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读后感1000字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是一本由姬晓安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读后感(一):自由与爱
在这世间,爱是最美的烟尘,是我们永远梦着的诗与远方。为了爱情我们可以不顾一切,只为抓住它,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可它是一缕青烟,并不能被我们清楚地握在手中。它如风,在你脸上拂过,你知道,但不会像雨一样滴落在你身上让你摸起来有真实的触感。它来过,你知道,我知道,但不会留下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 这是爱情的可爱之处,也是它的不可捉摸之处。爱情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可以使最自信的人变得患得患失,也会使大大咧咧的人变得小心谨慎,爱上某个人,自己的情绪就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绳系在了那个人身上,那个人的一展每一回首都能在你的心里激起万千波澜,情绪跟着大起大伏,这个时候,我们相信我们被某个人奴役了,但对方可能根本毫无觉察。 因此,爱使我们变得盲目,变得卑微,就像得了某种伤寒症,心头时而大冷时而大热,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爱是这般的蛮不讲理,但我们却不能对我们所爱的对象蛮不讲理,为了靠近TA,我们只有披上厚厚的铠甲,佯装成最虚伪的样子,尽为地逢迎着TA。 但当我们得到对方爱的回应、爱的许可,我们完完全全拥有对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卸下防备,变得肆无忌惮,以为我们相爱你就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接纳我的所有,包括强势与不堪。一段伤痕累累、欲罢不能的爱就是这么来的,这不是源于我们不爱,只是因为我们太爱,而失去了分寸感。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读后感(二):关于恋爱,你应该明白一些东西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是畅销作者姬晓安所著,以女性的视角来写两性在恋爱关系。作者的观点在很多地方与独立女性或是“女强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认为这是新时代女性应该有的观点,不论男女,自力更生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自我尊重。
从失恋悲伤中站起来
如今的时代,不像以前生活很慢,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现在谁还不是一个有故事的男孩/女孩,谁能够拍着胸脯说这一生就他/她了,或许可以当作一个情话说出来,可是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想大部分人都没谱。失恋没什么,重要的是怎么面对。
很多人在失恋过后都不敢再去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了,甚至会对其产生恐惧。进入到一个尴尬的境地:一个人寂寞,两个人又怕错。失恋是痛苦的,尤其是被分手的一方,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治愈,这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状态,这没有错,但是一定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在失败的恋情中看清自己是最重要的。
如何从失恋中站起来,并不像治愈视频中痛骂前任怎么怎么不好,这样的作法不仅是在自我欺骗,而且是在贬低自己,对缓解失恋带来的悲痛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很多失恋的人只看到了对方的问题,很少看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恋情失败了,自己要是还没成长,那可能是没长心。
越独立,越美好
女性幻想自己能够遇到真命天子,男性则幻想嫁给白富美,完成屌丝逆袭,然而那些只不过是出现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桥段。现实中,高富帅和白富美是眼瞎了吗?凭什么看上你,要颜值颜值没有,要能力能力没有,还想着“霸道总裁爱上你”、“屌丝榜上白富美”,简直是痴心妄想。
如今的时代比以前好多了,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该结婚结婚,该离婚离婚,完全看自己,或许还有很多家庭依旧保有陈旧观点与思想,但是社会变得多元了,你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依靠谁。
女性的安全感并不是只能靠男性来获取,也可以依靠自己,体弱的练散打,没钱的就学一样吃饭的本事,别整天看那些负面新闻,有抱怨的时间,多看看书。一个人独立与否归根结底就是懒的。
当然了,这里不仅仅说的是女性,男女都一样,改掉懒惰的毛病什么都好了,吃饭香了,睡眠也好了。
恋爱与结婚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谁都想自己的爱情一步到位,但是感情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两个人总要有一段时间用来磨合、了解,看看三观合不合,对方的习惯是否能够接受,这些都需要时间的。
恋爱与婚姻是不同的,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是现实的,是茶米油盐酱醋茶,没有那么多甜蜜,如果恋爱阶段都没有相处得很好,那么两个人步入婚姻之后生活会变得窒息。
如果以结婚为目的来谈恋爱,两个人会很压抑,因为提前进入婚姻阶段,没有缓冲,一下子两个人就僵住了。所以把恋爱就当作恋爱,结婚的事情慢慢来。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读后感(三):做一个精致的女人,宁愿做自己的女王,也不要做别人的王后
菲·贝利说,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
在5月20日那天,魏晨在微博写道:“终成眷属”,也是在同一天,罗志祥在微博写了一篇文章《男孩女孩》,并艾特了曾经的女友周扬青,两位女孩都是爱情中的女主角,但结局却不同,一位成了妻子,一位成了旧爱,至于,罗志祥和周扬青以后是否会复合,目前也是未知。
可见,爱情具有不确定性。无论何时,我们都要选择做一个精致的女人,宁愿做自己的女王,也不要做别人的王后。
在《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一书中,作者也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宁愿做自己的女王,也不要做别人的王后,书中以爱情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爱情与个人成长的相关内容,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籍。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这本书的作者姬晓安,理性思考,感性生活的践行者,心理咨询师,擅长以简洁的文笔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观点新颖。
①没有一段关系值得你放弃自己,去做别人,我们的人生状态价值千金
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爱情。一个人如果不自信,给人的感觉就是唯唯诺诺,又如何充满底气地去深爱呢?
