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精选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是一部由河毛俊作执导,松嶋菜々子 / 松田龍平 / DAIGO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一):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
开篇自白就点名了一切都是基于女主是女王的前提下展开的,包括略有点牵强的剧情,凭什么以前受尽女主凌辱的前部下会不惜一切地帮助她无数次,甚至连一点男女私情都不夹杂,“就是想看到你不被任何事情打倒的样子”就这一句话就想打发观众们的逻辑也实在太敷衍了有没有。虽然我也知道松田龙平和松岛菜菜子,龙平在这里头又是一副食草系的样子,菜菜子么又是正气凌然圣神不可侵犯的样子,这要怎么演感情戏啊……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二):女人好难(有剧透哦)
女主育儿假三年再重返职场(福利真的好),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来说三年真的会被淘汰,公司给安排的职位也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用来背锅的,然后就是工作受挫,同时家庭出现一些问题(保姆很诡异,并且想撬墙角)
我想很难有职场女性,结婚生完小孩之后就完全做家庭主妇,都会想再出去职场上拼一拼,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丈夫却很怨念,觉得女人应该负责小孩所有的事情,而不是老婆工作然后占用他应酬的时间去照顾小孩…… 不过夫妻俩确实缺少沟通,造成一定的误会… 前面几个事件也挺好的,总有打动人心的地方,虽然有些假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三):业务部长吉良奈津子
虽然整体上剧集还过得去,可是内容上似乎根本没有突破性,我都有些奇怪,怎么到如今松岛菜菜子还在拍这么传统内容的作品,还不如前两年的《家政妇三田》。 故事想表现什么?是塑造重返职业的家庭主妇们,以前我们一直羡慕日本男人养家就行了,太太便在家相夫教子,看样子应该是不行了。虽然吉良奈津子是出于对工作的渴望而重返职场,可是更多的还应该是工作养家吧!而在日本的环境中,这种主妇们的工作只可能是低端职业,甚至是零散工作。所以剧中就塑造出奈津子这一反常规的形象吧。虽然很励志,但应该掩饰不住苍白的现实吧。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四):女人们啊家庭事业如何两全
以下内容可能含有剧透,请观看电视之后阅读哦。
这次的剧评有两部分,前面部分是剧情简介和剧评,后面请允许我针对女性的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唠叨几句,不喜欢看唠叨的可以只看前半部分哦。谢谢理解哦,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哈。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五):工作为了成就自我
女人与男人在工作上最大的差距就来自于女人要生孩子。本来同样起步朝着目标攀登的一帆风顺的时候,女人因为有了孩子不得不停下脚步。经过很长时间的修整,再次起步攀登时,身边的人已经换了几波,同时期的同事早已经到达顶峰,开始享受胜利的果实,顺便从上向下观赏着正在辛苦攀登的人。
经过了育儿期重新开始工作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还要分散出精力来照顾孩子和家庭。所以事业中成功的女强人都需要付出的更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失去平衡,生活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节奏,一不小心变成家庭主妇就是悲剧了。
很欣赏女主对工作的执着,虽然出现很多措手不及的事儿,但是依然很开心。活出自我,生活才会更精彩!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六):每日一问什么时候咱们也有优秀的职业剧
观点可能不全面,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不要过度发散哈。
每次看国产职业剧,我都是抱着一点点小期待,希望能看到除了莺莺燕燕的爱情琐碎尴尬的家族羁绊之外,能够对于不同职业的特性与工作环境与相处生态有更多更饱满的描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女主光环。不过我次次都失望了。。。
营业部长视角更为新颖,对准的是已婚已育,重返职场的前职场女强人。和以往的独立年轻的女强人相比,增加了家庭的buff/负担。作为母亲,女主是满分的!虽然会错过儿子的一些成长时光,但是谁能保证现实不是这样的呢?作为业务部长,前期表现还是比较白菜的,很符合角色设定,一孕傻三年哈哈哈日常鼓舞下属加搞砸业务。高木绝对是小天使,策划能力满分!人狠话不多!我也喜欢他在无法成为怪兽的我们中的税务师角色,一样的内敛深沉~弹幕说是白月光很对!后期吉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也找准了部员的定位,很喜欢这种细节充盈的描述!
