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谷》经典观后感1000字
《白鸟谷》是一部由人狼 / 不思凡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鸟谷》观后感(一):看不懂的人只会给差评
我个人猜想
主角为了成长,销毁了曾经的纯真
木鱼是童年的自己给纯真的粮食
影片中的老人是未来的自己(叶子的颜色变化,和老人是一推黑色的鸟变成的)
后来的他想阻止那时的自己销毁以前的纯真
但失败了,还是销毁了,因为他必须成长
主角也哭了,纯真也没了
但是内心深处还是磨灭不了曾经的纯真
这是为了给前面老时候地自己呼唤当时的纯真铺垫
这是一部电影很值得思考的短片
不只是画面
《白鸟谷》观后感(二):小才与大师
画面糅合了中日风格,环境是中国的,人物是日本武士道,以大色块托底,白色作为中心视觉焦点,很有黄永玉国画的味道。确实有美感。近来几年,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小门神等一系列动画电影在视觉美学上的提升有目共睹。
但 电影不是玄学,编剧与导演的必要工作是在故事中体现哲思,但是诸如这种猜谜式的体现方法太过玄虚。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等著作是用平时的手法表现宇宙人伦,在我看来,把一种批判与呼吁搞得玄之又玄是小才,把大道理大哲思讲简单了才是大师。
此片是前者,因此给两星。
希望中国电影人不要做小才,要做大师。
《白鸟谷》观后感(三):那些代表自由意志的白鸟,你的世界还剩下多少?
巨大的木桩和周围的小木桩像是墓碑,自由飞翔的白鸟像是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想,小男孩手中的鱼像是他自小认定的最大理想和目标。但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男主被迫一点一点埋葬自己的自由和梦想,这就是小墓碑的由来,直到最后在现实的裹挟下在自己最初的梦想上压上一座巨大的墓碑。男主以为消灭自己残存梦想和自由意志的是来自于外部的邪恶力量,于是运用自己成长中习得的简单粗暴的方式企图毁灭大鸟,却没想到大鸟诞生于他的内心,是他屈从于现实压抑自我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大鸟融入了大墓碑之中,因为它诞生于此)男主不敢面对,用武力和老去的自己做最后的抗争,在输掉的一刻明白了自己的幼稚。墓碑倒塌,一只象征着新的自由意志的白鸟诞生~(我想也许导演是想说,珍惜你自由思考和自由畅想的每一个瞬间,人生本应有更多可能性,不用按照外界希望你做的那样去做,但是生活本就充满了很多的不可抗争,白鸟又哪有那么容易存活呢。。) 以上拙见
《白鸟谷》观后感(四):破除信仰
刚看了一个公众号的推荐,第一遍没看懂,于是看了下面的影评,说这是一个人和自己内心欲望做斗争重生的故事。但我觉得格局不大,然后又看了一遍,写了一些自己浅薄的见解。
首先,我觉得木鱼是一种信仰,或传统价值观或权威,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佛像,寺庙有大木鱼,人人手中有小木鱼。大鸟是权威的宣传者。
那篇影评中说这是一个人,这点不清楚,最初没想到是一个人是因为小孩眼睛是蓝色的,和大鸟一样,我觉得是接受了大鸟的思想,接受了信仰。而小鸟本就是树叶,只是被美化包装成了白鸟。
大鸟最后在木鱼图腾上喷毒气时,用尾巴蒙住了木鱼的眼睛,寓意可能是利用信仰喷洒毒气,在大木鱼图腾下有一堆木牌,看不清,大致是山中日月,呼风唤雨,鸟居神云,化羽,什么仙,这算是一种供奉吧。
而最后大鸟钻入木鱼,大鸟的眼睛变成木鱼的眼睛,信仰变质,当少年想扫除这样变质的信仰,从老至少都成是信仰的维护者,或者是连孩子的思想都变得保守老旧,最终变质信仰或旧思想被破除,小孩少年都留下眼泪,毕竟三观、信仰、思想的崩塌是痛苦的过程。
《白鸟谷》观后感(五):看不懂,我也给了五星
一开场,画面可以说是美到窒息了,颇有中国色彩的世界,让人很舒服。和前作一样,在这平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杀机——导演的野心?