书中列举了一个案例。男孩和女孩彼此是网友,只是发过照片,从未见过面,男孩非常想见她,后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女孩,只是对话时,发现声音不对,原来女孩不愿以真实容颜见男孩,找了一位替身。
结局可想而知了,他们的感情结束了。
无论何时,我们要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装成最好的自己,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你去做别人,放弃了自我,还能用什么去爱呢?况且,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你,就是爱你本来的样子,那才是真正的爱。
当我们坦诚做自己时,我们的人生状态就是最好的,因为做自己是最快乐的,而一个人的状态价值千金。
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应放在自己身上,与其投资婚姻,不如投资自己
一个人的状态好与不好,我们是能够感觉得到的,是精致的还是邋遢的,一目了然。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与坏,完全是自己平时综合管理的一种呈现。
当一个人自身缺乏内心的支撑,缺乏应变能力,也代表着输不起,尤其是那些喜欢把生活的期待寄托在恋人身上的人,更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把心力用在自己身上,改变自我是可以做到的,改变别人就有难度了,除非对方愿意,你才会心想事成。
婚姻,是成功的一条辅线,当你本来就是凤凰时,你自然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就是一只平凡的鸟,婚姻就是一个精美的笼子,无法让我们蜕变成凤凰。
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应放在自己身上,专注于自我成长,当你努力做到最好时,你自然会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无论何时,你的人生想匹配什么样的生活,往往都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当你是一位精致的美人时,你定会焕发出最美的光彩。
辛弃疾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世上的事情,最不能勉强的就是爱情。任何时候,选择做自己的英雄,只要你的心中有光,所有的困难,都会变为成就你前进的力量。
作者姬晓安在书中有一段文字,她说,网上曾有人发起投票,如果可以选,在邓文迪和霍尔之间,你选择做谁?出人意料的是,80%的姑娘都选了做董明珠。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做“女王”永远都比做“王后”更有吸引力。
总之,《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一书,作者姬晓安就是想告诉读者,无论何时, 都要拥有一个坚定的自我,做一位精致的人,时刻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你一定会心想事成的。书中内容精彩,值得读者细细品读赏析。
文章作者简介:梦苑静儿,情感领域创作者,喜爱读书,穿梭于文字丛林中的女子,手百问答达人。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读后感(四):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总会在生命里开花
童年记忆最深的,大概就是坐在夜空之下,听大人们讲述着天空中的爱情故事。什么牛郎织女、董永和七仙女,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故事,对我来说记忆最深的则是嫦娥奔月。小小的我不懂得大人世界里所谓的爱情,那些故事在我这里则只能是故事,那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不可思议的各种神话故事。面对这些故事,我唯一能做的便是看着夜空中那一闪一闪的星星,思索着真的会有人住在那个看上去小小的地方吗?
