画制作),夹击着这部动画电影,但等你真正感受到电影内容之后就会有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态度,既是一个有关抗战的故事,也是一段人与动物深情的佳话,一头出尽洋相的小象,一个勇敢坚强的小男孩被俘之后克服诸多磨难成为小英雄并双双授予荣誉或嘉奖的故事。最感人的就是结尾处,战争结束了,林旺来到了台湾定居,却依旧思念着自己的老朋友旺崽,一曲象笛声让两个跨越半个世纪的老人重逢,也是全影让人最感动的地方,最后得知只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之时,又感叹生命真的很伟大,缘分也很奇妙。(当然,笔者查了一下,真的有同名同姓的林旺,顿时肃然起敬)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三):作为湖南人,看到本土动画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有点自豪。
按常理来说,我这个年龄是不适合出入这样的片场的,符合所有家长的心态,带孩子来看看这样的国产动画片,其一是作为家长的义务,其二是出于自己本身对于这类据说有原型的题材的好奇心态,谁让国产动画这些题材主要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甚至十岁以下的孩子。
其实对于这样一类题材,乍一看来确实不讨喜,战火纷飞的场面真的适合来做动画吗?但是对同一个题材的诠释,还真的有万千种角度,撷取的元素不同,产生的效果、吸引的人群都会迥异。说来也有趣,我看这样一个片子,并不是说我有多老套,想要孩子接受一下传统教育云云,恰恰相反,我是真的极力反对让孩子去接受那些粗制滥造,笑完以后就脑袋空空的片子的,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完全是出于我对于敢于来做这样一个题材的人油然而生产生的一种敬意。至少于我而言,在市场如此浮躁的今天,选择这样一个故事无疑冒着巨大风险,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或者是制片方真的对此有股不得不表达的情愫。
听说这部片子点映,出于某种敬意,工作日抽空带儿子来支持一下。来到东塘影院,还看到片方邀请了好多老兵观影,挺有感触的。看完以后觉得值得这抛开繁杂事务的半个工作日。我不是很懂动画,制作上作为外行人觉得色彩过于明艳了点儿,不然会更加大气,当然,片方出于受众的考虑也不一定,况且,国产制作整体水准下,这样的制作已经是不错,硬是要和皮克斯、蓝天工作室去比我只能说你眼高手低了。
并且值得欣慰的是,看到一大半的时候,儿子依旧饶有兴趣地盯着屏幕,我也没有像以往看某些国产动画一样昏昏欲睡,儿子好几次被逗得捧腹大笑,对于一个平日里只爱看赛尔号那类题材的孩子来说,这并不容易。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四):《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为现实题材点赞
我们总说,希望能看见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为什么呢?因为现实生活才是最最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它孕育出编剧们用脑子根本想不出来的情节,而且这种情节都是如此合理的存在,符合逻辑的存在,比那些凭空臆造、肆意妄为的空想要扎实得多。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就是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作品。所以,当你看到象鼻彩绘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小小的细节一下子把你带到滇缅边境。因为象鼻彩绘真的是现实中的事,那些充满宗教仪式感的设计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
林旺想要把象王崑的象牙从日本人那里夺回来的情节是分外精彩的,因为它没有给自己定下要战胜日本人的宏伟目标,它只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让自己能心安的小目标。但是这个小目标却收获了观众大大的内心共鸣,因为它是真实可信的。
给一匹马或者一头大象授予军衔这种事,如果不是真实出现了的,是很难出现在动画作品中的,因为编剧想不出这样绝妙的点子来。而一旦它真实地出现了,我们把它抓住并编写进剧情,它就成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人和动物是可以形成深厚友谊的,授予动物军衔,象征着我们承认了这样的战友关系,是对动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彼此共同经历过的事情的一种勿忘和共勉。
和《犹太女孩在上海2》一样,这类现实题材作品都喜欢采用倒叙的手法,先讲述几十年后的一个结果,再引入对过去的回忆,这在普通动画中是不敢想象的。历史的纵深感以及现实的积淀感,都使这种倒叙最终回到现实时,把情绪烘托到一种十分感人的地步。
