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悄然之星》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悄然之星》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0-08-19 20: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悄然之星》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悄然之星》是一部由园子温执导,神乐坂惠 / 远藤贤司 / 池田优斗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悄然之星》影评(一):当流氓文艺起来

  园子温的风格一向比较血腥、暴力,但是这一部电影却很温情,虽然整个电影的基调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但是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东西在。

  女主角是一个机器人,她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不会累,但是在她的眼里人类是傲慢的、冷血的,因为人类不尊重她,她在漫长的工作生涯里居然有了自尊。不过,幸好还有一群善良的人类,感化了机器人女主,人类也是善良的,他们有喜怒哀乐。

  《悄然之星》影评(二):影评,悄然之星 ひそひそ星

  继续推荐老片,介绍日本大师级B级片导演园子温于2015年出品的另类科幻片《ひそひそ星》(悄然之星),讲述一名宇宙快递员(人形机器人)的故事,相当的冷僻。

  《悄然之星》影评(三):你看,流氓文艺起来也浪漫得很啊!

  日本民族向来极端。在影视方面表现为,拍纯情初恋他们拍得最好,拍变态重口味也无人出其右。

  园子温的电影向来以暴力血腥重口味和十八禁而著称,代表作《恋之罪》《神秘马戏团》《爱的曝光》《地狱为何恶劣》……

  因此,常有人疑惑,他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今天我推荐的这部电影也是园子温导演作品。但有别于其它暴力和重口味的作品,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悄然之星》。

  《悄然之星》影评(四):也许,未来的某天,人类看到此片时会潸然泪下……

  看完这部电影,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 会不会在未来的某天,和今天无聊的我随手刷到这部电影时,看着看着,那人便因为电影过于真实的反映ta所处的时代,从而引发强烈的共鸣,潸然泪下……

  等,真到机器人多于人,人类成为濒危物种时,那时人们会不会惊叹:原来早就有人预见了啊……

  电影开篇,单调、乏味、不知所云,但后知后觉,导演的用心:这不就是机器人眼中的世界么?也许,也是未来科技过于发达时,人类所处的环境:一切都太过静,静,静,静到由骨子里散发出孤独的气息……那时人的心境会是怎样呢?

  抛去剧情枯燥,昏昏欲睡,但是,声音的捕捉是真心赞!!!这也是本片(仅个人认为)的王牌吧!!!

乍一看,此片确实不适合当代,或许,某天会适合吧,谁知道呢……但在当代,此片也仍有许多值得思考之处:人类与科技、机器人的情感需求、福岛事件……(虽然,可能跟导演想的根本不是一处,但管他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我本来也非导演肚子里的蛔虫

  《悄然之星》影评(五):欲望不再炸裂,让我有些想念《爱的曝光》的热闹了

  2016年,第一次和园子温合影,这位“炫妻狂魔”“圆脸控”,没想到却是意外的中规中矩温文尔雅。

  在艺博会上先看了影像装置《“死亡的边缘的边缘”的桥》,后看了电影《悄然之星》,这是2015年独立工作室成立以来第一部电影。2014年,当园子温再翻起27岁时就画好了的《悄然之星》故事板,他说,要是在30岁的时候就拍了《爱与和平》和《悄然之星》(都是他最开始想要拍的剧本),他会被称为天才吧。

  《悄然之星》不够“好看”,也最不够园子温,毕竟底本是当年那个以喜爱手冢治虫的园子温。那些反父权的、暴力情色血浆、低俗而极致的色彩,这些都没有。反倒从原发自电影的《“死亡的边缘的边缘”的桥》中,感受到对家庭的渴望与回归,所以@hayashi所进一步猜测的“反家庭”,我可能有点异议。他虽然讨厌小津式的家庭,但不代表他认为家庭需要解体。