长大之后的我,学会了思考。嫦娥奔月真的是因为打不过那个人所以黯然伤神的一个人吃掉了仙丹吗?织女也好七仙女也罢,她们真的是因为羡慕人世间的爱情所以才来到人间,找到了一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放牛郎吗?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祝英台更是在梁山伯的坟墓前殉情变成了蝴蝶……
人生在世,明明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去发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要在情感的世界里,唉声叹气?如果小时候没有那些大人们讲述的故事,我想我的童年里,最向往的应该还是更美好的生活。毕竟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有时候爱情是可有可无的。但是长大后我相信,只要愿意,那些爱情总会在生命里开花,不是吗?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就是一本讲述了爱情的故事集,在这本故事集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的年轻男女,在爱情面前各自的模样。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美好的爱情呢?两个相爱的人共同创造自己的小世界?有时候我如此思索着,却发现大部分的人的爱情,掺杂了太多其他的因素。
很多人认为,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喜欢就在一起,然后结婚生子;不喜欢就分开,彼此不纠结,也不耽误彼此的人生。但是啊,人世间的人啊,却往往并不是这样就能够满足的。在一起的人们,有可能彼此信任也有可能彼此不信任,而分开的人们也许想要复合,也许想要逃离的更加遥远。
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存在,人心以及人的欲望。人这种奇怪的生物,总认为自己付出了之后就一定必须得到回报,所以很多的父母都会以“为你好”来压制自己的孩子听从自己的话语生活。而这句“为你好”放在情侣身上,同样也能够起到压制作用,特别是当两个人从身份到地位到家庭都有明显区别的时候,这些就显得尤为明显。
有的人,在家庭里感受不到任何一丝的爱意,便觉得找一个伴侣之后一定就能从伴侣的身上寻找到自己从小缺失的爱。但是往往这样的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找到了一个自己付出了无数却依然得不到的爱的人。
有的人,从小到大在有爱的家里长大,所以对人对事都有着一定的宽容心和包容心,他们不会把什么都记挂在心里,也不会什么都考虑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存在,实际上他们确是给人最大自由的存在。
还有的人,以为把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控制在手里便是爱,可到头来,抓在手里的那一双手,却残忍的选择了离开。付出的人终究开始歇斯底里:“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到底为什么不爱我。”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这本书,通过不同的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是付出,爱是包容,爱是相互理解,爱是给你足够的空间让你飞翔。
其实,真要说具体的爱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任何一个人,只要获得了爱,她一定会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让身边的人都感觉到幸福。
这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一个男人,得意洋洋的拍下了自己老婆为自己洗衣服的模样,并附上了一段话。原本以为这话语的内容是感谢老婆为自己的付出,结果看了之后才发现话语的内容是——当初辛辛苦苦追求你数年,终于把你追到手,你还不是得给我洗衣服做饭做家务?
辛辛苦苦用数年的时间终于把自己心中的女神追回了家,然后用如此的语言去告诉大家这个现在披头散发洗衣服的女人是曾经的女神,如果那女孩看到了这条信息,心里的落差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是我,也许会失望,也许失望之后便是离开吧。
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一种信任之后的结果。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应该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收获。相爱的人历经艰难走到一起,更是应该好好的珍惜彼此,然后幸福的生活。可是反观现在的世界,爱情不知道在哪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每天看到无数的人在网络里发布着单身狗的宣言,然后一边说着羡慕别人的话语一边继续宅在家里。
爱情说白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也许没有硝烟,但是一定会有比较。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必然也都会从这个社会的生存之中,学会爱与被爱,然后从一次次的伤害之中学会成长。爱情有伤害吗?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不对的人,伤害就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太过于年轻,不懂得把握各种时机,伤害也会跟随而至。
