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路坝灯火》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古路坝灯火》影评精选

2020-08-15 19: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路坝灯火》影评精选

  《古路坝灯火》是一部由莫伸执导,王光辉 / 任晗 / 吴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路坝灯火》影评(一):彻底失败励志

  所有的细节用尬到爆的演技展现,所有靠演技的地方用配乐和台词展现,所有的台词用脚写。作为一部强制性影片,能做的只有边吐槽边睡觉,能乞求的只有把历史最低限度地还原,影片贯穿始终搞笑方言倒是亮点女主角还是勉强能看。瓜大学子把这欢乐就行了,不必认真,毕竟看了开头就猜的到结尾,强行分配人物冲突也是笑点不断。

  《古路坝灯火》影评(二):随便评评

  作为打酱油群众演员看到电影里三次镜头一闪而过的露脸的还是挺开心的。首映礼和同学一起看一边吐槽更欢乐好么。演员演技略浮夸,剧情更是没啥好说的,土匪打劫应该是来搞笑的吧~但是看到后面其实还是有些小感动亢奋热血的,不过也就是三分钟,囧。但是不可否认当年从古路坝走出来的伟人们真的为中国贡献了很多,值得尊敬

  另:女主的高富帅竹马真是一只傲娇骚年啊~总感觉他说话像撒娇,萌萌哒~

  《古路坝灯火》影评(三):以史为依据

  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批从天津、北平、焦作等地迁移到汉中城固古路坝国立西北工学院学生勤奋苦读、报效祖国故事。讴歌了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知识分子为国分忧可贵精神及秉持道德行为操守豆瓣影评较低,是对于这段历史不了解,没有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量,仅仅用纯文艺角度进行评价,有失偏颇。而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工学院为西北教育构架基本格局,奠定坚实基础纠正一处,国立西北工学院是四校合组,现西北工业大学继承了国立西北工学院的部分但不是全部,也不是主体,两者不可划等号我们应该本着事实精神还原历史,在当时历史背景解读这段历史与演变,相关高校也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展现史实清晰变迁脉络科学合理追根溯源尊重事实也就是尊重自己[微笑]

  《古路坝灯火》影评(四):读书救国电影的悲剧

  电影出发点是好的,首映式上介绍主旨也是好的。但是在观影过程几乎没有感受到任何有关主旨的东西

  读书救国,读书的头就是隔一会出现的夜晚打灯读书,大段的篇幅给了几个学生争相吃醋,爱情友谊纠缠情节

  台词不错,这是本剧的亮点,但是演员你能再业余一点吗?

  一看电影就知道导演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这部电影要表达什么,也没有体会到“公诚勇毅”这校训所蕴含的意义。抛开这不谈,电影情节中也是漏洞百出,各种槽点

  《古路坝灯火》影评(五):古路坝的灯火,烧伤了我的观影感受。

  怎么说呢?整个观影过程充满了煎熬。全剧想表达出的那种在全民抗战环境下,工大学子秉承校训,公诚勇毅,艰难学习,顽强奋斗,似乎表现得并不是特别明显。在顽强奋斗的想法下,竟然穿插了一段略显狗血的三角恋。郑浩秋沧桑的面庞下的那一颗赤子之被演员强势煽情的演技,再加以可怕的背景音乐,诠释得尴尬尽致。丹凝,怎么说呢,一个顺从电影演技大势的人,同样以强势的演技,并配以尴尬的台词,一次次地将整部电影推向不可描述的氛围中。而吴建聪,一个里有矿的中二少年,演绎了一副霸道总裁需要的可怕剧情。这就是工科第一大学的可怕。整部剧也就只有李院长的部分能够直视,然,即使再正直的演技,也无法扭转整部剧跑偏的剧情。只能呵呵了。毕竟,在普通话尚未普及的年代里,土匪的那一口顺溜的普通话早已将我的观影感受给撕碎了。

  学校明明限速20,可是为毛还是跑偏了。明明是一部爱校教育片,可是为毛看着看着就变成了一部尴尬搞笑片。无能为力。

  《古路坝灯火》影评(六):星星灯火 亦可燎原

  点点星火 亦可燎原

  “什么?你们连蜡烛都缺?“几乎不需要什么背景的交代,短短一句话,就交代了物资的严重匮乏,甚至于整个村子的蜡烛都没有,全部供给临时迁到教堂的学校。也就是艰难的条件下,我们才看到了古路坝灯火下许许多多那些还在努力的身影。

  整部剧的高潮应该是在两个校领导为了是否录取余专员线下二十分的儿子而产生的激烈冲突。一面是如此艰难条件下余专员一直以来的雪中送炭的真诚帮助。另一面却是正在建立的规则与秩序。是的,条件是艰难,如果没有余专员的帮助可能会举步维艰,但是规则刚刚制定,如果在这个时候去打破,所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心理影响可能会远大于物质得到的利益。也有犹豫,也有彷徨,也有过难以抉择,但李院长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还有一个很短的镜头让我特别印象深刻。在吴太太声嘶力竭的哭喊声中把还在襁褓里的孩子送进了育婴堂。连老师的孩子都养不起,物质条件可见一斑。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放弃。

