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京城之王》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京城之王》观后感100字

2022-05-29 02:06: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京城之王》观后感100字

  《京城之王》是一部由司马优执导,Jun Zhao / Wang Naixun / Qing Ha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城之王》观后感(一):说实话有点失望

  地点架设在北京看来就是个噱头,80-90年代的时候儿北京还能算是北京,可是这电影里的北京吧······真正的北京人估么着是不认。剧情还能看,就是一故事片儿,不过整体来说,这片子那么回事儿,不能往好电影里归。 其实这种架设在某地域的片子,您不懂可以找人咨询,想当然地来就有点儿不专业了。

  《京城之王》观后感(二):非要说自己是豆汁儿的优格

  本来期望很高,结果是一部属于不是中国人的北京电影。所谓的“京味儿十足”只不过是炒作而已。耐着性子看了45分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导演说是以九十年代末为背景,可是影片里的故事情节和时间,对话中的词语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说实话也就骗骗外国人而已,我说导演,您的胆儿也够肥,三里屯儿不代表整个北京。

  《京城之王》观后感(三):外貌气质比群众演员还群众的两位演得牛

  《京城之王》(King of Peking,2017)这种生活励志片,若不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讲电影,也讲盗版碟,对我这种被盗版碟养大,被励志过而喜欢上电影的人而言,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否则我看不到一半就会睡着。

  不过演这对父子的大哥小弟,两位的外貌气质比群众演员还群众,演起戏来却又丝毫看不出他俩在演戏,比很多大款还牛。

  场景道具也特真实。

  导演司马优(Sam Voutas,1980- )还是个老外耶,我怀疑他已经混成京城老油条了。

  片尾字幕说,这部电影多得众筹成功,才成了电影。

  《京城之王》观后感(四):最酷合夥人

  非常了解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盜版市場的澳大利亞導演,中文說得麻溜麻溜的(笑)。該片意外在海外歐美市場反省很好,大概西方人對於那個年代的情況不太了解,他們看來這是非常新奇有趣的事情;當然對於中國觀眾而已,《京城之王》所講述的故事更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

  主角老王是一名膠片放映員,兒子小王從小因父親原因,耳濡目染了許多電影知識。為爭取兒子的撫養權存錢交贍養費、以及保持著對電影工作的堅持,父子成立了盜版DVD團隊,用土法行銷⋯⋯

  在電影還沒有數字化的那時,當進電影院的機會還沒有現在多,我們是看盜版DVD長大的一代,幾塊錢的光盤簡直是大家的電影啟蒙⋯這是很尷尬卻又影響力深遠的狀況,映後QA時導演也大方聊到,如果沒有盜版光碟那很多小眾作品可能難以推廣、但盜版這件事本身就是不對的,侵犯了知識產權;好在大陸的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盜版現今已經越來越少了,網路上的電影也開始逐步付費正版化。

  本片用兩代電影愛好者的有趣故事,包裝了一個父子間信任與合作關係的愛的題材。導演司馬優說「我不想做99%的刻板華人家庭父子,所以選擇1%像朋友和搭檔一樣的兩人」,這是《京城之王》除去老王巧妙的翻錄影片並製作發行的橋段外,最值得品味的部份,配合小火山的意象設計了不少詼諧生活的碎片。

  致敬電影人,也致敬父輩。

  tw中配外國電影那段太好笑了!

  《京城之王》观后感(五):外国人看中国始终是雾里看花、隔靴抓痒

  还分章节。

  场景的质感总觉得有点假,时间上很多东西觉得对不上,像士多外的“中国移动”字样(那时候应该多见的是寻呼台的广告!),还有“5D体验”,DVD也是2000年后才有的98年都是VCD,“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2007年以后才有的,以前就叫“中国邮政储蓄”,而且取号机取号在银行也远没有那么早,然后银行门口那辆轿车也不对,那种流线款式得桑塔纳2000出来才有,之前都是夏利、大众那种方方正正的。那个椅子电影院倒是对了,话说我们这边还有座文化宫改造的电影院,大厅就保留着这种座椅,4年前去看过一次,超大的厅,挺有味道的,怀旧。“每个月要付1万抚养费”,这是发达国家的标准呢,虽然前妻明摆着“勒索”,勒索不成就要儿子的抚养权,可是法院是不支持这么高的金额的,编剧想当然了。

  关于盗版,导演对中国的盗版事业的了解也太肤浅了,当年潮汕好多老板靠盗版发达,连带养活了中间商、小贩不知道多少人,而且人家盗版还盗出了口碑,有好几家的名字是影迷心目中高质量或者珍稀的代名词。这些盗版商面临网络下载的冲击,很多转型,也有的甚至投身影视制作行业,拍起影视来了,例如中凯,可惜没听说哪家真的成为有影响的公司,以潮汕人的精明,居然在影视圈没什么潮汕人大家,也是奇怪,可能有人会拿文化底蕴说事。对了,做玩具起家的奥飞现在在全力进军影视,不过眼光不对,貌似陷入了麻烦。做盗版是要情怀的,做电影也得要点情怀,赚快钱的心态做不长久,也做不好。

  说是放映员的故事,可迷影的梗并不见有几个。导演是在怀念童年,而不是致敬电影,并且他怀念的是邻居中国人的童年。据说导演司马优是个8、90年代生活在中国的澳洲人,他生活的圈子问题,许多东西都是雾里看花带着想象了。

  父子感情什么的也很一般。

  老王(导演知道老王的梗吧?)最后去南方搬砖去了。

  胖子男主老让我想到姜超,不如用姜超来演,多弄点喜剧元素。

  这个片子满足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猎奇,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都拍出老少边穷的样子,服。坦白说,看这个片子还不如看英国威猛乐队访华那部纪录片有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