但是在我们需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这一条人生路之中,必定也会有让生命开出美丽花朵的存在,这便是爱情。区别于亲情和友情的爱情,只有两个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且志趣相投才能够拥有。爱情不是非你不可,而是我愿意跟着你去那个我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你也必然愿意尝试进入我喜欢的地方努力拼搏。
爱情,一场没有结局的圆舞曲,也许没有永远的舞伴,也许一个人就能独舞到天明。但是这五彩斑斓的聚光灯,必然会随着一个人的目光降临,然后开出最灿烂的花朵,照亮明天。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读后感(五):爱情是我和你
在这世间,爱是最美的烟尘,是我们永远梦着的诗与远方。为了爱情我们可以不顾一切,只为抓住它,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可它是一缕青烟,并不能被我们清楚地握在手中。它如风,在你脸上拂过,你知道,但不会像雨一样滴落在你身上让你摸起来有真实的触感。它来过,你知道,我知道,但不会留下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 这是爱情的可爱之处,也是它的不可捉摸之处。爱情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可以使最自信的人变得患得患失,也会使大大咧咧的人变得小心谨慎,爱上某个人,自己的情绪就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绳系在了那个人身上,那个人的一展每一回首都能在你的心里激起万千波澜,情绪跟着大起大伏,这个时候,我们相信我们被某个人奴役了,但对方可能根本毫无觉察。 因此,爱使我们变得盲目,变得卑微,就像得了某种伤寒症,心头时而大冷时而大热,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爱是这般的蛮不讲理,但我们却不能对我们所爱的对象蛮不讲理,为了靠近TA,我们只有披上厚厚的铠甲,佯装成最虚伪的样子,尽为地逢迎着TA。 但当我们得到对方爱的回应、爱的许可,我们完完全全拥有对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卸下防备,变得肆无忌惮,以为我们相爱你就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接纳我的所有,包括强势与不堪。一段伤痕累累、欲罢不能的爱就是这么来的,这不是源于我们不爱,只是因为我们太爱,而失去了分寸感。
爱使我们沉沦,爱使我们发狂,但它往往始于美好,却不能总是终于美好。爱是我和你,也仅仅只是我和你。 爱是我和你,一“和”字,代表了你我的不可分,我们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的名字叫做“爱”。 爱是我和你,“我”和“你”代表我们是两个彼此独立、平等的存在。虽然我们是一个团体,但并没有从属地位的分别。 爱是我和你,在这个团体中,也仅仅是我和你,它是一个封闭的圆,不需要任何第三看的掺入。 这是一个呼唤爱情的年代,也是一个信奉爱情的年代,或许相较于之前禁欲时代的寡淡生活,现在很多人都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妙滋味,但相伴而来的,也处处是受着情伤的人,很少有人一生只爱一个人,更少人能与始于初恋,终于初恋。 爱是这般美好,也是这般残酷,如何好好爱,清爽活,也许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畅销书作者、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姬晓安在她的新书《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中,就很清楚的阐述了这个道理。 一、爱是我和你,是彼此的吸引 一段爱情,始于懵懂,是靠彼此的吸引。在年少时,我们曾固执地爱着某个人,不管有没有回应,不顾会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因此,很多她爱上他,他又爱上她的戏码总是不断上演,有的人爱得累了,终于趴下了,有的人在虚无里坚守一生,误人又误己。 爱最重要的是有回应,只要有回应的爱才能称其为爱情。单恋或暗恋并不是爱,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幻象,我们爱着的,不过是自己未被满足的某种渴求,我们把这种渴求投注在了某个我们并不了解的人身上,因此就形成了一种固执的坚守。
一个人的爱恋,它很苦也很甜。苦在于总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永远不会有回响,甜在于你可以用你的想象任意去爱TA,去诠释TA,不会经历任何相处时的不快和伤痛的回忆。但这种爱,它总归是虚无的,爱是彼此的吸引和相互的回应,一个人的爱,不是爱情,爱情就像打球,要有你来我往,必须是两个人,且只能是两个人。 一个人的爱太孤单,超过两个人的爱又太拥挤,都会使人爱得辛苦。年少的时候,我们容易爱上一个想象中的影子,也喜欢扎堆去爱一个很显眼的人,但这往往更像是个游戏,我们并不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年少莫名的孤单和情思,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远去,彼此心意相通有回应的真爱必将会大浪淘沙,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无论相守或相离,都会值得一代人记忆。 就像郑爽与张翰,董洁与潘粤明,虽然他们早已已不爱,但在人们心里,他们永远是一对。爱就是这般美妙与神奇,彼此曾经深深吸引过,曾经被对方深深爱过,就算此去经年,一切已随风,它却会永远留在那里,供人凭吊,供人叹息。 爱必须要是我和你,彼此深爱。如果不是,是你强要或硬闯,它一定会使你头破血流,身陷囫囵。为了好好活,好好爱,我们必须跨过这些坎、跳过这些坑,因为爱需要两个人彼此的回应。 二、爱是我和你,是彼此的独立 很多幸运的人,得到了一份想要的爱情,却把自己耽于爱情,成了控制与被控制的对象。 像去年北大女生自杀,青岛男生跳楼,在外人看来,那是男才女貌的相配、情投意合的相爱,但其中心酸,却是一言难尽。 我们在爱情中,往往容易迷失,爱上一个我们愿意爱上的人,我们大多会感恩这种得到,会把自己放到很低很低的位置。也有一部分人,他们非常不自信,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人,就会极力控制,生怕对方会离自己而去。