  整部电影的青年角色也可圈可点。一个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前期出现基本上都是西装革履,追求物质享受,甚至”连这把汤勺都姓美”。但有一点不能否认,他的思想也是进步的,他也在学习西方,不过这个时候程度有点浅,仅仅停留在了对器物的追求。但他一定也意识到了学习外来西方文明的重要性。也使得后来的幡然醒悟匿名捐赠没有那么突兀。

  而其中着力塑造的角色叫郑浩秋。他基本上具备了此类作品中男主角的所有特点。家境贫寒但却好学上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女同学。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优秀的人,在得知自己家人被残忍杀害之后做了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退学参军。乍一看似乎很正确,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家卫国,但细想却可笑,如此一个优秀的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最适合的应该是什么,不知道如何为了目标去贡献出自己最大的价值。这个问题同时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单就影片所描述的环境以及历史大背景来看,抗日战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家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是人吗?日本以区区弹丸小国侵我泱泱华夏,人口更是不足中国十分之一,是靠的人数取胜的吗?显然不是,是武器,是精良的装备,是先进的工业水平。这一点早已有前瞻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主角作为当时西北工学院的一位高材生,他若学业有成的话便有可能也有能力去改变这样的困境。其实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学生会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为什么《金陵十三钗》中会有那么多人牺牲为了去保护那十三个学生。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明白了,学生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势群体,,更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对未来的希望。

  而大学,便是一个承载希望的舞台,他们永远不知道未来学生会创造出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力量也许会无限巨大。因此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保护去培养,让这希望的火苗永不熄灭,越烧越旺。

  也正是古路坝彻夜不眠的灯火,学生们夜以继日的艰苦学习,教师们在搭建的教室里用着自编的教材诲人不倦。这是这古路坝的星星之火,让我国的重工业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十数年的路。也正是这星星灯火,点燃了燎原之势。

  个人利益相关 西北工业大学16届新生 也算是挑了一些还不错的地方分享出来 写着玩

  创建于 2016-09-03

  作者保留权利

  《古路坝灯火》影评(七):谁篡改了我们的古路坝

  看完《古路坝灯火》,有几句话实在不吐不快。

  坦白来说,这部电影实在难以差强人意。整部电影以郑浩秋为主线,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当年的西北联大的生活。电影意在让同学们体会到在当前辈们学习是多么的不易,我们得到今日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建设起今日富强之国家是多么的不易,题材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可是这部电影的水平实在有限,将近2小时的观影时间里,同学们更多地在吐槽电影里的桥段和演员们粗糙的演技。

  细说起来电影里一共出现了5次古路坝的灯火。

  第一次是分配宿舍时的灯火,这灯火是村民帮助学校教育的灯火。

  第二次是校务长去查看自习室时的灯火,这灯火是先辈们刻苦学习,科技救国的灯火。

  第三次是丹凝把从建聪那里借来的钱转接给浩秋时的灯火,这灯火是同学情深,相互帮助的灯火。

  第四次是丹凝和另外两个同学夜里谈心时的灯火,这灯火或许是知识改变妇女地位的灯火(或许有点牵强,丹凝说要是不学习或许就结婚了)

  第五次是浩秋去见弟弟时的灯火,这是国恨家仇之火,奋起反抗之火。

  (或许五次灯火是我的过分解读,感觉电影真正提起古路坝的灯火只有3次,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

  电影以联大的同学们步行500多里山路从西安迁至汉中为开始,到达汉中的天主堂分配宿舍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古路坝的灯火。画面一转,男生宿舍里,建聪坚持要把自己的西服齐齐整整地挂在墙上,让人颇感意外。这部电影的另一条线索就是建聪自我的改变,从一个自私自利的阔少爷转变成肯为大家着想的好同学。

  建聪这个角色塑造的极为失败,角色形象太单薄,之前的建聪自私自利,软弱,矫情,懒惰。在遭遇土匪的时候落荒而逃,在挑粮的时候偷懒,贪图享受,不思学业。却在挨了女主角一巴掌之后洗心革面,变成无私奉献的好同学。角色过于脸谱化,只有缺点没有任何优点,洗白的过程太突兀,像变脸一样,一巴掌就能痛改前非。活脱脱的民国泡沫剧桥段,却没能学来赚大妈眼泪的虐心部分。

  不知道校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位同学,就算真的有,个人认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多余。 《古路坝灯火》作为讲述我校历史的电影,不用大场面描写,反而用普通同学来刻画,其实是很好的思路,但是,建聪这位同学真的能代表当时的同学们么?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么?一定不是的。那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一位胸无大志的阔少的意义何在呢?

