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精选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由晓梦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我重新回忆起这句话的时候,一种别样的心绪涌上心头来,这首诗是臧克家先生在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所写的,为的是纪念那个伟大的人,可是现在用到这里,我觉得也非常恰当,在那些年少的日子里,在那个懵懂的年纪里,纳兰容若的诗陪伴着我们,诗中的情感,诗人细腻的内心更是让我对这个无双的纳兰容若有了更多的好奇,可是历史是无情的,纳兰容若也是潇洒,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自己来过的证据后悄然离去,在书中终于可以窥得这位纳兰容若的传奇一生,可是只要纳兰容若的诗还在被人传唱,她就不会被人忘记,无论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还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的名句不断地被人传诵,纳兰容若虽然远去,他却依旧活在我们的心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句话可以说是纳兰容若的最好评价,纳兰容若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他出生在豪门,从小衣食无忧,其父更是康熙跟前的红人,纳兰容若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可是他从来不想让人们记住他的背景和身世,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他的努力,看到了他良善的一面,他重情重义,答应朋友的一定会完成,他精于功课,殿试获得了二甲,他可挽大弓,精于骑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纳兰容若都可以担起无双公子之名。也许上天不会把所有的好都给予同一个人,纳兰容若的感情却无法得到圆满,他只能把自己的所有寄托都付诸于诗歌,在这些传诵的诗歌中,我们窥探到那个无双公子心中的愁绪,那一份多情,那一份伤感,这些更让这位无双的公子形象更加饱满起来,那些在岁月中飘来的愁绪、伤感更让我们深深牢记这位无双的公子。
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看到过许许多多闪亮的星星,虽然逝者已去,他们的故事,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被我们一辈一辈的传诵下去,在那些黑暗的时刻,我们总会仰望星空,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指引着我们向前向前向前!
在这个已经过去一半的2020年,我们失去了20多位院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们不再受到欺压,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个个奇迹,无论他们到什么地方,我们都会永远牢记他们的名字,牢记他们的精神,以这种精神为指引,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二):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多情的人总是让人心疼,尤其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知道纳兰容若最熟悉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然而当你去阅读他的诗词,了解这位才子的短暂一生,或许更多的是惋惜,是怜爱。关于纳兰容若的一生是有着太多传奇的,出生于富贵之家,父亲纳兰明珠是权臣,而他自己也是少年时便才名在外,更是在最让人羡慕的年纪为御前侍卫。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着如此高的身份已经很满足了,然而对于纳兰容若来说大丈夫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身份终究才华不得施展。我们熟悉的纳兰容若,更在乎的是他诗词上的才华和他短暂而又精彩的人生,他的爱情凄美而悲伤。谁人不爱纳兰容若呢,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百年已过,历史上对于纳兰容若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流传于世的诗词三百于首,我们在这些诗词中去了解他的性格,他的生平。那个爱而不得的表妹,那个相濡以沫的发妻,似乎每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总是逃不脱这爱情的折磨,因情而喜,因情而伤。
《因为尽情,书所以伤心》是晓梦关于纳兰容若的生平介绍与赏析。我们都爱过这个人,因为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或许是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因为什么呢?说不上道不明的感情,这位百年前早逝的才子不知道生前有没有想过他写下的诗词,会让很多人为之动容。世间的感情倘若都是如此,便也只能接受了。晓梦是很喜欢纳兰容若的,我亦是如此,钟汉良演绎的纳兰容若完全是我所想象的样子,或许有这样演员的加持,我对纳兰容若的喜欢更深了。晓梦读纳兰容若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有可以寄托的东西。我读纳兰读什么呢,是诗词,是生平,是爱情。或许是关于他的一切。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三十余年的短暂生命应该说是绚丽的,我们后人也会认为他随没有权倾朝野,却也拥有别人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却永远无法理解他的侠骨柔肠,理想抱负。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用故事赏析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纳兰容若的一生,这一生是灿烂的,辉煌的,怜惜的,悲伤的,也是短暂的。用情太深而已。去喜欢吧,这样的一个人值得喜欢的。书的最后有着纳兰词的赏析解读,会让人更容易理解。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三):人间惆怅客
一. 我是人间惆怅客
纳兰容若在世人眼中许是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惆怅的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可是,于纳兰容若自身来说,他觉得自己是“人间惆怅客。”
