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游戏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疫情期间李莫利为了拯救陈典邹翰婚姻生活对邹翰撒的那个堪称“弥天大谎”的善意谎言。
后来典姐把罪过都归在了因为爱的深沉而被骗的稀里糊涂的邹翰身上,反而对李莫利这个始作俑者并没有什么表示,轻描淡写的原谅了李莫利。她们俩仍然是每天在互相吐槽中无限加深感情的好姐妹。
女人之间的友情真的很神秘。
谎言有时候,似乎并没有在其中造成任何影响——我指的是爱,不是信任。
我相信典姐对李莫利的信任基本为零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爱她。
我最近看的这本书里,也有四个女孩——她们共同度过了年少青春的岁月,因为一个“撒谎游戏”被紧紧捆绑在一起,她们之间的信任、爱,还有一个共同隐瞒的谎言,都使她们紧紧相连。
虽然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但仍然有几个瞬间,我在里面看到了我们四个人影子。
《撒谎游戏》,作者是英国作家露丝韦尔。
艾莎如今是一个母亲,有着幸福的家庭:体面的职业,爱她的老公,可爱的女儿刚刚满六个月。她的生活充满了安全感,这是她的向往。除了一些不经意流露的小细节,她对女儿充满了占有欲,每一件事儿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连丈夫换个尿不湿都不太放心。
作者笔触细腻流畅,非常擅长在细节和行为上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很快,艾莎平静安逸的生活在一条简短的消息中被打破了:我需要你。
一个跨越了十七年的谎言缓缓拉开了序幕——时间或许可以冲淡记忆,但并不能埋葬谎言。当一个谎言开始的时候,撒谎的人,将为了完善谎言,而说出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就如同书中所说:
回想起这些年来的谎言,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谎言,直到最后它们似乎已经变成了事实。
十七年前,艾莎、法蒂娜、凯特和西娅同为萨尔腾中学的寄宿生, 因为一个小小的撒谎游戏,四个人成为了一个小小团体。这个撒谎游戏使她们之间的关系联系更为紧密,也竖起了一道墙,隔绝了这个小团体和别人。别人进不来,她们出不去。
她们四个人,是别人眼中的另类又怪异的女孩。
她们为了成功的谎言而计分,为骗过老师和同学放声大笑。她们之间有着局外人所不能了解的情感纽带——这些谎言无关善意、恶意,只不过是有趣,是少女内心甚至并没有意识到的反抗。她们在戏弄权威中寻求她们想要的自由,平等。
年轻的女孩子们同样并没有意识到,走在钢索边缘或许能找到最接近她们内心渴望的自由感觉,但同样她们付出的是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艾莎、法蒂娜和西娅每到周末便一起回到凯特家——潮水磨坊。在这里,凯特的父亲安布罗斯和弟弟卢克带给她们家人般的温暖和信任。
安布罗斯,身为凯特的父亲,同时是学校的老师。在女孩儿们眼中,他不同于那些可恶嘴脸的大人,他可以堂而皇之的为四个女孩画下裸体画像,放任孩子们自由生长,没有那么多的规则,他不像一个老师,他只是在做一个艺术家和一个慈爱的父亲。
在这儿四个女孩儿留下了无数幸福快乐的回忆,潮水磨坊前的那片海里也因为这些少年少女而有了温度。所有从前的不堪回忆和未来未知不幸都被隔绝了,那些日子如同涨潮前的海水一般刚刚好,柔软剔透,反射了阳光。
直到有一天,安布罗斯自杀身亡使得三人收到了凯特的求助短信“我需要你“。
十七年后,因为秘密即将暴露,凯特再次发出了“我需要你“的求助短信。
一场沉寂了十七年的谎言就此浮出了海面。
一如潮水磨坊前的海,阳光照射的熠熠生辉下,暗流涌动——谎言的表象下,裹挟着爱情、友情、伦理。
在汹涌而来的海浪前,四个女孩儿心中的友情堡垒被一次次的撞击。
剧透到此结束。
除了四个女孩儿之间无坚不摧的友情——是的,我真的在她们之间的感情中感受到了那种真实的无坚不摧。无论是艾莎母亲的形象还是几个主角之间的情感,作者都刻画的立体动人。
还有很打动我的一点是,无论你是否有过寄宿学校的生活经历,这本书的内容都能让你找回一些被记忆洪流冲淡的往事。
看似融入环境,实际格格不入。
大集体生活的枯燥和那几个特有的人所带来的热爱。
内心深处的渴望逃离,渴望不同,渴望自由。
年少时说谎后被当面戳穿的耻辱感。
作者找到了很多少年们的痛点。
当艾玛接受邀请,和凯特西娅法蒂玛一起,翻出窗户登上房顶的那一刻开始,她们就已经向现实发出了挑战。
就如同那些年被枯燥麻木的学习生活压抑着我们,忍不住的寻找,忍不住的努力大声呐喊,渴望被人听到,渴望摸到自己的轮廓。
书中缺乏关爱和共情的她们,之所以选择“撒谎游戏”作为树立存在感的方式,为的就是保护自己那不可弥补的人生底色。
尽管书名叫做:撒谎游戏。剧情也跌宕起伏。
然而看到结尾,留在心里的却只剩下温情的拷问。
所有的殊途同归,都走向了同一条路:爱。
也许你还会喜欢
我爱我的天才女友,但我希望她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