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5张照片看哭无数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15张照片看哭无数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

2020-07-31 21:33:22 作者:知心 来源:知心先生 阅读:载入中…

15张照片看哭无数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

  请点击上方绿色图标收听

  文/知心

  来源/知心先生()

  01

  一位白发老人,拿着部旧手机,蹒跚着走进一家维修店。

  店员检查了一番,告诉他,手机没毛病。

  老人呆愣一阵,突然哭出了声:“手机没坏,我的孩子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啊?”

  一句“没毛病”,打破了老人最后的期待,这一声哭诉,是失望里生出的心寒。

  明明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就能让他开心、安心。

  02

  82岁的刘叔叔在吃食上很不讲究,冰箱里常年只有保健品和咸菜。

  听说,有记者要来家里访问,他特意去超市买了高档的速冻饺子。采访结束后,执意要留人,他说:“就想桌子对面,有个人一起吃饭。”

  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囤购保健品,只为了能多陪孩子走一程。子女却在他仅剩的生命里,习惯性缺席。

  别让父母活成一座孤岛,常回家看看,陪他吃吃饭。

  03

  张阿姨的女儿毕业后去了外地,老伴去世后,她变得没有安全感。

  过于安静的家,让她害怕。所以,她买了条小狗听自己说说话。

  原来,还有一种悲剧是:人到中年,无人懂,无人可说话。

  本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谈笑风生,最后却沦为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奈何宠物再乖巧灵性,终究抵不上女儿陪伴在旁。

  04

  79岁的包伯伯每天把晨报从楼上吊下来,87岁的孙婆婆每天会从阳台上将报纸取走。

  他们的孩子都在外地,两个老人以这样的方式来确定,今天的对方是否还活着。

  

  到了这个年岁,他们不怕离开,怕的是,生时无人顾及,走时无人知晓。

  在父母垂垂老矣时,请多一分关注和陪伴。

  05

  龚阿姨和卫伯伯的老伴先后去世,各自的孩子也都去了国外,两个老人便搭伙过日子。

  卫伯伯说:“我先走,我担心少一点,她先走,我一个人要怎么办呢?”

  年轻时,再苦再累,都要把孩子抚养成人、成才。可他们越飞越远,风筝线断了,风筝就收不回来了。

  既养儿,就该防老,别让父母老无所依。

  06

  一对82岁和64岁的母女,独居在自家的别墅里。

  两人乘电梯上楼洗澡时,发生了故障,被困在了电梯中。家人出差在外,身边也没有手机。

  她们靠喝对方的尿液,撑过了4天3夜。

  物质的满足,并不能弥补精神陪伴上的缺失。一场有惊无险的意外,应该要引起重视。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别让忙绿阻断了骨肉情谊。

  07

  65岁的朱阿姨有个独生女在外工作,她一人在家照顾瘫痪的老伴。老伴摔下来时,她求助两名保安,才将人搬回床上。

  后来,老人毅然决定出租一间房,首要条件是:男孩、本分、老实。

  在生死面前,在父母最无措的时候,能搭把手的总是不熟悉的旁人。

  日子再艰难,也不曾动过出租房子的念头,要让女儿住得舒心踏实,哪怕,她每回只是短暂地归家。

  08

  有一对老夫妻都是退休教师,平日里,并不与孩子同住。

  老太太突发疾病去世时,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先生,无人照料,也紧随其后。

  过了多日,有异味从房间里散出来,才被邻居发现。

  

  而他的大儿子就住在小区对面。

  世上最后悔的事,莫过于我本可以。

  本可以走过这条街,去到父母的家里,挽救父亲的性命,本可以避免他死前遭受的煎熬与痛苦。本可以保留父母在人世间最后的尊严。

  可惜他没有。

  09

  79岁的王婆婆生病瘫痪,苦于照料的儿子竟将她活埋在废弃的墓坑里。

  儿媳报警后三天才被解救出来,所幸生命并无大碍。

  重获新生的老人为了帮儿子脱罪,却坚称是自己爬了进去。

  

  她给你开启生命的起点,你却把她推向生命的终点。

  人性最大的恶,大抵如此了。生而为人,不配为人。

  但母亲还是毫不犹豫地维护他,母爱,永远是最无私、最纯洁的情感。

  10

  曾经的央视名嘴张泉灵,采访过一位老人:“你多久时间洗一次澡呢?”

