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这样讲给孩子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这样讲给孩子听!

2020-06-28 09:00:30 作者:钱儿爸 来源:Michael钱儿频道 阅读:载入中…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这样讲给孩子听!

  钱儿爸

  大家好,我是钱儿爸。今天的文章是我写的,我也录了音。

  昨天给钱儿讲三国,因为前天有事没有录,所以昨天一并补上。两集连录,正好讲到,曹操专权,汉献帝写下血书衣带诏,让国舅董承,秘密联络朝中刚正大臣,想办法除掉曹操,还政于皇帝

  结果事情败露,被曹操事先发觉,用「引蛇出洞」之计,先召太医吉平给自己看头风症,吉平不知是计,在曹操的药里下了毒,曹操反手让他先喝。

  吉平知道败露,冲上去要强灌曹操药,却被曹操所擒。然后曹操在大宴群臣之时,着满朝文武,对吉平施以酷刑。一来震慑满朝文武,二来是给那几个跟董成密谋要害他的大臣。接着在酒席宴后抓了他们,最后依然用毒打吉平,给董承看。先折磨他们,再抓董承,最后吉平撞死,董承和其他几位大臣,全部被曹操斩首。

  反观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董承府上一个童,被董承打了一顿,关在柴房,结果他怀恨在,半夜跑了,去告诉曹操董成最近在密会的这些人,才引出后面这一系列事情。整个过程离奇,但很揪心,而且很悲伤

  录完这两集之后,我看钱儿一边摇头,一边叹气,那个感慨样子挺让我担心。我问他有什么感想,其中有的情节是否过于血腥和残酷,会不会让他感觉不舒服

  他说如果单纯故事,会有点这种感觉,但是加上我很多跳出故事外的讲解分析,会让他已经跳得很快的心脏,马上沉静下来,会让他也跳出来看这些古人。这些故事,不会只是沉浸在其中,这样就觉得自己站的高了一些,就不会太在意那些血腥和残酷的情节,反而更多的是能从中感受教训经验,找到做人做事道理

  他说他摇头叹气,一是因为惋惜,二是在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所以他建议我多跳出来聊聊,有抚平情绪作用,而且确实能够带给他一些不一样思考

  然后他说到了一些让他印象深刻地方。比如曹操逼吉平先尝药,跟吉平说: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所以他让吉平先喝一口,再进献给自己

  钱儿说,这句话让他印象很深,因为曹操就从这儿开始,把董成他们一网打尽。他说我只解释了前半句,“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他理解了,是怕下毒,那么后半句“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他问我是为什么,是因为要尝尝烫不烫,苦不苦吗,还是要先试试药效,总不能父亲儿子下毒吧?

  我说你的这些想法特别好,我认为你说的原因都有,同时这是古时一种基本礼节,是儿子对父亲孝心的一种体现。我想这个情节,主要用到前半句,所以没有详细解释后半句。

  钱儿说那不行,你应当加上,否则我会老琢磨这话,我想其他小朋友也会的。另外你说,按照这个意思,是不是你吃药我也应当先尝尝。

  我说千万别?,这是古时君臣父子的礼节,放到今天是不合时宜的。咱们的社会进步到今天,已经远非昔比。

  首先,君臣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没有了皇帝,我们崇尚人人平等。同时父子的关系也不一样了,不是父亲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崇尚父子平等交流,交朋友,交心。再说现在的药也跟古代不同,一般来说都有比较明确的疗效和说明,所以不需要儿子替父亲尝药。不但不需要,简直是禁止,因为危险。

  所以啊,钱儿说,你还是应当跳出来多说说。我说行,听你的,我后期改一改。不过我就奇怪,你为什么对这句话这么较真呢?