在爱情中,不管是控制和被控制,都是低自尊的表现,是人格没有相对独立的引起的。爱是我和你,但代表的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人相拥,彼此依靠、彼此成全。 我们渴望爱,是带着我们对对方的期盼而去的,是希望能在对方身上得到我们所期盼的东西,为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籍、能满足我们未曾被满足的渴望、会带来我们对未来更多的期待。如果一份爱,让我们如深陷泥潭,或一眼望到头,不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更多向好的可能,我们会那么期盼一份难得的爱情吗? 最好的爱情是爱上一个相当的人,彼此独立、彼此依靠、彼此成全。我会为了你,成了更好的自己,也希望你会为了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虽然风雨同路,相爱的人一起生活会有不同的分工,但一定要相互扶持,彼此携助。就像彼此互为楼梯,你爬几层,就要适时躬下身,让对方也爬上去,这时对方才有可能在你停留的地方躬下身,再把你托上去。 只有彼此独立的人,才有可能彼此成全,成为更好的自己。以一方的牺牲,来托举另一方,是踩在爱人的死尸上往上爬,它建立起来的必然是一个倾斜的空中楼阁,当任何一方不受其重,这座爱情的楼就会轰然倒塌。 站在上面的,虽然风光无限,但因其摇摇欲坠,可能更加危险,而在下面垫底的,可能会因为悲愤不满,釜底抽薪,让一切瞬间灰飞烟灭。
任何时候,相爱的人都要保持相对的独立,然后互为倚靠;站在同等的位置,能够平视。不然,你辛苦追来的爱人,可能不再是你想要的爱人,而是一个你极其不以为然的保姆。而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保姆,那你当初花那么大力气去追,岂不是觉得太亏? 三、爱是我和你,是彼此的成全 书中提到微博上曾发起过一个话题:追到喜欢的人是种怎样的体验?有人发了一段视频,是他妻子蹲在卫生间用一个大水盆洗衣服的场景,此人还配了一段话: 当初为了追你这个大学校花,送了多少花,你闺蜜为难我,你亲戚为难我,现在还不是乖乖给我洗衣服,生俩宝,当免费保姆。 然而,这位老兄不但没被批,还引来一片附和: 当初追了四年才肯嫁给我,现在还不是给我做饭洗衣。 当初害我追了好久,现在还不是…… 在这里,我只能追问各位仁兄,那么辛苦追到校花,只当保姆用,难道没觉得有点亏吗?就为了保住男人的优越地位,把大学校花压在家里当保姆,合适吗?过这样的日子,你那个校花老婆就没有半点怨言吗? 这种夫妻模式,对这些仁兄而言,当时的付出与现在的得到不成正比,对这些老婆们来说,价值与产出不能成正比,难道他们心理就都平衡吗?从这些丈夫的言论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但这种得过且过,讨了便宜还卖乖的行径,着实有些让人不解。你愿意让她一生就这么过?你愿意和她一生都这么过吗? 一段爱情始于美好,一段婚姻是为人生的又一起点,你不带着她往人生更好的风景攀爬,却把她带到山谷低洼,让她受尽辛苦凌辱,你的美好憧憬呢?你的坚实愿望呢?难道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一去不复返了吗? 爱是彼此的独立,也是彼此的成全,她能独立,你却不成全;她能独立,你就能安然勒索依赖了吗? 在这里,男人女人都不该如此自私,也不应如此依赖。你失去了自己,就不得不逼对方也失去自己,因为夫妻是共生关系,一方的表现一定会影响另一方的行为,你不承担的,TA就得承担,你承担了,TA就轻松一点儿了。
但在婚姻里,所有责任与义务必须是共同的承担,不是这是谁的事,那是谁的事。这种责任分工,属于公司,不属于家庭。因为在工作中,我们要尽量除了工作外,少发生点关系,那是为了在工作中能更心平气和、更公正的处理事情,然而,如果你把这一套带回家,一切也许马上玩完。 我们当初爱上对方,决定成立家庭,就是抱着强烈融入对方的渴望而在一起的,如果彼此的独立,是相互的撇清,而不是彼此的成全,那婚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一生很长,一生也很短,我们能不能与自己相爱的人一路走下去,不在于利益捆绑,不在于情感控制,而在于两个彼此独立的灵魂,可以不需要对方过一生,却愿意守着对方过一生,这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能在相互倚靠中相融,也能在摒除了倚靠之后,仍然爱着对方。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是一本关于爱情的灵魂之作,它探讨的不仅仅是我们如何在感情中取舍,而是在情感中我们如何成长,彼此既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也能收获最美好的爱情。 爱,从来不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拦路石,它是帮我们成为更好自己的内驱力,那个注定与我们相爱的人,一定是上天派来成就我们的人,因为只有TA,才能做到最深层次地与我们携助,希望我们一起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