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想发朋友圈了?
◆南城故事◆
●很小很丰盛●
⊰主播:北城 文字:贰伊 ⊱
☊ 每晚八点,用故事和你说晚安
----------
读书的时候,朋友圈除了家人以外就只有朋友。
那时候我喜欢在里面发各种各样的动态,记录时光的一点一滴,有趣的经历也好,枯燥的生活也罢。
一个简单的动态,就能让沉寂已久的朋友跳出水面,大家都来点个赞,互相评论一句。
就感觉大家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些在教室打打闹闹的日子。
后来工作之后,朋友圈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里面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形形色色。
而置身其中的我也开始变得约束,再也不像从前那么随心所欲了。
朋友圈里,礼貌和体面越来越多,而真正的关怀和担忧却不复存在了。
我看着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每当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能让我点开消息框的人却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的人与我的生活交集甚少,我们相互给彼此的朋友圈点赞、评论,私下却极少交流。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热门话题#90后、00后开始渐渐消失在了朋友圈#。
引起了一大波网友的热议,关于 " 你为什么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 这个话题。
有人回答说,因为里面有父母、朋友、同事、上司,还有各种亲戚 。
太负能量的情绪不能发,太自我的文案不能发,不能一直发高清自拍图,不能总是晒礼物,不能太矫情。
当太多东西受到限制之后,就不想再发朋友圈了。
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过得很糟糕。
不想让父母知道,
不想让领导知道自己抗压能力有限,也不想任何不想干的人误会。
于是就开始把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装起来。
其实仔细想一想,现在大多数成年人都是如此,从来报喜不报忧。
哪怕自己的世界天崩地裂了,还能在人前无所谓地开怀大笑,
哪怕情绪的堤坝早已崩塌,却还是忍着眼泪告诉爸妈:我过得很好。
就像电视剧《好先生》有这么一句话:
你知道成年人和孩子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就是成年人要自己收拾烂摊子。
小时候我们会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可长大后发现:
无论发生了什么,在外面都要把自己调成"静音模式"。
深夜一个人大哭一场还要按时睡觉,因为第二天上班不能迟到。
大概成长就是一个,把你变得不再喜形于色的过程,学会把所有的情绪都埋藏在心底。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够理解你所有的情绪,也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
你只能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救赎,才能对第二天的清晨继续微笑。
有些朋友,从来都不需要通过你的动态去了解你的生活。
因为哪怕你从不发朋友圈,ta也会主动获知你的一切。
无论你遭遇了什么,ta都能随时陪着你,把那些难熬的日子变成我们。
因此发不发动态,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你知道,会有那么一些人,Ta虽然没有秒赞你的朋友圈,但是却会一直守护在,你崩溃的每一个瞬间。
我说了晚安,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