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樊锦诗是谁?25岁入行,夫妻分居19年,坚守敦煌57年,她的幸福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樊锦诗是谁?25岁入行,夫妻分居19年,坚守敦煌57年,她的幸福一

2020-08-06 12:17:16 作者:俺就是波叔 来源:bookface 阅读:载入中…

樊锦诗是谁?25岁入行,夫妻分居19年,坚守敦煌57年,她的幸福一

  近日,有个女孩成为了全国考古界的团宠。

  她就是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钟同学表示,她之所以选择北大考古系,除了自己本身的爱好,最重要的是受到前辈樊锦诗的影响。

  这本是一件大喜事,可总有那么几个杠精出来煞风景。不是嫌考古专业没前途,就是暗示女孩不明智。

  考古确实是个冷门专业,将来不太可能大富大贵,但不代表它不值得投入。

  60多年前,樊锦诗也是因为对偶像的崇拜,选择了考古系。

  遥远的西北大漠,有一个叫敦煌莫高窟的地方,藏着巨大的中华文化瑰宝。

  你无法想象,在中国考古人到达之前,这个宝藏经历了什么样的摧残。

  100多年前,一个姓王的道士独守着沉睡了千年的藏经洞。

  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探险家/盗墓者来到这里,从王道士那里骗走了一车又一车的经书文物、图画、刺绣。

  诺大一个浩瀚的佛教世界,七零八落,被分散到世界各地。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美国……

  大师季羡林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多么痛的领悟!

  敦煌在一点点消失,一点点死去。直到1943年,常书鸿带着第一批中国考古人来到这里。

  15年后,20岁的樊锦诗奉他为偶像,考进了北京大学考古系。

  毕业前,学校安排考古实习,把她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

  初见敦煌,惊艳无比。

  樊锦诗看痴了,但莫高窟的生活把她吓坏了。

  莫高窟气候干燥,黄沙漫天,与世隔绝,荒无人烟。每天,实习生要跟着老师们爬蜈蚣梯进洞去做研究。

  因为害怕爬蜈蚣梯,樊锦诗宁可早上不喝水,身上带个个馒头,避免要去厕所爬上爬下。

  他们每天只吃两顿,喝的是盐碱水,住泥屋,没水没电,老鼠横行。因为缺水,洗澡都成了奢望。

  一个娇滴滴的南方姑娘,哪里受得了大漠黄沙?三个月不到,她就熬出病来,不得不提前结束实习。

  领教过大漠的无情,她心中对敦煌的向往已经减半。可是天意弄人,一毕业敦煌写信来和北大要人。

  父亲舍不得女儿,写了封信向学校求情,希望重新分配,让她带给学校领导。谁知她自己扣下了信件,因为她宣过誓: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志愿。

  在今天看来,这个想法真的很傻很天真,但她的命运从此与敦煌不可分割了。

  1963年,25岁的樊锦诗带着行囊,再次踏入那漫天黄沙,一守就是一辈子。

  她从一个小小研究员做起,走遍了大大小小700多个洞窟,每一寸壁画和彩塑,她都了如指掌。

  从青丝到白发,她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敦煌。

  敦煌欠她太多,她却亏欠了家人。

  为了敦煌,她与丈夫分居了19年。

  樊锦诗的丈夫叫彭金章,是她大学时的同学。

  两人的爱情,萌芽于校园。毕业后,樊锦诗去了敦煌,彭金章去了武汉大学。

  1967年,两人在武汉大学的宿舍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再后来,便是十几年的分离。每次都要等上一两年,樊锦诗才能获得20天左右的探亲假,去与丈夫团聚。

  夫妻长期分居,对于有些人来讲,是致命的,但是樊锦诗和彭金章是例外。他们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熬过了一年又一年,感情浓度不减。

  他们生下两个儿子,可是因为工作顾不上,孩子不大点就托付给亲戚抚养。后来孩子越来越大,亲戚也照顾不过来了。

  实在没办法,彭金章只能当起超级奶爸,一边教学,一边带两个娃。

  彭金章是世间难得的好丈夫。只要是樊锦诗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他总是笑着调侃:

  人们说她是敦煌的女儿,那我就是敦煌的女婿。

  为了一家团聚,樊锦诗多次申请调到武汉工作。好不容易磨到1986年,领导终于批准她离开,她又突然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敦煌。

  这个石窟,好像我还应该给它做点什么。

  丈夫明白她的心思,冷静地说:

  看来我得过去跟你腻在敦煌了。

  这个男人放弃了武汉大学的一切,带着两个孩子奔赴敦煌。

  想当年,“敦煌之父”常书鸿带着妻子来大漠,最终因为太艰苦,妻子与人私奔,落得个家庭破碎。樊锦诗和彭金章能躲过这一劫吗?

  来到敦煌的彭金章已经年近50岁了,依然从零开始建立事业,主持多项考古发掘。

  一直被学界轻视的莫高窟北区,在他的主持下发掘了200多个洞窟,这成绩,世界瞩目。

  果然是优秀的人,无论环境多恶劣都能发光。

  虽然夫妻两算是结束了19年的分居,但事实上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

  90年代末,樊锦诗成为第三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满世界出差,而丈夫退休后身体不好,只能留在家里休养。

  他们还像往常一样,一个在前面冲,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

  对于敦煌这个守了一辈子的宝藏,樊锦诗的原则是:保是第一位,然后还要扬。

  保就是保护,不能让莫高窟上市,商业化,要限制人流量。“我们没有权利将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扬就是宣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所以就有了“数字敦煌”。

  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

  不必亲自到敦煌,打开电脑就可参观从北魏至元朝共十个朝代,30个洞窟,和4430平方米的壁画,甚至还可以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壁画和雕塑的魅力。

  “数字敦煌”资源库令人拍案称奇,可谁能想到,这个高科技的艺术品,是在一位古稀老人的领导下完成的。

  樊锦诗名满天下,但心中最感恩的人,还是丈夫彭金章。她说彭先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丈夫”,“没有他的支撑,这个家庭可能就散了”。

  而彭老先生说:

  我乐意跟着她。

  这陈年狗粮,就一个字:香!

  可惜,彭老没能陪妻子走到最后。2017年7月29日逝世,81岁的彭金章离开了人世。

  樊锦诗脸上依然常挂笑容,她说,彭老从未离开过,他还在身边。

  他还在我身边,他到今天还在,没走,还在支持着我,看着我。

  人这一辈子,能找到甘愿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是幸福的;能遇到一个不记得失,无条件默默支持你往前冲的人,是幸运的。

  回过头来看,所谓“有没有前途”,“能不能大富大贵”的质疑,真的微不足道。

  不虚度此生,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今日心情 敬佩

  薪火相传,国之大幸。

  【更多故事】

  【284】34岁当清华校长夫人,50岁摆摊,62岁打工,她为丈夫清苦一生,却甘之如饴

  【286】是谁规定的,一个星期工作5天,休2天?

  【280】最后的佳人走了,与亲妹交恶,花1.3亿击败华纳,一生从未服输,是个狠人

  【285】学霸一样没人爱:家里蹲、女忍者、吃软饭,他们丧得无法反驳

  【283】自拍和他拍,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真实原因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