说来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他那样一个生在书香世家的公子,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进士,年少有为不自卑,富的过商贾,贵的过皇亲,颜值与才华并存,该是和“惆怅”二字八竿子打不着才对。
可是,他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才貌双全又如何?名利双收又如何?他在有限的三十一年生命中,经历了红尘的洗礼,汹涌的暗潮。挥斥方遒,恣意快活,捧上神坛,厚积薄发,一生独一,阴阳两隔。他的故事,总是那么的精彩。
二. 一生一世一双人
风流少年总有几桩情事会被外人所道也,纳兰容若的初恋是自己的表妹,可惜两人总归是“蝶恋花”“凤求凰”,年少炙热的心被伤,怕是中了疼痛文学的毒,再也不爱了。巧就巧在,竹马比不过天降,卢氏的出现重新点亮了纳兰容若的心,从此,她便成了他的光,他的方向,郎才女貌,佳偶天成,于是纳兰容若最后活脱脱的成了宠妻狂魔。
所以,他说:“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他实现了的所求。
三.但结记,来生休悔
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纳兰容若自然情场得意的同时,官场也要得意了。命中红颜已定,这知己也随之而来。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让纳兰容若感叹芸芸众生中,竟有人与我气场相合。于是顺理成章的,两个人成为了金兰之交,纳兰容若和顾贞观的交友之路顺利的仿佛开了挂,纳兰容若的才华吸引着顾贞观,顾贞观的追求契合着纳兰容若,颇有种英雄惜英雄的气魄。
面对纳兰容若对自己的赏识,顾贞观也毫不避讳的说出:“但结记,来生休悔。”这种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我们继续做朋友的立誓。人这一辈子,有一个朋友给出这样的承诺,也就足够了。
四.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若说这人的快乐都是有定数的吧,这也不算是空话。有人乐得做个闲散官职,可有人却雄心壮志,纳兰性德便是后者。做皇上身边的侍卫也是个美差,但却和纳兰容若内心的抱负不符。然而圣旨一下,他不得不跪,不得不被逼跪。行吧!事业不符合预期,但好歹也是个“国家公务员”,有爱妻相伴,生活也是美满。
想必老天觉得人无完人,他的才华已成定数,就只能在他的红线上多做手脚,初恋进宫,爱妻早逝,他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终归只有三年。
那肉身早已了无痕迹、灵魂却依旧低徊在文字里的旷世才子,多情如幻,哀感蚀骨,艳绝人寰。看完这本书前面的人物传记,不妨再读读后面的诗词赏析,读透他的文字,就能够读懂何为空落落,何为乱纷纷了。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四):他是官二代,但非纨绔子弟
一代词人,纳兰容若。出生于富贵门第,但是却没有当时富贵公子的放浪形骸的性格,他所有的经历,并不是一个梦境,但是对于我们后世来说,他的经历却是一段传奇,可惜这个传奇的距离只有31年。对于纳兰容若,自己曾经刻意地去了解过他,但是之后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他的人了解到他的词,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他的词。至今自己QQ空间里仍有纳兰的词,当时的自己真的搜集他的词,从他的词中我能看到他短暂一生的情绪以及性格的变化,可能这也是诗词的巨大魅力吧。
没有数过读过了几本和纳兰相关的书籍了,但是这本《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对于纳兰的一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记述,和他的一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他各个阶段的词,纳兰已经和他的词没有办法分离开来。
纳兰的小时候一直是个非常懂事的小孩,虽然家族显赫,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优渥的生活环境而变成了纨绔子弟,深受家人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当时皇帝的青睐。他真正地人生到这时应该还没有算真正的开始。而他的人生应该是从遇见自己的表妹惠儿开始的。这时他有了感情,懂得了爱情。然而惠儿必须进宫的现实让两人都痛彻心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词用来形容这种爱情毫不为过,只是他们谁的心也没有变,但是现实的情境让他们不得不分开。本来相爱的双方却不能在一起,而这种伤痛可能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楚。他们分开后经过的日日夜夜,那种凄凉又有谁知?爱情对于一个人既是救命的,也是要命的。可以说这次的分离让纳兰陷入了无尽的抑郁之中。纳兰的一生是爱情的一生,和自己的表妹已经无法成双,后来幸亏遇见了自己妻子卢氏。他和卢氏在一起的日子是高兴的,也是开心的。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他们的爱情是培养出来的,当然也是坚固的,但是上天似乎就是喜欢和纳兰开玩笑,卢氏怀孕了,是府上下最为开心的事情,然而卢氏生完孩子没有多长时间就撒手人寰,而孩子也最终夭折,这对于一个已经受到过爱情伤害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打击,而且他又是纳兰,把爱情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一个人。
最后一个人,就是沈宛,他们是注定不能在一起的。
三个人,三段情,纳兰都倾注了心血,然而收获了些许的快乐,但是结果都充满着苦痛,令人叹惋。
官二代的他,没有让他成为纨绔子弟。他有钱有势,然而拥有不了长久的爱情。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五):想更懂你,纳兰容若
画堂春[清]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关于作者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官至御前一等侍卫,留有《侧帽集》《饮水词》等作品。
纳兰容若画像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爱看穿越小说的女孩都知道,穿越小说里,那些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去开金手指的女主,在选择男主的时候,都会要求对方:“一生一世一双人”。
那时候,我初读到这句话,就被触动到。
一夫一妻社会穿越到过去的女孩,要求古代男孩遵从“一生一世一双人”无可厚非,也一直以为这句话是被现代社会影响下的思想才会写出来的名句。
后来读到晓梦老师写的《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后,才知道,这句诗居然是出自纳兰容若的《画堂春》。他所在的朝代还是穿越小说最喜欢穿的清朝!