喜欢这部片子大概是因为它是七分现实三份糖!总要有点甜生活才能过的去呀!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七):一部现代职业女性的史诗
短评写不完,就改成影评发表。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结婚生子后回到工作奋斗的故事,以松岛菜菜子40多岁演这部戏刚好适合。这部戏里编剧对日本现代社会里的传统观念刻画得入木三分,女性结婚后出来工作就要被社会里各种男性歧视,里面女主所遭受的性别偏见、歧视、职场压迫遭遇全都是日本当今社会对职场女性压迫的血淋淋的现状写实。
这部戏里,女主和里面的女性角色遭受来自各方阶层的明里暗里的嘲笑、偏见是编剧对日本社会不偏不倚的客观描绘。里面台词的功底与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能看得出编剧的用心良苦。但是,这部戏里所呈现的,不是一个全面拥有现代化思想观念的日本,而是用着现代化科技工作生活但思想却腐朽传统的日本。这样的日本里,女性依然是男性的附属。结婚后的女性,不能以工作为中心,不能为自己事业奋斗,而要默默地为家庭付出一切。如果想要去做自己要做的工作,还得下跪讨好结婚后的男方。这样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观念在日本居然是常态。
或许,日本要改变的不是科技化的运用,而是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对女性的尊重。只有改变了整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观念,日本才会真正走入一个现代化社会里。
说白了,这部剧其实就是披着现代化的传统正剧。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八):日剧的力量
全剧大部分演员演技都很了不起。
第一集,泪目了。寿司店社长开店的初衷让人泪目。也告诉我们,【要好好去倾听别人的诉求不要践踏别人的心意,哪怕可能是无意间。】女主如果没有重返职场,可能都不知道伤了老头的心。
【撒被人很容易很穿的谎言,不如一开始就干脆的承认,但是承认要有催人同情、震撼人心的技巧】女主播当了小三,记者会承认错误。
【家庭直接需要好好的沟通,一定要好好谈一谈,同时要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想在听你说道歉,其实是想要好好面对面谈一谈吧。不面对面好好传达想法是不行的”高木告诉女主。
高木像个骑士一样保护女主,付出默默关决定不要求对方染上自己颜色的爱。尽管有了骑士,但那也是因为女主是女王陛下啊,是不屈服,坚强的女性啊!
哪怕知道失败的概率大于成功,还是不愿服输坐以待毙,反正也是等着输,那干嘛不试着努力看看呢?不撞南墙不回头。所有人都在付出120%的努力,最后赢来了第十集里的第二次成功,你前边的努力可能失败,但不代表你下一次全力付出是失败,没错,他们成功了,赢到了100亿日元的广告订单。
这就是日剧的力量。告诉你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是一定要坚持,要拼命,无悔这一生。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九):记得那个夏季档只追了这部还没追完
【大法准备换水果,备忘录里好多当初思路没理清楚觉得写不够好没发的东西短评放不下也不想再加工就直接放长评啦。】
记着E9是跳着看了,E10弃了。当初还给了五星呢后来崩了之后改了评分连状态都不知道怎么改……现在有点想再减一星不过还算了吧……
非常非常心痛,觉得大概不会崩以后下一集立马急转直下,各种直男癌,以此为教训以后追剧都长了个心眼……
-分割线--------------------------------------------------------------------------------------------------------------------------------
这剧每回到最后都是大写的FLAG也是服气
EP4的case感觉很赞 高木和女主那条线开始渐渐明朗起来 周围人居然都有这个感觉 虽然感觉身边随便一个人都会是坑
EP5 “再迷茫再不知所措也绝不动摇” 高木关于白色的那段诠释特别喜欢
“我的风格是什么” 虽然看似已经能独当一面但原来早就遇到瓶颈了啊 水族馆里的白衣少年敲美 也还是只有某人才能够化解
“你可不要离婚啊” 这潜台词是个路人都听得懂 只有她不会往心上去吧
看到了这会儿就特别心疼高木QAQ 要是老公稍微正常点的是个好人的话 他可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啊
EP6 “我是来带吉良小姐走的” 啥都不说了从第一回就在等上车到底啥时候啊QAQ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观后感(十):说几句松田龙平
刚开始是看瑛太的作品看到他了,大概搜了下他的百度,提到了那部被人称惊天动地妖冶美感的电影。留了心。有天无聊好奇打开来看。因为是舞台风格,以为会看不下去,结果还看完了,带了悬念所以不闷。觉得他确实在片中很美。少年的美。不过也这样吧。
这段时间的日剧都不好看。点开一部《营业部长》,嗯不错还有点内容。女主好有气质,看了弹幕扫盲又去搜了菜菜子的《魔女的条件》来看。果真大胆之作,结尾有个情节稍牵强,其它都不错。
营业部长中,龙平很有看头,他和女主的互动尺度拿捏的很好,有点小火花又没有过头。这次去搜了他的生平介绍,原来他的风格来源是这个原因。幼年丧父,长子,父亲盛名。看了他父亲的照片,哇好像。他弟弟则像妈妈,典型的日本偶像风格。他像爸爸,朝鲜族的模样,加上他特别的成长经历,变成他现在这样的演绎角色的风格。内敛、沉稳、细心、冷静,看似随意其实心里是有情感活动的,但是很少表现出来。在娱乐圈太少见了。像一股清新的风。
多看了些他的访谈,被访或他访别人,可以看出这人真的是很帅的,不张狂威胁的帅,舒服又非常有精神的帅,脸和神态身体都有女性的柔美的帅。可是他演绎的却是普通人,可能也因为他觉得自己其实就很普通,这种反差特别动人。
当需要演绎影视作品中这种风格的人物时,他就非常适合。是这么一个帅、美,又认真体会角色的人。
看了他的访谈,还有跳着看了家鸭野鸭那部电影,觉得《营业部长》里面的角色和他本人是最贴近的了。但其实那些角色都有他本人的影子。导演在考虑由谁演出时,必然考虑演员本人气质是否贴近这个角色。有些东西不贴近和理解是根本演不出来的。勉强很容易发现。对电影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