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九叔》是一部由吴建新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叔》观后感(一):真性情
九叔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当然是爱更多。他直爽,真性情有原则,有底线,强势铁手腕,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总裁形象,但其实他是刀子嘴豆腐心。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姨公,他讲话也是一副人家欠他钱要打架的样子,实则他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九叔管理夜市的方法,看起来有一定的成效,但再这样管理下的夜市始终是跟不上这个时代发现的步伐的,也逃不过被拆迁整改的命运。
《九叔》观后感(二):真性情
九叔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当然是爱更多。他直爽,真性情有原则,有底线,强势铁手腕,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总裁形象,但其实他是刀子嘴豆腐心。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姨公,他讲话也是一副人家欠他钱要打架的样子,实则他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九叔管理夜市的方法,看起来有一定的成效,但再这样管理下的夜市始终是跟不上这个时代发现的步伐的,也逃不过被拆迁整改的命运。
《九叔》观后感(三):“九叔”人治社会的成功者
花一个多小时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很现实的传统人治社会写照。真实的反应了中国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社会,九叔是一个很成功的“人治”社会管理者。从中国几千年来发展轨迹来看,守规矩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难的,只有九叔这样的江湖气人物才能管的住夜市。这也算时代发展下的一特殊产物,不管怎么说,起码中山路夜市被保留了,个人认为,夜市才是一个城市独有的味道,纪录片真实的社会人民生活描绘得很好,鸡姐,六叔都是很鲜明的人物,难得的好纪录片。强推!
《九叔》观后感(四):很好的记录片
作为一个在南宁生活了8年的广西人,看完还是很有感触的,我上班的地方就是在中山路旁边的高楼,
片里的人反正也见过不止一次,鸡姐店的粥,六叔的烤鱼都很赞,还有豆浆油条
纪录片,要的就是真实,全程看下来就像在看别人讲故事
不懂粤语或者白话的人可能听的不太懂
人生百态,各有无奈
九叔希望的拱门现在也有了,中山路没有拆除,
中山,建政,农院,西乡塘市场
都是南宁的几个好地方
没来过或者准备来的人晚上可以去吃东西
中山路的东西贵点,人最多,农院路跟西乡塘市场都是大学生
给影片点个赞
2018新年快乐
《九叔》观后感(五):好片
中山路,南宁的著名小吃街,旧时通往邕江最大港口洋关码头,因孙中山登陆发表革命演讲而得名。九十年代有摊贩沿街摆卖夜宵,中山路日渐兴隆。辉煌时一个摊位老板年入逾百万。这个纪录片切入九叔在中山路混得游刃有余深得人心的奇人奇事。九叔身份尴尬,既无出师有名的公权力,又不是痛下杀手的黑帮老大。他毫不掩饰地发烂渣怒斥摊贩不守他的规矩,扬言要封杀其摊位,又在领导巡查后满街游走,急切地通知大家出来摆摊。他数次猜码醉酒,有时手法蛮横,一言一行充满优越。而他居住在狭小的房屋,身穿平民的衣服,似乎没有在中山路捞得多少油水。年届七十,九叔正面对中山路被拆除的时代旋风。
《九叔》观后感(六):都不容易
1、展现了市井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波折流转。很多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个体户盈利的同时也担负着很大的风险,并且牺牲时间和身体为无休无止地工作。
2、从另一个角度,九叔在他的小王国里他称王称霸,领导接受采访时他保持几十米距离,他也知自己是夜壶,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社会,有意思的中国。很多搬不上台面的管理都是由九叔这一类人来担任,他们也并非恶霸,只是带有亦黑亦白的色彩,市场如果没有九叔这样的人,那所有人都会违规操作占地盘,做得小的生意人可能就会被欺负了。但凡事有利有弊,遇到真正恶的人,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滥用职权也是常态。
《九叔》观后感(七):如果地道的白话消失在夜市,这夜市也就不再有特色
难得南宁还保留着地道的白话,我记得当年他们催普比较厉害,都说白话怕要灭亡于后一代,但现在看,他们的白话保留得甚至比广州还好,广州很多说白话的家长都在跟下一代说普通话,第三代白话基本就没多少人会说了!
