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1000字

2022-03-28 03:03: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1000字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是一本由[日]皆川博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一):非常完整的故事和背景

  

从推理角度来说,不算是很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因为涉及案情的部分几乎和背景人物、世间百态的描写对半分开了整个篇幅。可以说,作者是先创作背景,以背景为主线来展开故事。

整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背景描绘特别详细完整,里面人物的语言活动描述甚至让人觉得这本书不会成书于21世纪,因为它明明在描写19世纪的故事,作者无论考究还是笔力都非常了得,抠细节到甚至把书里的解剖歌在结尾谱曲写出来了,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得的细致了。

因为当时对于解剖人体的外科医学是不被道德和教会接受的,而主持司法的法官只能从外表和行为中推断,所以产生了一种科学与正义冲突的悖论,也是这本书名字的由来。

说到案情,就是两条线并行。一边是非法的解剖教室中出现了神秘的尸体;另一边是独身来到伦敦的少年遭遇的种种挫折和磨难。两条线合在一起,就是这个少年到底去哪里了。其他的案情都是这条主线的陪衬,也是主要描述那个时代的种种不合理:家庭医生对未谙世事的小姐的凌辱和迫害;不被大众接受的同性恋群体;法官一心为钱草菅人命;还有投机害得人家破人亡引起的仇杀;政要与新闻媒体勾结谋取私利等等等等。副线就很多,很容易把主线隐藏住,但是在最后作者是一起揭秘的,所以一丝不乱。

和很多作者关注于乡绅贵族的爱恨情仇不同,这本书更关注的是普罗大众芸芸众生的情感和故事。包括书里面最后的番外篇,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艰难和困苦,会遇到很多不公的事情,但是大家还是要努力活下去。

如果想看维多利亚时期普通民众发生的推理故事,请务必看看这本书。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二):正义的解剖者在行动

  故事还不错,诡计不算出彩,可能是篇幅太长、情节较拖沓之故,最后的逆转明明称得上中等偏上,不过等读到时,却没有一点惊喜感可言了。老作家嘛,积淀了数十载的笔力是值得肯定的,很少见日本人写国外的故事毫无违和感,此作是其中之一(个人已知的还有久生、笠井等),人物刻画多而不乱,双线叙述条理分明。但,前期尸体出现得太快,中期交代人物关系和“家访”的戏又过于冗长,后期转逆虽小有惊喜,亦难掩中期情节给人带来的乏味感,此作整体节奏,称不得好,老人家写东西,总喜欢絮絮叨叨,这似乎是一种通病。 在还不允许解剖的时代,伦敦,一组暗地研究解剖的师生们,偶一次购得一富家千金怀孕之尸,解剖时,弓街侦探来查,学生藏尸于壁炉中,待侦探走后,师生们竟意外从壁炉中找到两具两尸:一具是年轻人,四肢被斩,脸部受毁,一具是中年人,面容亦受毁。另一条讲进过去的线被牵出来:一立志成为诗人的年轻人,来到伦敦,他带了本古诗书,要来卖于书商,也想出版自己之诗,,为了能与书商讨价还价,年轻人扣了古诗书中的一页,因问路之故其与解剖老师之两位学生交好,又认识了一富家千金,因一见钟情,富家千金邀他每日为自己读书,此外,年轻人还受到一报社社长欣赏,邀他写讽刺诗,为了能与书商讨价还价,年轻人扣了古诗书中的一页。后,年轻人因参加反社会活动被抓,彼时报社社长亦在狱中,无力救他,年轻人被一有权势之人救出后囚禁其手中,权势人拿少年仿了古诗书骗商为由要胁,要求少年写完自己的诗,不然就杀了他。 盲法官与其女助手通过对研究解剖师生们等一众案件相关人进行深刻的调查,来探求真相,三具尸体背后所隐藏的惊人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其兄长即将破产、借着兄长解剖室在用的解剖老师,面临自己的标本将拿去被抵债的危机,他该如何化解这场险局?自己的一个学竟承认杀害年轻人,解剖老师又该如何在学生说的谎言与真相面前作出抉择? PS:作者好像到最后也没交代清富家千金究竟是怎么怀孕的。 结尾最大的逆转在于:想成为诗人的年轻人根本没死。富家千金的死就是自杀,因为她未婚先孕,有违当时礼法,中年人之尸是报社社长,他知道年轻人写有了不起的诗歌这一事,权势人为了独吞年轻人的诗歌,让欠他债的解剖老师之兄去杀了报社社长,去杀年轻人的也是解剖老师之兄,但年轻人没死,解剖学生中一人后来承认杀了他,其实不过是为了保护他,被找到的年轻人之尸面不可辩、四肢被斩之真正原因正是为了不让尸体其实不是年轻人的之真相暴露,好吧,我又相信基情了。