  《悄然之星》影评(六):沉默的警告

  北影节期间,我只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塔科夫斯基的《牺牲》,另一个就是这部《悄然之星》。看完《牺牲》,上座率一半的影院里自觉响起了掌声。而当这部电影结束时,大家似乎都集体愣了一会,似乎有种难以捕捉自我观感后的怅然若失。我知道参展影片结束,观众表示尊敬和赞赏而鼓掌是西方电影节传承下来的传统,为了表示赞赏,我率先鼓起掌来…… 园子温为科幻电影抑或反乌托邦叙事贡献了一个独特的样本。它不属于反集权主义的反乌托邦传统,也不是科幻电影里常见的反思科技发展/工业污染的普通品种。(核泄漏的确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背景,但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没有它的位置。)按园子温的设想,未来世界里人类已经无法竞争过机器人,寿命也无法突破一百年,人口占比大约只有五分之一。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同仇敌忾的人机大战,不是碳基联盟与硅基联盟的二元对立,而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的和平演变。那么,人何以至此?导演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微弱的线索。那就是铃木洋子关于时间、距离与情感的念白。 人类的情感体验因为时间与距离的消失而扁平化。(进而影响智力?)没有了等待、也就没有等待后的惊喜,没有了距离,也就无法维持一份思念。仍然有人类采用快递(其实这是最慢的手段)传递事物,可能只是人类最后的自我救赎? 影片是一个非人类视角,不过这个机器人太像人了以至于我们感觉似乎没必要作出区分。通过机器人铃木洋子的视角、口吻来反观人类,导演有意识地站在外在于人类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散落在各个星球上的人类在一片废墟间坚守着家园,他们的孤独与无助是现实影像,还是未来世界的末日镜像? 最后,在某个全是人类的星球上,出现在洋子面前的是温馨和睦的家庭聚会与嬉戏场景。收件人接到了一件物品或得知一个噩耗。当灾难再次发生时,人类是否能传递这份情感,保存这份记忆,从这份记忆中获取改变的力量呢?小男孩给了洋子一部相机,洋子用相机拍摄智能系统,像之前的录音一样继续为后人保留一份记忆,而导演用这部电影为现实中的灾难,也为观众保留一份记忆。

  《悄然之星》影评(七):献给仍然还住在临时住房里的人

  “献给仍然还住在临时住房里的人”

  这是开篇的时候,园胖在片头写下的文字。

  前两天看纪录片《园子温这种生物》的时候,有个片段。园子温说,拍《悄然之星》的时候,很多福岛当地群众从很远赶来帮忙,他们说,很谢谢你们在福岛拍摄,我的助理,那谁来着,听到当地人这么说都哭了。然后对纪录片拍摄者说,你当时拍我在海边抽烟,错过了。

  一些人问,为什么现在还会有人住在核辐射地区啊,因为情感啊,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是比生命看得更重的,这个地方虽然已经残垣断壁,但是每一个物件里都承载的情感。我觉得这可能是这部电影园胖想说的吧。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追求自由和爱的过程,一些零碎的小物件,跨越时间和巨大的空间,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即使已经有了远程传输技术),运输,“千里的鹅毛”,这里面的情感价值,才是人类所珍视的,就像住在福岛的人们一样吧。影片探讨的的是人类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观,在技术的高度发展之下,完全撕裂(人类的寿命并未增加),人类的情感会如何走向。人类抵制科技,以愚蠢的方式保留最初的情感。人的时空观被改变,用慢递来维持自己时空观的尊严。机器人铃木最初不能理解人类的情感,而后渐渐的开始理解人类,最后也开始拥有情感,感受人类情感带来的震撼的力量。后来铃木自己却毁坏导航机器人来维修录音机,开始骑自行车解乏,开始踩着一个易拉罐化解孤独,这也是她开始拥有情感的表现吧。另外,衣服上的Suzuki查询了一下是“铃木”的意思。

  有一幕我感触很深,打开一个巨大的箱子,里面只有几张胶片的片基,自己也玩胶片,开始觉得胶片及冲洗费用太过于昂贵,但后来渐渐的发现,胶片对于我,用于记录记忆。当尝试做减法减少拍摄的数量,减少记录的内容,甚至减少实焦的部分,只是留下色块。几个月之后将它洗出来,剩下的都是记忆的精华,只是记忆最初的感觉。只是我的记忆需要的部分。对于我来说这是我6个月的记忆。是我走过的路。而记忆的价值,是远远大于胶片本身的。

  人类的情感这种东西,真不是科技进步所能代替的。

  来说说园胖:

  园子温都搞起黑白玩起《都灵之马》了呢。

  《悄然之星》影评(八):我为什么鼓掌,却仍只给三星

  北影节期间,我只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塔科夫斯基的《牺牲》,另一个就是这部《悄然之星》。看完《牺牲》,上座率一半的影院里自觉响起了掌声。而当这部电影结束时,大家似乎都集体愣了一会,似乎有种难以捕捉自我观感后的怅然若失。我知道参展影片结束,观众表示尊敬和赞赏而鼓掌是西方电影节传承下来的传统,为了表示赞赏,我率先鼓起掌来……

