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身心之痛:认识躯体化障碍 || 渡过
子缘/文 张进 / 图
01
我是一名非典型心理问题患者。事实上,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我只是一个时而受困于自身的普通人而已。除了关系较好的亲人和朋友,周围的人并不清楚我的情况,只隐约觉着我好像身体不太行。
我看似活泼开朗、热情积极,实际上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开口去说,有时连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我内心经历了什么。我与他们相处时总是做不到互相理解,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我记得,为了维护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与家人发生过多次争执,甚至有一年基本上没和父亲说话。现在长大了,性情变得温润很多,遇到矛盾也不想再与他人争执,除非是触犯了我的底线,达到了伤害我的程度。
自小,我就不愿意把痛苦和烦恼分担给别人,更愿意自己躲着掉眼泪。一是觉得怕别人嫌我烦;二是发现生活中的痛苦别人是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的,即便我讲给他人听,他们也未必能理解我,又徒增了新的烦恼。能够被他人理解,是莫大幸运之事,可遇不可求。
或许是习惯了对内的痛苦,我让自己的生活所传达的基本都是正能量。大概是因为这个习惯,造成了我的压抑,对痛苦的压抑:痛苦不再搬到台面上被解剖,只是留在心底,烙着一个又一个印记。
我也会流泪,但不会呻吟。眼光还是坚定,却把真正的烦恼留给自己慢慢磨。
2
但心理和身体是相通的。
逐渐的,我的身体总会出现奇奇怪怪的症状:2016年冬天心跳加快、胸疼、严重失眠、痛苦焦虑;2017年症状严重,加之学业和人际压力大,痛苦积累到了极点——连续彻夜难眠,游走在想自杀和崩溃的边缘。
我意识到我得给我的人生按个暂停了,于是休学一年。休学期间,药物加心理治疗、外出旅游、自我调整,身体状态得到了缓解和改善;2018年复学,心态和身体还不错,擅自停药,顺利度过高三;2019年底复发,整个人处于崩溃状态,胃痛、头疼、胸疼,惊恐发作多次,仿佛行走在生死的两端。去医院检查数次,医生都说没有什么问题,但不适和痛苦依旧存在。
后来我才明白,可能是身体的疼痛能够掩饰心里的疼痛吧,内心和行为的焦虑缓解了一部分精神上的苦闷。
苦闷是由于换了一个新环境,对于我而言,其实是一个新的挑战。江苏的冬天比昆明湿冷太多,日日下雨,加之离往昔的好友太远,心情郁闷了许久。大学的人际也与高中截然不同,外地的生活习惯迥异、自己给自己揽了太多的事情,都造成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疲惫。
记得去年十月底开始莫名其妙地流泪,十二月感觉随时都在哭。不过,多数时候,我都是躲着哭,所以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我的真正状态。还好,最后坚持不下去之时,我捞了一下自己——求助于家人接我回了家。
3
可以说,作为一名“资深”的疑病躯体化障碍者,我走过的疼痛之路太多了。最让我恐慌的还是胸痛、胃痛和背痛,因而惊恐发作过很多次,几次严重到觉得自己快要升天,跑遍医院检查都是无器质性病变,吃药也缓解不了症状。
疼痛和那些年奶奶的去世有关,可惜已经过去了六年了,记忆有时候还是不肯放过我。总是回想起当年的悲痛、绝望和那种无力改变的离别,疾病的恐惧也一直环绕着我,渡过了一年又一年。
和之前的一个心理咨询师探讨过,她觉得我的情况有可能还掺杂着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无论怎么样,我现在也已释然,相信离别之痛和对疾病的恐惧终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总之,痛苦总是让人清醒,也就是“悲伤使人格外敏锐”吧。
对于疼痛,多个医生建议我换药,换成治疗疼痛效果较好的度洛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作用的抑制剂)。其药理学作用是能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对多巴胺再摄取的抑制作用降低。简单说就是调节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减轻中枢系统的疼痛作用,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后来,我研究了躯体障碍疼痛,实际上和大脑杏仁核分泌过剩、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直接联系,心理因素也占很大一部分。
有时候心理疾病不单单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与生理上大脑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社会对此了解还是太少,认为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就是想太多、想不开。我亲身实验证明:度洛西汀、正念、冥想、禅坐、运动和心理治疗对躯体疼痛有很大帮助,将来有机会我会写一篇关于冥想和禅坐的文章同大家分享。
度洛西汀一开始服用副作用略明显,我持续早醒快一个月左右,食欲减退体重继续减轻了一段时间。但药效开始后整个人状态转变很大,无论是躯体还是心理、睡眠状态都比过去好很多,挨过一个月后副作用也基本上消散。唯一的缺点是会心悸,有点心率不稳的早搏体验。
现在,服用度洛西汀三个多月了,我的生活有了太大的改善,躯体疼痛基本上消失,所谓“健康和快乐”好像都回来了。对于躯体疼痛为主的心理疾病,度洛西汀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由衷感谢自己选择了它。
事实上,我每次都觉得自己是身体问题,从来没有好好问过自己的内心。直到医生告诉我,心理问题可以躯体化,我才算真正开始了治疗的路程。
所以了解自己,是治愈的第一步。
4
活着总是需要承担痛苦的,无论自己选的什么样的路;也要走好已经选择的路,虽然它不一定是好走的路。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必须遵医嘱吃药,医生说停药再停药;觉得自己状态好,就擅自停药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对的。不要对自己的状态太自信,尤其是换到一个新环境,不然就会像我一样复发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另外,对于惊恐发作的朋友,我想说,或许某一秒我们的心已经死了,但只要我们真的没死,我们就要继续活着。惊恐发作是老朋友,或许还会再度拜访我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内心,保持勇气和冷静,风暴自然会过去。
生命如乐章,一会儿平静如溪水般流淌,一会儿狂躁如暴风雨般猛烈,弹奏的人得先明白它的节奏安排,不疾不徐,才能演绎出真正精彩的篇章。
疼痛是真实的,但它是会变化的, 熬过去,就会新生。
作者相关文章: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责任编辑:翠小花
“渡过”口碑训练营——21天家长营与青少年营同步招生啦!
21天家长营,以《非暴力沟通》为载体,由擅长家庭亲子关系,青少年社交障碍及情感障碍康复指导的华老师,带领家长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改善亲子沟通,重建亲子关系,学会家庭干预,引导和帮助孩子康复。
同时,我们同步推出21天青少年营,围绕“恢复社会链接、重拾自我信心、探寻生命价值 ”三大核心主题,在专业带领人引导下,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助力孩子恢复动力。
家长营和青少年营可分别报名,更欢迎家长和孩子一起报名学习,共同成长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