  作者于文末附的解剖歌还蛮有意思的。 以下贴出作中的人物表及个人读此作时觉得较重要之处:

  完。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三):少年将在今夜逝去

  我们把世间最好的事物跟少年联系在一起,水仙,风信子,夏天,耀眼的太阳,皎洁的月光。是啊,少年谁不喜欢呢?那是生命和时间最厚待我们的时候,美无处不在,作家和诗人们用尽一切文字留住它。永远相信自己是少年的谷川俊太郎写出这样动人的诗句:“我死去的那天,星星依然璀璨,那时我未来的小狗,说不定就在我身边”。

  皆川老师最擅长写幻想小说,这是受中井英夫的影响,而中井英夫最被我们熟知的作品就是有“日本推理四大奇书”之称的《献给虚无的供物》,这是一部当做纯文学看也过瘾的“反推理”小说,其中华丽的角色和场景设定,对少年的美的描绘,让人不禁感慨,嗯,难怪是常和三岛由纪夫(可能还有涩泽龙彦?)一起在酒吧畅聊的好友啊。而《剖开》中的“玫瑰酒吧”和男扮女装的“妖精女王”,也让我想到中井英夫笔下的Arabique。

  不同的是,皆川博子把时代背景放到了18世纪的英国,但丝毫不妨碍故事如日本少女漫画般的展开,开篇就把“解剖团”的群像立在读者眼前。一位教授解剖学的外科医生,五位样貌、性格、特长各异的学生,当中的爱德华和奈杰尔作为头脑最好的优等生和天才人体素描画师担任了主角。每个时代的少年都有他们的难处,1770年身处伦敦的热爱解剖学的少年们本来面临的问题是“公家每年只会发放六具尸体,但都被理发师协会霸占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想点儿办法通过盗墓贼“获得”尸体。某天他们正怀着满心期待和崇敬准备解剖一具刚到手的怀孕六个月的女尸,却因弓街侦探的到来意外发现藏在壁炉中的两具来历不明的尸体,这时“法官团”的盲眼法官,其侄女兼助手,随从三人登场。接着我们迎来了少年内森的死者视角,这是与“解剖团”叙述并行交错的一条线。

  与爱德华和奈杰尔这样只是偶尔为尸体来源发愁的开朗少年不一样,内森是悲情的。“他虽然对人们的心情很敏感,却也有迟钝的一面。自负与不安在他心中交杂存在。内森轻视他人,总觉得别人比自己愚蠢,这实在是个不幸的性格。他不擅与人交往,喜恶都太过激烈。”他自学古语并立志成为诗人,为了这份前途来到伦敦却四处碰壁遭遇不幸,连暗恋都不能好好进行,幸亏皆川老师把爱德华和奈杰尔带给了他,像孟德斯鸠所言:友情就像是一种契约,对人付出一点善意,期待收获更多的亲切报偿。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是从最初那两人给他的一点善意开始的,这是少年的友谊,世故的成年人对微小的善意已经过于迟钝。将纹章学的书借给爱德华,算是内森的一点小小善意。看到他们时,不知为何心情就能安定下来。虽然内森感觉那两人的关系极为紧密,自己很难介入其中,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咳咳,总之两位医学美少年开启了与“青春伤痛”代表内森的友谊之路,随着对尸体来源追查的深入,法官团逐渐揭开爱德华和奈杰尔的秘密(是正常的秘密),小说逐渐转向法庭的审讯和辩护,献上了精彩的转折。