人物极具导演的个人色彩,与其它国产动画细致的人物建模不同,只有一颗蛋一样的头加上简单的装饰。手臂也是像红蛋哥哥一样在平时没有画出。房檐上也挂着好像《大护法》里的蚁猴子。人物简单,是导演偷懒吗?其实简单的人物对于动作的表达会更加困难,本片也好,前作也好,动作戏的流畅程度是没有受到限制的。
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短片给了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说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白鸟谷》。我不敢说我看懂了,不过我会有自己的理解。古代的山水画还有水墨动画都重在意境——动画《山水情》尤其如此。我觉得本片并没有杂乱无章故作玄虚,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真的太快,很多人静不下来吧。
不尽如人意的是打斗场面静止在了那一帧,听朋友说《大护法》里面的枪战场面很专业(我不太懂),而本片并没有扬其长。有人说动画里人物表情是生硬的,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精雕细刻表情反而会分散观众注意力,而且“生硬”的表情并不影响情感的表达。
个人最喜欢的是少年的流泪和跪在桥上——那也许是重生吧。
为了防止过度解读,暂且不说我的想法,漫画已经发货,看完漫画来补影评
《白鸟谷》观后感(六):无题
之前看过毒舌的解读,思维有点受限,可见看作品之前不要先看评论。以下是我自己的解读,和毒舌不太一样,因为看完之后觉得那个实在太牵强附会了。
白鸟谷从叙事上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少年历经世间重新回到出生地的故事。这里的出生地,代表的并不仅仅说那一方水土,而且是一个人观念伦理、精神品格孕育而成的地方。而白鸟,就是那个图腾意象。
从主题上说,我认为这是一次对乡村田园的重新回望,是在问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原生文化的双重性。白鸟代表了一种图腾民俗,人民崇拜它敬仰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少年时代的主人公手里握着木质符,代表了对这种精神文化的喜爱与信服。但长大后的主人公历经世事,开始质疑起这种精神力量。他看到白鸟后吐出紫色雾气伤害白鸟,或许也代表着乡村一些民俗对人的伤害。民俗这种东西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它孕育了人们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代表一方水土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掺杂着愚昧、落后的成分,对人们的精神产生一定的束缚与伤害。少年长大后看到了这种愚昧对人的伤害,于是摧毁了白鸟后,但同时他也摧毁了一方人的精神图腾、精神支柱。这一方人,自然也包括生于此长于此的他自己。
所以我想,短片意在表达,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身上的原生文化,它造就了我们的品格,也束缚着我们的思想自由,信服?挣脱?摧毁?我们该何去何从?
《白鸟谷》观后感(七):国漫已经崛起
最近几年由几部「姓大」的动漫牵头组织国漫已有崛起之势。
这些动漫有《大闹天空》、《大护法》、《大世界》。 相信在那些真正热爱并且全身心投入动漫创作的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的动漫必将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骄傲。 可能你还不知道,继《大护法》后,不思凡和狼烟动漫工作室合作拍了《白鸟谷》。 说起狼烟,喜欢动漫尤其是国漫的人应该不陌生。他们的动漫作品有《蜀山》、《功夫料理娘》、《小小大战争》、《猫天猫地》等。 狼烟主要以原创二维手绘动画短片和样片为制作方向,作品个人风格极强,最大的特点是打斗和炫技。 而不思凡也是一位个人风格极强的动漫导演,无论是绘画还是故事上,都是浓厚的个人色彩。 这部短片在2017年第57届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儿童评委短片奖,可气的是在中国竟然很少有人知道有这样一部好看的国漫。
《白鸟谷》片长15分钟11秒,无对白。绘画独具中国风格,有很强烈的中国古代审美趣味,对传统国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的借鉴将人带到了山水画中。带到古诗当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荷叶罗群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故事艰涩难懂,好看之处正在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红楼梦」,一千个观影者,就有一千部《白鸟谷》。 我不敢说看来几十遍,但是也看来十几遍,资质愚钝,尚未完全知悉导演的有意图,下面试着说说拙见,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白鸟谷》有三个主人公,分别是一个老者,一个青年,一个少年。 第一种理解:表面的故事