  女主角丹凝来找校务长要两支蜡烛,因为自习室人满为患,校务长晚上去自习室一看,好多学生围着一盏煤油灯苦读,站在门口的校务长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间沉默无言。(此处堪称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这是古路坝灯火第二次出现,此处最可以大书特书,可以以校务长的视角展现同学们刻苦学习的故事,(比如第二天天没亮就有同学趁着清晨的阳光学习,老校长讲的真实故事啊!)但是却没有再深入挖掘,却演校务长转身去找校长要推迟考试,校长不肯,来衬托校长这个角色的正直,实在可惜。

  校长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正派地不能再正派,拒绝余专员的孩子入学,和校务长辩论的时候口号化的台词实在难以让人产生亲切感。人物形象高大但片面。校务长这个角色塑造的是最好的,在分米的时候体现出的细心,再看晚自习的时候的同学的心疼,同时也圆滑处世,觉悟不高。可以看得出演员的用心。

  或许是因为在天主堂的缘故,女主自带圣母光环,她教导建聪,帮助浩秋。给校长报告同学情况。人温柔美丽,又被学校首富喜欢。唯一可惜的是这个完美的玛丽苏角色不是唐嫣出演,要不或许会有几个脑残粉。

  电影的剧情支离破碎,每个片段都太短,节奏缺很慢,而且经常让人感觉没演完就到下一个片段了,剪辑手法很独特。浩秋拿盐回学校巧遇丹凝一行便搭伴回学校,结果在回校路上遇见土匪。这简直是最无厘头的部分,且不说土匪浮夸的演技,整个情节就没有逻辑性,为什么土匪掳走了女同学而男同学不见了,为什么男同学后来又在路的另一头出现了(山路走得比土匪都熟?)?为什么浩秋被打了之后脸上没伤,拦下土匪也没伤,回学校路上就有了?村长大白天带一众村民去山里干什么?为什么天黑了村长也不回村?为什么女同学不带着买的东西回学校反而要扔了,再不济给后面的同学拿着不行么?这部分奇怪的剧情占了很大的篇幅,只为了衬托浩秋的勇敢和建聪的自私,实在是太多余。要是为了侧面描写当时环境的危险完全可以通过角色的对话来刻画“听说了么,谁谁谁回学校路上被劫了”,省下时间又省得逻辑错误。

  浩秋这条主线剧情也漏洞百出。浩秋的弟弟浩春(弟弟是春哥哥是秋,我都不愿意多说)来找哥哥,想瞒下家人罹难的消息,问题是你既然都来了,为啥要瞒啊?你要是想瞒,你来这干啥啊?好吧,没瞒住,说家里只剩3口人了,浩秋决心弃笔从戎,校长劝他要科技报国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浩秋不肯,浩春之好又透露给他一个秘密,那就是二姐也去世了,是自杀,为了不拖累哥俩,然后浩秋就不去了。这部分剧情简直太过离奇,完全难以理解。既然着重提出二姐这个人就要说出她的特殊性啊,和浩秋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啊,还是身份特殊啊,都没有,反正就是浩秋决心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了。影片到此结束了。

  但是在最后的叙述里,我们看到,有58名前辈在毕业之后就奔往前线,也就是说,我西工大学子并不是全都放弃了投笔从戎的决心,但是这部分学生却没能在影片中的以体现。(我校校友中已经诞生30多位两院院士和30多位将军。)最后也没能回扣古路坝灯火这一主题实在让人遗憾。

  古路坝灯火到底是什么?是抗日最严酷时期莘莘学子不忘肩头之重担,为中华而学习,为中华而奋斗的信念。反观这部电影,整部电影没有用太多笔墨描写学习,却用了过多的笔墨来写儿女私情,写富二代的自私与跋扈,最有血性的一幕也被导演用不太像理由的理由给抹杀掉,平心而论,它超越了我对这部电影期待的下限,简直是对我校光荣历史的误读,不知老校长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在台下作何感受,作为工大学生我的内心实在难以平复。电影里许多画面色彩感极其强烈,却没能很好的运用,灯光在许多地方的表现也难以让人接受(浩秋夜里的大白牙)。低成本国产电影真的只能靠政策的扶持,地方的支持才能存活么?

  多好的题材!竟然被拍成这个样子!让人心痛!

  后记:

  其实不该在影评的最后写,但是想来想去还是写出来吧。其实塑造投笔从戎这样一个角色的想法是好的,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桥段。浩秋要去参军,同学B不同意,两个人夜里长谈了一次或者在课堂上辩论了一次,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浩秋毅然从军,同学B继续科研,多年以后同学B 已经成为某领域科学家,浩秋也从战场上回来。两人相逢之后又一次回忆起当年古路坝的灯火,说起一个一个的故事。

  因为我们的学校从来不缺少有血性的男儿,更不缺潜心科研的学者。我为能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学习感到无比自豪。中华灿烂,工大无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