所以,虽然这部影片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比如人物造型的随意,比如对战争过于简化的处理,比如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稍显不足,再比如人物情绪的变化略显突兀等等,但我还是要为影片中洋溢出的浓郁的真实生活的气息而点赞。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五):怀“隔岸观火”之心来,反而有别样收获。
7月初被邀请看这个部片子的点映时,毫不遮掩的说,是带着一颗“隔岸观火”的心态来的,国产动画看过不少,台词造作、逻辑混乱、制作粗糙的比比皆是,除了魁拔等少数几部能入眼的外,其余的总能让人唏嘘又无奈。但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出乎意料的,觉得值得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看一看。
撇去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相对成功,这部片子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主创在题材上的用心良苦。单单看这样的影片标题并不起眼,虽然避开了那些类似八九十年代学校组织看回来还非得写观后感的爱国主义教育片之嫌,但也并不算吸睛。宣传海报上赫然写着“二战中的大象英雄”,较真如我,特此度娘了一下,果然是真实题材,就这一点来说,在国产动画里,这样的故事真的不多,题材也难得的宝贵。就这份情怀来说,也在最初就令我好感倍增。
成人的视野往往掺杂了些许偏见,战争题材的动画不是没有(我觉得没有黑某某号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往往看完后恨不得自戳双目。反而是点映中观看这部片子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把这当作是什么严肃的题材,(也或许真的对于这些都还未形成概念),嘻嘻哈哈地进场,看后半段齐刷刷地被吸引得安安静静观影了。当然,这个推荐并不是说我钟情于这类题材,制片方好似也在刻意营造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全力刻画的是主角的精神成长史,塑造的也都是友谊与家国情怀,成功地避免了此类题材容易涌现的说教意味,这一点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影片中的几个小主人公的形象虽然不能说能够大力褒奖(私以为那个驴子兄其实还挺传神),但是性格塑造还算饱满,即使是小角色,倒也个个有特点,常常带来意外转机,博来欢笑一片。总的说来。几位主人公虽然性格迥异,但个个都是古灵精怪,给全片营造出不少喜感。
相较于某些过于低龄却大卖特卖的片子来说,如果我有孩子,我更愿意让他来看看这样的故事,毕竟,正能量的传递,并不在于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题材,而在于这样一个故事,是真真正正地让当今的孩子去感受战火硝烟年代的困苦和不易,潜移默化地引领如今的孩子们学着去勇于担当、去关爱他人。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六):大象参军抗日,战场出生入死立军功,活86岁被授荣誉市民
这部影片讲述了“林旺”由一只胆怯的小象逐渐成为真正的“战象”。但本片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改编于一个真实的战场故事。 (一)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由于日军在缅甸打败了英法军队,中缅通道被日本人控制。中国战区的作战物资、武器弹药仅能维持2个月,不少兵工厂因缺少钢材被迫停工,还有很多飞机因油料短缺而停飞。在长沙会战中,因炮弹告罄导致战局处于被动。 在这背景下,孙立人带远征军约10万人,奔赴缅甸协助英军作战。 1943年,孙立人率部攻打南坎时,在瑞丽江附近从日军手中缴获13头大象,不少大象已被日军折磨得伤痕累累,其中有一头名叫林旺,这是13头大象中最年轻健壮的一头。 这些大象,是缅甸人用于在林间运送物资的,后被日军掠去使用。一般情况下,每头大象只能负重250到300公斤,但日军完全不顾大象死活,常常让大象背负500公斤以上的物资,林旺的很多伙伴因高强度的劳动而痛苦死去,林旺坚强地活了下来。 (二) 远征军得到这些大象,对它们进行了安抚治疗,待痊愈后将它们投入了战场。 士兵们利用大象搭建桥墩,搬运木材,运送物资,大象很快成了士兵们的亲密伙伴。收复南坎后,孙立人夸赞大象“首立战功”,大象正式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跟随部队征战。大象与士兵们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立下许多战功。 1945年,中国远征军回国,这13头大象怎么处置成了问题。孙立人认为,既然大象已编入远征军序列,就应随军回国。但在长途跋涉中,有6头大象病死途中。 回国后,孙立人将其中4头分别送给了北京、南京、上海和长沙的动物园,将林旺和另外2头母象留在了广州动物园。后来广州白云山修建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时,林旺和另外2头母象还参加了建墓材料的搬运工作。 (三) 1947年,孙立人去台训练新军,走时舍不得这3头大象,下令将它们随部队一起运往对岸。 