  皆川博子对当时英国司法制度的考据十分详实,并非炫学式的华丽陈述,只是在关键节点加以点拨。当时欧洲各国盛行高薪养廉制,只有英国,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法官,都由贵族和绅士阶级无偿地义务服务。官僚虽然是受社会尊敬的光荣职务,但也有不少败德法官认为贿赂是应得的油水。“撕下法官的皮,那下面就是个刽子手”的经历比比皆是。并且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律规定必须有民间人士提起诉讼,法庭才会进行审理,要是没有人起诉,即使知道一个人犯罪,也无法把他送上法庭。这样的环境下,被告与法庭的周旋就十分有看头了,身份“无从查证”的尸体,究竟应该由谁来起诉才能把凶手绳之?挽回法律的秩序正是年轻人要干的事儿。从结果来看,时代和地域的设定并不是出于随机,而是因为某种原因,非这样设定不可,这令《剖开》成为是众多日本推理作家以欧美为背景的创作中最流畅而令人信服的一部。

  浪漫的异国色调之下,少年们经营着在违法边缘徘徊的解剖教室,哼唱着解剖歌,恭敬地剖开青春,手术刀是勇气、友谊,和爱。

  像诗里写的一样:

  少年忍不住

  撒下光的孢子

  用力挥手

  向着被告知不能去的方向

  出发

  (《云的路标 少年之一》谷川俊太郎)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四):剖开您是我的荣幸

  两个月前,我还身处短暂回南天的南方,身边的一切都湿漉漉、阴沉沉的,连心情也仿佛浸泡在无边无际的水汽之中,浮浮沉沉。直到毛毛和午夜小秘书在群里激情讨论了八百句马上要出的一本书,要来PDF文件看完之后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立马加入了群聊,再一次大嚎:“为什么还不拍成电影!我现在就要去拍电影!”

  两个月后,终于拿到《剖开您是我的荣幸》样书,脑子里依然是——“我要请谁来演这个人呢?”

  如果你以为这是开膛手杰克之类喜欢剖膛破腹的犯罪者的独白(书名乍一看真的很像),对不起,天大的误会。这其实是一个围绕解剖教室发生的故事,“剖开您是我的荣幸”是主角团的习惯,在解剖前他们会对尸体说这句话、行礼,再开始解剖工作。

  十八世纪的英国伦敦,解剖尸体还被视为违背伦理的异端,是对尸体的亵渎。以外科医生丹尼尔的解剖教室为例,一年中公家下放给他们的犯人尸体只有六具,这仅有的六具还会被其它组织抢走。但人体之错综复杂,像大脑和内脏的知识就必须从重复的解剖和观察人类尸体当中得到。这种如同领航者的知识必须精确,才能在紧要关头如解决犯罪时发挥作用。但法律与市民的观感一时无法改变,拥有解剖与实验奇才的丹尼尔与他的五名弟子只能通过非法手段、也就是从盗墓者那里购买他们挖出来的尸体。

  为他们带来麻烦的就是这具新买入的尸体,一名怀孕六个月的千金小姐。小姐的家人发现尸体不见后报了警,丹尼尔的解剖教室受到了警察的搜查。没想到在他们精心制作的藏尸体装置中,除了他们刚放进去的千金小姐之外,还出现了一具四肢被切断的少年尸体和另一具面部被毁的男尸。尸体身份本就无法确认,而此时令犯罪者闻风丧胆的盲眼治安法官约翰与他的女助手安介入了调查,隐藏在伦敦迷雾中的层层真相,是否能被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找到呢?