烤鳄鱼亮了。那生蚝看着不错,现在除了酒楼,在摊档基本吃不到新鲜的生蚝了,是小贩老板们变坑了,还是监管变松了?反正食品安全我觉得是越来越松。九叔猜拳时那非主流洗剪吹很实力抢镜。
提到了养老问题,事实上这已经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老龄化社会已经降临。
那个出老千的因为打牌赌博被判了三年,他觉得很冤,又不是偷又不是抢,现实是有很多犯罪比他严重得多的人受到的惩罚轻得多甚至现在都还没受到惩罚。那个白发阿婆来搬走占道的桌椅,心酸。
如今广州西湖路的夜市已经消失,2000年时石牌也有一夜市,如今亦不复存在了,广州好像已经没有夜市(特色街)了,又一城市风景消失。香港的庙街还存在。
《九叔》观后感(八):你不必习惯 但这就是生活
这是一部纪录片,在爱奇艺上看完,好些弹幕都在骂,也挺影响看的心情,但感觉很多喷的人是还没看明白,也可能理解与接受能力也有限,看不习惯真实的生活,与活生生的烟火气了;好像在他们常看的影视剧里面,像这部剧里面拍的不光鲜亮丽的小人物就都是上不了台面的,都是丑角和反派,只要骂就好了;他们只能接受那种完美光鲜的角色,却看不到这部纪录片里面的人生。 所以说脏话,脾气差,会喝酒,会抽烟都是丑角,却没有看到也是这些小人物,大部分临时工,天天夜班,维护夜市秩序,让政府能允许夜市的开展,不至于被关停; 九叔其实靠的并不是有人弹幕骂的的那样争勇斗狠,而是虽然说着狠话,但还是为着夜市的心,所以大家才会买账和服气,政府才会拉着不让他退休;这条街的存续有他们这样的小人物的一份力,一条夜市街养活多少人; 再说了,谁愿意像九叔那样,到七十岁的时候还天天这样上班?一个临时工做个三十年?没有点责任和担当估计是难做的下去的,早就跑没了,估计去摆个摊都比干这活来的赚钱和省心省力
《九叔》观后感(九):人生百味浓缩 立体360度
片子从头到尾就是围绕着熙熙攘攘的夜市,围绕着九叔喝酒划拳,骂骂咧咧。有人觉得很恶霸,有人觉得很真实。
看脸谱化人物看多了会觉得九叔霸道,特别是他一把抢了小女孩玫瑰花,随手送给了路边老板娘。而了解背后故事的会说:小女孩卖玫瑰这种强买强卖就该管管。
九叔,这位经历中国毛主席时代到今天的人,是历史浓缩的体现。他爹在他几岁就死了,妈也不要他,为了活下去就捡东西卖。结果那时候不准买卖。政府把他关在劳改农场。劳改农场取消让他走,他说我不走,我妈不要我了,我没地方去。
这样经历长大的人会成为什么样子?
所以这样来看,九叔是很善良的。夜市的管理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因为什么样的人都在那里。
一个摊位多一张桌子一晚上能多挣很多钱,谁都想多挣钱,钱是挣不完的。如果没有人管得住,摊贩铁定要打的头破血流,到时候称王称霸的真的就是看谁能打了。以前大学门口有两家买山东煎饼的,一家生意好,一家生意不好。声音差的那家就挑了一晚找一群人一起打另一家老板,把人家手打断了。
幸好有天眼,打人的被抓起来了。试想想如果没有天眼呢?
人性是自私的,而出路越少的人能为自己的方式很少,只能拼命想法子。
那条看似平常的夜市,养活估摸一两千人,这是很庞大的数字。摊位看起来不起眼,摊主基本上买车买房。那位好赌的老板娘输了280万,又靠摊位翻身了。
喧闹背后,是生活,是各自的不容易。能坚持365天不休息摆摊的人,是拼命挣钱啊~
不知道现在中山路夜市还在吗?
《九叔》观后感(十):好想去那个夜市喝一杯
第一次写影评,其实就是观后感。
我对真实记录小人物生活的片子特别感兴趣,他们经历着你没有经历的,走过你没走的路,你明明只看了一个纪录片,就感觉好像看到了很多故事。
喜欢鸡姐,点烟的姿势比你老哥都帅,给你一顿聊自己赌博280万,现在翻身了,然后转身"美女,吃宵夜吗?"哈哈哈。反正就聊呗,开心呗,但工作还是要做的,或许这就是社会姐吧。尊敬尊敬,respect。
九叔就更酷了,跟摆摊的发生口角"你流氓,我比你更流氓",有啥就直接怼,不跟你拐弯抹角。其实他是对规则的敬畏,吼你也好,骂你也好,都是维护夜市的规则。自己养的小土狗每年都给打疫苗。面对镜头他说,平常摆摊越界了给商贩提个醒就完了,大检查就不手软了,其实都是带着爱的。尤其是他说几十年了,夜市从几个摊位到一条街,都是他在申请摊位,他在协调,就感觉他为这个夜市做了太多了,就跟爱自己的儿子一样。
看九叔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拿跟我爷比较,到底哪种生活比较幸福?城市中的老人,每天看看电视,散散步,做做饭,也确实是享清福的。但是我觉得九叔的生活状态更精彩吧,抽烟喝酒满嘴爆粗口,说话也硬气,每天精精神神的,工作都要把大喇叭打开来一首"西湖的水~我的美~"哈哈哈哈哈。让我想起了歌舞伎町的李小牧~
如果以电影角色去看九叔,或许更多的是悲情色彩。三岁父亲去世,母亲不认他,尤其是他儿子,这他妈跟他爸都这么说话呢,惊了?
九叔每天都在嘈杂与热闹中渡过,身边也有很多人陪伴,但我总感觉他始终是孤身一人,始终是一个潇洒的浪子。好想去那个夜市喝一杯