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三日》经典观后感有感
《列夫·朗道:三日》是一部由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 叶卡特琳娜·奥特尔执导,特奥特·库伦特基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列夫·朗道:三日》观后感(一):三日
其实这篇的影评却很不好写,摄影和灯光的应用还是很不错的,烘托出了该有的气氛,三人争执时的光的转换也恰到好处,正好从消逝的一方转向获得主权的一方,但是内容上却依据有如前几部一样的枯涩无味。仍然是朗道和两个女人的三角对话,只是其中一个女人由老婆的母亲变成了25年前的恋人,因此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出现了转换,较之母女矛盾的偏执要使得全片的人物关系更有反转的力度。
三日游戏,测的不仅仅是DAU的内心,还是社会浮尘中人与人的状态。
《列夫·朗道:三日》观后感(二):暴露虚假的必要性
要想将《列夫 · 朗道》系列作品变成艺术作品,只需将拍摄行为摄录其中
也即与观众达成协议:影像是对历史的重构,而非历史本身,拍摄的目的
不再如传统剧情片那般:为的是引导观众进入真实的幻觉,而是直接暴露
虚假。此种自反电影的惯用技法将与提前给予给观众的“观影说明书”达成
诚挚的合一:DAU项目的前因后果已被广泛散布,观众正是带着这份预期
观看这一系列作品。由此,观众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欺骗,而是真诚的表示
如同杨福东的《明日早朝》,成为艺术作品的并非摄影机拍摄、然后剪辑
的画面,而是整个拍摄行为。将拍摄现场作为艺术品的主体, 《明日早朝》
创造了书写历史的可能:历史不能被还原,只能存在于主体的书写行为中
因此,《列夫朗道》系列作品不该成为DAU项目附带产生的作品,而应该
直接邀请观众进入项目现场,目睹演员如何通过表演重现真实的历史情境
这同样是伊朗电影通过自身历史走出的影像律令:从捕捉真实到暴露虚假
《列夫·朗道:三日》观后感(三):不再将就
25年前女主角和男主角是一对情侣,后来男主角回国和大魔王结婚了。女主角则终身未嫁,女主角最近来俄国找男主角。男主角安排她住进自己家,第一个晚上就聊了一宿。
第二个晚上男主角找来几个美女作陪,想要在她们中间选出一个人做女佣。男主角让女主角帮忙参谋一下,没想到女主角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于是男主角决定试用一晚,女主角的服务很到位。事后男主角感到心满意足。
第三晚大魔王回来了,女主角的存在让大魔王觉得很不高兴。可是大魔王不会说英语,女主角也不会说俄语。所以最后只能由男主角帮她们翻译。你觉得我们像夫妻吗,大魔王问道。女主角当然说像啦!谁知道男主角也问了这一句,这次是说他和女主角。大魔王被激怒了,一个人跑去厨房痛哭。
女主角觉得很不快活,男主角也太过份了。怎么能当大魔王的面开这种国际玩笑呢。男主角也觉得很不舒服,本来以为女主角会站到自己这一边没想到女主角居然和大魔王联合起来教训自己。男主角很失望,选择一个人回公司加班了。留下了女主角一个人在家陪大魔王。估计她们两个也不会继续聊天了,因为翻译走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也许结婚有的会因为一时冲动,但是离婚肯定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排一个月的队更不需要30天的冷静期。
《列夫·朗道:三日》观后感(四):历历前欢无处说?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嘉仓嘉多(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66882475/ 这个光线真得太绝了,乌黢黢的,但窗帘的花纹,红色丝绒裙子,蓝色水晶项链,蓝色耳环,红色指甲,女主的烟圈,水晶酒杯,女主内心波动时抖动的镜头。侧面看不到真实表情,但你看到了他们的表情波动。整夜的清谈看得人昏昏欲睡,但又有一种山青花欲燃的情愫在他们之间流动。
道朗:我不喜欢承诺,喜欢丰富的感情 诺拉回来,灰色套裙,正面光线 这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与我无关 这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与我无关 诺拉给玛利亚煮了茶加了糖 道朗逃避去研究室留下两个语言不通的女人 这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与我无关。 全剧基本道朗与玛利亚都是侧面给光,而诺拉是正面给光 玛利亚的床品是橙红色,两盏灯,给了侧面面部特写,而诺拉陷入了蓝紫色被单看不见面部表情,窗外冷清的光打在无力的肩膀上,道朗研究所走廊背墙是肉粉色没过他头顶,模糊的走廊看不到尽头。房屋装修真的可以参考这部剧,有品味的。
《列夫·朗道:三日》观后感(五):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前两天DAU项目的官网又上线了几部新片,其中就有这部《列夫朗道:三日》。三日,指的是科学家列夫朗道把妻子孩子支出去度假,邀请25年前在希腊时候的恋人Maria来自己的住所重聚期间的三天。