到台后,孙立人将它们安顿在凤山基地操场,以便他随时探望。他还经常带自己的友人去看望林旺,与它拍照留念。 1954年,孙立人将林旺送给了动物园。人们都知道林旺的传奇经历,林旺成为明星动物,很多儿童甚至称呼它为“林旺爷爷”。 2003年2月26日,林旺去世,享年86岁,这在亚洲象中算是高寿了。为林旺举行的纪念活动持续了1个月,林旺还被授予荣誉市民。2004年,林旺被制作成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象标本,供参观纪念。 文章转载自兵说视界微信公众号 这部动画制作是很成问题,但是也不要肆意诋毁,尊敬先辈的抗日成果。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七):大象参军抗日,战场出生入死立军功,活86岁被授荣誉市民
这部影片讲述了“林旺”由一只胆怯的小象逐渐成为真正的“战象”。但本片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改编于一个真实的战场故事。 (一)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由于日军在缅甸打败了英法军队,中缅通道被日本人控制。中国战区的作战物资、武器弹药仅能维持2个月,不少兵工厂因缺少钢材被迫停工,还有很多飞机因油料短缺而停飞。在长沙会战中,因炮弹告罄导致战局处于被动。 在这背景下,孙立人带远征军约10万人,奔赴缅甸协助英军作战。 1943年,孙立人率部攻打南坎时,在瑞丽江附近从日军手中缴获13头大象,不少大象已被日军折磨得伤痕累累,其中有一头名叫林旺,这是13头大象中最年轻健壮的一头。 这些大象,是缅甸人用于在林间运送物资的,后被日军掠去使用。一般情况下,每头大象只能负重250到300公斤,但日军完全不顾大象死活,常常让大象背负500公斤以上的物资,林旺的很多伙伴因高强度的劳动而痛苦死去,林旺坚强地活了下来。 (二) 远征军得到这些大象,对它们进行了安抚治疗,待痊愈后将它们投入了战场。 士兵们利用大象搭建桥墩,搬运木材,运送物资,大象很快成了士兵们的亲密伙伴。收复南坎后,孙立人夸赞大象“首立战功”,大象正式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跟随部队征战。大象与士兵们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立下许多战功。 1945年,中国远征军回国,这13头大象怎么处置成了问题。孙立人认为,既然大象已编入远征军序列,就应随军回国。但在长途跋涉中,有6头大象病死途中。 回国后,孙立人将其中4头分别送给了北京、南京、上海和长沙的动物园,将林旺和另外2头母象留在了广州动物园。后来广州白云山修建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时,林旺和另外2头母象还参加了建墓材料的搬运工作。 (三) 1947年,孙立人去台训练新军,走时舍不得这3头大象,下令将它们随部队一起运往对岸。 到台后,孙立人将它们安顿在凤山基地操场,以便他随时探望。他还经常带自己的友人去看望林旺,与它拍照留念。 1954年,孙立人将林旺送给了动物园。人们都知道林旺的传奇经历,林旺成为明星动物,很多儿童甚至称呼它为“林旺爷爷”。 2003年2月26日,林旺去世,享年86岁,这在亚洲象中算是高寿了。为林旺举行的纪念活动持续了1个月,林旺还被授予荣誉市民。2004年,林旺被制作成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象标本,供参观纪念。 文章转载自兵说视界微信公众号 这部动画制作是很成问题,但是也不要肆意诋毁,尊敬先辈的抗日成果。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八):一代战象化身英雄教会孩子成长
在孩子们的眼中,林旺是一头萌萌的小象,而在世人眼中,它是一头战功卓著的战象。从一头胆小如鼠的小象,到战胜自我“一炮成名”,这其中代表的成长。孩子们看到的是英雄炼成记,而成人看到是关于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
众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看动画片,总是颇有微词,不是因为当下国产动画低幼、暴力,就是因为害怕孩子养成看电视的习惯而无心学习。其实,这些都是教育方式的固步自封,为什么国外的孩子会享受开放式的教育?这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化属性的差异,然而我们的孩子与同龄国外的孩子无论在见识方面,还是自立能力都会强于我们。
孩子的心灵的建设重在见识、引导,在孩子们的心里“英雄”这个词语其实是模糊的,他们只知道蜘蛛侠、八路军……就是英雄。然而这些英雄的事迹大都在父辈的言语中得知,其次就是在影视剧中感知。而在动画片《大象林旺》,通过一头小象从担心、爱闹、到勇敢无畏,一炮成名,这是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参照林旺的成长会得以启迪,从这个层面上讲,《大象林旺》是一部教育意义极大的动画片。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讲述了还是小象的林旺初次进入中国远征军,以及初次接触战争的青涩故事。胆小的小象如何脱胎换骨,战胜自我,最终一炮成名。把历史印记融入动画片中,这可能是国产动画片的首次尝试,一方面能让孩子形象的了解那段历史,铭记抗日战争,从而做到铭记。
