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深度)
点击上方每日一读关注我 →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
鲁迅在《小杂感》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寥寥几笔,仿佛勾勒出了世间最残酷冰冷的一幕。
是的,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不知道别人正经历着什么,就不要妄下论断,更不要居高临下的宽慰别人。
正如一句古话所说: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至今我还记得当年见到发小时的情景。
他一口又一口的灌着闷酒,眼睛里没有一丝色彩,像是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信心。
平日里温驯有礼的他,更是大声控诉:
“再怎么也是多年的兄弟,都劝我要大度,大度再大度。可你们知道我有多痛苦吗?”
大概是两年前,一个处得极好的朋友从他那里借走了十万块钱,还请了好几个好友见证,说年后一定还。
如今又一年过去了,还没有丝毫动静,催了好几次干脆电话也不接了,身边不少人都劝他“别着急,大度点,都多年的朋友了……”
可事实,他的生活已经容不得他大度了。
年前被裁,年后迟迟找不下工作,老婆孩子都要养活,再加上今年的特殊情况,还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那十万块钱,对这个家可以说得上是“救命钱”了。
众人还一直劝说要大度,根本不考虑他们一家人的境遇。
针不是扎到他们身上,他们根本感觉不得到疼。你在那因为缺钱生活无以为继了,他在那却说你要大方点,殊不知,这比借钱不还的那个人更恐怖。
是的,生活中多的是,口口声声说是为你好,却高高在上,试图树立自己完美形象的“恶人”。
记住,这世上从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而那漫长难熬的无数黑夜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不是别人,就不要轻易劝人大度
记得曾经看过一档素人圆梦节目,
其中有一期,有个委托人想通过节目组帮她自己的妹妹和亲生父母相认,让一家人得以重聚。
当节目组找到女孩时,她始终不愿意认亲。
不少人就开始劝她,要原谅去接受,而主持人主持人周立波更是大怒: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敢认的人,你让你的孩子怎么面对你?你想让儿子看到妈妈的大爱,妈妈的宽容,还是妈妈的纠结和妈妈的狭隘呢?”
甚至断言,如果女孩不和父母相认,就后半生永远无法得到幸福。
可真相是,在她刚出生一个月的时候,父母因为家庭条件问题,把她送给了同镇的一户人家,更难以接受的是,仅仅相隔数里,她的亲生父母没有去看过她一眼,如今却要逼她认亲。
最终,女孩还是在众人的谴责下,执拗的选择了离开。
难道她就一定错了吗?为了多年生而不养的父母,去抛弃如今幸福圆满的家庭,回归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无独有偶,还曾经看到过一位84岁的老奶奶寻找自己28年未见孙女的故事。
同样,当节目组打通这位孙女的电话后,她却拒绝相见。
原因很简单,多年前老奶奶的儿子去世,她为了抚恤金和房产,狠心将儿媳和孙女赶出家门,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如今,老人年纪大了,怕无人给自己养老,这才想起了要找孙女。
而节目组在最后调解时也同样劝说道:
“不管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矛盾,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老人对你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希望你能够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老人......”
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要让人忘记多年来遭受的苦痛,却接受那个伤害自己的人,殊不知这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如果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就闭嘴;如果你不曾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也别随便劝人原谅。
记住,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才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远离那个总是劝你大度的人
相信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一类人:
他们会把别人的痛苦说的一文不值,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还会很快端着一副过来人的面孔劝你“想开点,大度点”。
像这样的人,最好远离。
不论是在友情、亲情、还是爱情中遭遇这样的人,远离他,是对伤害的不妥协,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也正如郭德纲在一次的采访中说过的:
“其实我挺厌恶那种就是,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这里我也劝你,一个人焦虑不安时,别把忧郁放在脸上,没有人会安慰你,挂上笑容,不要消极,走出去,上天才会眷顾你。
当然,所有人都应该时刻谨记:
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不知他人事,莫劝他人善。
共勉!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