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的我,很难接受自己快25岁了。
?
你打开了 概率论 的第 421 篇文章
前段时间,刷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25岁庸庸碌碌的我,人生的方向在哪?”
1.2万人关注,192w浏览。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用了近600字来描述自己的迷茫。大概就是觉得自己已经25岁了,可人生每个环节依然一塌糊涂。
也是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也快25岁了。
看着回答里也尽是各种的迷茫与慌张,其中有两行字很是刺眼:
“据说,这是胶原蛋白流失眼纹开始滋生的年纪。25岁这年,男士如果还没房没车,那就太失败了;女士如果还没嫁人,那就变成了人人讨论的剩女。”
无形间产生年龄焦虑的同时,也让我想去找周围人验证:
是不是大家的25岁,都会如此惶恐不安?
于是前几周,我找到了身边同处25岁上下的 3 位朋友,试图记录下他们目前的生活。
并在一个夜晚,和他们聊了聊如何看待25岁,
以及,如何接纳25岁的自己——
1、
“25岁,我不怕没钱,
但我怕一个人死去。”
@ 不舟产品经理 北京
再过两个月,就是不舟25岁的生日。
他把24岁-26岁这个年龄段看得比较特别。
“大概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了,之后的荣辱得失都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北漂这两年,不舟挺厌倦别人问他什么时候计划结束北漂。
“漂”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无关物质:“房子和归属感无关,车子也不过是交通工具,饭能填饱肚子就行,穿衣得体合适就好。”
他的不安与惶恐更多来自对自我价值的茫然。
他说清楚自己问题所在,但一直缺少足够魄力或动力去改变。
有种很清晰的疲惫感。
他不久后打算裸辞,休息段时间,借这段时间重新审视自我,最好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再考虑换个行业发展。
年龄没有带给他什么束缚,但现在,不舟会开始想寻求一种陪伴。
这个想法起源于一次胃病发作。
胃病发作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出租屋的床边,站不起来。那一刻,他突然觉得有些恐慌。
就觉得,身边需要有个人陪伴。
他还说起他的同事有一次低血糖晕倒,周围也只有自己一个人。
不舟感叹:“还好这个同事后来够幸运......"
我:“是找到女朋友了吗?”
不舟:“不是,是他一个人又醒了。”
2、
“25岁,我不敢停下来,
我怕一停下就去结婚了。”
@ 加树广告创意 杭州
今年七月,加树刚过完24岁的生日。
这也是她失业的第五个月。
她在犹豫,是继续留在杭州还是回老家。
每天早上七点四十,听着室友出门,听着外面车辆疾驰鸣笛,加树都会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想:“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向前走,而好像只有我停了下来。”
加树是家里的独生女,比起工作问题,家里更担心她的婚姻问题。
加树妈妈每次在电话里都会问加树,和上次那个相亲男生还有没有联系。
加树次次都恼,她妈倒也坚持次次都问。
加树无奈地对我说:“明明我的人生才刚开始,可在我妈眼里再耽搁就来不及了,得赶紧出手。”
加树总觉得,女生一旦成家结婚,以后就只能围着这个家转,会丧失掉自己的人生。
谈起马上就25岁这件事,她觉得很恐惧。
想把年龄倒退两岁,重新闯一闯;也想把年龄前进两岁,认一个安家立业的命。
不巧,就站在这个分水岭,缺了一股冲劲,又不甘认命。
失业的这段日子,她偶尔会在深夜十点后崩溃。
在手机那头,抱一包维达的纸,对着我哭:“太难了,我马上就25了,既然我向前走不动的话,不如走退路回老家相亲结婚吧。”
我说:“你可想好了,回去容易再出来难。你之前不是还想未来五年上海北京深圳厦门青岛都走一圈吗?”
她哭得更大声了。
3、
“25岁,单身,零存款,
但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 青择平面设计师 上海
再过四天,就会迎来青择26岁的生日。
问青择关于25岁后的生活状态,她觉得挺满意:“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这几年,随着工作能力越来越成熟,她的工资也越来越高。
比起刚毕业那会儿还需要家里接济,现在她可以从容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青择大概是我见过最极致生活的人。
工作日,她每天六点起床,洗个澡,再给自己安排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
她会用复古的碎花高脚杯装杯热牛奶,烤吐司抹上自制的草莓酱,牛油果沙拉里拌上溏心蛋与坚果,再切几片薄薄的萨拉米。
休息日的早晨她也都是七点起床,她说这是一天中最神清气爽的时候。
周末吃完早餐应该会去探店。
穿梭在上海各种栽满梧桐树的复古街道里,探寻各种富有美感的小店。
她家里视觉范围内一切可控制的物品,都会严格要求颜值的和谐度。
拿破壁机举例,国产平平无奇外形的六七百,日本复古有设计感的近两千,她买的是这个日本的。也不是要求功能,就是好看。
所以她月光,零存款。
如果说有什么年龄给她带来的忧虑,大概就是担忧未来身体机能变差。
为了缓解这个忧虑,她一直在坚持健身。
青择接下来最期待的,就是谈段恋爱。
她说想找个像易烊千玺那样的男朋友:沉稳、内敛、温柔、自我要求高、习惯性优秀。
她相信一段恰如其分的爱情应当是势均力敌,所以也在不断要求自己。
直到某一天,可以与他并肩。
写 在 最 后
其实直到去年,我都觉得自己才二十出头。
现在也依然能清晰记起,我22岁时给自己25岁画的蓝图:
要才貌双全,有份风光体面的事业,旁边再配个足以谈婚论嫁的男朋友。
说来惭愧,一个都没实现。
但也正因如此,我意识到了一个让人愉悦和放松的事实:
年龄,其实只是生理上的一个刻度而已。
每个人对自己年龄上的意义划分,只应该出于他们对自己的期待。
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里说:
“你才25岁,你想要什么都可以。”
可其实,只要你真的想要,这句话放在你四十五岁,甚至五十五岁同样适用。
反正我们总会冲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卯足力气。
那么,20岁,30岁,还是80岁,又有什么区别呢?
干就完了。
未 完
待 续
文 案 勾一朵
编 辑 勾一朵、又一
图片 微博@一工夫匠、不舟、加树、青择
出镜 陈子轩、青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