后来在书的最后,通过晓梦老师的赏析,读到很多纳兰容若的诗词,都没有这一句来的印象深刻,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意识里记住了纳兰容若。记住了这个来自清朝的诗人。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纳兰容若的家世算得上是曹雪芹先生所写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他家不单单是满清贵族,从血缘上追溯还拥有爱新觉罗血统:母亲来自爱新觉罗家族,表哥是康熙帝,父亲位高四品,妻子是两广总督之女卢氏。
有野史记载了乾隆在阅读和珅进呈的《红楼梦》后即说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明珠,即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从龙入关,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是功名奕世之家。
明珠给容若找的启蒙老师是丁腹松,颇有才华但性格孤僻,闲赋在家被明珠发现后成为容若的启蒙老师,所以容若自小便是才华横溢的贵公子。
长大的容若又轻松中举,继而是进士,但被康熙钦点为武将,成了皇宫禁苑中威风凛凛的御前侍卫,
而乾隆在读《红楼梦》时说的那句话,就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
且不说是否具有考证,仅谈纳兰因妻子离世而久病不愈,与宝玉因黛玉消香玉陨遂遁入空门来说,我是信的,因为也只有宝玉那样的佳公子,才是我心里头容若公子的形象。
且曹雪芹先生的祖父曹寅,确实是与容若的父亲明珠头朝为官,两人还是至交好友,都是“康乾盛世”中人,想来应该更是有所感触的。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容若的一生,最贴切的便是他自己的诗:“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虽然被钦点为御前侍卫,随驾出征、巡游。但容若率真,处在混浊的政治社会中,只是徒增“胸中壁垒”罢了。
有史书记载,纳兰明珠虽然官拜宰辅,能力、权力齐全,但却贪污腐败,容若聪慧善良,自然无法与父亲沆瀣一气。
即无力改变,就开始厌倦庙堂生活,在巡游时还无比怅惘地写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的爱情,更是如同他自己所说:“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青梅竹马的表妹,入了深宫,成为康熙帝的宠妃。而他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每每“上班”,就要看着青梅竹马和“另一个男人”谈情说爱,这不可不说是“酷刑”。
但于表妹这样美好的初恋,他还未懂得人间情爱,仅是惋惜。
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才是逐渐温暖融化了纳兰冰冷的一颗心。
他写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的秀恩爱名句,如果当时有朋友圈,那纳兰容若会是朋友圈秀恩爱的狂魔。
小夫妻两有雅兴时,就一起写诗作词,抚琴唱曲;有闲情时,一起品茗赏花,踏青游玩。
但好景不长,婚后仅仅3年,卢氏就因病去世,而纳兰容若在正妻卢氏去世后不久,刚过而立之年便英年早逝,让自己的人生,定个在最美丽的年华里,追寻那个他最爱的妻子而去。
他去世的那一天,恰巧是阴历五月三十,却正是卢氏的忌日。真叫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的好友顾贞观这么评价他: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纳兰容若这位浊世翩翩佳公子,一醉一咏三叹,然后溘然长逝。
他的一生短暂如流星,却将生命融入诗词,绽放出夜空中最耀眼的一抹亮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最近读的这本关于纳兰容若的书,我觉得非常值得,不仅仅教我如何赏析纳兰容若,更是让我被赋予了诗情画意,从个人角度来说,做为一个“无知者”,更愿意站在巨人的肩膀来遇见纳兰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