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职场转型,小心从0到1的陷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职场转型,小心从0到1的陷阱

2020-06-19 16:30:21 作者:小川叔 来源:小川叔 阅读:载入中…

职场转型,小心从0到1的陷阱

  最近很多小伙伴开始找工作,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人甚至不得不被迫转型。

  看机会,找出路,如果当你处于一个被挑选的位置,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先安下心,做出成绩,再总结出收获。

  此外,还有一批小伙伴在之前的平台或者领域做的并不开心,因为疫情,所以可能出现了公司经营不善,或者是裁员等情况。

  于是很多人就想着,要不要我趁这个机会去完成职场转型?

  把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机会做的事情,去借机实现一下?

  那川叔今天的文章,重点是说给这些人听的,谈不上是经验,权当给你提个醒。

  1、别把工作当做自我改造计划

  不论我们到多大年纪,内心总有很多想要去尝试和挑战的东西。

  比如,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谈的人,所以我想挑战一下销售看看,也是锻炼我自己,这个出发点听起来是美好的,但结果往往是惨烈的。

  我之前的一个咨询学员就这样,最后被工作虐的非常惨,甚至自信心都需要推翻重建。

  我们找工作,要尽量先从自己的优势下手,从而培养工作自信。

  你选择的是你不擅长的角度,那你可能只是通过一段时间来证明,自己不适合这个。

  别把工作当做自我改造的任务,不然你很可能遍体鳞伤。

  如果你非说,我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我就是要自我挑战,那其实你可以先从自我改造和自我挑战的尝试开始。

  就拿销售这件事来说,你摆个地摊,推销个产品试试看不就知道了么?

  这还非要等到你进了一个公司,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培训,最后上岗做了一个月,然后才对自己说,妈呀!我觉得我不适合。

  这其实不仅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也是对企业培训资源的一种浪费啊。

  那是不是所有尝试自我挑战的人都会失败呢?

  这个不一定。

  什么样的人可能会成功呢?

  已经在生活场景下做过小挑战的人,积累了一定的自信,完成了一些小任务,这样的人,再去做这个大的挑战,他会觉得没有那么难。

  通过过去的经验,减少畏难情绪的人,容易成功。

  除此之外就是别无选择人也有可能成功,人只有把自己处于背水一战的位置,才能激发出内在的一些潜能,从而发生大的改变。

  而往往给自己留了退路和后手的人,心里犹豫不决,只是希望试试看的人,大部分就成为了失败里的大多数。

  总之,不要总是喊口号说要走出舒适圈,做自我挑战,有时候不是人人都适合走出来,有些人可能只是适合扩大自己的舒适圈而已。

  把自己擅长的当做职场的资本和自信的来源,这点有时候才是你的职场根基,不要总盲目跟风走出舒适圈,最后很可能人家挑战登顶,你一下摔得鼻青脸肿。

  如果真的想改变,至少先从小积累,小尝试,小闭环开始,贸贸然用一个大任务强迫自己改变,很可能只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就不能迎来脱胎换骨

  2、别把从0到1的兴奋感当做成就感

  对一些年轻的小伙伴来说,一旦有机会进入一个新领域,有东西可以学,这会带来很多的新鲜感。

  然后,通常一个平台或者一个职位,在你做了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时候,你会觉得疲态,觉得自己只是在单纯重复,甚至有一种掏空自己的感觉,这时候就想着要不跳槽吧?

  如果这个时候有机会再进入一个新领域,还会带来更多的兴奋感。

  嗯……其实以上就是我曾经七年换六个工作,跨了三个领域的心情。

  这种每次以为自己学到新东西的兴奋劲儿,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你啥都只是接触了一个皮毛,一旦到了深入的时候,我就会因为受不了【重复】【枯燥】,而选择离开。

