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这些剧里的老人咋都这番形象?
在编导们的塑造下,如今电视剧里的长辈们大多可悲而无趣。然而,爱与尊严才是人生的主题,也应该是艺术刻画的主题。
《隐秘的角落》,在人物的设置上,留下许多空间让人想象。比如秦昊演的张东升是个秃子,只有在一个人私底下,才不戴上他的假发套。完全可以想象他当初并不是以真面目来追求他的妻子,婚姻关系所以恶劣。电视剧第一集,张东升将丈人丈母娘推下悬崖,致使两老意外死亡。电视剧开场在女儿家中出现的两位老人,只有几个镜头,就显示了他们对女婿的轻视与厌恶。少年宫校工、代课老师,这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物质资源的女婿。可是明知女儿要离婚的他们,为什么又还要享受女婿的殷勤?为什么对他,连起码的尊重和礼貌都没有?
刚刚结束的《爱我就别想太多》中,女主角的父亲,在得知女婿的真实身份前后,完全是两张嘴脸。前面愤怒后来得意。看重金钱地位不说,在遇到稍有姿色的女骗子之后,却心甘情愿卖掉房子投资女骗子的基金,险些血本无归。富翁李洪海的老妈呢,70多岁要找老来伴,这也没什么,可是,老先生想带着她去加拿大住一年看他的女儿,老太太不顾儿子的反对,坚决要去加拿大。飘洋过海没有身份的“私奔”,可是一个近80岁的老太太玩得的?都是些什么样的长辈呀?
一个人到了老年还赤裸裸嫌贫爱富,这样的老年形象是可悲而无趣的。我们电视剧里的长辈们多在充当这样的角色,不是加深儿女不对等婚姻的矛盾,就是干预儿女的选择。农村题材的还好点,城市题材里的老人提供不出新鲜的审美价值不说,连道德感大多不具备。他们长着统一的世故的一张脸,说的话、做的事,甚至连世故的个人风格都缺乏。当然,老年人在剧里是配角,其设置多半是配合剧情启承转合之需。要么,索性像《都挺好》里的倪大红,作得惊天动地。我们在那些生活剧里,暂时找不到老年的人生榜样,只知道如果活着活着,长成他们那样的,那人生该是多么乏味。
真实的生活中,却见多了生龙活虎智慧超群的爷爷辈。人皆长寿之后,视野拓宽之后,这人生的后三分之一也很精彩,走过的世界级的景点或许比你还多,怎样更爱自己想得比你还明白。他们不保守、有前瞻,起码与儿女保持距离,不介入、不干涉他们的生活。而在诸多的反映当下生活的电视剧中,他们往往是落后势力消极因素、可恶负能量。或者嫌贫爱富挑拨子女婚姻,或者只认自己的儿女是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为老不尊”,几乎是荧屏上的群像对这个词的形象解释。
“以后要对女婿好一点”。听说这是一句看了《隐秘的角落》的坊间戏言。
《隐秘的角落》里最感动的是,一个是王景春扮演的退休的警察,要做孤儿法律上的监护人。一个是朱朝阳的爸爸朱永平。朝阳的妈妈大骂朝阳,“8岁之前,你爸爸都不管你,现在,他只带你游了几趟泳,你就那么向着他!”她不懂,新鲜的爱才是强烈的。失去了女儿,朱永平才知儿子的可贵,他是拼了命一样要补上这迟到的爱,同时也是在忏悔自己的过往。
爱与尊严是人生这一辈子的主题,也是艺术刻画的主题。如果爱与尊严只演绎到中年为止,老年只是变作狭隘、固执、势利、愚昧的象征,那么,不知道这是编导们集体对人的老年没有信心,还是他们通过反讽来提高老年人的觉悟。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6月高点击率美文:
曹雷:疫情中的旅行
童自荣:我们永远的小刘
“革命家庭”里的“江姐”走了……追忆于蓝妈妈
李大伟:苏州焖肉面
人物 | 许四海 芒种应勤耕,“壶王”知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