青年来到白鸟谷,白鸟谷被一只黑鸟侵占,黑鸟将白鸟变成了枯叶,只有一只白鸟侥幸存活,为躲过的黑鸟的残害,幻化成人(老者和少年)的模样等待外来之人的救援。青年来到白鸟谷,和最后一只白鸟合力杀死了黑鸟,拯救了其他的白鸟,而代价是最后一只白鸟失去了生命。 第二种:哲学境界
少年、青年、老年是人一生必经的三个阶段。短片以主角也就是青年的视角,阐述在三个阶段里个人的变化。 少年时,三观尚未形成,对世界有着不成熟的思考和幻想。 青年时,三观已成,思想已定,非黑即白。 老年时,千帆过尽,返璞归真。 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看山是山,看谁是水。 所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鬂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三种:象征
黑鸟象征邪恶,白鸟象征正义。
建议大家去看,毕竟国漫的崛起不能仅靠制作团队。
本文最先发表在微信公众号“荒木经”里,https://mp.weixin.qq.com/s/hto5zEIJDrB8yizIi_yvjw
《白鸟谷》观后感(八):个人白鸟谷剧情解析
【2.24】 人物:少年,暮人(以下称为小孩b),小孩,羽化后鸟神(羽化前侠客) 第一场: 少年看见垂暮的老头(小孩b),惊愕,白鸟纷飞在为侠客而歌,小孩b的出现直接告诉少年,一代枭雄的陨落,我感觉到何等的悲凉。 第二场: 小孩b把少年带到侠客的住所,进门之际,少年打死了白鸟,白鸟变成了秋叶,(1:和秋神。2:死于秋叶落下之际)少年愤怒,因为心中十分仰慕那位侠客,不敢相信侠客就会这样离开,侠客生命的白鸟逐渐落叶。 第三场: 少年从房间出现,(羽化后的侠客)鸟神的出现,少年确定他的身份后,一边伤秋,一边回忆小孩信仰一人的场景。 少年此刻的心情大概是暴怒,无奈 不甘,寂寞,迷茫。 混杂暴怒之下想杀鸟神。 第四场: 追到了墓前,少年在眼前看见了小孩,拿着木牌(信仰祝福祈祷之类)双目闪闪望着信仰的侠。回忆到此,少年很痛苦“谁能救他?我最爱的神明。”他心是矛盾的,不甘心和不信冲击着少年的心,侠客的死让他失去一切安全,一切的思维力量,白鸟从他手上痛叫变黑而化成树叶,再无生气(暗示他的心,信仰的动摇) 第五场: (分镜)从少见第三人称飞过去的“黑”鸟而绕在小孩身上化成垂暮的老人(小孩b),第一幕的老人,说明一生他都坚定信仰已陨落的侠客鸟神。 少年发起攻击,二人不相上下 可终究是两败俱伤,神像倒了,神明已死,信仰彻底幻灭了。小孩b(暮人),小孩a,少年,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罢了。 伤到心的深处,都会不自觉的流泪。 信仰幻灭,小孩ab彻底消失, 少年一跌不再起,久到成了石像,残破的石像渐渐的生出气息,一只幼鸟神,悄悄出现。 生命,永无止境,生生不息。白鸟谷 (2017)7.52017 / 中国大陆 / 动画 短片 / 人狼 不思凡
《白鸟谷》观后感(九):规范与偏离
早读的时候看了这部短片,不思凡导演的《大护法》和狼烟工作室的《末日铁拳》都是我很喜欢的佳作,想来这部15分钟的短片也不会让我失望。
然而本片极鲜明的特色还是让我很伤脑筋,比《大护法》更加极端,中国山水泼墨的画风极具美感,人物勾勒简单唯美,节奏棒极,情节中能量密度很大,但是短片的叙事性已经被完全弱化了,15分钟无头无尾,好像一场梦一般,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这就是一出导演内心深处的戏码,这短片不为讲述故事,而为抒发情感。
动画应不应该讲求叙事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从小学起便深深印在我们的脑子里,读小说、看电影总是免不了有意无意的寻找、解析这些要素,可以视为规范,而我很喜欢陈丹青老师在《局部》里说的一句话“规范总是期待着天才的偏离,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周延所有的真实”
局部 第二季 (2018)9.52018 / 中国大陆 / 脱口秀 / 谢梦茜 / 陈丹青个人其实很喜欢这种偏向意识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国漫在世界动漫产业中都处于末端,大多主流思想中,一部动漫的故事性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直接强化内心的表达或者直接映射内心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不过这样势必会使得动画晦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也使得它不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进入别人故事里,很少会联想自己的故事,其实很多时候,重要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感受到什么,如果抱着共情心,你或许会爱上这部没有一句对白的短片。