  我曾经以为,我做了这么多领域,每个领域都能有点成绩,我还挺牛的。

  嗯……那个时候还没有斜杠青年这个词儿。

  直到后来去面试,以及站在三十岁的分岔路上,我才发现,我根本就不牛,没有一个领域是我真的深挖去做的。

  我都是浅尝辄止而已,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只是吃到了职场甘蔗最甜的那个部分。

  有时候有些东西好吃,其实仅仅在于第一口的【不同】,之后你势必要经历一个阶段,味蕾适应了,嘴巴嚼啊嚼觉得好累……

  什么时候你才能品尝到属于自己的味道呢?等到你的口水和食物被嚼成小块,混合在一起,咽下去之后。

  那时候的余味,才是【你的味道】。

  不要总把第一口尝到的新鲜感当资历,甚至当做成就。

  当你因为重复,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放在更长的维度去问问自己,掌握了这个,对自己以后会有什么帮助?

  你打算在这里停留多久?走之前你希望自己是什么状态?

  不要人还离职,就已经从眼神里流露出了怠慢的态度,这在职场里是大忌。

  不要总觉得,老娘明天就要离职,不再与你们这批傻逼为伍了,就可以放飞做自己了。

  你从来的那天起,就是自己的选择,公司的平台不适合你也好,同事愚蠢也罢,这些都是你选择之后的结果。

  我们要做的是善待属于自己职场的每一天,完整交付自己这一天付出的时间,并且拿到属于自己的结果。

  这是职场人该有的态度和操守。

  3、放下完美主义情结,知道你为什么来

  有过几年职场经历之后,一部分人会习惯性抱怨,觉得公司差,工资少,同事糟糕什么的。

  再换工作的时候,会特别容易理想化。

  我曾经有个学员,就是对目前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抱怨和负能量,当我去问,那你理想中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对方给的答案是:工资待遇高、上司体贴又重视我、同事相处很和睦,整体氛围特别好。

  我接着问那你可以预料的自我挑战是什么?

  对方一脸茫然地说,这个我没考虑过?

  我说,你设想一下,一个人员关系和睦,上司有能力又肯带人,工资待遇还高的地方,他们对人员的要求也一定很高,此外他们找你过去,不是为了让你吹冷气,享受好环境的,一定是期待你去解决问题的呀?那你觉得你最擅长解决的是什么?

  对方依旧一脸茫然。

  我说,如果你不是你的出现能给企业带来什么,那你在选择环境的时候,很可能只能遇到比如上司能力不足,或者公司待遇不佳,或是企业文化很差,同事勾心斗角的地方,为什么呢?

  因为有时候知道自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的人,企业要做的就是为他匹配良好的环境和优厚的薪水,就是希望他来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效能。

  暂时还没有这样能力的人,就可能遇到不那么完美的环境,总会有缺失的条件。

  从没有考虑过这种能力修炼的人,就只能被动接受挑选。

  没有人天生就是高等级人才,经验和职场自信都是累积出来的。

  那么如果你把积累经验放在第一位,就要尝试忽略其他的因素。

  就像常理说的,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不要总期待这么理想型的工作出现,你要多问问自己,如果三个列项只能选一个,你会选什么?

  每一个列项背后除了你看到的好的这一面之外,还有什么坏的那面?

  钱多的工作,可能压力大、加班多、或者是收入不稳定,薪资结构里一大半都是提成。

  事儿少的工作,有可能关系户多,员工关系复杂,按资排辈严重,甚至会形成氛围高压,不能随便说话,要夹着尾巴做人,还可能要溜须拍马。

  所以你看,钱多的,累身,事儿少的,可能累心。

  离家近的工作很可能就是钱少,或者很可能钱又少,又事儿多。

  老板开的是企业,不是善堂。

  如果老板把每一个不爱干活的员工收归到一个企业,每个月定期给大家发工资,还不发火,这样的公司能活下去么?

  所以醒醒吧!

  没有完美的领导,也没有完美的企业。

  只有目标明确,知道自己为啥受苦,短暂的被打击,是为了日后可以更顺,这样现实一点活下去,职场的路,才不至于那么辛苦。

  你是否还有其他建议,给那些转型的小伙伴呢?

  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经验总结,或者故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