故事相比于之前的《列夫朗道:娜塔莎》要“温和”得多。这一部没有任何露点镜头,没有任何暴力镜头,甚至连语言也是温和的,大部分情节都靠着谈话、对白展开。甚至在美国都有可能被划到pg-13分级。摄影依旧是全程手持,好似道格玛95派电影,用的是35mm富士的胶片,赏心悦目。DP是大名鼎鼎的德国摄影师Jurgen Jurges,他也为法斯宾德的电影《恐惧吞噬灵魂》《恐惧中的恐惧》掌过镜。喜欢法斯宾德的朋友看到此片就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开头列夫朗道在等待Maria的镜头让我想起来了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和伯格曼的《假面》。
《列夫朗道:三日》《撒旦探戈》《假面》片中的列夫朗道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在迎接来25年前的恋人Maria,把她接回家里后,开始大摇大摆地宣称其妻子根本不在意他带不带女人回家。并且宣称自己已经把年老的女佣辞退,要物色新的女佣,要年轻,而且还要会念普希金的诗。
老婆孩子远在外面度假,Dau就开始放肆起来。叫朋友找来三位妙龄女子来家中面试女佣的职位。在昔日恋人Maria的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威,让她们读哪首诗就读哪首,让她们收拾盘子就收拾盘子,把家里的野马雕塑搬来搬去,一口酒,一个玩笑。这是成功中年男人仅有的空闲时光,同时在昔日恋人面前表现一种压制的高点,显示自己的实力。
但Dau毕竟不是个像他所说那样的放荡之人,酒稍醒之后就招呼朋友把妙龄女孩们送回家了。可以感受到Maria在此时内心的微妙活动,以及些许若隐若现的嫉妒和妒羡。于是在两人的重逢中,Dau在此时占据了上风。
此后两人开始聊天聊地聊过去。谈论彼此的婚姻感情状况,这是的朗道依然显示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情高点,表示自己爱妻子,但也不拘束自己的欲望。这时候的Maria开始变得软弱,自己的孤独和感情生活上的匮乏让她在Dau面前败下阵来,而两人的交谈随着感情的涌动而变得暧昧。不可抗拒地,两人相拥,缠绵,一切都像25年前那样美好。
就在第二天的晚上,一切都像前一天一样,坐在桌旁,两人抽烟喝酒吃葡萄。这时候,门响了,Dau的妻子Nora回来了。那个曾经说自己老婆不管自己的朗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Maria也呆了,Nora也惊了。
后三十分钟是高潮,也是三人语言之间的交锋。男人的谎言,女人的谎言,昔日的爱情,统统都通过语言串联,包括两个女人,一个男人;两种语言,一位翻译。
Dau作为会希腊语和俄语的中间人,担任其了不称职的翻译一职。犹犹豫豫,优柔寡断,上句不接下句,说话不敢看着两个女人的眼睛。此时的Dau显然在道德点上一落千丈,作为中年成功男人的谎言被妻子突如其来的现身而撕破。
妻子不是好惹的,一连质问,又去房间拿来儿子照片,在丈夫昔日情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主权。她问Maria看朗道和她像不像一对夫妻,Maria说像。朗道作为成功男士的尊严再也无法往低处安放,回问了一句你看我和Maria像不像一对夫妻,直接惹怒妻子。当然妻子也说谎了,她说自己毫不在意Maria突如其来的出现。
最后无可奈何,无法收场的局面只能以朗道的另一个谎言 —— 睡不着觉所以去办公室上班为理由而终结。Maria问朗道第二天回不回来,此处剪辑直接省略朗道的回答。两人时隔二十年的重逢似乎又画了一个句号。
此时如果《三日》只作为DAU项目的一个支线影片存在而结束,那它告诉我们了一些重要信息:列夫朗道有家室,有孩子有妻子,有昔日情人。事业上成功但是另外一方面是个怕老婆的人。临结尾处在远处看向老婆,灰着脸、低着头走了。
如果《三日》作为一部独立电影,那它的确缺少一个足够多的信息和一个更具爆发点的高潮。现在DAU把这部放到了线上放映。我想如果将《三日》投送到威尼斯或者戛纳影节作为单独的影片竞争,恐怕很难进入主竞赛单元。
有趣的是,纽约时报在今年2月28号的文章里提到DAU项目无剧本:
来自《纽约时报》但是每一部DAU的片尾都有写scripted by...所以让人摸不到头脑。
《列夫朗道:三日》片尾。至于片中核心人物列夫朗道有百分之多少是真实的现实中的列夫朗道很很难说清楚。现实中的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的妻子叫Kora,而此片中的妻子叫做Nora...
今后DAU项目想必还会陆续线上放映影片,作为影迷也很期待,这也算是在国外疫情下出不了门的生活里,为数不多值得兴奋的事情。
5/4/2020
写于芝加哥西郊。
感谢您阅读我的影评。我15岁去美国上学,现在在美国读高4. 自己也称得上是电影爱好者,去年拍完一部短片,提交到了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只不过没能入选......),现再次尝试并提交到了2020洛迦诺电影节。如果您对我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Andysspace. 下面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