旺仔与小象林旺一起成长,云南边境的一头萌宠小象,从捣蛋鬼、胆小鬼,到一代战象,林旺成才并成名,相信孩子们在看这部动画片时潜意识中也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成长的概念。 其实,现实生活中幼年小象林旺的形象更像是众多小孩子们的真实写照。
前文提到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教育差别,大多数中国孩子从小就要比国外的孩子们更加内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国内国外的孩子都是一样,先天心思简单,区别只是后天家长的教育方式。中国家长的教育偏于内敛从而禁锢的孩子的个性,而国外的教育方式更加开放。对于孩子们爱秀和表达欲望的本能,父母和成年人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并加以引导,让他们在合适的场合勇于表现自己,尊重孩子们的天性更有利于将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
这是一头真实存在的小象,一代战象的佳话也因真实而传颂。从蠢萌小象、胆小象,到威猛战象、一炮成名,这是一段英雄成长的经历。生动的动画形象,励志的故事情节,其中融入了历史的印记,让孩子们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一方面启迪成长,另一方面还能感知历史、铭记历史。像《大象林旺》这样的国产动画,我们希望越多越好。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九):年少的英雄梦想永不寂灭
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如《乱世佳人》,通过记叙战争的暴戾与残酷无情来反衬人类强大的求生意志与美好情感,而诸如《疯狂动物城》这样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近年来也是数见不鲜。一部由李涛歌执导的动作冒险动画电影《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则将这两个经典题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动物与人类之间最为纯粹的惺惺相惜的真挚情感。
电影《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中国远征军服役的一头叫做林旺的战象的真实传奇故事。二战的烽火狼烟逐渐蔓延至中缅边境,大象林旺和小主人旺崽被俘,关押在日军集中营,在被中国远征军解救以后,林旺逐渐由一只胆小怕事的小象成长为一名功绩斐然的战斗英雄。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故事,本身就已经足够动人。根据二战历史的真实记载,确实存在这样一头传奇般的英雄象,并且在战争结束、和平来临的时候渡过海峡,抵达台湾高雄,在台北市立动物园度过它的传奇一生,甚至在逝世的那一刻都是传奇:八十六岁的寿命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亚洲象。试想在一片水深火热的枪林弹雨中,一只战象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战斗意志的最佳激励。庞大的身躯下是民族魂,是不死的英雄梦想。多年以后,经历过那一场战争的人会将这个故事讲给想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孩子们听:是的,我们记得那头战象。
不同于追求暴戾血腥、残酷悲情的厮杀场面的战争电影,这一部放给青少年儿童看的《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用轻松幽默的卖萌路线,俘获了大批大朋友小朋友纯真的赤子之心。根据动物视角,自然而然发展出一条流畅的剧情主线,影片中每一只动物的形象设定,无论是正角还是反派,都能够发现其呆萌可爱、夸张搞笑的一面。二战的历史题材不但没有给本片奠定沉重阴暗的感情基调,而且通过轻松诙谐的视角,让青少年儿童们在笑料百出的愉快氛围中加深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与感知。
电影《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最为难能可贵的莫过于对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理念的阐释与传达。战象林旺和小主人旺崽从小亲密无间,时时刻刻都为对方着想,永永远远不离不弃。动画电影,尤其是欧美动漫中,往往极度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原本平凡庸碌的少年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成为了一个战斗力无穷的大英雄,在邪恶的阴影即将笼罩最后一片天空的一刻,如同一束刺眼光线划破惨淡夜空,拯救整个地球的人类于危难之中。诸如此类的电影容易通过激烈的打斗场面给人以虚假的成就感,所谓的三分钟热血,其实就是这个意思。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更应关注的是对于内在自我成长的观照。大象林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传奇英雄,最为关键的契机是在年少时用勇气克服了自身的缺陷,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最终才能够一炮成名。热血十足的英雄梦想固然可贵,但稳扎稳打的自我成就最重要。