  如果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皆川博子的名字,我很难想象这些文字出自一位日本作家,和我脑子里对日本文学风格的固有印象相差实在太大。出生于1929年的皆川老师,从四十多岁开始创作,写下这个故事时已经82岁。熟读英国十八世纪文史研究书籍、严谨的考究精神、精湛的写作功力,这些东西全都糅合起来,就是一场你几乎分不清作者国籍的神奇体验。即使将背景设定在四百多年前的欧洲,但皆川老师仍能带领我们进入虚虚实实的时空,走进极速发展的伦敦,激起十八世纪城市生活那种头晕目眩的混杂感受:恐怖与兴奋,威胁与祝福,还有敬畏与怜悯。除了案件本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极富幻想力的创作风格,赋予历史事件以华丽的浪漫情怀,相信能带给推理小说迷们不一样的体验。本作2011年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年度四大推理榜单全部杀入三甲,转年又一举摘得第十二届本格推理大奖。

霍加斯于1734年创作的油画《浪子生涯》中描绘的酩酊醉态

  在拥有最好的咖啡馆、酒馆、出版商,又存在着贫民窟、妓院、赌场、犯罪的矛盾大城市伦敦,能令我念念不忘、等着哪天有钱能邀请心目中的演员来诠释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皆川老师创作出来的人物。

  有少年:丹尼尔医生的五个弟子——天才素描画家奈杰尔,他的好朋友、帅哥爱德华,话匣子克拉伦斯,胖子本杰明,瘦子亚伯特;从家乡来伦敦、立志成为诗人的天真少年内森。

  有女侦探:盲眼法官的助手安,在女人基本上不出门工作的时代,良家妇女都待在家里过着优雅又无趣的生活。但“眼前这女人看起来绝对不是底层阶级或妓女,难道是个疯婆娘吗?”

  还有有股票中介、贵族小姐、无赖记者、解剖室的小狗……全都搅合在如迷雾般的凶杀案件内。少年之间的友谊、信赖与支撑,诗人的梦想与挫折,法官面对司法阴暗的内心纠结与追踪真相的坚持不懈,在皆川老师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富有生命力,完全超越了一般推理小说中“无面”似的存在。(我的角色已经预定,我是解剖室负责做饭、喜欢爱德华帅脸的仆人)

登场者还有小狗们!

  而在浓厚的文学气息之外,本作的推理元素也安排得十分完美,破坏尸体、密室命案、恶意的阴谋、深藏的伏线、我跟着线索一面推理真相,一面又不断被耍得团团转,配合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与情绪的一再积蓄,故事实实在在地迎来了让人无法不满足、无法不感动的结尾。想到2013年续篇就已经在日本上市,实在按捺不住地想知道,解剖教室又将经历一段怎样的冒险呢。

  2020年能阅读到它,其实是我的荣幸!(行礼

左:奈杰尔,右:爱德华(可爱吗!我们的立绘!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五):谈谈十八世纪的伦敦

  故事背景发生在十八世纪的伦敦。不得不承认,这时候的伦敦正是犯罪滋生的温床,想象一下:街上终年笼罩的烟雾,巷尾传播瘟疫的老鼠,死气沉沉的审判法庭……无论是《黑执事》还是福尔摩斯,都选择这个时代作为故事背景,再合适不过。伦敦这座城市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个时代,我了解不多,但也可以谈谈。

  一.底层劳动人民

  从

死亡地图8.5(美)Steven Johnson(史蒂芬·约翰逊) / 2017 /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对当年伦敦的面貌窥得一二。伦敦不止有光鲜亮丽的上层阶级,可以说,如果没有贫穷的下层人,伦敦哪里能正常运转?在《解剖您是我的荣幸》中,不止一次提及在泰晤士河旁边捡破烂的小孩、从早到晚捡狗粪的人、运煤的人、街头充当警察耳目的小乞丐等,这些微不足道却能决定一件件案情发展走向的人物十分鲜活,他们也是庞大都市犯罪生活的一块拼图,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捡垃圾的人,那么泰晤士河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没有捡狗屎的人,那么皮革将如何鞣制。如果没有小乞丐传递信息,福尔摩斯也会有头疼的时候吧。垃圾需要微生物来分解,同理,庞大的工业城市的运转离不开底层人民的劳动,整个城市的排泄物由他们进行最后处理,这才是在外威风凛凛的“日不落帝国”内部不必言说的秘密。