  老人尴尬地笑笑说:“我尽量不洗澡,老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给孩子多大的负担。”

  年幼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

  年迈的父母,对子女微不足道的帮忙就觉得过意不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总是这样不对等。

  “我们体贴老人,该像对待孩子一样。”

  11

  89岁的王肃中有五个儿女,却也只能靠低保费维持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模特行业,便开始通过做裸模获取生活费。

  子女嫌他丢人和他断了关系,声称“死了也不会给你收尸”。而他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资助读大学的孙女。

  一路走来,他遭受最多的是家人的责备与辱骂。

  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蔑视着父亲的生活与理想,把老人推入更大的无助与悲凉。

  即便如此,他依旧对孙女毫不吝啬,以此,汲取着关于亲情的仅剩的温暖。

  12

  一位81岁的老太太,7年前开始独居,17年底,她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于是在中秋夜留下一封遗书:我于昨晚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遗憾的是,直到两个月后,她的遗体才被邻居发现。

  

  老人对生死看得透彻、明白,走时,平静而安详。

  没有打扰任何人,如她生前一样,不给子女找麻烦。

  生命走到最后,依旧保留着体面。

  13

  一位老人非常想念打工三年未归的儿女,于是孤身一人,从贵州前往江西。

  然而,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才发现,孩子们早已搬了家。

  此时,她身无分文,又没有孩子的联系号码,只能徒步回家,一路靠着别人的救济和施舍,20多天后才被民警发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再忙也该抽出时间,告诉父母你在哪里,一个视频,一通电话就可以。

  以为三年转瞬即逝,没有子女的音信,老人却度日如年。

  14

  一位阿姨长期生病,52岁那年,同岁的丈夫也生病住院。

  想到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生子,为了减少孩子的负担,夫妻俩双双跳河自杀。

  世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此。你活得轻松快乐比他们生的希望更重要。

  设想,若是角色转换,他们一定会越过所有阻碍,拼尽全力,挽留孩子的生命。不论值或不值。

  15

  季羡林6岁时离开母亲,往后,只与母亲见过两次,一次是回去奔别人的丧,一次是回去奔母亲的丧。

  邻居告诉他,母亲离开前留给他两句话: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

  “这几年我日夜想着你,这种痛苦是你无法想象的。”

  这两句话道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

  岁月带给我们成长,却把他们变回了小孩。

  老小孩渐渐对外界失去了好奇,只把心思放在子女的身上。既体谅他们的无奈,又因他们的冷漠而悲伤。

  一个人会在一生的时光里做很多蠢事,最蠢的就是辜负最爱你的人。

  当你历经世事会发现,茫茫人海,只有父母对你的骨肉之情最纯、最真。

  对这份情的最好的回报是孝顺,最简单的方式是陪伴,最好的时机是现在。

  正如电影《比海更深》里的一句台词所言:“还是得趁人在的时候,好好对待才行。”

  人不在了,再多的懊悔也毫无用处。

  时间很任性,它偏爱谁,带走谁,从来没有道理。

  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重复上演。

  倘若不能常伴左右,就请保持联系。告知自己的近况,免他们担忧;关注父母的身心健康,不吝啬关怀。

  点个在看吧,愿所有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 END -

  作者:知心,在不同的城市里,找寻频率相同的你,一段文字,一声聆听,每晚九点半,知心先生用声音温暖你,陪你度过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本文为知心先生()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

  晚安曲:羽泉《烛光里的妈妈》

  你一定还想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