有轻松幽默、有笑泪交杂、有悲欢离合,电影《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幽默而深刻、催泪又温情,是一部在合家欢中能够有所得、有所收获的动画电影。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影评(十):需要铭记的历史,小朋友能看懂的传奇
每逢暑假都会陪女儿看看动画片,这也许是父亲和女儿之间最合适的娱乐项目。但尴尬的是,除了在家守着电视,电影院里适合小朋友看的电影少之又少,不过和前几年《喜羊羊》、《熊出没》等毫无营养的动画片相比,今年的暑假多了一部《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是带小朋友走进影院的不二之选。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虽然是动画片,但和其他的作品相比非常特别,故事的背景放在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从日本人手中解救了一头缅甸来的亚洲象,带着它参加了抗日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林旺从一头小象成长为一头大象,也和陪伴它的小男孩旺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媒体和资讯爆炸的当下,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片其实并不匮乏,荧幕上的动物或高度拟人化,或搞笑卖萌,几乎固化了孩子们的“动画观”,相比这些作品,《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在于它寓教于乐的剧情和正确的价值观输出。
影片中的大象林旺并没有高度拟人化,相应的,电影采用了双视角,一方面是抗日战争中人类的视角,身处和平年代,战争离我们远去,革命先烈们的忘我牺牲、浴血奋战应该被历史和后人铭记,让我们的下一代知晓并理解这段历史其实是很困难的,如果仅靠书本很难被他们接受,《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能够让小朋友们乐于回顾和接纳这段历史,意义非凡。女儿在看看电影的过程中就不时的问我,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他们不能回家?为什么现在不打仗了……
另外一个是大象林旺的视角,这一部分小朋友会看的兴味盎然,大象的视角看人类本身就很有趣,再加上一匹高冷的白马、一头幽默风趣的驴子,三个动物间有很多趣事和笑点,让这部电影成为了幽默又深刻的反战作品。
从最初的胆小恐惧,到最后的“一炮成名”,林旺从小象成长为一头合格的战象,贯穿影片始终的还有动画片中比较常见的成长元素,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部分也非常有教育意义。对于自己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的女儿,学习知识可以交给学校,但如何让她明白长大的意义,教她学会做人,其实更多是父母的责任,但这部分也是很困难的。成长,意味着要勇敢,要有使命感、责任感,遇到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不退缩、不逃避,这些都在林旺的成长过程中传递出来了,从开始的一无是处,到高潮部分的一炮成名,非常振奋人心,对于女儿来说,相当于上了宝贵的一课。而大象林旺从抗战英雄到迟暮之年的老骥伏枥,八十多年的生命历程铸就传奇,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也有足够的吸引力。
最后想说的是,《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称得上制作精良、细节考究。动画形象的设定、色彩的搭配,对自然风光的展现等都极具亲和力,主创团队显然从小朋友的审美出发,照顾了这一部分观影群体,虽是二战背景,但并没给影片压上沉重的包袱,画面上没有满目疮痍,反之,是充满喜感的形象设计和赏心悦目的色彩搭配。其实电影中关于象笛、米糕、竹楼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我的知识空白区,为了给女儿解释,看过电影专门上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这时才发现影片在细节上非常考究,凸显了傣族的文化特色,这是电影出品方注重细节、尊重观众的体现。相信这部有内涵、有趣味、有诚意的作品会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也希望能得到应有的票房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