  他说就是觉得这句话说出来有内涵,有挺多层意思,是话里的话,他记住了。我说可是这样的话太多了,他说是,但是这句他印象更深些,大概是因为我说的今天和古代的差别吧。

  我点头,还挺开心的。这就是孩子,他们真正听进去的时候,问题会非常具体非常多,这也是名著的力量和我们为什么不要轻视孩子。

  我们又谈到其他例子,钱儿说他今天还记住一句词,叫「万朵桃花开」,这个情节就是我说的血腥。因为吉平被曹操酷刑逼迫,却宁死不屈,绝不肯出卖董承他们,最后选择以头撞阶,一头碰死。我用了这么句话,这其实是评书中经常用到的,是形容人脑浆崩裂的惨状。

  我问钱儿,你不觉得残酷血腥吗?他说如果你没有那一番解释,确实会,但是你解释了之后,我觉得这词很圣洁,这是气节。

  我确实解释了,我讲到这儿时,跳出来说了这些话,我说——

  “孩子们,按说这个词,我不应当跟你们说,但是我要借这个词,形容像吉平这样不畏死的义士,他的气节和果决,他为自己的信仰,为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不畏强权,宁可自己撞死也不出肯卖战友,不屈服,以头撞墙,鲜血和脑浆迸裂,红色四处飞溅,所以才叫万朵桃花开,其情形惨不忍睹。所以孩子们再听到类似的词,就会知道他的意义了,却不必细想。”

  我想这样的解释,有转移注意力和安抚的作用,孩子会明白我希望他们想什么,什么不必细想。

  还有个例子,也是钱儿跟我探讨了好长时间的。董承因为没看住一个家童,最后导致全局败露,自己身死,他是万万想不到,也不甘心的。这个结局很悲惨,我感觉孩子们会纠结,我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说——

  “所以孩子们,从董承这个例子,我就要提醒你们,咱们人呢,做事情叫「没有不透风的墙」。有时候你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看似无关紧要的人,却可能改变了整个事情的走向,影响了大局,往往让人完全意想不到。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自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一说”。

  这一番话,钱儿说的确给他提了醒,让他除了惋惜,有了更深的思考,感觉自己也许能用得上。

  最后还有个例子,是有前后呼应的关系,就是讲到曹操不但杀了董承,连董承的妹妹,汉献帝的妃子董妃,也勒死了。而且这是两条命,因为董妃怀有身孕,所谓叫「斩草除根」。

  我讲这个情节的时候,也想到孩子们会认为曹操残忍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应当回溯一下,因此讲——

  “此时,有的孩子就能想起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内心深处的恶”。

  这些话跳进跳出,连解释带评论带我自己的感慨和感悟,都讲给孩子们听,所以钱儿才会发这么大感慨。按说这只是三国中,比较普通的一个桥段,却让他印象深刻。

  今天跟钱儿的沟通,我有两个感触,一个是名著,像三国这样的,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孩子,都是宝,既能升华也能落地,孩子成人都可以找到共鸣的触发点。而且这些点,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不仅读,不仅录,还要参,去参悟,我自己参,帮孩子也参,这是更宝贵的。

  另一个感触就是,真的,什么情节和话,都可以讲, 单看你怎么讲。孩子的视线和思路,就跟着你的初心和出发点,你怎么引导,他怎么思考。这也是我讲这些故事时老说「价值观」、「世界观」重要性的原因。孩子听的是故事,但是心里洋溢的是阳光还是阴暗,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这一部三国也好,在录制中的水浒也罢,我一定会给孩子剖析开,讲透,因为真的有用,一部顶百部。

  后台很多朋友问我更新频率进度,我想的是,交叉着来,让孩子换换脑子,我感觉不会串,这两部作品太不一样了。就像我之前写的,一部是居庙堂之高的视角,一部是处江湖之远的视角,孩子们完全不会混淆,我深信这一点。反而从故事本身,和我的讲述风格上,会让孩子有决然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反差我觉得更容易让孩子印象深刻,有比较才有更深的思考。

  最后这两部作品第一季的在这里,长按图片识别即可试听和购买。

  《超级三国》——

  《超级水浒传》——

  接下来两个星期左右,三国第一季更新完毕,水浒第二季接着会上,让孩子们继续听吧。

  私人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免费App:钱儿频道

  喜欢我们请加星标置顶吧❤

  我的新书

  更多新书

  点个“在看”,日日相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