  书中两次提到陪审团在法庭上用香草、洒醋水等方法祛病消灾,当时能上法庭的大多数都是下层人民,因为有钱人已经用钱打点好了,根本不会闹到出庭的地步。而下层人民身上很有可能带有伤寒病菌、跳蚤、鼠疫病毒,这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十八世纪的伦敦瘟疫总是从下层人民居住区域蔓延开来。历史上著名的那次从宽街蔓延开来的瘟疫,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居民的饮用水源遭到了污染。而正是因为这一带都是穷苦老百姓,饮用水公司没有过多给予关注,才会发生本该流入下水道的污水和饮用水混在一起这样的事情。

  二.英国人口中的新大陆

  美国之前一直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好吧,这就不多说了。其实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人(其实他们很大一部分就是英国人,但是到了美洲就叫美国人吧)和母国相处的还算融洽,这都要得益于英国人实行“不怎么管”的管理政策,这也就孕育出了美国的独立自由思想。他们觉得我们费劲千辛万苦来这片新的大陆开拓,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抛开这些不谈,我们只把焦点放在前往新大陆的这些人的身份上。

  来新大陆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是罪犯,是英国的中间阶级,是英国贵族中继承不到财产的第三四五六个儿子。罪犯比较多,流放到新大陆就是惩罚。就像澳大利亚最开始也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所以书里的少年纳森特别害怕被抓到监狱里,因为他很可能被流放,而他这么瘦弱,在新大陆注定活不下去——在新大陆这片土地上也有势力划分,被称为“契约奴仆”的一群人,本质就是罪犯。但他们可以通过好几年的拼搏向上爬,最后成为新大陆的上层人。基本上在新大陆,来得越早越好,毕竟那会还没人跟你抢。到了后来一些人没办法在这些地头蛇的地盘上扩大,就把主意打到了西部,甚至还有屠杀印第安人的现象。

  三.关于医学

  害不得不说就是离谱,你又想让医生治好你,又不给人家机会解剖尸体,想啥呢?真的是,医生要是连内脏在哪都不知道,治个屁啊。所以说愚昧落后思想真要命,这不仅是在救别人,还是在救自己。

  文艺复兴之后,还是有很多愚昧思想的残留,17世纪哈维医生才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书里的故事背景,正发生在欧洲外科医学裹足不前、迟迟不能突破的黑暗时刻。整本书,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主题来开展:解剖室不能被关。书里的丹尼尔医生可以说是很有魄力了,除了哥哥的倾囊相助,自己也顶着很大的压力才将解剖室开下去,这也正是为什么他的弟子们冒了这么大风险也要帮助老师把解剖室开下去。

直到14世纪,西方法律才开始开禁人体解剖。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大学,在官方许可的条件下,每年有1至2具罪犯的尸体供医学解剖。到16世纪之后,人体解剖才最后开放。由于尸体严格限定于罪犯和外邦人,医学解剖所需要的尸体因此供应不足,最后导致医生的骚乱和盗抢尸体,甚至盗挖墓穴。在美国,1818年纽约和新英格兰、1820年缅因州,曾经专门立法反对盗抢坟墓。历史地看,未得到死者或者亲属的同意、违背他们的意愿、无强制性的公共利益、违背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得进行尸体解剖。 ——————《中国法院报》解剖学与法律史

  19世纪之前,英国的医生被细分为三个部分: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正如书里所说的,丹尼尔的哥哥罗伯特就是一个内科医生,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多人尊重,这也符合当时的主流观点。

其中内科医生地位最高,被视为上流社会人物,受到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外科医生则受到较多因素干涉,更多的带有体力劳动性质;药剂师调配并售卖药品,在三个职业中处于最底端。药剂师和外科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的同时,其职能也在互相接近,职业界限逐渐模糊。

  等到了19、20世纪,医生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也是往越来越好的方向。

  四.书中只提到了一次的“武夷茶”

  伊莲小姐带纳森去过茶馆,请他喝了武夷茶、吃了小圆饼,馋死我了,我就想知道小圆饼好不好吃。

  1689年 厦门的英国商人在中国购买武夷茶。

  1700年 英国主要进口Bohea茶(武夷外山的红茶)茶叶昂贵,风靡上流社会。

  不得不说作者真牛逼啊!一个日本人,写了一个欧美风格的推理小说,还不让人觉得违和,高!实在是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