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成年后的自己杀死了童年的自己,并自以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美其名曰——成熟。片中白衣少年的武器并不象征正义,而是象征强大,面对幼年的自己,他可以毫不犹豫将其灭杀。而少年老成其实是很多中国人的现实显现,这也是中国式家庭悲剧闭环中的一部分,那位老者,不过是一种保护色,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我们孩子般的天真与无限创造力。白鸟谷是一个理想国,叶子化为的白鸟是我们丢失已久的自由放任的思维,那可能是自由意志,也许是创造力。就像巴勃罗·毕加索说的“我毕生都在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
《白鸟谷》观后感(十):关于信仰之力
第一遍没看懂,觉得可能跟信仰有关,第二遍越看越觉得是,但是也无意于解答这部动画短片,只是谈谈自己的发现。
看第二遍的时候一直在猜测,男主来白鸟谷的意图,因为后续出现了一个小小少年,穿着打扮类似男主,又存在一个没有人的萧瑟的村落,第一猜测是寻根,或者寻找同族,第二猜测是探寻同族村落破败的原因,第三猜测是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子,村里的人因为妖物作祟所以搬走了,历练中的男主听闻了这一事件,于是前来探看。之所以称这个白鸟为“妖物”,是因为看男主的反应,略有敌意,主观判定男主认为村落的萧瑟与白鸟相关。且男主一言不合(fa)就动手的行为也证实了他判定白鸟谷出现的问题(虽然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与这只白鸟相关。
关于为什么猜测主题跟信仰相关,主要是有三个祭拜的特写,以及四个白鸟鱼(?)偶像的出现。短片开头,水中漂浮着两只白鸟鱼的偶像,第一遍乍一看还以为是死鱼,第二遍看颜色似乎是和小小少年手中握着的那个相似。本来是准备猜测这个偶像是类似图腾的存在,是村落中原有的孩子们的木偶玩具,但是正想着这个突然脑子里又冒出一个疑惑,就是时间线的问题,因为时间线有点不明,所以我有点不敢贸然下结论,就让这两个白鸟鱼偶像先躺一躺,谈谈祭拜场景。第一次出现祭拜场景,是男主在追逐白鸟鱼的途中路过的一角,在一个类似猫头鹰的石像下有一圈石像人,石像人正在跪拜猫头像像,实际上看石头上的投影人型更明显。(此处应有配图,但是实际上没有)
第二次出现祭拜场景,就是白鸟鱼寄身的那个企鹅型(?)石像,下面一圈红木,还写着,啥来着,就记得“八仙”,哈哈哈,笑死了,啊,写着呼风唤雨?还有个鸟目?日月?啥的。石像上还贴着符,也不晓得是祭拜还是封印。
第三次出现祭拜场景,应该是男主死了化为石像,身边也插着红木了。其实第一遍没看清,以为自己眼瞎(hua)了,第二遍发现他应该是死了(死前脸还发红了一下?)为什么会死?不知道。怎么死的?不知道。死得有必要吗?创作者肯定觉得有。其实期间男主有几次神态变化,特别是还有个流泪画面,所以看了两篇评论说这三个人是同一个人呐,什么内心的阴暗面啥的,应该还是有据可依的,但是管他的呢,内心的探寻还是交给哲学家吧,我就看个动画片而已。
啊,谈回到信仰之力。因为从男主化身石像之处又有白鸟飞出,所以我才总猜跟信仰相关。结合男主的自身经历,合理猜测前两个石像也有可能是类似经历,也就是说是“救”过什么(也许说打败过什么更明确点?)而后化为石像,受人供奉的(它们可能是一种循环,循环的是事件,不变的是信仰之力)。延伸一下,猜测白鸟鱼也是帮助过人类,而后受人供奉,进而生出了“灵”?又反过来为祸人间?不对。猜测白鸟受人供奉庇佑人类,但是逐渐被人类所遗忘,于是它回归本性,人类难以与之共存,又搬离此地?(这种设想更像日漫设定)猜测白鸟受人供奉,但是人类逐渐迁出村落,只剩白鸟,于是它自己“自娱自乐”?(还是像日漫设定,我就是宫崎骏动画看多了)
最后让我比较困惑的时间线,短片开头就有已经倒塌的石像根部上有水气(灵气?)生出,化为白鸟,接着男主出现,这要说是倒叙,太牵强了啊,我接受不了。但是如果不是倒叙,那结尾男主化为石像,又有镜头到被他斩断(划重点)的石像的根部有水气(信仰之力?)生出,化为白鸟,那开头那个石像根部不是他斩断的这个?so...看不懂太正常,我这还只是排除掉人物个性大致上看看场景就已经想不明白了,加上人物特点就更多说法了,呵呵。
啊,关于这个化白鸟还挺有意思的。每次看到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大家就会想到鲲鹏,进而想到山海经,我想起我之前看过一本关于虫的书,引用古文,讲古人因为不懂昆虫的变态,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解释,将虫与其他生物做转换,还挺有意思的。尽管,我已经完全忘光了,但是看到这个动画又想起来哒。
关于我看到的和我猜测的准不准我不关心,不想讨论,也不准备看第三遍,打这么多字,只可能是因为我这两天话说少了,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