  园子温为科幻电影抑或反乌托邦叙事贡献了一个独特的样本。它不属于反集权主义的反乌托邦传统,也不是科幻电影里常见的反思科技发展/工业污染的普通品种。(核泄漏的确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背景,但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没有它的位置。)按园子温的设想,未来世界里人类已经无法竞争过机器人,寿命也无法突破一百年,人口占比大约只有五分之一。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同仇敌忾的人机大战,不是碳基联盟与硅基联盟的二元对立,而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的和平演变。那么,人何以至此?导演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微弱的线索。那就是铃木洋子关于时间、距离与情感的念白。

  人类的情感体验因为时间与距离的消失而扁平化。(进而影响智力?)没有了等待、也就没有等待后的惊喜,没有了距离,也就无法维持一份思念。仍然有人类采用快递(其实这是最慢的手段)传递事物,可能只是人类最后的自我救赎?

  影片是一个非人类视角,不过这个机器人太像人了以至于我们感觉似乎没必要作出区分。通过机器人铃木洋子的视角、口吻来反观人类,导演有意识地站在外在于人类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散落在各个星球上的人类在一片废墟间坚守着家园,他们的孤独与无助是现实影像,还是未来世界的末日镜像?

  最后,在某个全是人类的星球上,出现在洋子面前的是温馨和睦的家庭聚会与嬉戏场景。收件人接到了一件物品或得知一个噩耗。当灾难再次发生时,人类是否能传递这份情感,保存这份记忆,从这份记忆中获取改变的力量呢?小男孩给了洋子一部相机,洋子用相机拍摄智能系统,像之前的录音一样继续为后人保留一份记忆,而导演用这部电影为现实中的灾难,也为观众保留一份记忆。

  这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很闷,从电影拍摄手法上讲,它是摄影、戏剧与电影(主要是大量跟拍镜头)形式结合的一次实验。黑白静态画面、明显戏剧化的人物造型、动作,甚至有一处直接暴露忽明忽暗的光源。我们可以说镜头很美,但电影还是不好看,它甚至不如一次灾难纪念馆里的摄影展那样带给我们直接的震撼和深远的思考。我们得承认每个艺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性,它的言说方式,它擅长表达的和难以呈现的地方,等等。可能有人说导演创作力匮乏了,我更倾向于认为导演只不过是做了一次不那么恰如其当的电影实验。

  《悄然之星》影评(九):性冷感之片,只能猜测它在讲什么

  虽然给了四星,但这并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若有人想去看,那我一定劝阻:别了您,歇着吧!

  洋子来到了荒废后的福岛,送一个核电站爆炸前寄送的包裹。荒芜、荒芜,空无人烟。爆炸之后,已经没有人在福岛居住了,洋子只好通知收件人,然后在原地等待,等待已经抛弃这个地方的人,从别处回来。

  收件人匆匆赶来,歉意地问:“等了很久吧?”确实是很久啊,在这长长的时间,洋子与这座空无人烟的岛屿静静的相处。看着这座岛上其他顽强的生命力,那些高高的杂草肆无忌惮的生长,那潮汐拍打着海滩。多么饱含生命力的岛屿,除了没有人。

  辐射确实不宜于人类居住,其实不宜于任何生物,只是它们都逃不掉罢了。

  所以总是会有这样的人,即使受到了地震、核站爆炸的伤害,依然不愿意离去,别处也不是故乡。于是在空无人烟的岛上飘荡,对着车站前的小狗雕像打招呼,假装情绪很高涨。喜欢听易拉罐咯吱咯吱的声音,因为没有声音会太寂寞。即使是假装生活依旧继续,心中也明白他的生命快要消逝了。这座岛,快要失去最后的一个人类。

  所以,洋子,我们去喝一杯吧!

  沙滩上似乎驻足着许多人,他们好像在散步,好像在看风景,明明海浪拍打得如此汹涌可怖。沙滩上贩卖香烟的老婆婆仿佛睡了很久,香烟也埋在沙砾中间,似乎曾经有一阵狂风暴雨,而他们所有的人却只是沉睡了一般毫无知觉。

  是不是他们都死了呢?在大地震的那一刻被海啸吞噬,所以大家都如沉睡一般保持着最后一刻的状态。这一个包裹,由生的世界,寄往死亡的彼岸。

  也有这样的家庭吧,有人死了,有人活着。为妻子办完葬礼后回家,却收到了自己为她购买的礼物。

  还没收到礼物,你就走了,你也不知道我送了你什么。

  大型商场门口摆放着许多模特,挂在招牌上的彩带也随风飘着。那天的商业街,一定在举办“开业大酬宾”或者“十周年大减价”的活动吧?简直就是女人的盛宴。连老太也拉着老头来凑热闹。

  这件好不好看?你穿什么都好看。

  最后的快递,送给曾经欢闹的过去,曾经,这个岛上也有叫人类的生命。他们嬉笑怒骂,为一切值得高兴的小事喜悦,为一切值得缅怀的过去祈祷。

  送快递是一条主线,用来缅怀福岛核站爆炸后荒芜的福岛县,有时候它缩略成一个岛,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城市。

  另一条主线,是飞船上的生活,洋子、导航机器人和飞蛾。寂寞、孤独、清理、争吵、援救。。。

  由他们之间的变化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这部分,根据背景资料,是园子温的一部科幻小说,所以要表达的意义我就没有兴趣猜测了。

  总的来说,没看过背景资料的人应该是看不懂电影讲了什么的。而看明白了电影在说什么之后,意外发现结构故事还蛮紧凑,但又有思考的留白。

  不过,反正,可以的话,我还是不想再看这种片子了。

  《悄然之星》影评(十):遥远时空中的寂然宇宙

  严重剧透——

  电影一部分在发生核泄漏后变成无人区的福岛取景,灰褐色的画面随着独自穿梭在星际送快递的智能人形机器人铃木洋子的脚步缓慢铺开,破旧的房屋,未完工的大楼,荒芜的街道,废弃的船舱,是过去人类生存过的痕迹,如今是园子温镜头下的末日人世;另一部分则是在黑白宇宙中穿梭的飞船,窗外明灭的星星和氤氲的星云与舱内狭小整洁的空间融为一体。全片如默片般寂静,连对话就是压低声音仿佛在耳边说着悄悄话,倒是应了片名里的wispering了。

  时间一天一年翻过,镜头里船舱里的洋子只是周期重复着无聊而毫无意义的琐事,很多观众开始熟睡。。在看之前评论里有很多诸如无聊啦创作力匮乏啦的评论,私以为这只是太空生活的真实体现,无尽的宇宙,只有一个人形机器人与AI相伴,洗衣服,缝扣子,剪脚趾甲,清理灰尘,还有AI不停重复的操作口令,单调的生活深刻的体现着孤独二字,这种孤独感甚至让我有了代入感,反而看的十分认真起来。但洋子应该此时并没有孤独感,因为她只是机器人,没有人类的情感,就算望着灯罩里扑闪的飞蛾也无动于衷。

  洋子到达目的星球后开始送快递的任务,应该是会让观众期待的部分吧。电影里的演员全是留守在福岛不肯离去的居民,在无人区中,或踩着易拉罐自娱自乐,或在海边打盹等等,每一个人,都让我试着理解他们的眼神和心境。园子温说,“拍摄完回到新宿的街道时,感觉非常奇怪。为了这个城市的光彩而供给电力的街道,现在反而变成了无人区。就会觉得,这都什么事啊。”灰褐色的福岛,荒原上孤零零的树,还有背后翻滚的海浪的天空低压的云,无不彰显着这里曾经是个美丽的地方,当画面渐渐渲染成彩色又暗淡下来时,我不禁热泪盈眶。而既然涉及到核问题,它能给人类提供光明,也能毁掉人类,是否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像镜头里的福岛遗民一样孤单驻守在荒弃的无人区,或是散落在其他星球,脆弱的连30分贝的声音都无法承受?

  关于影片中的快递,在铃木洋子出于好奇心或者是无意识的动作下一个个呈现出来,纸杯,胶卷底片,蝴蝶标本,裙子和帽子,似乎只是毫无意义的东西。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三体死神永生里收集人类生存过的记忆做成“漂流瓶”带到宇宙归零以后的概念,不禁有些唏嘘,为什么要花费这么久的时间,跨越这么远的距离,送上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物件呢?茫茫宇宙,无论人类是强大或者弱小,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这些参与过我们人生的物件,哪怕只陪伴了一瞬间,也是我们存在过的证据吧,带着情感与羁绊,跨越时间与空间,最终交到那个重要的人手上。由于本人拖延癌发作,影片的前25分钟都没看到,所以不了解末日的导火线是什么,如果有下次,再从头看一遍吧。

  机器人洋子是有学习能力的,会被接触过的人类所影响,所以在送完最后一个快递时,她流泪了,就像那个收到快递后痛哭的女人一样。那么恭喜她,也恭喜人类,茫茫宇宙中,又多了一个人性的存在。而作为铃木洋子的记忆,也会以她的录音,以及放进快递盒里的易拉罐,继续漂向时间的尽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